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人格魅力的66种方法-诚实守信——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英国戏剧家 莎士比亚

    方法八:让孩子懂得诚信是最高的人格

    古时,有个卖酒的商人,他有一手绝佳的酿酒技术,因此,很多人都喜欢喝他酒铺的酒,而他的酒铺也是生意兴隆。

    一次,他因有事要外出几天,只得让妻子一个人在店中卖酒。走前,他再三叮嘱妻子要好好做生意。商人走了,酒铺的生意依然很好,来此买酒的顾客很多,商人的妻子见买酒的人多,就自以为是地在每只酒坛中掺了一些水,她认为这样可以多卖点酒,这样,她每天能多卖出几十吊钱。商人回来,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小聪明告诉丈夫。没想到商人大怒,一个巴掌打过去说:“使假则败誉,败誉则无客,无客则无利!”

    如商人所料,由于小店不诚实,此后进店打酒的顾客日益稀少,最后,他们只得关门,商人的妻子当然很后悔,但是由于作假,再也没有人信任他们。

    商人的妻子违反诚信,贪小失大,结果导致酒店关门,由此可见,诚信是商人应该具有的品质,更是做人的招牌。那么,什么是诚,什么又是信呢?诚就是诚实,信就是信用。

    做人一定要诚实。诚实是什么呢?

    诚实是指人对身边所发生的事能如实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应该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诚实始终是一种美德,是人们赞赏的品质。因为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诚实,那么,人类社会关系就无法维持下去。

    做人不仅要诚实,更要讲信用。为了确保某事的如期完成,处事双方往往可以经商讨达成协议,或立军令状、订契约、签合同。一旦一方背约,则将依约受到惩罚。但人们在共事时,更多的情况是凭信用,凭对对方人格的信任,相托要事,相信所托之事会如期实现,所谓“可信任”、“可信赖”、“信得过”,正是对讲信用之人的高度赞扬。

    人与人的交往,是建立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的。诚信是人与人交往中表现出的最大人格魅力。只有诚信,我们做事情才有可能获得别人的认可与支持,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只要认真观察一下现实生活,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心怀坦荡、具有诚实品德的人,始终都生活得那么自在轻松,因为他们问心无愧,有谚语云:“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虽然从小父母和老师就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但很多时候,诚实的人往往并没有得到好处,甚至由于诚实而招惹一些麻烦;而那些不够诚实,或者说比较圆滑的人倒是能够左右逢源,得到很多好处,生活得很自在。所以,有人说,诚实已经过时!做人还是不要太诚实。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不论何时,不论生活如何变化,诚实都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这是父母必须让孩子明白的道理。

    俄国作家班台莱耶夫写过一篇《诺言》的小说,主要内容是:

    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在公园里同几个比他大的孩子玩打仗的游戏,一个大孩子对他说:“你是中士,我是元帅,这里是我们的‘火药库’。你做哨兵,站在这儿,等我来叫你换班。”小孩点头遵命,一直坚守着岗位。天黑了,公园要关门了。“元帅”还不来,“中士”又饿又怕,只是因为诺言在先,他不肯离开“火药库”。幸亏有人从路上找来一位红军少校。少校对孩子说:“中士同志,我命令你离开岗位。”孩子这才高兴地说:“是,少校同志,遵命离开岗位。”

    以上故事中的这个孩子,那么信守自己的诺言,这是很难得的。

    在生活中要做一个真诚的人不容易,因为它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功利,需要实实在在地付出、奉献。需要真诚待人、克己为人。也许这样的人偶尔会被欺诈,但他们会真正地受人欢迎。所以,一个人要想给人留下好印象,最要紧的是“恰当地真诚”。

    孩子年纪还小,正处于人格发育时期,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诚实做人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注意对孩子这种品德的培养,这样,才能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养成。

    人格悟语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缺乏诚信就没有人格魅力,就没有真正的“身价”。孩子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并身体力行,注意这方面人格的培养。

