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苛求孩子成为1%:与孩子一起解决成长过程中的12道难题-家长和老师是“战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今社会,家有儿女就必须上学。只要上学,你就得与学校、老师打交道。过去,家长都特别信任老师,把孩子送到学校的那天,就跟老师说了:“我把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就管、就打!”

    现在,不少家长对老师挺有意见,总觉得好老师太少,所以,想尽办法,一定要给孩子找个好老师。如果没什么办法可想,那就只有祈盼孩子撞上一个好老师了。不少家长还挺怕老师的:“咱宝贝可在人家老师手上,得罪不起啊!”另一方面,老师常常抱怨家长素质不高,不配合、不支持学校教育,很担心家长不认可自己的工作,甚至害怕闹到法庭上去。

    嗨!家庭和学校、家长和老师这对本来因为“爱和希望”而相连的双方,现在变得一言难尽了!

    高考前的班级“政变”

    博奥高二结束,马上升入高三了。因为高三就意味着快高考了,暑假自然就不会有那么长了。就在快放暑假的时候,博奥所在的十班“沸腾”了。原因是学校要拆掉十班,把班上的56名学生分散到其他各个班级,或者换掉现在的班主任张老师。十班学生群情激昂、坚决反对。由班长带头,写了请愿信,找过学校各级领导,未果。这时,我和多数家长都不知情。

    博奥回到家中,拿回来一封十班学生给所有家长的信,并且十分激动地要求我们和全班同学的家长一起,去找校长理论。信中表达了孩子们坚决反对学校拆班和换班主任的想法,共有五条:

    1.在要面临高考的时候,拆班和换班主任的做法会极大伤害几年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建立的感情。

    2.到了其他的班级,面临着重新认识同学、老师、重新适应环境的压力,这会增加心理负担,影响高考。

    3.十班同学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十几个班级前面,拆班和换班主任是有人嫉妒十班。

    4.全班学生都喜欢班主任张老师,要换掉张老师是×××领导打击报复张老师。

    5.如果学校坚持拆班和换掉班主任,全班同学将采取静坐、罢课等激烈的措施抗争到底。

    面对激动不已的博奥,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想,此时十班的家长们都和我一样,被孩子们逼得无路可走了,必须面对。

    孩子们信中表达的思想,第一、二条很有道理,应该得到理解、支持和尊重。第三、四条无法考证,即便是,孩子们也有些偏激。第五条最要命,家长们都要阻止孩子们走到这一步。

    一家人讨论的结果,支持孩子们的要求。由于我当时连续出差,由爸爸参加家长们的请愿活动,与学校协商,但不要与学校搞僵。

    家长们一回回地围追堵截学校的各级相关不相关的领导,一次次地找校长、副校长辩驳理论。终于,开明的学校领导答应,对这个班采取的一切行为一定征得家长和学生的同意。

    这件事情之后,爸爸感触挺多,跟我交流了如下的意思。

    现在的家长遇到事情句句盯在理上,一件件事情地刨根问底,一个个疑问地穷追不舍,谁搪塞、推诿都不行。比如,有的领导说:拆班和换班主任是学校的日常管理,与家长无关。马上有家长反问:“你管谁?你管与我孩子有关的事,我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怎么与我无关?”这话有理有据,还挺硬。

    遇到关键的事情家长们心很齐。别看一个个平时工作都挺忙,连影儿都看不着,说集合一个都不少。说去机场撵要出门的校长,那一呼百应,车队浩浩荡荡。真坐下来谈对策的时候,还都挺理智。比如,有人发牢骚说去找省教育厅厅长,把这事发到网上去,让网友评评是非,大家立即反对,说关键是解决问题,没必要折腾学校。

    还有一开始,校方对家长及孩子们的合理诉求缺乏基本的尊重,连起码的倾听都不肯。如果一开始能跟孩子们好好谈开,家长不会参与进来。有的领导一开始就不听家长说什么,认为家长是在无理取闹,让人感到很不舒服。还有的怀疑是班主任老师从中煽动,把矛头对准冤枉的张老师。要不是校长最终定夺,这事还真有闹大的危险。

