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藏与露的艺术-贵而不显,华而不炫--富贵不奢最高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总是能看到一些有”炫富“心理的人把自己弄得像”暴发户“:出门在外,携带大量的现金;说话粗声大气,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钱。

    生活中要低调。低调,体现出了一个人的涵养。无论是富人还是普通人,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不慕虚荣,不盲目攀比。人要明白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绝对不是奢华和财富,而是自己的生存根本。

    低调,是一种高贵的生活态度

    保持一颗低调的心,淡然看待身边的财富名利、得失荣辱,如此才能站在一个较低的位置,发现你身边的幸福。

    每个人都有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一点的权利。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我们或者希望自己有房有车,家财万贯,乃至站在财富金字塔的顶端俯视众生;或者希望自己能有个好名声,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或者追求权力,直达权力的巅峰。总之,我们希望高贵地活着,而不是活得平庸。

    不过,生活在名誉、金钱、权力顶端的人,往往会具有一种低调的姿态。这不仅与个人性格有关,而且,低调更是他们生活中的一种手段,不仅仅因为”树大招风“。富贵不招摇,名声响亮仍谦虚,势大不压人,为人低调,才是真正的高贵。

    我国外经贸部前副部长龙永图,曾多次谈起他在国内外的不同经历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

    有一次,龙永图在意大利参加一个国际性会议。与会者都是国际经济界有头有脸的人物。与会场显得不相符的是,会议的地点设在一个小镇的酒窖中。这个会场没有豪华的摆设,更没有领导席和嘉宾席,所有的座位均为一条普通的长凳。大家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随便找地方坐。

    龙永图在一条长凳上刚坐下,随后就有一位老太太独自进来,对他礼貌地点点头,然后很自然地坐在了他旁边,趁会议还没开始的空隙,老太太与他寒暄了很长时间。

    老太太走后,龙永图这才想起忘了问老太太的身份。待会议一结束,他向会议的组织者打听:”刚才坐在我身边的那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是谁?“会议组织者感到十分惊讶,反问龙永图:”你真的不认识她吗?“龙永图如实回答说不认识,对方这才叹口气道:”她就是荷兰女王呀!“这下轮到龙永图惊讶了,他嘴里连连说:”真没想到,真没想到!“龙永图是一个很低调的人,每次出国都只带一两个人,简易行李,毫不引人瞩目。荷兰女王更是为人低调的典范,如同邻家大妈一样和蔼可亲。因为低调,所以更显得高贵。

    生活中,时时讲究高调的人,拥有的东西再多,也会为人所鄙视;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即使你一无所有,也照样受人尊敬。

    最近流行一个新的名词”凹地效应“,就是指某个地方因为具有某些特征或优点,从而对某些事物产生一种吸引力,导致这些事物向这个地方聚集。在人生中,也应该有这样一块”凹地“,它的目的是聚势。低调,就是这样的一块”凹地“。低调的人,不引人反感,所以能够聚集人气,得到贵人相助。

    低调的人,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坚固,才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低调做人,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

    富贵不能奢,简朴最珍贵

    ”成由勤俭败由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习惯性的不节省,往往导致人的堕落。即便是曾经富极一时的人,如果肆意挥霍也避免不了悲惨的命运。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洛克菲勒享有98岁高寿,他一生至少赚进了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7.5亿。但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

    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交回家,缺1美元,就向他的秘书借,并说:”你一定要提醒我还,免得我忘记了。“秘书说:”请别介意,1美元算不了什么。“洛克菲勒听了,一本正经地说:”你怎能说算不了什么?把1美元存在银行里,要整整10年才有1美元的利息啊!“经历了风雨的人,越懂得低调沉稳;越是不谙世事的人,越喜欢张牙舞爪。追求高调做人的人,生怕别人不知道;甘愿低调做人的人,何须向人炫耀!年幼允许无知,年少可以轻狂,但一辈子无知、一辈子轻狂,就是愚蠢。

    不论中外,都有很多低调的有钱人。他们不苛求自己成名,而是脚踏实地;不是挥金如土,而是珍惜自己手中花出去的每一分钱。

    广东是中国盛产富豪的地方。仅东莞一地,就不知有多少亿万富翁。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餐厅里,你身边坐着的两个衣着普通的人可能身价上亿。胡润富豪榜上找不到这些人的名字,或者名次特别靠后,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资格,而是因为这些富豪太低调了,根本不配合,无法调查他们的个人资产数据。