    方法九: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

    在美国,5月2号,这一天是为了纪念一个孩子而设定的一个节日——诚实节。

    这个孩子就是埃默·达南,他是一个为了诚实而献身的孩子,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孩子。达南是一个孤儿,被一对老夫妇收养,这对老夫妇没有孩子,开着一家店维持生活,达南既听话又孝顺,如果不是老夫妇做人没有诚信,一家人将生活得很幸福。

    后来,随着达南慢慢地长大,达南发现这对老夫妇店里的东西价格特别高,达南感觉这样做不对,于是每到晚上,他便耐心的说服老夫妇不要这样做,老夫妇不但不听,而且开始厌恶起达南,不再像以前那样疼爱小达南,并时常殴打他……

    一天,小达南因为劝说又被打,老头对他说:今晚呆在你屋里,无论听到什么也不准出来。到了晚上,小达南听到下面吵吵嚷嚷的,便悄悄地来到门前,听到下面老板用污秽的语言与另一个人互相骂着,好像是关于税务的事情,达南就设法把门弄开,走出来仔细听听,随着一声尖叫,他看到那个人倒在地上,身上插着一把刀,浑身是血,老妇尖声叫道:“啊!你杀人了!”小达南也吓得惊叫了一声,老头这时发现了他,于是抓住他的衣领说:“那个人想杀我,我是出于自卫才杀他的。明天见了警察你就这么说,听到了吗?”“不!”达南说道:“是你杀了他,我不能撒谎!”

    见达南这样固执不听话,老夫妇用绳子将达南绑起来,拴在一间小屋的柱子上,先是用鞭子抽打着他,后来又用棍子敲打他,但小达南一直到死,也坚持不肯说谎……

    为了纪念死去的小达南,人们便将达南死的那一天定为诚实节,直到现在,每到每年的5月2日,小达南的纪念碑前,总摆放着许多白色的小花,那是人们对小达南的敬意!

    诚实,永远被人尊重!

    诚实就是不去做那些不道德的事,而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不仅洁身自好,而且积极追求更高层次的善。

    诚实不是怯懦软弱,不是任人宰割,不是《农夫与蛇》中的农夫,不是《东郭先生和狼》中的东郭。

    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是需要勇气的。诚实的孩子也许会吃亏,也许会受骗,但你绝不能因此而远离诚实,这就如同走路有可能摔得鼻青脸肿,你却不能终生躺在床上一样的道理。

    诚实做人是成功者的成功秘诀。如果做人诚实,又讲信用,那么,你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在华盛顿举办的美国第四届全国拼字大赛中,南卡罗莱纳州冠军——11岁的罗莎莉·艾略特一路闯关,进入了决赛。当她被问到如何拼“供认”(avowal)这个词时,她轻柔的南方口音,使得评委们难以判断她说的第一个字母到底是A还是E。

    评委们商议了几分钟之后,将录音带倒带后重听,但是仍然无法确定她的发音是A还是E。

    最后,主评约翰·洛伊德决定,将问题交给唯一知道答案的人。

    他和蔼地问罗莎莉:“你的发音是A还是E?”

    其实,罗莎莉根据他人的低声议论,已经知道这个字的正确拼法应该是A,但她毫不迟疑地回答,她发音错了,她说的是E。

    主评约翰·洛伊德又和蔼地问罗莎莉:“你大概已经知道了正确的答案,完全可以获得冠军的荣誉,为什么还说出了错误的发音?”

    罗莎莉天真地回答说:“我愿意做个诚实的孩子。”

    当她从台上走下来时,几乎所有的观众都为她的诚实而热烈鼓掌。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孩子就必须坚持诚信这一原则,在生命之船受到诱惑之风袭击时,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不致偏离航向。

    父母要时常教育孩子要讲诚信,想什么就说什么,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轻易许诺,许了诺的事情就应该努力办到,不失信于人。具体如下:

    1.以诚待人,不说假话

    有的人有时出于某种目的,或保护自己,或怕承担责任,就逃避现实而撒谎骗人。其实,每撒一次谎,我们就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烦恼,因为你总是担心假话被人识破。假话多了,自然会出漏洞,时间一久,谁都知道你喜欢谎话连篇,谁还会相信你呢?谁还会与你交朋友?与其天天戴着假面具,自欺欺人,倒不如老老实实地在人前袒露真实的我,人们不会因为你有缺点而疏远你,只要你有诚实做人的决心和行动!

