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的人生宽度-让孩子在挫折中坚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一些孩子因为一点小事而自杀的惨剧频频出现,触目惊心,这些血的教训,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孩子在家受父母的疼爱,在校有老师的庇护,导致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造成他们耐受力差,经不起挫折,吃不了苦头,受不了委屈,遇到一点点小事就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及行为反应。因此,父母要重视挫折教育,要让孩子学会在挫折中坚强。

    1 让孩子学会在困难中微笑

    人的一生像是旅行,路途中不可能步步顺利,总会有坎坷,总会有摔跤的时候。而这旅行中的绊脚石就是生活中的困难,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但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应该怎么做呢?毫无疑问,父母应该教会他们向困难微笑。

    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他的经历十分坎坷。七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将全家搬到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八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九岁时,他迷上了化学。十一岁那年,他为了赚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开始了工作。十二岁的时候,他获得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间。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书。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驱报》,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上印刷的。他用所挣得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不幸有一次化学药品着火,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另外有一次,当爱迪生正力图登上一列货运列车时,一个列车员抓住他的两只耳朵助他上车。这一行动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子。

    但爱迪生并没有因为这些而被吓倒,而是用微笑面对困难,开始了他的发明之旅,在发明的道路上,爱迪生也正是一直向困难微笑,才发明了一件又一件东西,才有了“发明大王”这个称号。

    想一想,如果爱迪生在遇到困难时气馁了,就在遇到困难时低头了,那么,他将走向另一条路,一条真正通向失败的路。

    有一位名人说过:困难就像一块绊脚石,你害怕它,你会被它压垮;你勇于面对它,那么它会成为你踏上成功之路的垫脚石。生活中,就有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被困难击败了的人,安于现状,整日无所事事;有的人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不相信自己的命运,勇往直前,最终功成名就,成为生活中的强人。

    10岁女孩唐沁地震受伤后仍面露笑容的照片在网上广泛流传,被称为“地震中最美的微笑”她,一个10岁的小女孩。汶川大地震中,倒塌的校舍砸断了她的左腿。在医疗救护点,她面对镜头,忍住剧痛露出了浅浅的、甜甜的微笑。这张微笑的脸感动了无数网民,让人们在巨大的灾难之后看到了希望和力量,被网友们称为“地震中最美的微笑”

    无论是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还是十岁的小女孩唐沁,当生活中的困难降临的时候,他们都没有选择退却,而是选择了微笑地面对。虽然国籍不同,年龄悬殊,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是生活中的强者。

    有人说,困难是火,靠近了就会烧伤自己,有人说困难是水,靠近了就会淹没自己;还有人说,困难是刀,靠近了就会伤害自己……

    其实,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与孩子没有勇气去面对、去克服,可怕的是父母与孩子不敢在困难面前微笑。

    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微笑吧!笑出洒脱,笑出自信,笑出活力,笑出精彩人生!

    2 别让孩子养成怨天尤人的习惯

    生活中有些人认为自己才高八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时时叹息自己怀才不遇。也有些人胸无点墨,不求上进,对人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这两种人的共同点就是怨天尤人,心存抵触情绪。这些人感觉生不逢时,诅咒现实生活的不公,便极力地想寻找一个理想化的天地。孩子也同样如此。

    这种逃避现实的做法,让人不禁想起了一个故事:

    一天,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听后好心地劝乌鸦:“你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的。”乌鸦沉思片刻,觉得鸽子的话言之有理,决定不再去东方了。

    其实,对乌鸦来说永远改变不了自己的声音。而孩子则不同,孩子是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的,当孩子面对挫折时,我们应教导他们不要强求外部环境,而是要学会改变自己。只要自己观念改变了,思想变得现实了,才能有所作为。

    而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一直就有怨天尤人的毛病。比如说孩子从椅子上或地上摔倒了,父母为哄孩子就装样子打椅子或地板,一边打还一边说,叫你让我们宝宝摔跤,孩子有时便被哄得不哭了,椅子和地板能让孩子摔跤吗?还不是孩子自己淘气,父母应当教育孩子找自身的问题而不是找理由、找借口。

    如果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开始怨天尤人,抱怨这抱怨那,看到别人一帆风顺时,就觉得现实不公平,于是就沮丧不前,心存妒忌,这样下去是很难有好的发展的。事实上,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一路从挫折中走过来的。

