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饮食健康手册-外科疾病的饮食疗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手癣及足癣的食疗方法

    手癣、足癣、脚气又称鹅掌风。鹅掌风是指发生于指、趾间及掌蹠部位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其病因是掌蹠皮肤角质层厚,易摩擦损伤,利于癣菌侵袭并生长繁殖。其症状为冬轻夏重,自觉瘙痒。手足癣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并根据不同类型而选不同的抗真菌药。

    手癣及足癣的食疗方法如下:

    皂荚猪肚

    【原料】猪肚1只约200克,皂荚5克或鸽1只250克。

    【制法】用猪肚纳入皂荚煮食。或用鸽,去肠杂,纳入皂荚于鸽腹内,同煮食。

    【功效】主治手癣。

    烩黄鱼肝

    【原料】黄鱼肝100克,酱油、葱、生姜、糖和水适量。

    【制法】黄鱼肝100克,加适量酱油、葱、生姜、糖和少量水,下锅煮沸后即改文火半小时,待水干后即可食用。

    【功效】主治手癣。

    蟒蛇肉汤

    【原料】蟒蛇1条约500克。

    【制法】蟒蛇去头宰杀后,作菜煮汤。吃肉喝汤,连食3~4次。

    【功效】主治足癣。

    2.吃什么能防治冻疮

    冻疮是冬天极为常见的皮肤病。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外露的皮肤受到冷冻的刺激,时间一长,皮下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产生血液瘀滞,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到损害。

    冻疮的食疗方法如下:

    大蒜煲牛肉

    【原料】大蒜250克,牛肉500克。

    【制法】大蒜去皮衣,放入锅内炒香;牛肉切成块,与大蒜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先以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煲至牛肉熟烂后调味食用。

    【功效】主治冻疮。

    双豆汤

    【原料】绿豆30克,赤小豆30克。

    【制法】绿豆与赤小豆一同入锅,煎至皮开后,加入适量冰糖即可。

    【功效】主治冻疮。

    丁香姜糖

    【原料】红糖250克,水少许,姜末30克,丁香粉5克,食油少许。

    【制法】红糖加水,以文火煎熬至较稠厚时,加入30克生姜碎末及5克丁香粉调匀,再继续煎熬至用铲挑起即成丝状而不粘手时,停火,将糖倒在涂过食油的大搪瓷盘中,稍冷,切条状。

    【功效】主治冻疮。

    3.接触性皮炎的饮食治疗

    本病是因皮肤接触某种致敏物质或刺激性物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发炎、多见于接触了能使患者皮肤产生过敏的物质之后。较常见的过敏物质有:生漆、虫类、农药、碘酒、红药水、化工原料、衣服染料、化妆品等。少数可由接触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物质如强酸、强碱等引起。饮食宜多饮开水,并给予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与水果。忌食辛辣、油腻、鱼腥等发物。

    建议使用以下食疗方法:

    绿豆冰糖汤

    【原料】绿豆20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生绿豆200克洗净,放入锅中煨至开花,加入冰糖,连汤带豆食,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主治暑热烦渴,下肢水肿,泄泻,疮疡肿毒,以及药物中毒等症。适用于漆疮。

    马铃薯冰片糊

    【原料】马铃薯适量,冰片少许。

    【制法】将马铃薯洗净切成小块,放入果汁机内,酌加冷开水制成稀糊状;将冰片研成粉状;加入马铃薯糊中。用干净毛笔蘸糊涂抹患处,每日涂抹数次,使皮肤保持湿润。

    【功效】主治药物性皮炎,即用药后出现皮肤丘疹者。

    4.哪些食物可以防治牛皮癣

    牛皮癣即银屑病的俗称。祖国医学称银屑病为“白疕”,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

    牛皮癣的食疗方法如下:

    生槐花粥

    【原料】生槐花、土茯苓各30克,粳米60克,红砂糖、水适量。

    【制法】将生槐花、土茯苓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半小时,去渣取出汁液,再加入粳米煮成粥,放入适量红砂糖调匀便可食用。每天如此进食1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具有清热凉血、袪风止痒等作用。

    车前子薏米粥

    【原料】车前子15克,蚕沙9克,薏米30克,白糖、水适量。

    【制法】将车前子、蚕沙分别装入棉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半小时。取出布袋,在汁液中加入薏米30克煮成粥,再加入适量白糖调匀即可食用。每天进食1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此粥具有清热解毒、袪风利湿之功效。

    桂枝薏米粥

    【原料】桂枝、牛膝各9克,杜仲18克,薏米30克,白糖、水适量。

    【制法】将桂枝、牛膝和杜仲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半小时;去渣取出汁液加入薏米煮成粥,再加白糖适量调匀,即可食用。每天食用1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此粥能清热解毒,活血通络,袪风利湿。

