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时,优雅吟唱:悠然自得的生活艺术-平常心是孤独最好的伴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平常心可以造出万千世界

    近来很多人都在讲平常心,无论是劝人还是自行宽慰,总喜欢说“要有平常心”。究竟什么是平常心呢?

    佛教中的平常心即是清净心。赵州和尚曾问老师南泉禅师:“什么是道?”南泉回答说:“平常心是道。”而《般若心经》上讲:“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空是虚无清净,是自在无为。

    《道德经》中说:“人法于地,地法于天,天法于道,道法于自然。”人是有老师的,人的老师是大地,大地的老师是天,天的老师是道,道的老师是自然。

    无论是佛是道,都归于自然。自然就是平常,融于天地,融于自然规律,心也就能变得平常。

    到了宋代,无门慧开禅师写了一首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天气变化,以平常心来看待,便各有各的好;若失了平常心,便看哪个季节都是厌恶的。

    一切归于自然、循于正道、安守规律,就是平常心。若是违背自然规律,刻意做些什么,便是失了平常心。

    一个炎热的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非常难看。小和尚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种子吧。”

    师父说:“不着急,随时。”

    有了种子,师父对小和尚说:“你去种吧。”正在这时,一阵风吹过来,把种子吹走不少,只有很少一些撒在了草地上。

    小和尚焦急地说:“师父,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怎么办啊?”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是空壳的种子,撤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小和尚刚把剩下的种子撒在草地里,就飞过来几只小鸟,在土里刨食。小和尚着急地把小鸟轰走,然后对师父说:“不好了,师父,种子都被鸟儿吃了。”

    师父说:“没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当天夜里,刮起了狂风,下起了大雨。小和尚跑到师父房间说:“这下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父说:“冲走就冲走吧,冲到哪都会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寺院里光秃秃的土地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芽,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芽探了出来。小和尚很高兴地跑去对师父说:“师父,您快来看啊,小草都长出来了。”

    师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就是平常心。

    说得再显而易见一些,得宠不骄是平常心。人在没有任何名气时,也许能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可一旦有了地位、荣耀,还能不骄不躁就很难了。当站在众人中间,看着他人如众星捧月一般围在自己身边,称赞自己、巴结自己时,难免得意忘形,爬得越来越高。需知,高处不胜寒。

    得财不喜是平常心。当人乍富时,特别愿意披金戴银、换名车、穿名牌,无形中就是在告诉别人“我有钱了,跟以前不一样了”。失了平常心,心中的杂念多了,快乐就少了,空虚也就乘虚而入了。

    失而不怨是平常心。得到的时候自然欢喜,失去了却要抱怨连连,这是人最常出现的心理。世间的好事不能伴随你一生,坏事难免会发生,有的人只能享受顺境,不能面对逆境,一旦有所不满就抱怨连天,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这样的人,不会有长久的幸福。

    辱而不恼是平常心。受到别人的喜欢、赞扬无疑是愉悦的,可受到别人的批评、挑剔甚至是羞辱、冤枉却是令人愤怒、不快的。可是谁能做到令人人喜欢呢?恐小白不多见。依我看来,人不可能令每个人都满意,也没必要令每个人都满意。只要问心无愧,善待他人就行了。若是别人骂你、怨你,不妨自我反省;若是别人冤枉于你,就解释清楚,再不相信就随他去吧。不嗔不怒,就是平常心。

    人要有平常心。当你的心多平静一点时,便能多体会到眼前的感受;当你的心归于自然时,就能够从中发现意想不到的美妙。这时的你,才真正受益于寂寞!

    话虽如此,但平常心并不是说说就能拥有的。看看身边的人,于人生得意时招摇过市,吃饭讲究,穿衣讲究,与人交往时总喜欢听到恭维话,开着一辆十几万、几十万或者上百万的车就觉得处处高人一等,说话声音也大了很多。可是一旦受了挫折,他所承受的痛苦便要比其他人更甚。所谓爬得高摔得狠就是此理。

    人生总要向上攀,但心却应放低、放平,这样才能始终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人活一世,钱要有、地位要有、快乐更要有。