    后来的结果是十班没有拆散,但班主任还是换了。孩子们开始还想闹,以争取他们要求的全部条件。博奥跟我说的时候,我态度坚决地告诉他:“不许再坚持了,学校已经让一步了,你们也得让一步。高三了,再闹下去对你们没好处!”博奥没再提及此事。

    然而,十班的学生没消停,他们依然恋恋不舍原来的班主任张老师,对新来的班主任明里暗里采取对抗捣乱策略,直到一个多月后的教师节。

    撞上一位好老师

    2005年教师节是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日子。不是因为它是我这个教师的节日,而是因为,我儿子遇到了一位我认为的、真正的好老师—赵晨光老师。

    这年教师节的下午三点钟,新换的班主任赵老师邀请班上孩子们的所有家长(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来多少位都行),在当时实验中学最大的阶梯教室,与孩子们一起参加班会抑或家长会,并希望孩子和自己的家长坐在一起。

    在学校里,一般开家长会是不带学生的,而开班会是不带家长的。在拆班及换班主任风波之后,参加这个会可谓不同寻常。

    家长们是怀着疑惑和期待的心情,看看学校给快要高考的孩子们换了一个啥样的老师,能不能舞弄住这帮心存不甘、伺机捣乱的孩子们。孩子们的心态跟家长肯定不一样,他们大概是想听听新来的赵老师要跟家长们说些什么、怎么说?诉苦、告状还是批评?

    赵老师先说了升入高三以后孩子们面临的学习任务,分析了孩子们目前的学习状况,这跟所有的老师说的都差不多,所有老师这个功夫都挺熟练。可接下来赵老师说的话便让我激动不已,甚至热泪盈眶。

    赵老师动情地说了很长的一段话,主要内容如下:

    我理解孩子们不愿意拆班的想法,毕竟大家朝夕相处、共同成长整整两年了,我要是你们这么大,也会这样想的。我更理解孩子们不愿换班主任的感情,张老师很年轻、很敬业,有活力、有热情,跟孩子们沟通顺畅,没有代沟,张老师就像你们的大哥哥一样。孩子们给我制造点小麻烦,不接纳我很正常,孩子们需要点儿时间了解我、接纳我,我十分理解。

    接班这一个来月,我在用心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我感觉你们是那么的聪明、活跃、可爱,即便是淘气、犯错误,也不让人烦。

    今天是教师节。中午,当你们捧着一大抱鲜花、拿着贵重而实用的礼物,浩浩荡荡去看你们张老师的时候,我心里那个高兴啊,像我自己也受到了如此爱戴一样高兴。我觉得我的学生们能这样对待已经离开班级的张老师,这说明你们的内心是多么的高尚和善良!我被你们有情有义的举动深深感动了!我觉得张老师没白教你们,他很幸福!我也为我能有你们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也感谢家长们教育出了这样的好孩子!

    面对有情有义的孩子们,我感到我挺幸运。我现在十分有信心和你们共同度过高三的日子,以最好的状态和成绩面对高考。我可能不会像你们的大哥哥那样,毕竟我已经年过四十了,可我会成为你们的朋友,朋友是不分年龄的,对吧?(孩子们一片掌声)我的孩子比你们小一岁,我知道你们所想所思,我也会像母亲一样爱你们,也希望你们像对妈妈一样跟我提要求(孩子们又一片掌声)!

    等你们高中毕业了,回想起我们共同度过的这一年,我会为你们感到自豪,你们也会记起我这个半路杀出来的赵老师!

    我不知道别人有多少这样的经历,反正我只有这一次。当时,除了眼窝变浅、热泪盈眶之外,我和爸爸就是鼓掌!为我儿子及他的同学们遇上了一位难得的好老师!

    回家的路上,我和博奥马上交流了对赵老师及此次家长会的看法,跟博奥取得了高度共识。

    激动过后,应该挖掘一下赵老师为什么是个好老师,有啥理由。

    赵老师十分注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她很会做家长工作。有的老师抱怨家长素质低、嫌家长麻烦,不大相信家长的教育能力,也不大尊重家长,而赵老师欢迎所有的家长,愿意跟家长开诚布公说说心里话。她相信多数家长是成熟而理智的,她把家长当成自己教育学生的伙伴和战友。尤其当孩子闹腾捣乱的时候,赵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教育魅力首先征服了家长,那结果必然是孩子们根本就闹不起来了!