    周杰伦的“御用词人”方文山当下非常红,从“双截棍”到“青花瓷”,他为周杰伦量身定做了许多经典别致的歌词,也为流行乐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位才华横溢的“鬼才”被认为是当今歌坛中“指标性人物”,红极一时。然而谁又知道,数年前方文山还是一只默默无闻的小麻雀,送过报纸,当过餐厅服务员,做过业务员和工厂的小工,一直熬到二十七八岁才被吴宗宪发现挖掘,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方文山才深刻体会。

    其实,许许多多坎坷中成功成名的例子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只要父母鼓励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不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就有克服挫折的机会。让孩子在碰到困难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领悟其中的快乐和收获。当孩子在经历一番扎实的努力之后,获得成绩,那是一种多么让人幸福的感觉啊。

    所以,要从小防止孩子养成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鼓励孩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遇到挫折时,从自身找原因,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明确认识到:怨天尤人,只会为自己带来更糟糕的结果;反求诸己,却会使自己更能适应环境,从而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3 适时助孩子一臂之力

    在幼儿园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要吃饭了,有的宝宝立刻说:“老师,我不会”,吃面包时要求宝宝把外面的一张纸剥掉,宝宝马上说:“老师,帮帮我吧”,洗手时要求宝宝把衣袖管拉上点,宝宝又说:“老师,我拉不动”。

    难道这些要求对托班宝宝来说真的无法完成吗?不是,而是现在的宝宝在家中一切任务都是大人帮助的,没有动手的机会。动手能力差,是目前家庭中孩子存在的普遍现象。固然,托班的宝宝由于年龄小,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是这个帮助并不是包办代替,而是适时适当的帮助。

    开学前一天,妈妈告诫彼得:“明天开学了,这学期不能再打人了,听到没?”彼得点点头,没说话。

    其实这也是彼得对自己的期许。这学期他希望能让小朋友及老师发现他也可以当个好学生。开学了,妈妈看到放学的彼得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有没有打人?”日子过了3天,相安无事。可是第四天,因为以前同学对彼得说:“哈!你还是一样矮嘛!”让彼得再度动了拳头。

    妈妈非常的生气,霹里啪啦的说了彼得一顿:“你不是答应我不打人的吗?你真的是没希望了!人家说你矮,你本来就矮啊!有什么关係。你自己也不努力增高啊!”

    彼得本来都低着头,突然情绪失控的大叫:“你每次都这样,我才打人一次,你就一直骂。我没打人时,你就没说什么。我就是坏孩子。这样可以了吧!”

    等到彼此平心静气下来,妈妈才知道其实彼得并不喜欢打人,可是控制不了。首先,因为“矮”是他最在乎的一件事。要他不计较,那是不可能的。其次,“生气时,不打人。”是他给自己的目标。但他只知道生气不打人,不知道还可以做什么。

    最后,当他又打人时,其实内心是自责的,自觉是一个坏孩子。这种完全负面的想法,不仅让他丧失了思考“怎么做会更好”的能力,甚至于有时因想宣泄这种不愉快的感觉而打人。

    原来彼得不是“爱打人”,而是处于“困境”中,想突破但突破不了。这样的了解,让妈妈有了教育他的新方向。因为当一个人有困难的时候,需要的是别人的支持。

    于是,妈妈重新肯定他做过的努力,母子俩也研究了如何面对“矮”这件事。彼得学习接受“矮”的事实,且想想“矮”也有许多好处啊!如果真的不喜欢矮,可以想怎样增高。而当有小朋友嘲笑他时,他可以使用不伤害自己跟别人的方法。例如用幽默的方式告诉对方:“你这么关心我,好感动。”让他无法继续说下去等等。然后彼得选择一个做得到的方法试试看。如果无效,再看看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做到用不打人的其他方式解决问题时,也要告诉自己很棒,学习激励自己。

    这样的讨论及分享,虽然不能保证彼得从此不再打人,但是妈妈已不再那么紧张这件事了。因为她知道如何在彼得面对困境时,助他一臂之力,这才是真正釜底抽薪的方法。当孩子处于爱打架的状态中恶性循环时,妈妈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找到了孩子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制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相信在妈妈的帮助下,彼得可以逐渐改掉自己爱打架的不良习惯。

    孩子由于年龄和体力、智力上的诸多限制,许多问题不可能独立解决,需要父母及时有效的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父母既不能对孩子照顾过度,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又不能什么事情都要孩子自己做,导致孩子自信心受到打击。当孩子遇到自己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父母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那样,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会更亲密。

    因此,除了要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外,还要适时适度的帮助孩子,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4 为孩子的成功叫好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运动员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需要人们的喝彩和掌声,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也是如此。

    成功是每一个孩子都非常渴望的。只有每一次小成功累积起来,才能渐渐铺就孩子的大成功。每一个细小的成功都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信心和动力,孩子就是在不断的成功中不断学习更上一层楼的。而赏识正是催人奋进的因子,它可以开拓失败者前进的空间,不断激励胜利者昂扬的斗志。

    当孩子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时,应该告诉他:“成绩真不错!”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了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这样赏识和赞扬他:“真是个好孩子!”