    2.踏踏实实,不弄虚作假

    学习,需要孩子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用这种态度,可以掌握丰富的知识,具有出众的才能,自然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倘若为了追求虚荣、功名、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的成就,即便获得了“殊荣”也不会心安理得。

    3.坦诚真挚,讲究信用

    人们最喜欢的品德之一是诚实,最讨厌的是虚伪。对喜欢假话连篇、欺名盗世的人更是深恶痛绝。你若真诚地与人交往,不在人前讲资格,摆架子,自以为是,处处表现出你良好的道德修养,真诚信用的风度,你不仅能给人留下好印象,还可以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父母应告诉孩子,在接人待物时,要襟怀坦白、心地真挚、言出真情、言而有信、言而不渝。千万不要学那种口是心非、两面三刀、自毁其约、虚情假意的恶劣行径。

    所以,不论任何时候,父母都要把诚实作为与他人交际的方式,不论别人怎么说,这一点父母必须坚持,这样,才能教育孩子诚实。

    5.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难题

    父母是孩子最信得过的人,孩子听到什么事情或是想到什么东西,都习惯告诉爸爸妈妈。这时,不要管孩子说的是什么,父母都要认真、耐心地听完。

    如果孩子因为说真话在外面吃了亏,父母应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难题,明确表示支持孩子讲真话,鼓励孩子做一个真诚的人。

    当警告孩子不要说谎时,父母不要对孩子说:“如果你说谎就把你的舌头割下来。”孩子说谎了,父母当然不会真的割他的舌头,这使孩子认为父母的警告本身就是谎言。

    总之,不论在何时何地,父母都要鼓励孩子说真话,引导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

    人格悟语

    诚实做人是成功者的成功秘诀。如果做人诚实,又讲信用,那么,你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方法十:引导孩子养成诚信的人格

    财主老卓旺收到城里儿子小卓旺的来信,说他犯事被拘,急需1万卢比救赎。老卓旺很快凑够了钱,把村里的放羊娃巴森叫来,对他说:“我年迈体衰,两百多里的山路恐怕走不下来。找人代送吧,这年头兵荒马乱,谁愿讨这份险差事呢?”

    巴森当即拍着胸脯表示愿当这个“邮差”。

    巴森接过钱就出发了。但不幸的是,在翻越两座大山之后,他遇到了一伙强盗。强盗见他身强力壮,就强邀他入伙。为了保护自己,巴森暂时做了强盗。在一次夜间打劫的时候,巴森趁乱脱离强盗队伍,逃入原始森林。

    后来,巴森好不容易从原始森林里走出。又经过一番周折,终于走到那个城市,找到了小卓旺(小卓旺早已获释出狱),并把那1万卢比分文不少地交给了他。

    小卓旺问他为什么来这样晚?巴森就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小卓旺。之后,小卓旺送给他一匹马回家,还写了封家书让他捎给老卓旺。

    巴森想,回家凭一双脚板就够了,不如把马卖成钱以贴补家用。谁知马贩子竟给了他30万卢比。30万卢比那是连1000匹骏马都能买得下呀!巴森小心地问:“你是不是给错了?”马贩子说:“没错。你卖给我的只是一匹很普通的马,30万是个合理的价格。”原来,巴森在原始森林迷失的这大半年里,物价飞涨,1万卢比也只能买下10斤鸡蛋了。回去的路很顺利。老卓旺看过家书,当即决定把一大块良田送给他。巴森吃惊得张大了嘴巴。老卓旺说:“不是我发善心,而是你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为你赢得了10亩土地。”

    小伙儿巴森不惜身处险地也要实践承诺,赢得了财主一家的尊重,也使自己精神、物质双丰收。由此可见,诚信不仅是一种做人的优良品质与人格,更是改变命运的助推器。所以,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这种优秀人格。

    父母培养孩子诚实讲信用,可以用以下方法引导孩子:

    1.注重孩子人格的修炼

    无论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和什么人在一起,都要忠于自己、言行一致、坚守自己的信仰及价值观。如果你不正直,最终将失去一切,因为,别人无法相信你,不愿和你一起学习、工作。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愿意和你共事,你的事业将会失败。