    应该说,赚钱越多的人,越是懂得怎样花钱。

    米其林似乎拥有所有值得骄傲的条件,出生富豪名门,家族产业蒸蒸日上,婚姻生活幸福,在政坛举足轻重……但在这位欧洲最年轻的亿万富豪的脸上,找不到一丝豪门子弟的蛮横放纵,有的只是温和、低调的生活态度。

    米其林秉承家族历代掌门人简朴的生活作风,虽然坐拥百亿家产依然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既没有豪华游艇,也没有私人飞机,唯一的奢侈品是一辆6万多美元的奥迪RS4跑车,装有米其林轮胎。外界猜测米其林是为自家做广告才偶尔奢侈一把。

    与之相反的是,很多有钱人都存有”炫富“心里,在消费时尽显”一掷千金“之能事,浪费成性,生活奢侈。

    这不仅浪费了自己的金钱,而且还浪费了国家的资源。这不仅是对金钱的挥霍,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挥霍。

    瑞士人口中有2.6%都是百万富翁,但瑞士人从不喜欢奢侈和炫耀财富。有人在与当地的一位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时,这位朋友说:”瑞士没有资源,也很少有那种一夜暴富的人,瑞士人致富靠的只是两只手。“既然是靠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财富,就要好好珍惜,并养成不讲奢华的习惯。与其浪费,不如把钱投入到该用的地方,比如做慈善,回报社会。单纯做到物质上富有是不够的,精神层次也要随之提高。

    贵而不显,富而不炫

    荣华富贵几乎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贵而不显、富而不炫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低调正是业已获得荣华富贵者要尊奉的做人哲学。

    贵而不显、富而不炫,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气度。这样的人通常会在充满鲜花和掌声的舞台上悄悄隐退,收起”装腔作势“”打肿脸充胖子“的排场,质朴简约地生活。

    2004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比尔·盖茨以其名下的净资产达466亿美元,排名世界富豪之首。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世界首富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对打折商品感兴趣,还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为这点儿”小钱“,如此斤斤计较,他是不是”现代的阿巴公(吝啬鬼)“?

    另一面的事实显示,比尔·盖茨并不是那种悭吝的守财奴。比如,微软员工的收入都相当高;比尔·盖茨创办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慈善基金会,每年都为慈善事业捐出大笔钱款,还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9%的财产捐出去……对比尔而言,创业是他人生的旅途,财富是他价值量化的标尺。他曾经说过:”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钱让我感到很累。“他经常告诉那些向他取经的朋友:”当你有了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钱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有一次,他和朋友去希尔顿饭店吃饭。由于普通车位很紧张,于是朋友建议他将车停放在贵宾车位。但不想比尔不同意,他的朋友说:”钱可以由我来付。“比尔还是不同意--原因非常简单,贵宾车位需要多付12美元,比尔认为那是超值收费。比尔在生活中遵循他的那句话:”花钱如炒菜放盐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菜就会淡而无味;盐多了,就会苦咸难咽。“所以即使是几美元,比尔也要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婚后,比尔与妻子梅琳达很少去一些豪华的餐馆就餐,有时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才不得不光顾一些高级餐厅。一般情况下,他们会选择肯德基,或是到一些咖啡馆。一次,比尔与梅琳达来到一家墨西哥人开设的食品店,这里被公认是西雅图最实惠的商店。刚一进店门,比尔就被”50%优惠“的广告词吸引了--不远处的葡萄干麦片的大盒包装上的确写着这样几个字。比尔似乎不敢相信这个标价,因为同样的商品在本地的一些商店要比这里的价格高出1倍。比尔很有购买的冲动,但想得知它的真伪,便上前仔细端详。当他确认货真价实时,才付钱买了下来,并告诉梅琳达:”看来这里的确如同人们所说的那样,我今天很高兴自己没有多掏腰包。“对于自己的衣着,比尔从不看重它们的牌子或是价钱,只要穿起来感觉舒服,他就会很喜欢。一次比尔应邀参加由世界32位顶级企业家举办的”夏日派对“,那次他穿了一身套装,这还是梅琳达先前在泰国普吉岛给他买来拍照时穿的衣服,样子还不错,只是价格还不到歌星、影星洗一次衣服的钱。但比尔不在乎这些,很高兴地穿着这套衣服参加了这次会议。他生活的信条就是:”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护人,我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一个人只有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平日里,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会议,比尔会选择便裤、开领衫,以及他喜欢的运动鞋,但是这其中没有一件是名牌。