    再看看陷于情爱中的人,爱得轰轰烈烈时难舍难分,卟艮不得同生共死,“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动听的海誓山盟,而一旦爱没了,情灭了,形同陌路还是好的,更有甚者如仇人一般,相互谩骂,极尽难听之能事。若有平常心,岂会如此?爱情在,甜甜蜜蜜;爱情不在,是缘分尽了,随它去便罢。

    再看陷于名利中的人,尔虞我诈,钩心斗角,得到想要的东西便两眼放光,欣喜若狂;若失了算计,没有得到心中所求,便气急败坏,小艮不得掐死所有挡路之人。若有平常心,岂会如此?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有人说,身入红尘便是受苦受难,其实哪有这么恐怖?之所以总认为是在受苦受难,就是因为没有平常心,什么都想得到,得不到就痛苦万分,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更是煎熬不已。

    可见,平常心是多么不易得,但正是因为不易得,才要慢慢修习,使自己与自然融合,遇事泰然处之,这样才能把心腾出更多的空间,用来体会每一丝细微的感触,见微知著,拥有更多真实的喜悦。

    记得看过一篇报导,松下幸之助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道“公司为什么得以高速成长”,他从容一笑,反问道:“如果下雨,你怎么办呢?”

    记者一愣,随口说:“那就打伞。”

    “是的,遇到下雨就打伞。这就是我企业快速成长的要诀!”

    天晴晒太阳,下雨就打伞,这就是平常心。以平常心做企业会成功,以平常心做人更能拥有幸福。该努力就努力,把握精彩的每一刻,适当的时候学会放手,顺天应人,功夫到了自然水到渠成,无论寂寞或不寂寞,都能安然自在,这才是真正的“人间好时节”。

    2.天天是好日子

    人的愿望各有不同,但有一个愿望恐小白是相同的,那就是每天早上醒来,都希望今天是个好日子。

    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只是个愿望而已。哪会有这样好的事呢?每天都无风无浪,不会被老板批评、不会被客户刁难、不会被老妈唠叨、不会与男(女)朋友吵架、不会被死党放鸽子……

    不要说生在红尘中,会有这样多的是是非非,就算是佛门清净之人,也会遇上各种不顺心的事。

    有一天,大明寺的乐曾禅师去化缘,刚走出寺院的大门没多远,就踩上一脚小孩子拉的粪便。

    这可真是倒霉事,乐曾却哈哈大笑起来。同行的僧人看着奇怪,就问他笑什么。乐曾说:“我今天肯定走好运,化缘也会非常顺利,因为我刚出门就踩上了软黄金!”

    他一边说,一边眉开眼笑地跷着脚走进附近的麦田,将脚上的脏东西,抖落在麦田里,嘴里还念叨着:“这可真是软黄金啊!”

    还有一次,乐曾打扫寺院时,树上的一只小鸟拉了一泡稀粪,不偏不倚,正好落在他的光头上。其他的僧人看到了,都大声呵斥树上的小鸟。乐曾却乐呵呵地说:“天底下这么巧的事情居然落在了我的头上,看来我的这颗光头非同一般,得好好地开发和利用。”

    其他的和尚都被他逗笑了。乐曾又仰脸对小鸟说:“以后再开这样的玩笑,要在没人的时候。不然,下次我就腾云驾雾拉到你头上。”

    还有一次,乐曾去外地主持一个大型法会。突然间,下起了瓢泼大雨,参加法会的人都纷纷离开露天会场,到附近的房屋里避雨去了。

    只有乐曾迎着暴雨健步走上法台,任凭大雨淋个痛快。不仅如此,他还在大雨中脱下自己的上衣,摆出一副淋浴的架势,乐陶陶地享受起来。

    大雨过后,大家都问他为什么不去避雨,乐曾笑呵呵地说:“这可是老天专为祝贺咱们法会馈赠的礼物,是求之不得的天浴啊!”

    如果换了我们,遇到乐曾的这三件事,恐小白早就要抱怨连天了,觉得自己倒霉透顶,甚至一连几天都心情欠佳,遇人便感叹:“我这几天实在太倒霉了!”

