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类药,性味甘温,对气虚征候有治疗作用,主要具有补肺气、益脾气的功效。对脾气虚证的神倦肢困、食欲缺乏、大便溏泻、腹胀虚肿等症状,肺气虚的少气懒言、咯痰稀白、自汗易感冒等症状,都有一定疗效。临床上肺脾气虚同时出现者多见,即兼见两种征候的症状,均可运用补气药为原料,配合食物做成药膳进行治疗。在配制药膳方时,补气药常与补阳药食配伍,这是因为气属阳,气虚可发展成阳虚。温阳更有利于补气,补气亦有助于养阳。补气药有时佐以补血或滋阴药食,因为阳根于阴,阴生才能阳长。下面介绍几种配制补气药膳用以治疗气虚征候的几种常用中药。
人参人参种类极多,常用的是吉林红参、生晒参。人参含有多种皂甙和挥发油、多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成分,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有促性激素样作用,还有强心作用;能降低血糖,增强造血机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免疫功能。人参还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对慢性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人参和黄芪都有促进人体细胞发育,增加细胞分裂次数的作用。美国学者海弗利克认为,人体细胞大约分裂50次就停止了。细胞每分裂1次需要2.4年,如果能达到分裂50次,就可活到120岁。所以用人参、黄芪做成的药膳,可以延年增寿。其性甘温,大补元气。
黄芪性甘温,含有糖类、叶酸和多种氨基酸等成分。它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所以能提精神,抗疲劳;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力,对防止气虚、感冒和感染颇为有效,还有强心利尿作用和降压作用。它含有微量元素硒,硒是癌症的天敌,所以黄芪有抗癌作用。
山药河南是山药的主要产地,处方上常开怀山药,或怀药。其性味甘温,具有补脾益肾之功,含精氨酸、淀粉酶、皂甙、胆碱等成分,既富有营养,又帮助消化,故可药食两用。对慢性腹泻、肺虚咳嗽、肾虚遗精、遗尿都有一定疗效。药膳中广泛用做原料。
党参以山西的潞党参为优,故处方常写潞参或潞党参。其性甘温,含有菊糖、生物碱、皂甙、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成分,能兴奋中枢神经,使精神振奋,消除疲劳;能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并能增加免疫力。补气力弱于人参,临床上常用价廉的党参代替人参。除了气虚危重、出现虚脱(休克)党参难以代替人参以外,一般都能起到人参治气虚征候的作用。
白术以浙江出产的白术为最好。其性甘温,味苦,为健脾益气的主要药物,常与党参、茯苓、炙甘草配成四君子汤,是中医健脾益气的基础方,健脾益气药膳也是以四君子汤中的药物为基本药物与食物配制而成。白术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醇和苍术酮,含有维生素A类物质,有保护肝脏、降低血糖、增强体力等作用。能促进胃肠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
补血类常用于药膳原料的补血类药物有当归、熟地、何首乌、枸杞、龙眼肉。这类药物有补血养肝、补心益脾的功效,适用于血虚、心脾不足、肝阴血亏损等征候,包括现在所称的各种贫血、血液病、癌症以及各种衰弱性疾病。
血虚证主要表现有面色萎黄、唇爪甲枯黄或淡白、头昏目眩、心悸怔忡、手足发麻等症状。总之,凡中医诊断为"血虚证"或"心脾不足"或"肝血亏损"或"血枯经闭"等,均可用这类补血药与一定的食物配合制成补血药膳进行治疗。但中医学认为"气为血帅",故常配以补气药,甚至补气药的用量大于补血药。血虚严重者,根据肾能化血的道理,还要配以补肾药。
当归性味甘,辛温,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根据现代研究,当归含有叶酸、烟酸、维生素B12、维生素E等成分,有抗贫血、改善血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作用,对冠心病有防治作用,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可防止肝糖之减少。
根据对长寿皇帝乾隆医方的分析,发现在他的保健方中当归用得最多,认为当归对防治老年心血管病有重要意义,能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当归以陕西和甘肃出产的秦归为最好,用以补血是用归头和归身,用以活血则是用归尾。