    当归仙茅羊肉汤

    【原料】菟丝子15克,当归9克,仙茅18克,羊肉60克,调味品适量。

    【制法】将菟丝子用纱布袋装好扎紧袋口,同当归、仙茅一起放入锅中,加入水烧开半小时,去渣取汁,于汁中加入切碎的羊肉煮成汤,再加入适当调味品便可用之。每天吃1次,7~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具有袪风燥湿之功效。

    5.痤疮的食疗方法

    痤疮是发生于青春期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是由雄性激素特别是在皮肤组织中生物活性较高的双氢睾丸酮增高,皮脂毛囊中的痤疮棒状杆菌大量繁殖,毛囊漏斗角化异常,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所引起,多发生在青年人的面、胸、背部,通常是有黑头的小红疙瘩,炎性丘疹或脓疱等皮损。青春期后自愈或减轻。

    祖国医学认为痤疮由肺热熏蒸、血热郁滞肌肤、或过食油腻辛辣食物,脾胃积热生湿等外犯皮肤所致。内热是痤疮的病因关键,清热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痤疮的食疗方法如下:

    绿豆百合粥

    【原料】绿豆25克,百合15克(鲜百合50克),冰糖适量。

    【制法】绿豆煮至将熟,随后放入百合、冰糖、同煎。煮熟后,饮汤食百合、绿豆。

    【功效】清热解毒。

    山楂莲叶饮

    【原料】山楂30克,莲叶1张,冰糖适量。

    【制法】水煎代茶饮。

    【功效】消积化滞,祛瘀散结。

    莲子八宝粥

    【原料】莲子10克,芡实10克,薏苡仁10克,白扁豆10克,液山药10克,百合10克,大枣10枚,黄小米30克,冰糖适量。

    【制法】莲子、芡实、薏苡仁、白扁豆加水共煮至半熟,再放入液山药、百合,大枣、黄小米,共煮成粥后加适量冰糖服食。

    【功效】健脾补血、清热除湿。

    山楂香蕉饮

    【原料】生山楂30克,香蕉2克,冰糖适量。

    【制法】生山楂先沸15分钟时再放入香蕉煮1~2分钟,加冰糖,饮汤食山楂和香蕉。

    【功效】清热散瘀。

    6.脚气的食疗方法

    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病,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水肿及浆液渗出。临床上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常发生在以精白米为主食的地区。维生素B1(硫胺素)常与其他B族维生素同存于食物中,属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以辅酶形式参与多种酶系统活动,尤其在碳水化合物氧化产能过程中起作用。体内储存不多,易发生缺乏。

    脚气的食疗方法如下:

    紫菜瘦肉汤

    【原料】紫菜(干品)15克,猪瘦肉100克、生姜丝少许。

    【制法】先把紫菜用清水浸泡片刻;猪瘦肉亦洗净,切成片状。与生姜丝一起放入锅内,加入清水1000毫升(约4碗水量),先用武火滚沸后,改为文火煲至半小时左右,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或麻油便可,此量可供2人用。饮汤并进食紫菜和猪瘦肉片,若作为辅助治疗甲状腺肿大、颈淋巴结核等,宜每周进服2~3次。

    【功效】治疗脚气病。

    绿豆猪肝粥

    【原料】绿豆60克,猪肝100克,大米100克。

    【制法】将猪肝洗净切片备用,绿豆、大米分别洗净。先将绿豆入锅加水煮沸,改文火煮至半熟,再入肝片和大米煮成粥,加调料即成。

    【功效】主治脚气病,水肿。

    7.吃什么能防治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损多形性、易渗出、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和易成慢性。建议使用以下药膳食疗:

    土豆粥

    【原料】土豆、籼米、桂花、白糖各100克。

    【制法】土豆削洗干净,切小块。籼米置锅内,加适量水煎,沸后入土豆熬成粥,再调入桂花、白糖作早餐,顿食,每日1剂,连用10日。

    【功效】主治湿疹。

    土茯苓煲龟

    【原料】乌龟1只,土茯苓100克。

    【制法】乌龟宰杀,去内脏、头、瓜,与土茯苓同入沙锅,加水同煮至龟熟烂,调味。随量吃肉饮汤,佐膳。

    【功效】滋阴养血,祛湿解毒。主治阴虚风燥,湿热郁结型湿疹。

    乌蛸蛇汤

    【原料】乌蛸蛇2条,调料适量。

    【制法】乌蛸蛇按常法宰杀,调味做菜。每日1剂,随量吃肉饮汤,连吃4~5次。

    【功效】祛风除湿,止痒。主治湿疹。

    水蛇蟾蜍粳米粥

    【原料】蟾蜍2~4只,水蛇1~2条,粳米(或糯米)60克,盐适量。

    【制法】蟾蜍去外皮、头、爪、内脏,切小块。水蛇去皮、内脏,放锅中煮熟,拆肉去骨,与蟾蜍肉同置锅中,入粳米(或糯米),适量水煮粥,食前用盐适量调味。每日1剂,代早餐,连用10~15日。