    可是乐曾禅师却没有被这些倒霉事影响心情,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快乐,那么美妙。他用自己祥和平静的心,将所有的坏事都变成了好事,将不顺利的一天,变成了好日子。

    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

    遗憾的是,一些人并没有幸运地拥有这种能力,尤其是在寂寞、孤独的时候,总觉得加倍不幸、加倍倒霉,仿佛一切的灾难都降临在自己头上,就连平时看着还不错的事情此时也看不顺眼。

    并不是事情真的就这么倒霉,这只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既“越不好就越不好"的恶性循环。而快乐与不快乐就在于此,一个眼中、心中只能看到坏事、恶事、倒霉事的人,就不会感受到快乐;而一个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人,才会享受真正的快乐!

    人生一世,会有数不清的坎坷与挫折,也会面临自己和亲友的生老病死。哲学家唐君毅老先生将人生比做四季。青年如春天,壮年如夏天,中年如秋天,老年如冬天。一年四季,各有景象,人生四时,也各有所得。

    这真是个很好的比喻,就如同四时的变化一般,人生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有时好,有时坏,有时高潮,有时低谷。我们的心也在随着外界的环境而不断地变化,所以才有喜怒哀思悲恐惊的情绪。一念而起,心生万象,念念不停。当心安住,以平常为道时,念念皆住。

    四时的变化是我们掌控不了的,人生的生老病死也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唯一能掌控的是自己的心。

    当年幼时,我们孜孜不倦,敏而好学,纯良友爱,怀雄心壮志;当青年时,我们奋发图强,以青春之貌、蓬勃之力傲然于世;当中年之时,我们敦厚诚恳,热情友爱,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年老之时,我们从容淡然,以一生所学为社会贡献余热,有如冬日煦阳,温暖柔和;当顺境时,我们享受人生,与人分享快乐;当逆境时,我们蛰伏磨砺,吸取教训,改进自己,重振旗鼓……这一生,岂不是丰盈、美好的吗?就算是有孤单、寂寞的时候,又有什么可小白的呢?

    所谓日日是好日,并不是要让你没心没肺、愚昧乐观,而是洞透世情后的洒脱与豁达,是对人生每一瞬间都负责的积极态度。

    要拥有把每一天都变成好日子的能力,首先要戒掉“烦死了”这句口头禅。“烦”之一字具有很大的杀伤力,是对自己的荼毒,也是对别人的虐待。就算没有什么事发生,你说上两三遍“烦死了”,心里也会莫名地感到不安、烦躁。

    其次,不要把眼光集中在坏事上。圣雄甘地坐火车时,不小心被车门夹掉了一只鞋。他想把鞋子捡起来,可是火车却已经启动了。于是甘地赶紧脱下另一只鞋,向他掉鞋的方向扔去。有人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甘地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那儿经过,他就可以捡到一双鞋了!”

    罗斯福家里被盗,丢了许多东西。有一位朋友闻讯后,急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鞋子掉了捡不回来和家里被盗都是坏事,可是两位伟人却从中看到了好的一面。

    有些人说:“为什么凡事只看好的一面呢?”那我不禁要问:“为什么凡事只看坏的一面呢?”当你只把目光集中在坏事上时,自然只能感受到不快与郁闷,可当你看到好的一面时,心情自然会好,抱怨自然也就少了。

    凡事都有两面性,既有不好也有好,既有悲伤也有喜。同样,就算是身处寂寞中,也会拥有无限的乐趣,就看你会不会用心对待。

    3.计较使你变得寂寞

    平常心人人要有,人人应有,但却不是人人能有。计较常常会导致你失去平常心。

    人都有计较的心理,计较人多己少,计较人有我无,计较我比人多做多少,计较人比我少做多少……就是因为计较,才会引起纷争,使人失去了平常心。

    有一户人家,父亲去世时留下了17头牛。他在遗嘱中写明,分配方式是大儿子1/2,二儿子得1/3,三儿子得1/9。

    17头牛的1/2、1/3和1/9都不是整数,又不能把牛切碎了分配,所以三个儿子很苦恼,每天都为了分牛的事情吵架。

    有一位长辈,看他们每天吵架,于是就将自己仅有的一头牛送给了他们,说:“这一头牛送给你们,你们就好分配了,省得整天为了计较多少争执。”

    17头牛加上长辈送的那一头一共是18头,这样一来,大儿子分1/2,就是9头牛;二儿子分1/3,就是6头牛;三儿子分1/9,就是2头牛。而9头、6头和2头加起来,一共是17头,还剩下长辈送的那一头牛。于是三兄弟又把这一头牛还给了长辈。

    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道巧妙的计算题。如果从人生来看,这就是一道人生的大答题:你会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不平之事?