熟地性味甘而微温,有补血、滋养肝肾之阴的功效。含有地黄素、维生素A类物质、糖类和氨基酸等成分,有强心和降血糖的作用,是养肝血、补肾阴的主要药物,常与补血的动物性食物配制成补血药膳,且多与当归合用。若再配以补肾阴的药物,与补肾阴的食物一起配制成药膳,则主要发挥补肾阴的作用。
何首乌性味甘苦涩,微温,熟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延年益寿之功,生首乌有润肠通便之力。根据现代研究,首乌含蒽醌衍生物、卵磷脂以及肾上腺皮质类物质,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以及脑供血不足者,有良好的效果。临床发现,首乌还能提高T淋巴细胞的功能,增强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从而起到抗老益寿的效果。
枸杞性味甘平,具有养阴补血、益精明目的功效。含有甜菜碱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甜菜碱能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使肝细胞新生,可防止肝硬化;还可解除四氯化碳对肝脏的毒害作用,能保护肝脏。枸杞还有明显的降血压和降血糖的作用。
临床上还用于治疗眼目昏花、视力减退等眼科疾病。
现代科学证实,枸杞能提高T淋巴细胞、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又能防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老年人易患的危及生命的疾病,所以能延年益寿。常服以枸杞为主配制成的药膳,对健康长寿必有作用。
补阳类常用以配制药膳的补阳类药物有温脾的、补心阳的、暖肾的,分别适宜于脾阳虚证、心阳不足和肾阳虚征候。
脾阳虚主要表现为腹冷痛或绵绵作痛,心阳不足主要表现为心胸痛、胸闷塞、四肢不温,肾阳虚主要表现为耳鸣目眩(眼花或冒黑花)、腰膝酸软或腰酸痛、性欲减退、阳痿、早泄、男女不孕症等,脾、肾阳虚都可出现腹泻,脾阳虚主要是便溏,肾阳虚腹泻多在黎明即泻,即所谓五更泻,临床上脾、肾阳虚常同时并见。
温脾的药物以干姜为代表。补心阳的轻者用桂枝,重者用附片、肉桂;暖肾壮阳的除附片、肉桂外,主要有淫羊藿、肉苁蓉、菟丝子、虫草、紫河车、杜仲等。
干姜乃生姜冬季采挖后晒干或烘干而成,性味辛温胜于生姜。生姜含有挥发油、姜辣素、姜酮等。生姜含挥发油多,长于发汗解表。干姜善于温中暖脾。生姜经炮制加工后又叫炮姜,炮姜长于止慢性腹泻。
干姜主要含姜辣素,产热量比生姜高,但不含维生素C,而生姜尤其是子姜含维生素C特别多,每100克中含量高达56毫克。因此,作用各不相同。以干姜做的药膳,主要用于治疗脾虚寒的征候,若主要表现为腹泻者,则用炮姜。生姜除用以发汗解表、治疗风寒感冒外,主要用做调味品。
附子中药处方上常写"附片",说明是附子经加工后的饮片。其性味辛甘大热,有温肾助阳、祛寒止痛、回阳救脱的功效。既含有去甲乌药碱等强心成分,又含有乌头碱等毒性成分。附片不但能强心,还能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但一般无直接服激素类药物的不良作用;它还能提高人和动物的耐寒力。乌头碱虽然毒性很强,但经过高温煎煮后乌头碱分解,毒性大大减弱;至于强心成分却不因经过高温而削弱。所以用附片做药膳的一定要先将附片煎煮2小时以上。古代将附片作为延年益寿药,对于确属肾阳虚阴寒盛者,可以常服,但一经得到纠正,便不要继续服用,否则将耗阴劫液,甚至产生蓄积性中毒。附片以四川江油产的为佳,所以处方上常写川附片。产生附子的母根,就叫乌头、川乌,其性辛热有大毒,含毒性强的乌头碱,主要用于风湿痹证的关节疼痛。
蜂蜜可减低其毒性,故常与蜂蜜相配伍。制作药膳时,一定要先煮2小时以上。
肉桂甘辛大热,无毒,有温中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肾阳虚或脾肾阳虚之证。也常配入补益气血的方剂中,以促进气血生长。还用以治疗膀胱气化不行的小便不利。中医还用少许上等肉桂引火归原,以治虚火上炙的征候。肉桂主要含挥发油,油中含桂皮醛、桂皮乙酸酯等,桂皮油能刺激胃肠道,促进消化机能,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排出积气,并能增加血液循环。桂皮常用做调味品,特别是属卤菜类药膳,是必需的原料。桂枝为肉桂的嫩枝,其性味辛甘温,有散寒解表、调和营养、温经止痛、助阳化气的作用。临床可用以治疗风寒感冒、风寒湿痹证(风湿性关节炎)、痰饮及膀胱气化不行的小便不利。还有振奋心阳,加强血行,提高血压的功能。
菟丝子性味辛甘平,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功效。含有糖苷、维生素A类物质;主要用于治疗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及不孕症。
淫羊藿又名仙灵脾,性味辛温,有补肾壮阳之功。含有淫羊藿甙、维生素E等,有激素样作用,能促进精液分泌,提高性欲和兴奋性机能。