    看来,比尔·盖茨这位世界首富跟那种”一掷万金、摆谱显阔“的富翁迥然不同。

    和比尔·盖茨相反,许多所谓的成功人士却在挖空心思地张扬自己,唯恐人所不知,人所不晓:住的必须是高级饭店,吃的必须是山珍海味,坐的必须是宝马、奔驰,连情人、外遇也成了他们相互攀比的条款。

    然而,这显然是一种既粗俗又不健康的处世态度。要知道花开总有花落时,花落还有车碾过,人生得意也顶多百年,又何必如此大张旗鼓地让自己又累又不安全呢?

    有舍有得,该放手时且放手

    让我们感到沉重的正是因为我们放不下很多东西。有时候,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放手是为了更好地获得。

    对于教训,固然要吸取,但吸取应只停留在教训本身,而不应该将它变成自己的一种阻碍。如因为急躁冒进,自己犯了错误,那么就应该及时停下脚步,及时将错误改正过来,而不应该因此停止创新,将所有的创新失败都归为急躁冒进。毕竟任何创新都是有风险的,要想创新的收益大,所承担的风险自然也大。

    有些人抓住教训不放,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心中留下了阴影,始终挥之不去。他们以为以后对这种阴影避而远之就可以,事实上,无论他们发展到哪一步,这种阴影都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唯一克服阴影的办法就是当时就放手,根本不把它留在心里。人在不同的阶段,很容易受到不同事情的影响,比如年轻的时候容易受到感情的影响。当遇到一份不如意的感情的时候,他们很是在乎,不能忘记伤痛,很难过地过了一天又一天,到最后几乎发展成为了忧郁症。事实上,这大可不必。人活着有更多的追求,况且对方不选择你,说明对方失去了一个值得珍爱的人,是对方的损失,又不是自己的损失,你何必为此伤心。因此,人应该学会放手。

    对于荣誉,大可不必放在心上。荣誉是成功的副产品,其实在努力的过程中,人们已经体验到了成功。一个领导,他一年时间的苦心经营,把企业治理得井井有条,难道他就是在等待年终的时候员工给的一句肯定话吗?其实在他努力的过程中,员工已经看在眼里。他们能够明白领导的辛苦,因此加倍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荣誉,产生了认同。有些人习惯沉溺于荣誉中,得到荣誉以后就洋洋得意,沾沾自喜,没有想过继续努力,如此下去,最后往往一事无成。

    有一对父子做瓷娃娃去卖。父亲做的瓷娃娃每个能卖5元钱,儿子刚开始做的时候,每个瓷娃娃只能卖1元钱。后来儿子很努力,加上父亲总是鞭策他,他的瓷娃娃越做越好,很快就卖到了5元钱。到这个时候,儿子仍然没有放松努力,继续坚持,最后一个卖到了10元钱。儿子有些志满意得了,父亲狠狠批评了儿子。儿子很不服气,对父亲说:”我的瓷娃娃一个能卖10元钱,而你的只能卖5元钱,你有什么资格批评我?“父亲一听,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以后你的瓷娃娃永远都只能卖10元钱了。“结果真的如此。父亲年轻的时候也跟儿子一样,因为他的父亲的瓷娃娃只能卖3元钱,等到自己做到5元钱的时候就志满意得了,所以卖了一辈子5元钱的瓷娃娃。

    人难免有很多得意与失意,得意不必狂喜,失意不必伤悲。得意的时候应该想到会有失意,而失意的时候更应该明白成功或许就在失意中。过去的都已经成为过去,在新的起点上,要取得成就,就必须有一种成功者的心态,而不要将过去的经历当成包袱背在身上。每过一段时间,人都要将自己清零,都要学会从心态上重新开始,在新的起跑线上,有动力,没有包袱,最后才能获得成功。

    有一个国王,他晚上做了个梦,梦见神人告诉他一句话,说只要记住这句话,就能够得到一辈子的幸福。然而醒后,国王竟然忘记了那句话。国王绞尽脑汁都没有想起来,于是问大臣,有没有一句话,听了以后会让人得到一辈子的幸福。大臣都摇头,好像没有。国王求一句箴言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过了三个月,一个已经告老还乡的老臣求见国王,他对国王说他知道那句话,不过还请国王先给他一个戒指,他打算把那句话刻在戒指上。国王于是给了他一个戒指。两天后,老臣把戒指还给了国王。国王一看,戒指上赫然刻着”一切都会过去“六个字。国王顿时想起,这正是梦中神人说的话。