    2.把你的真面貌展示给别人

    你是否也觉得,种庄稼的人春天不播种子,夏天嬉戏玩乐,到了秋天却抢割以求丰收是多么可笑。农活有其自然规律。人们必须付出辛劳的汗水,必须不违农时。

    你始终只能种什么收什么,偷懒是不行的。在人的行为上,在人际关系上,这一原则最终也是千真万确的。因此,生活中,孩子必须奉行诚实的基本原则,把你的真面貌展示给别人。

    3.坦率地承认和检讨错误

    当你不小心犯了某种大的错误,最好的办法是坦率地承认和检讨,并尽可能快地对事情进行补救。只要处理得当,你甚至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4.让孩子实话实说

    只有孩子说真话,父母才能知道他们究竟在想什么,从而适时地给孩子以鼓励、引导、帮助和劝阻。要是孩子说假话成了习惯,孩子的行为就会变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很容易犯错误、做坏事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教育孩子不撒谎、说真话。

    5.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在遭到父母无理教训的情况下,孩子为了躲避训斥,往往会以假话、假情况、假消息来应付父母,报喜不报忧。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适当,即使孩子确实因自己的原因出了差错,比如学习成绩不好、和人打架、乱花钱、不守纪律等,父母也要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道理,而不能以泰山压顶的方式粗暴地逼迫孩子,因为“打压”只会带来虚假。

    此外,也有一些父母在自己很高兴的时候,常常会“哄”孩子,给孩子开空头支票,许下一些并不准备兑现的诺言。这样,父母很容易在孩子心目中留下“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的坏印象,从而使家庭教育失去基础——不被孩子信任的父母,是没法教好孩子的。所以,父母教育孩子讲诚信,首先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人格悟语

    做父母的要认真引导孩子从小说真话,并一步步养成诚信的好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变成很大的精神力量,变成一种做人的宗旨。这样的孩子将来才会有出息,才是最有希望的。

    方法十一:父母要杜绝孩子说谎

    从前,有一个没有孩子的老国王,由于他没有孩子,就想在国内挑选一个诚实的孩子做义子。

    方法是,他给每个孩子一些花种,谁用这种子培育成最美丽的花朵,那孩子就是他的继承人。

    其中,一个男孩,整天用心培育花种。但是,十天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依然如故,不见发芽。

    男孩有些纳闷,就去问母亲。

    母亲建议道:“你把花盆里的土壤换一换,看看行不行?”

    男孩换了新的土壤,又播下了那些种子,仍然不见发芽。

    国王规定献花的日子到了,其他孩子都捧着盛开鲜花的花盆涌上街头,等待国王的观赏。只有这个男孩站在店铺的旁边,手捧空空的花盆,在那儿流着眼泪。

    国王见了,便把他叫到跟前,问道:“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

    男孩如实地把他如何用心培育而种子却怎么都不发芽的经过,仔细地告诉给了国王。

    国王听完,欢喜地拉着男孩的双手,大声叫道:“这就是我忠实的儿子。因为我发给大家的种子,都是煮熟了的。”

    国王要找寻的就是诚实的人,但父母们却为了让孩子能中选而不惜施用欺瞒的手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靠谎言堆砌起来的赞赏多么虚无。只有诚实,才能赢得幸福的王冠。所以,不论任何时候,父母都要让孩子把诚实作为生活标准之一,不论别人怎么说,这一点父母必须坚持,这样,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孩子小,不知道撒谎的坏处,当你的孩子撒谎时,你是如何对待的呢?是大声斥责,严厉批评,还是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启迪孩子内心的觉醒呢?其实,用什么方法,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而定。具体如下:

    1.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父亲下班后回家,看见他喜爱的杯子摔破在地上便怒吼道:“这是谁干的?”孩子低着头说:“不是我干的。”父亲大怒,举手便打。

    我们总是会碰到这一类问题。孩子做了错事、闯了祸,而且总是否认,他总是说:“不知道”,“这不是我干的”或“我没有”……有时你明明看着他做了,他还敢否认。尽管我们一再告诫他,不许说谎,可是一点效果也没有。