    赵老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孩子们因为心中不忿迁怒于她的时候,她没有抱怨自己的无辜,也没有沮丧班级的未来,更没有排斥批评学生,而是耐心地观察了解学生,以善意与欣赏的目光期待每个学生。教师节的时候,她看重的不是学生怎样对待自己,而是学生们怎样对待失意了的张老师。她在意的不是学生的调皮捣乱,而是学生们的有情有义。一个能为学生的善良品行而感动、叫好的老师就是个好老师!

    赵老师善良真诚、宽容大度的品质很打动人。从接到这个班开始,赵老师没有不满、妒忌学生们对张老师的不舍,也没有批评、惩罚学生的对抗,而是感同身受地理解学生们的言行,赵老师对学生真的是心地善良、情真意切。她知道自己在年龄上已经不占优势了,不能像张老师那样做学生的大哥哥了,她也承认跟学生们会有代沟,但可以像母亲爱孩子一样爱学生,还可以做学生的大朋友。面对像朋友、母亲一样的老师,还会有几个孩子继续犯浑、耍闹呢?

    赵老师的言行充满了教育智慧。首先赵老师十分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展教育,她的班会或者叫家长会开得不早不晚、恰到好处,早了她对学生尚不了解,难以有的放矢,晚了就拖延了与家长、学生良好关系的建立,对学生迎接高考更不利,加之抓住教师节学生祝福老师的契机,结果可谓皆大欢喜。赵老师把学生和家长都请到一起,不仅先打动了家长,同时也抓住了学生,既让家长认识了解孩子的老师,也首先争取了家长这支重要的教育力量,面对这样的老师,哪个家长都会义无反顾地和老师站到一起,除非他失去理智。赵老师不仅对家长、学生大加欣赏和赞美,更紧紧盯住家长和学生们最关心的高考,愿意当孩子们迎接高考的一个优秀领路人。

    后来,赵老师还做了一张大大的、鲜艳的招贴画,把每个学生心中理想的学校印在上面,贴了教室的一面墙,不断地鼓励学生们向心中的理想努力,我就是从那张招贴画上,才明确地知道博奥心中的理想是考上北京大学医学院。很多人都说,孩子不知道要读什么大学,报志愿的时候家长很为难,博奥班上的同学们不大有这问题,孩子们心中早就盘算好了!

    家长会之后的第五天,我就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出差,直到十月中旬才在家呆了几天。我知道这样是不行的,这哪像个高三学生的家长?可是我又没办法,于是找到了赵老师。赵老师很通情达理,很理解我的难处,不仅把博奥表扬了一番,而且答应替我操心。她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我怎么管我的儿子,就怎么管你的儿子!”打那以后,我就不停地东奔西走,直到12月底才算消停。

    再后来,自然还开过几次家长会,每回都没听到赵老师告状、抱怨、发牢骚,听到的总是谁又进步了、谁又干好事了,即便是学习真的很糟、没有大学能考的学生,也没遭到冷遇及劈头盖脸的批评。

    2006年6月7日,是高考的日子。大概老天怕天太热,考生们头脑不清,于是,大雨滂沱,冷风袭人。我朋友开车把我们送到43中学考场。刚到门口,就看到大雨中,赵老师扛着把伞,站在警戒线边上,一会儿面向外面,一会儿面向考场,招呼、鼓励着她的学生,目送着每个学生走进考场。那把伞在滂沱的大雨中已不管啥事,赵老师浑身湿透,但她仍在找寻、鼓励、目送着她的孩子们!

    这绝对、绝对是个难得的好老师!

    幸运的是她被博奥撞上了!

    啥样的班主任好?

    孩子读书十二年,会有很多老师,而班主任老师对孩子的人生最有影响力。

    原因主要有,孩子们的有效时间基本是和班主任一起度过的,时间是发挥影响力的基本条件嘛!另一方面,班主任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他对孩子的影响是具有专业方向的。古今中外,好班主任都会成为孩子们记忆中的感动、幸福。不管老师白发苍苍,或是自己也已白发苍苍了,学生心中常常想起自己的班主任!