    一切都会过去。请永远记住,每天都应该有一个新的开始,都应该有个积极的心态。千万不要让既成的事实成为一种包袱,既不要因为种种遭遇而垂头丧气不思进取,也不要因为过去的种种荣耀和成就而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人需要清空自己心中的一些沉淀,这些东西只会成为自己成长路程中的包袱,该放手时且放手。

    平静的生活是一种福气

    人生不过百年,贫富安能永久?学会如何平心静气地面对荣辱,实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钱钟书先生把婚姻比做围城,城里的人往外挤,城外的人往里挤。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身居繁华都市的人,往往追求寂寞平静的田园生活;而身在深林竹海的乡人,却又很是向往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

    其实,平静是福,真正生活在喧嚣吵闹的都市中的人们,可能更懂得平静的弥足珍贵。与平静的生活相比,追逐名利的生活是多么不值得一提。

    心灵的平静是智慧美丽的珍宝,它来自于长期、耐心的自我控制。心灵的安宁意味着一种成熟的经历以及对事物规律的不同寻常的了解。

    生活的海洋里,因为有名誉、金钱、房子等各种诱惑在”兴风作浪“而让人难得宁静。许多人整日被自己的欲望所驱使,好像胸中燃烧着熊熊烈火一样。一旦受到挫折,一旦得不到满足,便好似掉入寒冷的冰窖中一般。生命如此大喜大悲,哪里有平静可言?有些人因为毫无节制的狂热而骚动不安,因为对欲望不加控制而浮沉波动。只有明智之人,才能够控制和引导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才能够坦然面对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是的,环境影响心态,快节奏的生活,人类无节制的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令人难以承受的噪声等等都让人难以平静,环境的搅拌机随时都在把人们心中的平静撕个粉碎,让人遭受浮躁、烦恼之苦。然而,生命的本身是宁静的,只有内心不为外物所惑,不为环境所扰,才能做到像陶渊明那样身在闹市而不觉车马之喧,而有了所谓的”心远地自偏“。

    一个人如果能丢开杂念,就能在喧闹的环境中体会到内心的平静。

    有一个小和尚,每次坐禅时都觉得有一只大蜘蛛在他眼前织网,无论怎么赶都不走,他只好求助于师父。师父就让他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就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何方。小和尚照师父交代的去做,当蜘蛛来时他就在它身上画了个圆圈,蜘蛛走后,他便安然入定了。

    当小和尚坐禅结束睁眼一看,却发现那个圆圈在自己的肚子上。原来困扰小和尚的不是蜘蛛,而是他自己,蜘蛛就在他心里,因为他心不静,所以才感到难以入定,正像佛家所说:”心地不空,不空所以不灵。“平静是一种心态,是生命盛开的鲜花,是灵魂成熟的果实。追求平静者,便能心胸开阔,不被诱惑,坦荡自然。

    平静是一种幸福,它和智慧一样宝贵,其价值胜于黄金。真正的平静是心理的平衡,是心灵的安静,是情绪的稳定。

    保持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生活才有滋有味,多姿多彩。保持一颗平常心最重要。

    保持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临危不惧,泰然处之。在平淡中给自己一个动力,在昂扬中留给自己一份淡薄,在匆忙中懂得适时地给心灵一次释放,在喧闹中为自己找寻一份宁静。

    平常心就是一种中庸的处世心态,既不清心寡欲,也不声色犬马;既不自命清高,也不妄自菲薄;既不吹毛求疵,也不委曲求全。

    从前,在迪河河畔住着一个磨坊主,他是英格兰最快活的人。他从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同时像云雀一样快活地歌唱。他是那样乐观,以致其他人也跟着他乐观起来。这一带的人都喜欢谈论他愉快的生活方式。终于,国王听说了他。

    ”我要去找这个奇怪的磨坊主谈谈。“他说,”也许他会告诉我怎样才能快乐。“他一迈进磨坊,就听到磨坊主在唱:”我不羡慕任何人,不,不羡慕,因为我要多快活就有多快活。“”我的朋友,“国王说,”我羡慕你,只要我能像你那样无忧无虑,我愿意和你换个位置。“磨坊主笑了,给国王鞠了一躬。