    孩子为了掩饰其“违规”行为,宁愿撒谎,走上不诚实的道路,这是我们做父母都不愿看到的。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循循善诱,不能过分苛求,要允许孩子犯错误,要为孩子改正错误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

    不许孩子说谎的前提是允许孩子做错事,做蠢事。比如一位做父亲的一回家见杯子摔破在地上便满脸怒气,孩子一见,第一反应自然是躲避惩罚,“不是我干的”也就脱口而出。其实,做父亲对孩子的惩罚主要是针对孩子的不诚实,而不是针对孩子打破杯子的行为;但孩子却不会这样认为,他会认为父亲打他是对他打破杯子的惩罚,而不是对那句谎言的惩罚。这从某方面讲是父亲迫使他撒谎并进行了强化。

    所以,做父母的应当允许小孩犯错,并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犯错的原因,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2.从生活的小事让孩子做到诚实

    父母要想孩子诚实,应该从平常抓起,从小事抓起,不应等到发现孩子撒谎之后才来补救。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来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像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及“狼来了”的事情,都是教人诚实的好资料,父母应该平常多收集这类事例,多讲给孩子听,对孩子来说,这要比简单的说教好得多。

    3.身教胜于言传

    父母在生活中,要注意调整自己不当的言行举止,尽量避免说谎。与孩子一起时,遇事最好实话实说,千万不要找借口,即便是遇到了麻烦;在不能说真话的时候,我们最好也不要编造善意的谎言,因为孩子并不能分清哪些是善意的谎言,哪些是恶意的,选择沉默可以被当作权宜之计;或者巧妙地绕开极为敏感的话题。如果不小心说了谎,要与孩子一起商量,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用哪些更好的办法代替说谎。

    4.帮助孩子找出说谎的原因

    孩子说谎有许多原因,要杜绝孩子说谎,就要找到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一般情况下,孩子说谎多出于无奈;这就要父母给孩子缓冲的时间,等大家都心平气和了,再让孩子主动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

    5.父母要称赞说真话的孩子

    美国总统华盛顿少年时相当顽皮,有一次竟挥动斧子砍倒了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父亲发现后大发雷霆。华盛顿主动承认了错误,父亲不但没有责打他,反而高兴地说:“我宁愿损失100棵樱桃树,也不愿意你说一句假话!”看来,错误可以原谅,撒谎不能宽恕,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原则。

    孩子在承认错误以后,父母一定要称赞孩子的诚实表现,要说一些类似这样的话:“我虽然不满你做错了事,但幸好你说出了真相,这一点值得表扬。”

    总之,当父母知道孩子说谎骗人之后,务必要尽快冷静下来。别急着给孩子定罪,先洞悉孩子说谎那一刻的心理,并结合自身的教育态度寻找原因。通过谈心开导,既要解开孩子的心结,又要让他们认识到说谎是不对的,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能说谎。

    人格悟语

    父母要正确地面对孩子说谎的行为。著名的哲学家罗素说:“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孩子说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孩子的谎言,父母听之任之,任其发展。

    方法十二:让孩子为自己的承诺负责

    一天早上,曾子的妻子要到市集去,他们的儿子也非要随着去,并为此哭闹不休。

    妻子为了安抚儿子的情绪,便哄着他说:“别哭了,你在家玩耍,等会儿我回到家里,杀猪给你吃。”

    孩子听到有肉可吃,便止住了哭声,乖乖地答应了。

    当曾子的妻子从市集回来,一踏进家门时,便听见猪的嚎叫声,没想到曾子正准备动手杀猪。

    曾妻连忙制止他说:“相公,你为何要杀猪?”

    曾子说:“你不是答应儿子要杀猪吗?”

    曾妻连忙挥挥手说:“哎呀,我只不过是哄哄他而已。”

    曾子听了妻子的话,满脸严肃地说:“你怎么可以如此?孩子是无知的。他们只会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听从父母的教导,这么欺骗他,不是教他学会说谎吗?一旦你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便不会再相信我们,这样的教育方式,怎么能教出好孩子呢?”