    其实,得到的多与少并不在于东西的数量,而在于你的心量。心量宽,懂谦让与友爱,懂珍惜与感恩,失去也变为得到;心量窄,看不见帮助与关怀,品不到爱心与慈心,得到也变为失去。

    计较不仅会使你失去平常心,更会使你变得寂寞。试想一下,当你处处与人斤斤计较时,别人自然会远离你;当你总是算计这、算计那时,大家也就不愿意与你共事了。

    从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不仅是心量,也是道德。有一个后妈,看见继子多吃一口肉就小艮得牙痒痒,觉得亲儿会少吃一口;看到继子多添一件棉衣就偷偷扯下几两棉花,补进亲儿的棉袄里;她故意让继子去扛砖挑水,专干粗重的活儿,让亲儿在门口坐着晒太阳,美其名日看家护院;她送继子去当学徒,给人端茶倒水,饱尝艰辛;送亲儿去读书,希望他长大后考取功名。

    继子与亲儿,谁得到的多,谁得到的少?无疑是亲儿。

    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后,继子勤劳能干,吃苦耐劳,成为东家的得力门徒。东家把掌柜一职交给他做,从此顺风顺水,生意也越做越大。而那个被母亲溺爱的儿子,游手好闲,有书不好好读,终日惹是生非,眠花宿柳,整个家都被他败光了,而他全无本事,做什么都不行,最后沦为乞丐,连累老娘晚景凄凉。

    这时再看,继子与亲儿,谁得到的多,谁得到的少?不问便知。

    所以,计较多与少是最无谓的,因为在数量上无法体现,而要用心量和道德来衡量。

    《佛光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不怀小艮、不怨尤,就会少烦少恼。”我们之所以烦恼,是因为嫌隙太多、常常怨天尤人,当我们摈弃怀小艮与怨尤,尽量把心放开,少一点计较,快乐当然不请自来。

    怎么样才能做到不计较?很简单,两字而已:体谅。

    人与人交往,应谨记体谅二字,无论是夫妻、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公司同事,都要靠体谅维系关系。否则就会心生嫌隙,关系也不会长久。

    体谅并不只是简单地不与人争,那未免有些消极。更多的是要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与他人分享快乐与喜悦。

    当你总能体谅他人时,心境便会平和,为人不焦不躁,眼界宽了很多,耳朵也聪敏了很多,能看到许多以前看不到的、听到许多以前听不到的。这时你就变得敏感了。我所说的敏感,并不是指对嘲讽、排挤、伤害敏感,而是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力提升了,一丁点细微的小事,也能触动你温柔的神经,让你始终生活在幸福之中。这样的人生,美哉!

    4.如果欢乐是短暂的,痛苦、寂寞也是短暂的

    我曾经收到一封读者的电邮。在电邮中,他有些不客气地写道:

    “你总是要大家常存喜悦心,多体会人生中的快乐,但我认为你是一个根本没有受过苦、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所以才会‘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从小吃过苦、受过穷吗?你被人看不起过吗?你有过与最爱的人分开的痛苦吗?你有过事业失败的时候吗?世上哪有那么多快乐的事,一切快乐都像流星般短暂!”

    到底这位读者经历过什么样的痛苦我不得而知,但他提出的问题我却可以作答:我和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多数人一样,父母是回京的知青,生活水平不算贫穷但也算不上小康;父母非常疼爱我,但也有不理解我、责骂我的时候;上学的时候被老师批评过、被同学欺负过;第一份工作由于缺少人际方面的经验而惨淡收场;谈恋爱被人甩过也甩过别人,也曾遇人不淑,被气得痛哭几天几夜;也曾因为财政赤字而一年都没吃过午饭;尝过被人误解的滋味,也尝过和最好的朋友决裂的痛苦……我不敢说自己经历过生离死别之痛,受过颠沛流离之苦,但作为普通人来说,无非也就是这些坎坷挫折。

    对于痛苦,我有自己的理解:越是重视它,告诉自己这是痛的、这是苦的,那它就越会“欺负”你;如果你将它看淡,少理睬或者不理睬,久而久之,时间就会帮你赶走它。

    那位读者说“快乐都像流星般短暂”,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如果快乐是短暂的,那么痛苦、孤寂难耐等等负面的情绪也是短暂的!