    ”我肯定不和您调换位置,国王陛下。“他说。

    ”那么,告诉我,“国王说,”什么使你在这个满是灰尘的磨坊里如此高兴、快活呢?而我,身为国王,每天都忧心忡忡、烦闷苦恼。“磨坊主又笑了,说道:”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忧郁,但是我能简单地告诉你,我为什么高兴。我自食其力,我爱我的妻子和孩子,我爱我的朋友们。他们也爱我。我不欠任何人的钱。我为什么不应当快活呢?这里有这条迪河,每天它使我的磨坊运转,磨坊把谷物磨成面,养育我的妻子、孩子和我。“”不要再说了。“国王说,”我羡慕你,你这顶落满灰尘的帽子比我这顶金冠更值钱。你的磨坊给你带来的,要比我的王国给我带来的还多。如果有更多的人像你这样,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啊!“很多男人傲视群雄,女人则梦想倾倒众生,对于他们来说,平平常常、实实在在地活着简直等同于无能。他们在付出或者即将付出的同时,想到更多的是社会的认可和回报。当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成为社会的流行病时,人们已逐渐成为欲望的奴隶,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身不由己的事,内心在希望与失落的煎熬中苦苦挣扎。于是,日落西山的万道霞光再也看不见了,风拂杨柳时的似水柔情变得无滋无味了。人们迷失了快乐,置身于痛苦的深渊而无力自拔!

    其实,人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有一颗了不起的平常心,把自己置于平淡如水的衣、食、住、行中,才会在司空见惯的日子里一点点吮吸人间的真情,在默默付出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满足和幸福。

    凡事保持平常心,成功不值得骄傲,那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驿站,我们不知道走出驿站的下一步是什么;失败不值得伤心,那不过是一不小心走错的一段路,纠正方向可从头再来;失意不要沮丧,一年四季里,总有风和日丽的时候。这便是平常心,这便是人生路。当你以一颗平常心走过人生风风雨雨后,你才能看到那金色的果实。

    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

    一个人如果太贪心,总想得到很多又无法面对失去,会让自己疲惫不堪而逐渐失去人生的乐趣。知足常乐,好好珍惜自己拥有的,正确面对已经失去的,你每天都拥有快乐的好心情、好生活。

    以前,有一对兄弟,他们自幼失去了父母,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寒。他们俩终日以打柴为生,生活十分艰苦。即便这样,兄弟俩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起早贪黑,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而且,哥哥照顾弟弟,弟弟心疼哥哥,生活虽然艰苦点,但过得还算舒心。

    观世音菩萨得知了他们二人的情况,为他们的亲情所感动,决定下界去帮他们一把。清晨时分,菩萨来到兄弟俩的梦中,对他们说:”远方有一座太阳山,山上撒满了金光灿灿的金子,你们可以前去拾取。不过路途非常艰险,你们可要小心!并且,太阳山温度很高,你们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下山,否则,就会被烧死在上边。“说完,菩萨就不见了。

    兄弟二人从睡梦中醒来,非常兴奋。他们商量了一下,便起程去了太阳山。一路上,他们不但遇到了毒蛇猛兽、豺狼虎豹,而且天空中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兄弟俩咬紧牙关,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太阳山。

    兄弟俩一看,漫山遍野都是黄金,金光灿灿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弟弟一脸的兴奋,望着这些黄金不住地笑,而哥哥却只是淡淡地笑。

    哥哥从山上捡了一块黄金,装在口袋里,下山去了。弟弟捡了一块又一块,就是不肯罢手。不一会儿整个袋子都装满了,弟弟还是不肯住手。此时,太阳快出来了,可是弟弟却仍在不住地捡。

    一会儿,太阳真的出来了,山上的温度也在渐渐地升高。这时,弟弟才慌了神,急忙背着黄金往回跑,无奈金子太重,压得他根本就跑不快。太阳越升越高,弟弟终于倒了下去,被烧死在太阳山上。

    哥哥回家后,用捡到的那块金子当本钱,做起了生意,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可弟弟却永远留在了太阳山。

    哥哥因为不贪而享受了富有的恩赐,弟弟因贪得无厌而命丧黄泉。物欲过度的危害可见一斑。

    多贪多欲的人,纵然富甲天下,还是无法满足,等于是个穷人,他们拥有的是痛苦的根源而非幸福的靠山;而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

