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藏与露的艺术-敬业担责,职业常青--我的职场我的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浮躁“可以概括如今社会的形态。浮躁的人,往往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守己,总想投机取巧。这是一种病态的表现。结果是,越是急功近利,就越是没有结果。

    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勇担责任,不莽撞,不急切,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最终才能取得成功。险峰之巅的美妙风景永远属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追寻自己梦想的人!

    从事自己天性最擅长的职业

    没有哪一个认识到自己天赋的人会成为无用之辈;也没有哪一个出色的人在错误地判断自己天赋时能够逃脱平庸的命运。

    只有极少数人在没有经历挫折和痛苦的情况下,表现出超人的天赋与非凡的才能。而绝大多数人,即使按照他们内心的期望给予他们相应的职位,他们也很难在15岁甚至20岁之前确定他们一生的职业。每一个人都在自己思维的入口处徘徊不已,要求拥有奇迹般的天才来明确地知晓自己适合哪种具体的工作,但是,这种天才其实是不存在的。没有任何理由让你手头的责任无端地消失,也没有任何理由让那些很自然地落在某个人肩上的工作不被很好地完成。

    英国作家塞缨尔·斯迈尔斯被训练去从事一种完全不适合他的天性的职业,他非常虔诚地去从事这一工作,而这些经历对他日后的作家生涯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作家正是最适合他的职业。忠实地对待身边的工作和日常职责,满怀着忠诚的责任心来对待我们的父母、老板、我们自己,这种品行将会在适当的时刻把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带到光明的道路上去。加菲尔德如果以前没有做过热心的教师、负责任的士兵、忠诚的政治家,他也不会成为美国总统。无论是林肯还是格兰特,都不是从婴儿时就有入主白宫的早熟特征或驾驭人的天赋。因此,没有人会因为自己在摇篮里没有收到巨大的礼物馈赠而感到失望。尽力做好每一件手头的工作,并且按照内心的天赋所指引的方向抓住每一个重大的机会,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让职责成为指路的明灯,而成功则是衡量人的工作能力和努力程度的王冠。

    很多人在问:什么是一生的职业?我一生所要从事的职业应该是什么呢?

    如果你的天赋和内心要求你从事木工工作,那么你就做一个木匠;如果你的天赋和内心要求你从事医学工作,那么你就做一个医生。坚信自己的选择并进行不懈的努力,你就一定能够成功。但是,如果你没有任何内在的天赋,或者内在的呼声很微弱,那么,你就应该在你最具适应性的方面和最好的机会上慎重地作出选择。不必怀疑这个世界是任由你去创造的,真正的成功在于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一点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做一个一流的搬运工也要比做一个二流的其他角色强。

    富兰克林说:”有事可做的人就有了自己的产业,而只有从事天性擅长的职业,才会给他带来利益和荣誉。站着的农夫要比跪着的贵族高大得多。“如果我们遵从英国评论家马修·阿诺德的说法,那么,宁可做鞋匠中的拿破仑、清洁工中的亚历山大,也不要做根本不懂法律的平庸律师。

    一个人的职业比其他任何事情都能更强烈地影响到他的生活。一个人的职业使他思维敏捷,能纠正他的失误和偏差,激发他的创造发明天赋;职业使他得以施展才华,使他开始积极地生活,激励他的进取心,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人,因此必须处在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完成真正的人所应完成的工作,承担真正的人应该承担的职责,并表现出真正的人的勇气与胆识。如果命运没有让他从事这样的职业,他就不会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人。无事可做的人称不上是完整意义的人,他无法通过工作来表现自己坚强的个性。

    150磅的肌肉和骨骼不足以构成真正的人,一个大脑袋也不足以成为真正的人,骨骼、肌肉和大脑必须组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知道怎样完成适合自己的工作,进行健全完整的思考,开创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勇敢地承受巨大的压力和职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造就自己。

    在人生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人生如戏,我们都是戏中的演员。我们要确定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我们要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要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人一生要扮演很多角色,一定要扮演好。

    人的一生,其实是个很短暂的过程。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一年好像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一生好像还没有开始,也已经结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人生只有一次,不过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四季也不过更换了几十次。每一天时间分分秒秒不回头,过了今天,今天就永远消失了;过了今年,今年就永远消失了。人生就是如此来去匆匆,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但我们可以做的,是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

    是否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都梦想成为科学家,成为艺术家,我们因为有了这些理想而自命不凡,但最后还是很无奈地发现自己拖着理想的翅膀行走在路上,最终落入平凡。

    由于时间极其有限,我们的每一个理想都变得十分奢侈。几十年如一日,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没有办法想象的。我们没有耐心去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同样一件事情,并且把它当成生命的全部。我们追求更多更卓越的成就,要取得这些成就,首先就要避免无谓地浪费时间。如果树立了很多不切实际的理想,并且为了这些理想付出一腔热血,然后却半途而废,这是对生命的最大浪费。为了避免这种浪费,最迫切要做的事情就是确立自己人生演员的地位。英国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人生就是舞台,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员。“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员。很多人之所以平凡,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他们意识到了,却没有勇气去扮演自己的角色。