    当然,不能回避的是,个别或者少数孩子对班主任心中存有的不都是感动,而是委屈或怨恨。

    有学者对城乡三百多中小学生做过无外力干扰的问卷调查,对其中两个问题的回答让人思索和感慨。其一,请你说说班主任是什么样的人?“班主任是我最爱的人”“班主任是我每天最想见的人”“班主任是最关心我的人”“班主任是我最亲的人”“班主任最盼着我有出息”“班主任是对我恨铁不成钢的人”,类似的回答比例高达76%。其二,“谁对你影响最大?”选择班主任的比例高达96%。

    的确,在目前学校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无论是宏观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计划,还是微观的教育措施、教育智慧、教育艺术都主要是通过一位位班主任的具体行为,转化为影响学生的实际作用。班主任基本是教育的最终端,就像日常人们所说的“千条线一根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从如此意义上说,人们怎样赞美、重视、要求班主任似乎都不为过。因此,家长想尽办法想给孩子找个好的班主任也是人之常情啊!

    多数的时候,家长和孩子都没有选择老师的机会,基本上是撞大运,撞上算幸运!不过,究竟啥样是好的班主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孩子、家长、学校的评价还常常不一致。

    博奥上小学的时候,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与学校很熟,学校向我介绍了一年级所有的班主任,也推荐了他们认为的优秀班主任。可我选中的是宋华老师,唯一的理由是,学校介绍的时候说她是一个有耐心、慢性子的人。我觉得刚上小学的孩子,他的思维水平很低、行动能力不高,自我控制的能力更差,基本上是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十分需要老师的耐心、等待和宽容。如果老师对孩子很严厉、要求挺高,甚至把孩子管得溜光水滑、规规矩矩,那孩子可就遭罪了!所以,我不在意孩子的班主任是不是学校的尖子、模范,我更不在意孩子的班主任是不是善于“拿班(管理班级)”!

    宋老师给博奥班级当了几年的班主任,我认为她是个好的班主任。理由如下:

    宋老师很少严厉地批评学生。小孩子学习溜号、上课淘气、下课打闹是常有的事,宋老师很宽容,基本没有拽过来、劈头盖脸地狠批一顿的时候。她批评学生的时候,看起来也挺温和,没有横眉冷对,没有大声豪气。由于她不严厉,小孩子不怎么怕她,有时候还跟她赖皮。这时候,她会摸摸赖皮的脑袋。因为她挺温和,她的班级就不是规规矩矩、一呼百应了。

    宋老师挺平静,不功利,也不大争什么,她基本没有为了争先进拿红旗而来严格管理学生,她带的这个班级也很少当上学校里的什么先进。也有的家长有异议,甚至认为她不善于“拿班”,她只是笑笑而已。

    宋老师很敬业,早晨会在门口迎接每个学生,拉拉手、摸摸头。她留的作业很少,但批改作业很仔细,还常常在孩子的作业本上写上鼓励、指导的话,有时候还很长。她很少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粗暴地画大大的叉叉,她打的叉叉总比对号小。

    宋老师肯静下心来观察学生,不是唯我独尊的老师。博奥不是一个善于语言表达的孩子,他基本不会围着老师转,用老百姓的话说是“嘴巴不甜,不会来事儿”,一般也不会引起特别的关注。有一回,宋老师出差挺长时间回来了,不少孩子都围着宋老师,像鸟儿一样叽叽喳喳地表达着对老师的想念。博奥没有,他只是一边看着,没跟老师说一个字。这件事是后来宋老师说给我知道的,她说:“你看他站在一边不说话,我知道他也想老师了,他心里是有数的!”

    宋老师对学生比较平等,对家长也比较尊重,很少有一些老师经常有的“势利、功利”的言行。博奥读小学的学校及班级,有很多家长有权有钱,可以说集中了很多所谓“上层”的家长。但宋老师不大“势利眼”,没有功利谄媚地对待有权有势的家长,也没有带搭不理地对待无权无势的家长,更没有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

    这很难得了!