    【功效】功能清热解毒,健脾除湿,止痒。主治湿疹。

    8.皮肤瘙痒的食疗方法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无原发皮损的慢性皮肤病。可由某些疾病、药物、寒冷、毛织品过敏等刺激而发生。属于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其主要表现为痒,呈阵发性,每次可持续数小时,尤以夜间为甚,瘙痒甚则难以忍受,常被抓破出血,感觉疼痛才痒止。

    皮肤瘙痒的食疗方法如下:

    清炖穿山甲

    【原料】穿山甲肉(要带少许舌头肉)100克,食盐适量。

    【制法】将穿山甲肉洗净、切块,加水适量炖熟,食盐调味,一次服食。隔3~5日再食一次,服用次数视病情酌定。

    【功效】主治血虚肝旺之皮肤瘙痒。

    归芪蒸鸡

    【原料】当归20克,炙黄芪100克,子母鸡1只,味精、料酒、胡椒面、生姜、葱、清汤、食盐各适量。

    【制法】将母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用开水汆透,捞在凉水内冲洗干净,沥净水分,当归洗净,视其块头大小,顺刀切几刀,姜切几片,葱切长段待用;将当归、黄芪由鸡的裆部装入腹中,然后放火盆内(腹部向上),摆上葱、生姜,加入清汤、食盐、料酒、胡椒面,加盖盖好,用湿棉纸将盖封严,上笼蒸约2小时取出,揭去棉纸,拣出姜、葱,加味精,调好味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主治血虚肝旺之皮肤瘙痒。

    泥鳅红枣汤

    【原料】泥鳅30克,红枣15克,食盐少许。

    【制法】把泥鳅洗净与红枣煎汤,加盐调味服食。每日一剂,连服10~15剂。

    【功效】主治皮肤瘙痒。

    芹菜红枣汤

    【原料】芹菜200~500克,红枣60~120克。

    【制法】芹菜洗净切段,红枣洗净,二味加水适量煮汤,分次饮用。

    【功效】主治血虚肝旺之皮肤瘙痒。

    9.骨折的饮食配方

    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及病理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又称单纯性骨折。骨折处的皮肤没有损伤,折断的骨头不与皮肤外界相通,从外形上看不出有骨折,但可看到局部形状的改变。

    开放性骨折又称复杂性骨折。骨折的局部皮肤破裂,骨折的断端与外界相通,骨折端露在外面,能在皮外看到骨折断端。

    病理性骨折骨骼在病理病变的基础上(炎症、结核、肿瘤、发育异常、代谢异常),轻微遭致外力,从而导致骨折。骨折的食疗方法如下:

    小豆砂糖粥

    【原料】赤小豆适量,赤砂糖少许。

    【制法】赤小豆煎煮,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

    【功效】主治骨折。

    黄豆炖猪骨

    【原料】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盐、姜各少许。

    【制法】猪骨头、黄豆,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功效】主治骨折。

    活血脊骨汤

    【原料】猪脊骨一具,红枣120克,莲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姜盐各适量。

    【制法】猪脊骨一具,洗净,红枣、莲子,降香、生甘草加水小火烧烂,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

    【功效】主治骨折。

    湖蟹粥

    【原料】鲜湖蟹2只,粳米、生姜、醋和酱油适量。

    【制法】鲜湖蟹取肉(带黄),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功效】主治骨折。

    10.脑外伤的食疗方法

    脑外伤有时伴有其他部位的外伤,如骨折、肝脾破裂等内脏伤,严重的脑外伤有一段昏迷时间,有的在受伤后即有意识丧失,神志不清。脑外伤有两种情况:一是昏迷时间很短,在几分钟到30分钟内清醒的多是脑震荡;有的无昏迷但对受伤前的事件记忆丧失,医学上称为逆行性遗忘。对这类伤员要绝对卧床,并严密观察,因为少数伤员在这一清醒期后有颅内血肿压迫脑组织再度昏迷时,需要急诊抢救。至于一直清醒的伤员因脑水肿而有头痛症状的可给脱水剂治疗,轻微头痛症状有时会维持一二个月,不必紧张,以后会逐步消失。二是昏迷一直不醒,说明有脑挫伤、脑裂伤、颅内出血或脑干损伤,要送医院治疗。脑外伤的食疗可在症状减轻后辅助进行。常用食疗方如下:

