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漾文士毛子水-毛子水先生的一些轶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关于毛子水,原来我仅有一个抽象的概念:北大教授,北大图书馆馆长,国学大师。但在撰写此文期间,经过查询资料,通过采访和他有过交往的人,我认识到了一位真正的有血有肉的大师级学者。

    曾听人说,毛子水才智超群,记忆力惊人。一次与友人竞赛默读某篇从未学过的古文,过目三次即能原本背出,一字不漏,令人叹服。

    “子水先生长于目录学。北大图书馆中外图书浩如烟海,所有图书都配有卡片提要:书名、作者、内容简要,他几乎能脱口而出,如数家珍。其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是蔡元培校长有识英才之卓见。”一位在北大图书馆工作过的江山籍管理员如是说。

    曾有一次,吴大猷到毛子水台湾家中借一本数理方面的书,夫人张菊英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八十多岁的毛子水坐在书桌前默想了一下,起身走到一堆书前,顺手一抽,就是这本。

    毛子水学问做得很大,却不懂得官阶的高低,对金钱也缺乏基本的概念。这里有一个笑话,那年,毛子水在西南联大教书,一天,戴笠身着少将军服,手持名帖,一本正经地去拜访他(戴笠和毛子水为江山同乡),可毛子水一见戴笠的肩章、领花都只有一颗星,就问戴笠道,你在外面混了这么多年,是否才当上了连长?问得戴笠哭笑不得。

    毛子水在北大时,一个江山的远房亲戚慕名去找他办事。见面时还打着一口官话(指普通话),毛子水甚是不快(实际上毛子水知道此人品德不行),没怎么搭理他。那人回江山时,跟人说,毛子水架子大,看不起家乡人。有熟知毛子水性格的人就说,你一定是跟他打官话了!你也是的,跟他你还打什么官话,直接说江山话不就结了。你若说江山话,他一定会热情接待你,弄得那人悔恨不已。

    毛子水一生喜书,爱书,与书为伍。他爱书成癖,尤爱逛旧书摊、旧书店。北平的书铺,德英法等国的古书坊成了他徜徉流连,不能一日或忘的地方。尤其北平,是中国数百年的古都城,气候又比较干燥,古书多又不必怕虫蛀,是个藏书的好地方。毛子水曾说过:我在北平住了二十多年,真正过足了逛书肆的瘾。那时候,只有口袋里有钱,我就在书铺里待上一整天,精挑细选初刻版本的古书,往往可以满载而归。在北大念数学系时,清人经学著作的初刻本,我全买齐了。可惜,后来大陆易帜,一本也没能带在身上。

    毛子水去德国留学时,曾将一架书籍存放在胡适家。回国后,没事时常到胡适家串门,也不看书,没见到胡适便和胡适家人聊天。毛子水头发稀少,活像三毛流浪记中“三毛”。胡适的表亲白原皋叫他“毛三孩儿”,他也不生气。

    毛子水曾回忆说,在德国留学时,我专门去搜购数学原理的古书,常常从早逛到晚,喝喝白开水,啃啃硬面包充饥了事,一点也不觉得累。直到店里打烊,老板撵人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但是走在街上,若看到哪家书店灯还亮着,我马上又喜滋滋地走了过去。就这样,买来的书不计其数,看都看不完,保藏、把玩的成分倒还多些。若上天能“假我以年”,让我活到两三百岁,或许我才可能把这些书念完吧!