    由于学校班主任“小循环”,上三年级的时候,博奥班级换了班主任程桂红老师。程老师是个极为敬业的老师,她的敬业精神很感人。只要你是个有良心的人,你必须承认她是一个爱学生的老师。

    程老师住的地方离学校很远,几乎是从城南到城北穿城而过。程老师的孩子很小,她经常得带着孩子搭班车或挤公交车,一个单程也得个把小时,真是很不容易,很辛苦。但程老师从不迟到早退,大冬天的时候,不管多大雪,她都早早来到学校,站在门口迎接她的学生们。

    有一回,班上几个在校外“小饭桌”用午餐的孩子吃坏了肚子,结果弄脏了裤子,其中也有博奥。程老师四处给几个孩子找替换的裤子,还把孩子们换下的脏裤子给洗得干干净净,晾在操场边的树上。等放学的时候,我发现博奥穿着一条紧紧巴巴、裤脚绣着小花的裤子,一问方知是程老师女儿的裤子。程老师能细心地发现孩子们的窘境,给孩子们找替换的裤子,这已经很感人了,而程老师还洗干净了孩子们的脏裤子,这样的老师很难找了!

    什么样的班主任是小学生的好老师?不同的视角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作为有些专业知识的家长,我认为好的小学班主任应该具有一些基本的品质。

    小学生的班主任,尤其是中低年级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心中有对孩子的爱,对孩子比较温和、耐心和宽容,这更适合小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小孩子适应学校生活,有利于小孩子未来的和谐发展。但是,现在小学里这样的老师太少,并且,这样的老师常常不被学校和家长看好,尤其被一些家长所排斥。学校和家长太在意班主任是否把班级管得溜光水滑、是否把小孩子管得规规矩矩。结果现在很多小学班主任很严厉、很挑剔,甚至很苛刻。脾气暴得像“二踢脚”,行为表现得“针扎火燎”,对学生缺乏起码的耐心和宽容,甚至唯我独尊。

    如果老师很严厉,小孩子很容易因为害怕而服从。所以,班级管起来就容易了。可是对孩子的健康发展就埋下了隐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挑剔。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自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挑剔中,他就学会了负罪。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胆怯。

    与学校所谓的纪律和家长所谓的听话相比,孩子们生命和谐健康的发展更重要。

    真的希望小学里少一些厉害、严厉的班主任!

    博奥上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极不稳定,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所以班级就乱得一塌糊涂,孩子们学习也每况愈下。直到初三,班上来了一个语文老师刘媛,才稳定下来。

    刘老师很年轻,刚刚休完产假。她最大的特点是不怕困难、忘我工作。由于班级很乱,她常常忘记了自己“襁褓”中的孩子,向一个个学生听取意见,做到清楚孩子们想些什么、想干什么,即便被个别家长误会告到市纪检委,她也没放弃。

    她欣赏自己的学生,不断地鼓励学生。对有点儿进步的学生,她会领他们去麦当劳、肯德基大撮一顿,博奥有幸开过两回这样特殊的洋荤。虽说都初三了,她还是带着全班学生旅游了好几回,弄得孩子们兴奋不已、信心倍增。这年月,老师出钱,带学生又吃又玩的,挺稀罕!

    结果,这班学生中考打了翻身仗,博奥也以班上第一的成绩,混进了省实验中学。客观地说,没有刘老师,这班的孩子大多数可能懈怠、水汤下去。因为刘老师,孩子们变得懂事了,学习也大幅度地进步了。或者说,假如一开始就是刘老师做班主任,这班的学生会更好!

    博奥上高中的班主任张海平老师更年轻,刚刚走出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大门,便来到学生们中间。张老师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数学课讲得不错,博奥对张老师上数学课的评价是清楚、明白,外加有趣。张老师其实只比自己的学生大五六岁,但他很护着学生们,谁委屈、欺负了他的学生可不行,即便是家长,他也得说道说道。有的家长查看、怀疑、跟踪自己的孩子,家长会上,张老师可不高兴了:“为什么不相信孩子呢?请你相信自己的孩子、我的学生!”因为护着班上的学生,也因为年轻没经验,他可能与同事、领导发生过误会或不愉快。