    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幽幽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调节。做到知足常乐,内心就会充满和谐、平静、适意、真诚。这是一种人生底色,当我们都在忙于追求、拼搏而找不着北的时候,知足常乐,这种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宁静与温馨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是一个避风的港口。休憩整理后,毅然前行,来源于自身平和的不竭动力。真正做到知足常乐,人生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活法

    顺其自然,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悲观失望,不羡慕任何人,以一种平静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活。这样最好不过--既收获充实,又不失精彩。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拥有很多东西,但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智慧的人能够做到任何事情都能想得开,看得透,不为失去而抱怨,做到顺其自然,而顺其自然是一种很实用的处世哲学。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活法,不抱怨,不叹息,不堕落,胜不骄,败不馁,只管奋力前行,只管走属于自己的路。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而这种”成事在天“的态度便是一种顺其自然。只要自己努力了,问心无愧便知足了,不奢望太多,也不会事事失望。

    顺其自然当然不是随波逐流,放任自流,而是弄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后踏实地朝着目标走下去,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有人曾经问一位游泳教练:”在大江大河中遇到旋涡怎么办?“教练答道:”不要害怕。只要沉住气,顺着旋涡的自转方向奋力游出便可转危为安。“顺其自然也是如此,它不是”逆流而动“,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按正确的方向去奋斗。

    顺其自然不是宿命论,而是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顺其自然不是不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生如同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帆船,偶遇风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只有顺其自然,学会适应,才能战胜困难。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顺其自然,学会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自己脚下。放宽心态,保持冷静、清醒、欢快的心情,做到得意淡然,失意坦然,也就做到了顺其自然。

    得之非幸事,失之亦非祸事

    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以一种平静、淡定的心情和姿态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你就能始终拥有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犹太人有段谚语:如果断了一条腿,你就该感谢上帝没有折断你的两条腿;如果断了两条腿,你就该感谢上帝没有扭断你的脖子;如果断了脖子,那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

    从前有个国王喜爱打猎。有一次在追捕猎物时,不幸弄断了一节食指。国王剧痛之余,立刻召来智慧大臣,征询他们对意外断指的看法。智慧大臣仍轻松自在地对国王说,这是一件好事,并请国王往积极方面去想。

    国王闻言大怒,以为智慧大臣幸灾乐祸,即命侍卫将他关到监狱。

    待断指伤口愈合之后,国王又兴冲冲地忙着四处打猎,却不料祸不单行,又被丛林中的野人活捉。

    依照野人的惯例,必须将活捉的这队人马的首领献祭给他们的神。祭奠仪式刚开始,巫师发现国王断了一截食指,而按他们的部族的律例,献祭不完整的祭品给天神,是会遭天谴的。野人连忙将国王解下祭坛,驱逐他离开,另外抓了一位大臣献祭。

    国王狼狈地回到朝中,庆幸大难不死。忽而想起智慧大臣所说,断指确是一件好事,便立刻将他从牢中放出,并当面向他道歉。

    智慧大臣还是保持他的积极态度,笑着原谅国王,并说这一切都是好事。

    国王不服气地质问:”说我断指是好事,如今我能接受;但若说因我误会你,而将你关在牢中受苦,难道这也是好事?“智慧大臣微笑着回答:”臣在牢中,当然是好事,陛下不妨想像,如果臣不在牢中,那么,今天陪陛下打猎的大臣会是谁呢?“我们都知道塞翁失马的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一个人不可能毫无失去就能完全拥有,那不是真正的生活。有时失去意味着另一种获得,有时失去让我们发现还有其他美好的事物依然存在,也因此,这样的获得和存在会更让人珍惜。

    如果我们失去了太阳的照耀,还有星星和月亮的拥抱;如果我们失去了山的磅礴雄伟,还有海的博大精深;如果我们失去了金钱的富足,还有亲情和友情的温暖;如果我们失去了权力,还有人性的纯朴;如果我们失去了雨露的滋润,还有江河的灌溉;如果我们失去了生命,还能和大地亲吻,笑看新生命的诞生……生活有时也会因为一些失去反而变得更完美。失去了,我们还可以争取找回来,如果找不回来,还可以去发现新的更好的。当我们失去爱情,别忘了还有春天的温馨,而春天还能让我们找回那颗爱之心;当我们失去了希望,别忘了去秋天的收获中寻觅;当我们失去意志,别忘了还有冬天的坚韧让我们锤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