最近发现还能扩张血管,有效治疗冠心病,对治疗糖尿病也起一定作用。
肉苁蓉性味甘咸温,含有微量生物碱和微量元素,肉质油润,是补肾益精的佳品。主要用于治疗性功能减退,对老人便秘有润肠通便的功能。
虫草又名冬虫夏草,性味甘温,有补肺肾、止咳喘的作用。含有虫草酸、冬虫夏草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2。能加强肾上腺素的作用,且有镇静、催眠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性功能低下,肺肾虚的咳喘。有人用以治疗肺癌也有一定作用。虫草虽性味甘温,实不造火,与鸭子配成药膳,还有润肺之功。
紫河车性味甘咸温,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之功。紫河车即人胎盘,含蛋白质、糖、钙、维生素、免疫因子、雌性激素、助孕酮、类固醇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能促进乳腺和女性生殖器官发育;能增强抵抗力、免疫力和抗过敏作用;用于治疗各种虚证和女性生殖器发育不良、男性性功能消退等。紫河车有很强的"扶正固本"、延年益寿作用。据《扶寿精方》载:"一妇年近六十,衰惫日侵,用此味加补血药作丸服,即效。自后自制常服,寿至九十,强健如壮。"杜仲性味甘温,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含有树脂杜仲胶、糖苷、有机酸等。主要用于肝肾虚之腰膝酸痛、下肢痿软、阳痿、小便频数等症,为治肾虚腰痛的要药。现代发现有很好的降压、降胆固醇的作用,但杜仲须炒用。此外,尚能安胎,因为具有抑制子宫收缩的作用。杜仲产于四川,以四川青川、平武的为最好。
补阴类补阴类药物常用以配制补阴药膳。补阴有养胃阴、滋肺阴、补肾阴和补肝肾之阴的区别。养胃阴的药物与相应的食物配制成养胃阴药膳,主治胃阴虚证所致的咽干口渴,知饥不纳(不能吃),大便干燥症状;滋肺阴的药物与相应的食物配制成滋养肺阴的药膳,主治肺虚所致的干咳无痰,或痰黏难出,或咯血胸痛等症状;补肝肾之阴或补肾阴的药物与相应的食物配制成的药膳,主治肾阴虚或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昏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遗精、潮热盗汗等症。
养肾阴的药物也能滋养肺,所以由这类药组成的药膳,能肺肾阴虚同治。养肾阴的药,也能滋养肝肾之阴,也可同治肾阴虚和肝肾阴虚。
常用的配制补阴药膳的补阴药物有沙参、麦冬、黄精、玉竹、石斛、山茱萸、旱莲草、百合等。
沙参性味甘,微寒,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功效。能补养胃、肺之阴,主治胃阴虚和肺阴虚证。沙参含挥发油、三萜酸、豆甾醇、B-谷甾醇、生物碱和淀粉,有祛痰和镇静作用。沙参有北沙参与南沙参之别,北沙参养阴胜于南沙参(泡参),南沙参能气阴两补。
麦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含有多种甾体皂甙、黏液质、葡萄糖、B-谷甾醇等成分,有养胃阴、润肺清心的功效。主要用于肺、胃阴虚,及心阴虚心火旺的征候。
天冬性味甘苦寒。含有天冬酰胺、B-谷甾醇、黏液质等,主要有润肺、止咳、祛痰的功效。常用以治疗肺虚、肺结核、百日咳等症。
黄精性味甘平,有润肺、滋肾、养胃之功效。主治肺阴虚、胃阴虚以及肾阴不足的征候。黄精含有黏液质、淀粉和糖等成分。现在实验研究发现,黄精有提高人体T淋巴细胞的作用,能降低血糖、胆固醇,对防治老年人常见病中的心血管病、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因而有延年益寿的作用。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传给弟子樊阿的"漆叶青粘散"中的青粘就是黄精。樊阿坚持服食此方,活了100多岁。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阳之草名日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
玉竹性味甘凉,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含有铃兰甙、铃兰苦甙、糖类、黏液质、维生素A类物质,主要用于肺胃阴虚的征候,还可改善心肌缺血的异常心电图,但极少单独应用。多与麦冬、石斛等配伍,发挥其协同作用。与具有滋阴功效的食物配成药膳,更能增强其养阴补虚的疗效。
石斛性味甘淡微寒,有益胃生津,养阴清热的功效。含有多量的黏液质、石斛碱等成分。能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还能解热镇痛。主要用于萎缩性胃炎之属于胃阴虚者。热病伤风解肾之阴亦常用。对小儿胃热之流涎有良效。又可减轻癌症经化疗、放疗而产生的不良作用。