    人参桔皮饮

    【原料】人参、桔皮各10克。

    【制法】煎水代茶饮。

    【功效】主治脑外伤。

    鸡血藤粥

    【原料】苏木15克,刘寄奴10克,菖蒲10克,郗签草15克,鸡血藤30克,泽兰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米适量。

    【制法】入锅同煮成粥。

    【功效】主治脑外伤。

    桃仁粥

    【原料】桃仁、米各适量。

    【制法】桃仁研成粉,加米煮粥食。

    【功效】主治脑外伤。

    11.痔疮的食疗搭配

    痔疮是一种常见病,因发生的部位较特殊,令许多人难以启齿。药膳疗法可对痔疮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具体食疗方如下:

    白糖炖鱼肚

    【原料】白砂糖50克,鱼肚50克。

    【制法】将鱼肚和白砂糖一同放在砂锅内,加水适量,炖熟即可。

    【功效】止血消肿,适用于痔疮。

    煮羊血

    【原料】羊血200克,味精、米醋适量。

    【制法】将羊血切成小块放入碗中,倒入米醋,煮熟后用少许食盐调味。

    【功效】化瘀止血,适用于内痔出血、大便出血。

    清蒸茄子

    【原料】茄子1~2个,油、盐适量。

    【制法】茄子洗净,放入碟内,隔水蒸,熟后取出加盐适量。

    【功效】止痛,消肿,适用于内痔发炎肿痛、初期内痔便血、痔疮便秘等症的辅助治疗。

    天门冬膏

    【原料】天门冬500克,酒适量。

    【制法】天门冬去皮、根须,捣碎,用白纱布绞取汁,文火将汁熬成膏,放入瓷罐内。食用时,每次服1匙,空腹送酒温服。

    【功效】健体强身,轻身益气,防病延年。

    12.急性阑尾炎的食疗方法

    急性阑尾炎为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好发于青壮年,早期诊治,恢复顺利,少数因临床表现多变而误诊、并发症较多且较严重。一般主张确诊后及早手术,食疗方法为辅。具体食疗方如下:

    桃仁薏苡仁粥

    【原料】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粳米50克,水适量。

    【制法】桃仁去皮尖,与薏苡仁、粳米,加水同煮粥至极烂服用。

    【功效】治疗瘀滞型急性阑尾炎。

    芹菜瓜仁汤

    【原料】芹菜、野菊花各30克,冬瓜仁、藕节各20克。

    【制法】水煎服用。

    【功效】治疗瘀滞型急性阑尾炎。

    冬瓜仁苦参汤

    【原料】冬瓜仁15克,苦参30克,甘草10克,蜂蜜适量。

    【制法】水煎,调蜂蜜饮服。

    【功效】治疗湿热型急性阑尾炎。

    败酱草汤

    【原料】败酱草30克,忍冬藤2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

    【制法】水煎服用。

    【功效】治疗湿热型急性阑尾炎。

    蛇酱草汤

    【原料】白花蛇舌草30克,败酱草20克,蜂蜜适量。

    【制法】水煎,调蜂蜜饮服。

    【功效】治疗湿热型急性阑尾炎。

    13.慢性阑尾炎的食疗方法

    临床上将慢性阑尾炎大致分为原发性慢性阑尾炎和继发性慢性阑尾炎两种类型。

    原发性慢性阑尾炎

    其特点为起病隐匿,症状发展缓慢,病程持续较长,几个月到几年。病初无急性发作史,病程中也无反复急性发作的现象。

    继发性慢性阑尾炎

    特点是首次急性阑尾炎发病后,经非手术治疗而愈或自行缓解,其后遗留有临床症状,久治不愈,病程中可再次或多次急性发作。

    慢性阑尾炎患者饮食宜保持清淡,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使大便保持通畅。一般来讲,对于温热性质的动物肉如羊、牛、狗肉应该节制,而葱、姜、蒜、辣椒也不宜多吃。对于那些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豆芽、苦瓜等可以择而食之。

    慢性阑尾炎的食疗方法如下:

    生姜芋头膏

    【原料】生姜、芋头等量,面粉适量。

    【制法】芋头削皮切碎,捣烂如泥;生姜捣烂绞汁,同搅拌再加入适量面粉,搅如糊状,依患部大小摊于布上贴患部。1日更换2次,3天后即可除痛。

    【功效】治疗慢性阑尾炎。

    白芍枳壳饮

    【原料】白芍18~45克,甘草、柴胡各6~12克,枳壳、丹皮、黄柏各10~15克。

    【制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重者加倍服。

    【功效】适用于急、慢性阑尾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