    当时,爱因斯坦正在柏林大学讲授“科学原理”的课程。毛子水回忆道:我在北大念书的时候,不论文史哲或是政法数理,爱因斯坦可以说是大家最渴望一睹风采的人物。在柏林大学,我就兴冲冲地去旁听了两三次课。我虽然能力有限,不能全懂,但他上起课来,的确精彩极了。尤其难得的是,他说话比著书还要浅近,学生都很容易接受,是个能言善道,又能舞文弄墨的科学天才。爱因斯坦的老师Planck,也是当时名重一时的物理学家,柏林大学的资深教授,上课虽然也颇为当行出色,但著书立说玄之又玄,一般人极不容易窥其堂奥。就这点而言,显然比爱因斯坦逊色多了,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据说,毛子水是唯一一个听过爱因斯坦讲课的中国人。

    去台湾后,毛子水爱书的痴心不改。经常到处浏览、搜购。常去逛旧书摊。人们常常能看到他一袭长衫,一顶礼帽,一双布鞋,弓着背,拎着一根拐杖(雨天是一把黑雨伞),在台北牯岭街一逛就是一天,买得了珍本,会自得自满,雀跃好几天,万一失之交臂,就会后悔不迭,懊恼不已。

    有一次,在台北一家旧书店里,发现一本知不足斋鲍刻的《聊斋志异》,是颇难得的珍本。但是嫌它书页零散,可能不容易找到好的订书工人重新装裱,犹疑了半天,还是狠心搁下了。可回到家中,左思右想,辗转反则,竟然一直耿耿于怀。于是,决意再去一趟。可惜到了店里,老板告诉他,一位识货的日本人捷足先登了。那种恍然若失的感觉,实在不好受。

    毛子水晚年曾接受《中央日报》记者的采访。一些轶事,虽令人捧腹,却足见他这位国学大师的真性情。

    记者:日常生活中,你最怕做什么事?为什么无法承受?

    毛子水:我最不能忍受戴假牙,我觉得很不自然。我太太体贴我,总是买很多滋养品为我进补,其实,我没有了牙齿,吃什么都是一样的。

    记者:你是否醉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哪一次?

    毛子水:我五六岁时,还不怎么懂事,有一次放学回家,看到桌子上有一大杯液体,也不知是什么,就拿来充作开水解渴,一股脑儿全下了肚。结果醉了一天一夜,醒来后家人才告诉我那是“酒”。长大以后,我很少喝酒,即使偶尔浅酌,也适可而止,因此从来没再醉过。一些好朋友像台静农、沈刚伯、屈万里,都是出了名的“酒豪”,我是羡慕有之,不敢稍望其项背。

    记者:你一生中最想买的书?买到了没有?

    毛子水:有一回,我无意间在外国寄来的书目上看到《Principia Mathematica》这本书,我心里很笃定:买了一辈子的书,这本才是非买不可!这本书的书名译成中文是《数理原理》,实际上也就是指一切科学的原理,是英国旧版的拉丁文原著,一七一三年出版,距今已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我花了台币五万五千元买它,但事实上我一个字也看不懂。这本数理名著,现在已经有多种语言的译本,独独中国没有。我把珍贵的版本买回中国来,心里想,这样中国总算也有了这本书,以后也许会有既通拉丁文又懂科学的有心人,会试着阅读它,翻译它,使它也有中译本吧?不买它,也许中国就永远没有这本著作。所以尽管昂贵,那种如获至宝、迫不及待的兴奋感,真是无上的满足。原著之外,为了看懂全文,我也备有一本一九七一年剑桥大学出版的《Introduction to Newton's Principia》由Bernard Cohen翻译。我爱书,买书一辈子,这两本可以称得上是精品了。

    夫人张菊英也透露了一项鲜为人知的大师癖好。她说,毛子水虽然很少出门,每次出门总不忘买四五张爱国奖券,买了,摆在抽屉,也不对奖,即便中了奖,也不知道。张菊英说,他也从不央人代他对奖,好像纯粹当是消遣,但偏偏偶尔还会喃喃自语:“该对奖了”“可能中了……”然后继续埋首看书,过一阵子,就把奖券顺手扔掉。这个癖好,从发行奖券第一期开始,持续至今有三十多年。毛教授自认是中等之资,最大的毛病就是“懒”;虽说他的发财梦因此从未成真,倒是显示了大师悠闲从容中的一点恒心。