山茱萸性味甘酸平。有养肝肾、敛阴止汗救脱之功,为滋补肾阴之要药。主要用于肝肾阴虚证。含有维生素A、山茱萸甙、皂甙、鞣质、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等,有利尿和降压作用,对化疗引起的细胞数目降低有提高作用。此药主要与枸杞、熟地等滋补肾阴药物相配,做成滋补肾阴药膳,能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性功能减退等多种病。
杂类总的来说,配制药膳是以滋补药为主,属于"祛邪"一类的中药用得较少,所以前面对滋补中药介绍得较多一些。配制药膳主要是针对不爱吃药的人和小儿、老人,一般对"邪气实"的病症,主要还是直接用药来得快捷。祛邪的药膳,多数是起辅助治疗作用的,在此不一一介绍,只将祛邪各类药物,每类举一代表,作简要介绍,故叫做杂类。
如辛温解表、发散风寒的,选麻黄;辛凉解表、疏散风热的,选菊花;清热泻火、清热解毒的,选桅子、黄连;止咳平喘的,选杏仁、贝母;健胃化湿的,选砂仁、白蔻;消食化积的,选山楂;疏肝理气的,选佛手;熄风镇静的,选天麻;除湿利尿的,选茯苓、薏苡仁、赤小豆;活血化瘀的,选三七、丹参、川芎等;祛风除湿的,选狗骨、虎骨。
麻黄性味辛苦温,有发汗散风寒、平喘利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因风寒外感引起的咳喘,以及全身尤其是面部浮肿。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等多种生物碱和挥发油。麻黄碱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是中医用以平喘的要药。其挥发油有发汗止痛作用,除用以治疗风寒感冒外,还配以其他药物和食物治疗风湿痹证。
桅子性味苦寒,有清热利湿、清肝泻火的功效。适用于湿热所致的各种病症,以及肝火旺盛的头昏目赤等症和湿热黄疸、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含有桅子甙、桅子次甙、桅子素、藏红花酸、熊果酸、胆酸、B-谷甾醇、鞣质等。现代研究发现,有解热、镇静、降压等作用。
又能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血中胆红素,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用桅子做成药膳,主要是用以清热解毒、清热燥湿、利胆退黄等。
黄连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与黄芩、黄柏、桅子共为清热燥湿之药。黄芩长于清上焦耳肺热;黄柏长于清下焦耳湿热,即清利肾与膀胱;黄连主要用于中焦耳肠胃湿热及热盛,还有清心火的作用;桅子清上、中、下三焦耳之热,随小便而去。但清热解毒力最强者是黄连,黄连以四川出产的为好,所以处方上常写川连。黄连是众所周知的苦药,即所谓"苦口良药利于病"。但与食物配制成药膳之后,就好吃多了,而药性并不减弱。
贝母有川贝、浙贝之分。川贝又叫尖贝,浙贝又叫象贝、大贝母。川贝长于润肺止咳;浙贝偏于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浙贝主要用于瘰疡、痰咳、乳痈等症;川贝用于肺热咳的多种咳嗽。两者分别与相应的食物做成药膳,川贝以润肺化痰为主,浙贝以清热散结为主。
砂仁性味辛温,有芳香化湿、健胃助消化之功。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樟脑、乙酸龙脑酯、芳樟醇、橙花椒醇等。主治湿困脾胃、腹胀食少、胃腹疼痛、泄泻等证。
白蔻性味辛温,有化湿温中、行气止呕之功。含挥发油,油中成分为右旋樟脑、左旋樟脑等,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肠管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草蔻、草果与之作用相似而性较猛烈,主要用于湿困脾胃、消化不良、舌苔厚腻之证。
在药膳中用砂仁,白蔻不宜作煎剂,最好为细末,且不宜久煮,临熟时放下,以免挥发油中的有效成分丧失。
山楂性味甘酸平,有清油腻、化肉积之功。含有丰富的酸类物质(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等)和维生素c,能促进胃液和胆汁的分泌,增加胃内酵素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食欲缺乏、消化不良、食滞肉积之证。还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所以常用以治疗心血管疾病,山楂对老年性心脏病及二尖瓣狭窄的症状,也有治疗作用。山楂与其他药食制成多种药膳,主要是取山楂消肉积、解油腻,降血脂、血压、血糖,以及活血化瘀之功。但山楂是酸性,忌在铁锅中煎煮,因为酸溶解铁锅中的铁后,生成低铁化合物,吃后易引起中毒。
佛手