    “妈妈,今天跑步我得了第一名。”乐乐高兴地对妈妈说。

    “和谁跑步啊?为什么跑步啊?”妈妈淡淡地问了一句。

    “今天上体育课,老师让我们比赛跑步。我是跑得最快的,老师夸我很有运动天赋呢。”乐乐的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哦,知道了。今天有作业吗?快去做作业吧!”妈妈好像没有听到乐乐说的话。

    听到妈妈这么说,乐乐非常失望,闷闷不乐地躲进了自己的房间。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跑了第一名,妈妈却一点都不高兴,更没有夸奖他。

    显然,妈妈的忽视让乐乐失望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常常在孩子不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了孩子过分的呵护,而当孩子需要父母赞扬和鼓励的时候,父母却忘记了。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孩子更是如此,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肯定。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或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是多么值得父母赏识的事情!这时候,父母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应该及时给予热情的赏识和赞扬。

    尽管案例中的妈妈没有意识到应该及时赞扬孩子取得的成绩,但是,孩子的爸爸意识到了。

    正当乐乐不理解妈妈的行为时,爸爸回来了。爸爸发现乐乐很不高兴,就问他:“怎么了孩子,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

    “爸爸,我今天跑步得了第一名,老师都夸奖我了,可是妈妈却一点都不高兴。”乐乐很委屈地对爸爸说。

    “是吗?第一名啊,真厉害!和爸爸说说,都是和谁跑的?”爸爸很高兴地问。

    “体育老师让我们分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生里我跑得最快,他们都不如我,被我落下好大一截呢!”

    “真是好样的,等会儿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多吃点,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强壮,以后还要跑第一名,好吗?”

    “嗯,我以后还要跑第一名。”乐乐高兴地跑到饭桌旁边,等待吃饭了。

    作为父母,适时对孩子的成绩给予积极评价,告诉孩子你因他的成绩而自豪,这将是对孩子极大的鼓舞,会促使孩子乘势而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因此,当孩子达到了某个既定目标,父母一定要把握机会,及时由衷地赞扬孩子;同时表现出你的喜悦心情,让孩子感受到是他的良好行为表现使父母感到高兴。这是简单而又能产生显著效果的一招,只要坚持去做,必有喜人的收获。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父母一句赞扬的话,他们也需要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心。如果父母没有对孩子的成绩表示出及时的关注,会让孩子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很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当看到孩子打扫房间时,应该及时称赞他:“你真能干,家里干净多了。”当看到孩子画了一幅画,应该及时称赞他:“画得真棒,很有想象力。”相信这些及时地赞扬会让孩子更加快乐和自信。

    及时赞赏孩子的成绩,表现出家长对孩子的真心赏识和热切期望,这能传递给孩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和自信,而且会促进孩子智能发展和身心健康,大大增强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励孩子奋发向上,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5 别与孩子一起皱眉头

    理想的人生应当是快乐的、向上的、大有成就的、幸福美满的,再也没有比这样的人生更令人向往、更值得追求的了!孩子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从小培养他们快乐活泼、积极向上的性格,是他们将来人生幸福美满的必备条件。所以,当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时,父母要以乐观的态度和孩子共同面对困难,而不是和孩子一起皱眉头。

    开朗乐观,既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性格品质。开朗乐观的人不仅较为健康,而且婚姻生活较为幸福,事业上也较易获得成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具有这种正面性格呢?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塔尼可博士提出如下建议:

    (1)不要对孩子限制过严。

    作为父母,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2)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时时可能遭受孤独的煎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本身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适宜多交一些开朗乐观的朋友。

    (3)教孩子与人融洽相处。

    和他人融洽相处者的内心世界较为光明美好。父母不妨带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当然,孩子首先得学会跟父母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跟亲戚朋友融洽相处。此外,父母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卑下,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4)避免在物质上太放宽。

    在物质生活上过于放宽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

    (5)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

    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感觉。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一旦晚上没有合适的节目时,心头必然会郁郁寡欢。相反,如果孩子看不成电视时爱读书、看报或做游戏,同样可乐在其中。

    (6)教孩子学会摆脱困境。

    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永远快乐”。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时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逆境的能力。要是孩子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或在逆境降临之时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7)让孩子拥有适度自信。

    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因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满自卑的孩子,父母务必发现其长处发扬光大,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父母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8)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想见,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

    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培养孩子乐观豁达的心胸和充分的自信。华盛顿曾说过:“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里产生与造成的。”让我们和孩子一起用乐观的态度去争取人生的幸福吧!