    我们常说“人生无常”。什么是无常?就是没有常态,不会永远存在。欢乐无常,痛苦亦无常。如果你觉得快乐的事很快就会过去,那么面对不愉快的经历时,为什么不想想它也会很快过去呢?

    我有一个长辈,比我父亲长几岁。他夫人早亡,只留下一个女儿。十几年来,他与女儿相依为命,将女儿视为掌上明珠。

    女儿转眼二十多岁了,到了谈恋爱、结婚的年纪。她的男朋友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本人也没有什么钱,工作不稳定,好在人看上去很老实,对她也体贴。于是那位长辈倾其所有,在远郊买了一套房子,让他们俩结婚住。为了表明女方对婚事的真诚,他在房产证上写了女儿和女婿两个人的名字。

    婚后两年,女婿身上的恶习渐渐暴露了出来:好逸恶劳,不事生产,换了很多份工作,每次都因嫌累而做不了多久。最后,他干脆不去上班,指着妻子挣钱供他吃喝。那位长辈曾多次善意地提醒,让他趁年轻多多努力,为将来打算。可他并不领情,说得多了就很不耐烦,甚至恶言相向。

    就这样,夫妻两人的争吵不断升级,最后打算离婚。离婚的时候,女婿坚持要分得一半的房子,因为房产证上写了他的名字。

    那位长辈非常生气,当初因为信任女婿,才在房产证上写上他的名字,而今天他却要平白无故分一半去。这可是老人一辈子的积蓄啊!

    那位长辈很激动,和女婿打了起来。结果是各有轻伤,被警察带去教训了一顿,调解了一番。最后,女儿的婚虽然离了,但房子被分走了一半,几十万就这样没有了。

    事后,那位长辈找到我父亲,老泪纵横地向他倾诉:“我这一辈子太苦了,老伴早早就去世了,撇下才几岁的女儿。我一个大男人,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好不容易把女儿拉扯大了,却看走了眼,让她嫁给了一个畜生。到最后离了婚,钱还被抢走了一半。我真是对不起女儿啊!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早点去陪我老伴!”

    我父亲拍拍他的肩膀,说了一番话:“老哥,看开点,事事无常。你净往坏处看了,应该多看看好处啊——咱俩16岁就一起下乡插队,有一次你不小心从山上滚了下去,虽然把腿摔折了,可命没丢啊,而且腿也接好了;嫂夫人去得早,可还有个宝贝女儿啊,又懂事又孝顺;虽然她嫁错了人,可现在已经了结了,新的生活正在重新开始;你被抢走了一半钱,可还剩下一半呢。最重要的是,一家人都在,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这比什么不强呢?痛苦只是暂时的,只要人在,所有的不快都会过去的。怕就怕你想不开,总死抱着痛苦不放,那样短暂的也变成永恒的了。”

    父亲的话在情在理,句句恳切。那位长辈终于想通了,擦干了老泪,重振精神。

    当时我也在场,父亲的这番话不仅开解了那位长辈,也让我铭记于心。其实人生之苦,并不在于孤苦本身。孤苦本身是没有重量的,把它放在那里,用不了多久就会被风吹走,不见踪影。它之所以会成为切肤之痛,是因为我们总是攥在手里、按在心里,明明已经时过境迁,却还要时时翻出来,看上一番、痛上一番。这相当于人为地为它加上了沉重的铅块,任谁也无力将它吹走。

    世上没有永远的欢乐,也没有永远的痛苦与寂寞。以平常心,体会当下事,欢乐时不要得意忘形,痛苦时不用大悲大痛,寂寞时也不要放纵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从容淡定、安然自在的。

    最后,我想再提一下那位长辈。后来他的女儿又结了婚,丈夫老实忠厚,事业小有成就,对妻子也很好。夫妻俩买了车、买了房,还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现在那位长辈每天弄孙为乐,容光焕发,晚年幸福。

    祝愿他们一家和每一位读者都能够拥有真实、自在、快乐的人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