    毛子水还有一点点小嗜好:酷爱甜食。一包两公斤的糖,一星期不到就吃光,不但喝咖啡加糖,喝茶也不放过。不过,身体倒是健朗如昔,提起笔来,字字斗大方正,力劲十足,往往可以透达几张纸呢。

    吴大猷先生曾撰文回忆说,“在昆明我和毛公住楼上楼下,我们雇一女佣煮饭洗衣,毛公便上楼在我家吃饭,这样的日子一直到当年的秋天,日本空袭昆明频繁,住房被炸毁,才炸散了我们两年多几乎每天的饭聚。毛公食量颇佳,每饭后,如有甜食,他可以吃许多,他说他胃内有容纳甜食的空间。他有‘卫生癖’,每次饭前必索开水冲碗筷。在北仓坡时,洗脸必要一大壶的开水。他房内许多书散置各处。壁上悬一副对子,好似是‘浮生看物变,乱世想英才’。我常和他开玩笑,说下联应将‘英才’改为‘丫头’。毛公那时是四十多岁,我和郑华炽是常和他闹着玩的,也过三十岁的人了,但他毫不以为意,只当我们是小孩。我们的这样天真的自然的相处,不是通常的朋友间可以做得到的。基本的,是我敬佩毛公为人通达,对事识大体,不屑名利,与人无争。尊敬、欣赏学术,有书癖,因而也喜欢致力学术的人。”

    在毛子水浩瀚的论著中,有相当的篇幅论述青年的理想、修养、学风、立志、做人、爱国心等,字里行间流溢着一代大师对青年的希望和挚爱。他曾多次大声疾呼,青年学生“除了勤求学问以外,须注意培养真正的爱国心”,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我们的优秀青年,多能埋头苦干,修养自己的真才实学”,“为我们民族和国家争取荣誉”。而对猖獗一时的台独言论,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奋笔疾书,义正词严地加以驳斥,说:“稍能有思想的人,都知道台湾是决没有脱离祖国而独立的理由的。”

    毛子水不仅这样说,还身体力行,教书育人,桃李遍天下。连战、吴伯雄、马英九、王金平都是他的学生。甚至连蒋介石先生也叮嘱蒋经国,要经常去拜访毛子水先生,向毛子水先生多多请教。2005年4月29日,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访问北京。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在浩如星辰的北大学子中,提到了胡适、傅斯年、毛子水。演讲中阵阵热烈的掌声仿佛激起了历史的回声。

    先生曾自述:我是浙江江山人,可是颇能随遇而安,到北平居住不致水土不服;到德国长住,也挺适意。坦白说,只要脑筋清晰,平心静气,什么地方都可以自在得如鱼得水。但他却又自谦说:我没有什么伟大的理想和愿望,只想多学、多听、多想,彻底克服学问上的疑点。我以为能够这样,也算有“志向”了,我常常这样勉励后学,也勉励自己。另外,我做学问往往心有旁骛,喜新厌旧,博而不精,大而无当,至今“不学无术”,自己没有多少新颖精辟的见解,也颇教人遗憾。

    1985年1月,在台湾的衢州籍人士组成衢州同乡会,并决定编印《衢州乡情》刊物,毛子水应请题写了“衢州乡情”刊名,高度赞誉了家乡清漾祖宅的对联为“美善”。

    1988年先生于96岁高龄时谢世。虽然他所经历的时代和他的学问风范,我们也不可能望其项背,虽然他常常谦称自己只是经历过风浪,较一般人见多识广而已,谈不上什么成就。但是他的虚静、恬淡、温厚、谦恭、执著以及爱读书、善读书、爱书成癖的文士本色、与世无争的学者风范、富有内蕴的学术精神,当值得我们付出心智和虔敬去了解去学习——而这也就是我们想向国人介绍毛子水先生的原因!

    (部分照片资料由毛冬青提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