    张老师很年轻,但他肯于观察了解学生,也积极尝试各种有益的教育方式。班上总有学生迟到,上半节课了才晃荡进来。显然,这不仅会影响他本人的学习,也会扰乱课堂秩序、涣散整个班级纪律。张老师既不批评、也不罚站,而是跟学生们商量怎么办。结果,谁迟到了谁给大家鞠个躬、做个鬼脸;谁迟到了谁给讲台上的花瓶买枝鲜花儿;谁迟到了谁挨值日生的水枪呲一下……你得想想,是赶紧起来准时上学,还是磨蹭一会儿,先上花店买了花再上学。各种招法,经常改变,慢慢地“迟到”就成了极个别的现象。

    张老师常在班上给学生讲自己的中学时代,讲自己家境的贫寒、讲自己怎么学习。其实这样的话题家长们都会讲给孩子,但孩子们会把它当成是“忆苦思甜”的说教,一般听不进去,都不大买账。但张老师跟孩子们沟通顺畅,没有代沟,所以,学生们很受触动。博奥回家说:“张老师给我们讲了他小时候的生活、学习,挺实在,感人啊!”

    张老师就像学生们的大哥哥,没有架子,也没有沟通障碍。学生们有心里话愿意跟他说,也愿意跟他开玩笑、耍皮脸。带班不长时间,学生们就开始给老师起“外号”。博奥回家说过,我们反对,认为这太不尊重老师。博奥说张老师知道,而且早都欣然接受了。

    如此看来,这个我们视为“外号”的东西已变成“昵称”了,它与尊重无关了。很快,学生们给张老师的未婚妻(在另一所高中教数学)也起了“外号”抑或昵称,并且与张老师的很配套。最让我瞠目结舌的是,当学生们大呼小叫地喊起来的时候,这个张师母爽快、高兴地答应着。

    张老师因为年轻,不大有经验,在高二结束的时候,离开了这个班级。但他是班上多数孩子心中的好老师,孩子们为了他的离开哭过、闹过,博奥上了大学还经常念叨张老师。作为一个老师,值了!

    从张老师身上,我们得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说真话,有的时候,学校、家长、学生的标准还真就有差异。

    当有差异的时候,谁的标准更重要呢?

    咱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家长和老师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陪伴者,一个孩子最终成长成什么样子,主要看他有什么样的家长和老师。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或者工作很忙、或者不懂专业,孩子的教育似乎就是学校的事。把孩子送到学校去,有能力的话再给找个好老师,剩下的就是管管生活了。有的老师也常常抱怨家长素质低,不懂教育,不配合学校的工作等等。其实,这里有两个被人们忽视、误解,甚至扭曲的关键问题。

    有句老掉牙的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不是说说玩儿的,是真话。因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它具有其他教育不会具有的独特性。

    血缘性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个特点。家庭主要是由于血缘而组成的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家庭成员间的代际关系基本源于血亲,血缘这种天然的、牢固的纽带把一家人紧紧地拢在一起,所以,家长对儿女实施的家庭教育就有了血缘性。血缘性是家庭教育最大的天然优势,这使得家庭教育具有巨大的亲和力和长远性,这是其他教育所不具有的。

    很多家长忽略了这一点,把孩子全推给了老师。其实,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孩子除了在刚刚读小学的大概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十分听从老师的教导,其他所有的时间都是家长更有教育影响力。比如,就以体罚为例,家长体罚孩子也有副作用,但却远远小于教师体罚带来的后患。换句话说,一般的情况下,孩子是家长打得,老师打不得,为什么!血缘。如果老师说,我是对你负责,我是恨铁不成钢,所以才打了你,那就是混淆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天然区别,结果就会有麻烦了!