    于是,曾子毫不迟疑地动手,将那头猪杀了,让儿子开心地吃了一顿丰盛的大餐。

    不要轻言承诺,你要是承诺了,那就请你履行那个承诺,即使面对一个孩子,也要履行那个承诺。否则,给孩子的一生将造成不良的影响。曾子践行承诺的行为,无疑将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诚信的榜样。这样的方法教育孩子,虽然付出的太多,但给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终身不会忘记的。

    一个留学生在德国毕业后,虽然学习很优秀,但竟然一直找不到工作,究其原因,大家一定想不到,因为他的个人记录上有两次公交车逃票的记录,由此可见,诚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诚信是人生的一张珍贵的名片,所以,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要为承诺负责。因为,一个人的承诺将会影响我们周围的朋友、家人,一个人的承诺也许会改变人的人生,那么自己又怎么能够不认真对待自己的承诺呢?

    作为父母,要学会让孩子为承诺负责,具体如下:

    1.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就要求父母放弃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让孩子去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比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打扫,穿脏了袜子自己去洗干净,起床后要自己整理床铺,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顾自己,家庭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自己说过的话不能食言,自己做的事情必须有始有终。

    2.给孩子一个好榜样

    孩子有对自己喜欢和崇拜的人进行模仿的心理倾向,而父母在孩子心目中一般都具有绝对的权威,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很难想象,一个不能为自己的承诺负责的父母,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所以说,父母只有在生活中严于律己,给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3.帮助孩子改掉吹牛的习惯

    孩子一般都有较强的好胜心理或虚荣心,总是希望自己比别人强。为了在和他人的比较中获胜,孩子们往往会搬出全部“家底”。如果还不能达到目的,一些孩子就会通过夸大其词、编造离奇的情节来出奇制胜,这就表现为“吹牛”。

    吹牛的实质就是说谎,因此父母应当教育孩子实事求是,告诉孩子说谎的害处,比如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为圆谎将会付出很大代价等,让孩子知道说谎是一件很不好的事。

    说谎的孩子不一定是个坏孩子,却很讨厌。如果孩子想获得他人的好感,就要远离说谎的坏习惯,养成诚实待人的好习惯。

    人格悟语

    消极的言行必将对孩子产生影响,切不可把自己的灵魂浸在毒汁里,更不要把孩子的心灵按在污水中。请记住这句话: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方法十三:培养孩子勇于承认错误的习惯

    列宁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总是一不小心就把家里的东西弄坏了。8岁的时候,母亲带列宁到姑妈阿尼亚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小心,把姑妈的一只花瓶打破了。只是当时没有人看见。

    不久,姑妈发现了碎花瓶,便问孩子们:“谁把花瓶打破了?”孩子们都说:“不是我。”

    小列宁因为在姑妈家做客,怕说出实话会遭到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可是,他不自然的表情没逃过母亲的眼睛,母亲断定花瓶是小列宁打碎的。因为小列宁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

    回到家里,列宁的妈妈在想:这不是一件小事,该怎样对待小列宁撒谎这件事呢?当然,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严厉地处罚他是最省事的办法。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要想办法教育列宁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但是她却利用给列宁讲故事的机会,专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故事。同时在等待着儿子的良心发现,进而承认自己的错误。

    从此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列宁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有什么郁闷的事在折磨他。

    这天晚上,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摸着小列宁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小列宁突然哽噎地大哭起来,不好意思地告诉妈妈:“我撒了谎,并且欺骗了阿尼亚姑妈,姑妈家的花瓶是我打碎的,但是我没有承认是我干的。”听着儿子羞愧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劝慰他,说:“好孩子,你是好样的,这没什么,勇于悔过就是好孩子,赶快给阿尼亚姑妈写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小列宁给姑妈写了一封信,向姑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花瓶是自己打破的,并恳请姑妈原谅。

    没过几天,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的回信,在信中,姑妈不仅原谅了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懂事的好孩子。

    小列宁得到姑妈的原谅后,自然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活泼开心了。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心里踏实,也不用有思想负担了。”妈妈看着儿子开心地笑了。