性味辛苦温,有疏肝解郁、健胃行气的功效。含挥发油、黄酮甙,主要用于因肝气不舒所致的各种病症,尤其对胸肋脘腹疼痛、嗳气、腹胀、食欲缺乏等有较好作用;对于痰湿所致的咳喘也有一定效果。舒肝解郁的药膳用以作配料,既增强疗效,又增加香味。
丹参为活血化瘀最常用的要药,有"一味丹参当四物"之说,即丹参既补血又活血。其实丹参并无补血作用,但不伤血耗血,不像有些活血化瘀药有破血、耗血的不良作用。丹参含丹参酮甲、丹参酮乙、丹参酮丙、丹参醇Ⅰ、丹参醇Ⅱ、维生素E等,能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能减缓心率;能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抑制超常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有抗凝血作用,还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所以丹参用途极为广泛,一切急慢性病,只要有瘀血或血流不畅征象者都可运用。尤其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肝炎、肝脾肿大、癌症等的主要药物,配制成药膳,便于长期服食而不厌,更能收到显著效果。
川芎性味辛温,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含有挥发油、生物碱、内酯类、阿魏酸、川芎嗪等成分,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抗血栓形成,并对已形成的凝聚块有解聚作用。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还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有镇静、镇痛和降压作用,有抗维生素E缺乏的作用,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引起的头痛、风湿身痛、关节痛,瘀血所致的各种病症,如冠心病、脉管炎、高血压,以及在滋补药中佐以少量活血药,如川芎、红花、桃仁等都是常用的佳品,配制成药膳,药借食力更能发挥疗效。
三七性味甘微温,有活血化瘀、止血镇静的功效,是活血、止血药中疗效最好者。含多种皂甙,其甙元为人参二醇、人参三醇、齐墩果酸等,并含黄醇甙及生物碱。低浓度对血管有收缩作用,高浓度对血管有扩张作用。有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等作用。所以三七对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云南民间常用三七蒸鸡,认为有强壮滋补作用。五加科三七与人参同科,因而用三七与滋补性食物配制成药膳,有补养的效力,是有依据的。
茯苓性味甘淡平,有健脾利尿,宁心安神、延年益寿之功。含茯苓酸、钾盐、B-茯苓聚糖、蛋白质等,与菌灵芝同科,能改善神经、消化、循环、呼吸等功能,且能降血脂、抗肿瘤,所以《神农本草经》载:"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并非妄说。唐代孙思邈也说:"茯苓久服,百日百病除。"宋代苏东坡对茯苓的保健益寿价值甚为推崇,专门写了《茯苓赋》。茯苓以云南出产的为最好,所以一般在处方上都写"云苓"。
薏苡仁性味甘淡平,有健脾除湿之功。含有薏苡脂、薏苡以脂,又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B1、淀粉等。有镇静、镇痛、解热及抑制骨骼收缩的作用,还有"缓和拘挛",治疗风湿之功。实验证明,有抗癌和轻度降血糖的作用。还能治疗扁平疣。民间常用薏苡仁粥治疗疾病和平时保健,或配以其他药食,医疗作用极为广泛。
赤小豆性味甘酸平,有利尿清热、排脓解毒之功。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钙、铁、皂甙等,能抑制多种细菌。
主要用于清热利湿、消肿。著名药膳方鲤鱼赤小豆汤就有这样的作用。
狗骨性味甘温,有祛风除湿的作用。主要用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人用狗骨制成注射液,对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疗效,对癫痫、脑震荡后遗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狗骨配制药膳,是连骨带肉同祛风除湿的羌活、独活、五加皮等一起炖,治疗风湿痹证。单用狗骨汤,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虎骨性味辛甘温,有祛风止痛、强筋壮骨之功。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肝肾亏损的筋骨痿软。一般都作为酒剂或丸剂,不宜作煎剂。虎骨酒亦属于药膳之一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