    长久性是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优势。人往往首先出生、生长于一个特定的家庭,从出生到成家,几十年的时间,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点点滴滴,心心相印,甚至你成家立业后,父母还在影响你,家庭教育似乎永无终结。所以,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几乎是久远的、终生的。从这一点上讲,家长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什么事情都去向老师打听,希望老师给出答案,那便是本末倒置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一点一滴的、慢工细活的,家长常常不记得自己究竟怎么教育孩子的,但每个孩子身上都打着自己家庭的烙印。

    家庭教育还有一个强项就是直接性。家庭是一个最小的社会单元。与学校相比,它没有复杂的组织结构和活动过程,家长只是在日常生活中与几个或一个子女直接互动,形成直接的教育关系。尤其对今天的多数家庭,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基本是二对一的直接关系,家庭教育变得很直接,极有针对性。而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永远不会有这种直接性。有的家长希望老师特殊关注、照顾自己的孩子,比如,多多提问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当干部的机会等等,这都是不大理智的做法。一方面,再敬业的老师,也没有条件像家长那样与学生一对一地交往,老师也没有精力对每个学生有深入的了解与关注,即便是家长对老师做了“工作”,老师对某个学生有所关照,那也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况且,其中的隐患、麻烦难以预料。

    除了优势之外,家庭教育当然也有劣势,比如随意性、不具有专业性等等。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很重要,学校教育永远替代不了家庭教育。家长很关键,发挥教育作用的空间非常大。即便孩子撞上了个好老师,家长也躲不了清闲。至少,家长要做好三件事,才有可能是个好家长。这三件事就是:

    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会让孩子受用终生。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品质。这样家长不仅有了一个好孩子,自己还可能有个幸福的晚年。

    对孩子进行健康的性教育。家长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佳人选,其他人绝对不是。

    我做家长二十多年忙来忙去,我写这本书说来说去,其实就是这三件事。做这三件事可比成天看着孩子学习、颠儿颠儿地押着孩子上课外班重要得多!

    家庭、家长是重要的教育力量,这个事实必须得到家庭和家长的自认,也就是家庭、家长要承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别拿自己当局外人。

    现在,一提起家长,不少老师很迟疑、困惑。有的老师抱怨家长素质差,说家长这不好、那不行,不配合老师的工作。我经常到中小学讲课,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论。这种观点使得老师往往不把家长当成孩子的教育者、自己的合作伙伴,而当成自己的受教育者或对立面。所以,也就不大理解尊重家长,对家长像对学生一样抱怨、训斥、挖苦。弄得不少家长很怕孩子的老师,甚至打怵跟老师交往。甚至有的家长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的老师来电话!”

    有一回,到我学生的学校给老师讲课,我直接问老师们:家长可以选择吗?什么样的家长是你们说的高素质?现实中有多少你们认为的高素质家长?其实,评价家长是个很复杂的事。有的家长学富五车,却不会教育孩子;有的家长没多少文化,可孩子教育得好,成人成才。

    《读者》杂志曾介绍过吉林省九台一个偏远乡村的聂家。聂家的爸爸认几个字,会算账,算是村里的文化人,母亲不识字,是个彻底的文盲。聂家孩子多,很贫穷,后来聂爸爸患病去世了,妈妈撑着这个家。可从1989年开始,聂家便陆陆续续出了博士、洋博士、院士、教授和劳模。问及父母是怎样教育这五个儿女的,聂家的孩子们说:我们从父亲身上学到了诚实、勤劳和上进,母亲则教给我们善良、节俭和坚强。

    所以,轻易就否定、抱怨家长十分不利于家校合力的形成,把本该成为一个战壕战友的家长和老师弄成了冤家、对手。

    还有的老师回避、害怕家长,觉得现在的家长不好伺候,怕家长挑毛病,所以基本上是上完课即可,班级不出麻烦就行,对学生也不深加管教,更谈不上心灵沟通。

    说实话,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的确参差不齐,也确有家长没有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职责,但家长永远无法选择。即使这样,家长也是孩子的教育者,而不是老师的教育对象。

    学校、老师应该确认家庭、家长的教育作用,引导、调动家长的教育积极性,与家长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不要一味地谴责家长,一味地要求家长配合自己的工作。家长和老师的关系本是平等与合作的关系,根本不应该谈谁服从、配合谁的问题。由于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他可以引导、帮助家长解决一些有关孩子的问题,但他不能成为家长的替代者、主导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教师和家长是两个不同的社会角色,永远不能互相替代。

    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健康发展,因为孩子和学生,家长和老师便有了最一致的共同目标、最巨大的共同利益,所以他们应该是一对亲密的战友,互相支持,友好合作。当家长和老师有分歧、有误会、有矛盾的时候,想想共同目标、共同利益,一切便在不言中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