    6 帮孩子分析失败原因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个必然伴随着错误失败的过程。鲁迅先生说过:“生下来第一声啼哭就是一首歌曲,就是一篇诗是不可能的。”人都是在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中长大的,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对孩子尤其如此。

    孩子遇到失败,从心理上来说特别需要关心帮助,特别需要爱,此时父母要注意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寻求战胜失败的方法。对他们来说,只有父母诚挚的爱才能弥补他们心理上的缺陷,消除心理障碍。孩子失败后,让孩子知道“失败没有什么了不起”,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差距才更重要。

    玲玲是一个聪明、漂亮的小女孩。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她都很乖,深受老师和小朋友的喜爱。有一回,在做算术的时候,她出了差错,输给了另一个小朋友,结果整整一天都闷闷不乐,情绪低落。玲玲妈妈说,女儿每当遇上一点小挫折就会这样,她十分担忧。

    像玲玲这样比较出色的孩子,其实在平时很害怕失败,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失败并不可怕,更不可耻,只要找出差距,并努力弥补,就一定会不断进步的。

    面对孩子的失败,我们该如何去鼓励和支持他们,如何帮助孩子正视失败呢?这里,给大家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1)要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告诉孩子不要总是自责。

    每当听到孩子说“我真笨”、“我太差”等话语时,父母要引导他们明白遭遇失败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很正常的事情,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件事情上的失败并不等于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

    (2)有进步,要表扬。

    在孩子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家长要善于发现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成绩,并及时地给予不同形式的表扬与肯定。因为表扬和肯定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样,孩子一定能扫除昨日失败的阴影,昂首走向成功,走向成熟。

    (3)争取下次胜利。

    遇到挫折,应该根据孩子的状况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弱点,让孩子知道今后该如何提高自己。给孩子鼓励和信任,让孩子从心底里愿意再接受下一次的挑战,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4)与孩子一起,预见失败,享受失败。

    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被失败绊倒,孩子才能慢慢透过失败看到成功,透过黑暗看到光明。任何努力都需要动力,一种光明目标的指引,家长不断地给孩子灌输这种观念,孩子就会调整面对失败的态度。

    孩子在日后漫长的人生历程中,都要面对许多挑战,接踵而来的有成功的喜悦,更有失败的思考。教会孩子在失败中成长,才是让孩子取得成功的秘诀。

    7 禁说“你不行”

    相信每个做父母的对下面的话语都不会陌生:“你怎么这么笨啊”、“你做得太差了”……可能他们意识不到对孩子的伤害,其实这些言语很容易使孩子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进而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养成。因此,家长应多对孩子说“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励的话语,尽量少说或不说“你不行”这样的言语。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人人都有体验成功的渴望,大人都愿意听到肯定的话,更何况是孩子。同样是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孩子,孩子的感受也不一样。有这样一个事例:

    在某小学一个班里,每当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时,一名学习成绩滞后的学生总是举起手来。但老师让他回答时,他却又总是答不出来。于是老师找他谈话探问缘由。这名学生说:“同学们都说我笨,我举手就是让别人看看我能回答问题,我不笨。”这位老师闻之并没有简单地予以指责,而是以理智的态度呵护这份宝贵的自尊,并且与之建立“同盟”,互相约定:以后提问时,当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就举起左手,而当能回答时就举起右手。终于有一天,老师看见这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右手,于是点名让他回答,不想他居然一语切中题意。这位教师赶紧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赞其善于动脑,学习态度积极。在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下,这名后进生从此发奋努力,学业逐渐进步,改变了学习上的落后状态。

    这个孩子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位懂得给孩子自信的好老师。虽说教育孩子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兴奋点,使之树立起一种自信的潜意识,这样才会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一点,激励孩子不断成长呢?