    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孩子难以承认错误。对于这个坏毛病该如何对待呢?父母应该学习列宁的母亲,要设法引导孩子。

    1.父母以身作则

    如果父母对自己的缺点或者错误“讳莫如深”,刻意地将自己“打扮”成完美的化身,在孩子面前隐瞒自己的错误,父母的“光辉形象”必将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严重的误导。因为孩子习惯以父母为榜样,事事要求自己做到完美无缺,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深深自责,甚至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并且,父母在孩子面前隐瞒错误会让孩子产生误解,认为父母都可以隐瞒错误,自己也可以这么做,这样,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鼓励他主动承认错误

    当孩子拒不承认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时,父母应设法弄清楚原因。如果孩子惧怕惩罚,父母务必帮助孩子打消这个顾虑,向他传递两个信息:一是最好讲真话,撒谎危害无穷;二是这一次他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失误的时候,但即使做错了事还是要诚实。此外,父母还应告诉他,爸爸妈妈喜欢诚实的孩子,虽然爸爸妈妈不希望他做错事,但更不希望他撒谎。

    3.父母应以理服人

    孩子做错了事,在进行教育时,做父母的必须要“晓之以理”,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对,并且让孩子明白承认了错误,就是一个好孩子。

    想一下,如果当孩子说了实话,父亲知道是孩子做了错事,反而大发雷霆,把孩子痛打一顿,那孩子以后还敢说实话吗?父母教育的宗旨是让孩子感到,对父母讲真话并不可怕,完全可以得到父母的谅解,而不必说谎。

    4.父母的批评不应重复

    孩子做错了事,应当避免重复地教育。如父亲说过了,母亲又接着说;今天说过了,明天又接着说,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心理比较敏感的孩子,更应当特别注意。

    5.父母应注意家丑不外扬

    孩子做错了事,能在家里进行教育的,不必拿到外面去。有的父母常吓唬孩子说:“明天我到学校去告诉你的老师。”这样使孩子产生恐惧或不信任感,其结果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6.父母的教育要掌握分寸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如果批评过于严厉,会挫伤其自尊心,甚至引起反抗;而如果批评不力,平平淡淡又不能震撼其心灵,他就会觉得无所谓。因此,父母必须从爱护孩子出发,一语道破地而又中肯地指出其错误所在、错误性质和危害,彻底揭穿其借口抵赖的心理,并帮助他找出今后改正的办法。这样做,有利于孩子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总之,知错能改的孩子是好孩子,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并掌握好教育的尺寸,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习惯。

    人格悟语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父母要培养孩子自我反省的习惯,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比父母或他人指出其错误再改正效果更好。

    亲子故事:孟母买肉

    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市集旁居住时,小孟子听见东院的猪在拼命地嚎叫,其声尖厉刺耳,令人心悸肉麻,忙问母亲道:“东院在干什么?那猪为何这般拼命地嚎叫?”

    孟母正在机上织布,便随口答道:“东院是在杀猪。”

    “杀猪干什么?”小孟子追问道。

    “杀猪好卖肉给你吃。”孟母漫不经心地回答。

    小孟子听说东院杀猪是为了卖肉给自己吃,高兴得手舞足蹈,到外屋高声地背起“诗”来。

    话一出口,孟母便知失言。今天若不买肉给孩子吃,便是哄骗孩子,教孩子撒谎。可是虽有心买肉啖儿,但生活如此艰难,不年不节的,哪里舍得花这笔钱!……突然,她耳边响起了先父那苍老而浑厚的声音:“孺子不可欺也!”也想起自己怀着孟子时,为了使孩子出生后为人正直,肉切得不方正都不肯吃,座位摆得不正都不肯坐,现在自己却来骗孩子,那不是将过去的功夫都毁掉了吗?

    想到这里,孟母羞愧得面红耳赤,匆匆下机,奔向东院的屠宰场……

    做人要诚实,所谓“言必信,行必果。”父母要教育孩子诚实,自己要以身作则,孟母给孟子买肉的故事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写给孩子

    1.小孟子听见东院什么拼命地嚎叫?

    2.孟母给孩子买肉吃了吗?

    3.从孟母的言行中,你应该学习什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