    (1)孩子的优点需要张扬,孩子的进步需要肯定。

    在肯定和表扬中长大的孩子是很自信的。自信的孩子性格好,善于交际富有创造的潜力。许多孩子取得了成绩非常希望得到家长的肯定,这时父母也许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动作都是对孩子莫大的鼓励。

    (2)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任何一个孩子都有自己闪光的一方面,家长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给予肯定,大加张扬。珍惜并鼓励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孩子有进步,就要及时表扬,哪怕就是一点点,要看到孩子今天比昨天强。

    (3)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要带着“爱”委婉地提出。

    例如,因为孩子上课精力不集中,老开小差,学习成绩很差,你可以告诉孩子:“老师说,你很聪明,如果上课能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你的学习成绩会是一流的。”这样说,孩子一定会乐于接受你的意见。

    这里说的带着“爱”的意思,就是让孩子感到父母不是因为自己的不足而厌弃,而是让孩子从家长的话里感到肯定和鼓舞。

    (4)不要用对孩子的自信具有毁灭性打击的语言来刺激他们。

    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不能说:“你真笨”、“你不行”、“你看谁谁谁多有出息,哪像你”、“你永远都不会有出息”、“你智力有问题”等等这样的话。如果孩子长期在这样的评价中长大,孩子往往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做事缺少信心,形成不健康的人格。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孩子本来就容易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这时孩子最需要父母的肯定和鼓励。而有些家长偏偏在这个时候对孩子又挖苦又冷嘲热讽,还经常说出伤孩子自尊的话,使孩子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你能行”是对一个成功者具备的心理素质的肯定,它能使人扬起自信的风帆;而“你不行”则会把失败者推入沮丧的深渊。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孩子只要努力准能行!多多树立他的自信心。

    不是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吗,所以,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不行”。

    8 让孩子回想起自己的愿望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每一个孩子都要有愿望,也许这个愿望一时难以实现,但不能没有,它是烛照孩子心灵的亮光。孩子心中的憧憬是最美丽的,它将引领他走向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成长的道路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成功。好事多磨,一个愿望的实现,也许要经历很多波折,面对很多意想不到的打击,只有挺过去,才能拥抱成功。如果一遇到困难就裹足不前、灰心丧气,心中的愿望就永远不可能实现。有人说过:做什么事都存在失败与成功,存在放弃与不放弃。如果放弃了,那么结果就是所谓的失败;如果没有放弃,那么结果就是所谓的成功。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当人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或许有的事一次就可以做得很好,可谓很成功;可也有些事或许重复做了很多次却未取得理想中的结果,就归纳于失败。也有人说或许你做了很多次,并没有得到理想中的结果,为何不再继续做下去呢?或许就在你失败的下一次就会得到理想的结果了呢?或许你再坚持一分钟它的结果就是好的结果了呢?

    所以要告诉孩子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愿望,即使遇到挫折了,也要坚守美好的理想,只要不断努力,不懈奋斗,愿望终会实现的。

    有这样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他叫李刚,从小他对上大学有着强烈的渴望。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高三时,一个突如其来的事故打碎了他的理想,破灭了他的愿望。在一个阴云密布的中午,上街赶集回来的父亲被一辆违章行驶的汽车撞倒在马路上,以致双腿残废。还有两个月就要参加高考了,这个事故对他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母亲长年身体虚弱多病,弟弟还小,只读到初一,无论如何他都要毫无选择地担起家的重担。于是他放弃了高考。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感到惋惜,都想留住他,就自发地捐了一些钱给他,却也是杯水车薪。性格倔强的他除了对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之外,还坚持要记下一个单子,说若有一天日子好过些一定会报答的。

    李刚痛苦地离开了校园,放弃了他梦中所向往的大学生活。回到家里,他勤劳种地,奉养父母,照顾弟弟。回到家中不久,不甘寂寞贫穷的他就办了一个小型养鸡厂。两年了,养鸡厂的收入颇丰。现在场面大些了,还雇了个人帮忙。这样的话,家中的事基本可以有坐在轮椅上的父亲和母亲来张罗。一切的一切让他的一腔热情又沸腾起来,他要读大学。很自然他报了成人高考。

    努力和毅力使他的成绩一日千里。母亲为他担心,说:“都隔了两年了要从头开始谈何容易,还要操心家里的事,不要苦了自己。”李刚却很坦诚地说:“上大学是我的愿望,我不甘心呀,我不能放弃。”当年,李刚如愿地考到了西安交通大学,还是本科。收到录取通知书,家人很兴奋地说:“这次知足了吧!”“知足?没有,我还要考研呢!”李刚激动地说。

    正是对理想的执著,让李刚坚强不屈,凭着这股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相信他的考研梦也一定会实现的。

    比起李刚,我们的孩子平常所遇到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正如歌中所唱到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虽然通往成功的路途充满了荆棘,但时时让孩子回想自己的愿望,牢记自己的愿望吧,某一天,一定会如愿以偿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