    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主角,而不是一个一生看戏的人。如果我们不去主动选择,那么我们必然要接受命运的安排。或者到别人的戏中去演个配角,或者一辈子为别人鼓掌欢呼,这样的人生确实是毫无意义的。人应该树立演员意识,在人生这部戏中,我们自己是戏中的唯一主角。

    没有人能永远活在别人的戏中。我们小的时候树立理想,长大后树立榜样,我们似乎明白自己这辈子要做什么,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明白的。科学家、艺术家虽然很崇高,但是人们走上那条路,必然是有一段经历,而这段经历是没有办法重复的。每一个人先天的禀赋不一样,性格不一样,这对于一个人能否成为科学家、艺术家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成就丰功伟业。至于成功人士,很多人都将其定位在那些拥有很多的财富,拥有很高的地位的人群上。其实这些只不过是个结果,只不过是他们努力的副产品。我们更应该看重那个努力的过程,因为在努力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是成功人士了。因此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太看重结果,而要在过程中成功。对于我们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有不一样的成功。如果去重复他们的老路,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浪费生命。别人的戏中别人永远是主角,我们要做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演好自己的戏。

    作为戏中唯一的主角,永远都要珍惜演员的称号。就像《喜剧之王》中的尹天仇,他什么都没有,只有演戏的热情和冲动,同时还有他十分珍惜的演员称号,在他看来,跑龙套也是演员。确实如此,一个人无论多么卑微,在舞台上扮演多么可怜的角色,那都是自己,都是演员。我们很羡慕别人拥有财富,我们经常把自己比作穷人,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穷,我们拥有知识、有理想、有文化、有人性。真正有理想的人是永远都不会被困住的,困境只不过是茧,总有一天,自己会破茧而出,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而在与困境的斗争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锻炼了自己的才干,这就是蝴蝶的强有力的翅膀。无论我们处在如何卑微的位置,永远要相信自己是人生的主角,只有保持这样一种姿态和心态,最后才能够取得大成功。

    把每份工作当做一份事业去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出脚下的一步是很容易的,但贵在坚持,要以低姿态看待迈出的每一步路,也许成功就在你前面的转弯处。

    美格科技中国事业部的执行副总裁俞翠薇第一次就职的公司是南方四通。上班十多天后老板对她说:”我还是给你买张机票回去吧。“她非常天真地问他:”能不能给我一个杂事干干?“她当时的职业规划是能够每一天都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面,和有知识、有文化的同事一起共事,她把那当成是一种荣幸而快乐的事情。然而她的第一个梦想在十几天后就不幸地被总裁打破。老板告诉她:”我们这里没有杂务!“在经历了压抑和痛苦后,俞翠薇认识到: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有梦想,都会遭遇失败。要坦然面对失败,同时要有梦想,也要超越梦想。

    于是,她在获得了第二份工作后,就格外珍惜。她每天给老板擦烟灰缸,每10分钟就看一眼他的烟灰缸里有没有烟灰;看他的杯中水是不是还热,需不需要加水;看他有没有工作要交给她。在凌晨两点以后,还要回答读者来信,直到凌晨四点才结束。但第二天一早还是正点上班。当然,仅仅早起晚睡还是不够的,还有更多的挑战要去面对。

    虽然是如此众多的看似无聊而又繁杂的工作,她并没有消极抱怨。她用心将每一件事情做好。即使在老板不断的赞扬中,她仍然保持低调的姿态。

    直到今天,当所有光环笼罩在她头上的时候,她也时刻提醒自己还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一个人开始走上工作岗位时,适应是一个过程,自身价值的发挥也是一个过程。如果你不能相信自己,不能肯定自己,那也没有任何人会肯定你、信任你、赋予你责任。

    当你面对社会的时候,你就是社会的人,自己要承担起责任,要独撑一份天空,从自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做起。这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们每个人都会抱怨工作中的压力,但是如果你把承受压力当成一种被动状态的时候,你会很痛苦,没有丝毫的快乐;如果把压力当成一种自在、自然的状态,你就会觉得是一种享受,是你非常愿意接受的。

    要保持低调的姿态去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你以前不能理解的事情以及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如果你想要成熟,想要由成熟而成功,就要保持低调。保持低调但不能丧失自信心,要把手中的每一份工作当作一份事业去做,高标准、高质量地去完成。

    一个新人刚从事工作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往往是小事不愿干,大事做不了。其实,无论身处什么位置,最应该把自己手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获得上司的信任,这样才有机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少作承诺,多做事情

    少作承诺,多做事情,是做人的一项原则,也是成事的一大法则。

    少作承诺,多做事情,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但是生活中仍然有很多人违背这一道理。他们为了证明自己,为了表现自己的义气,不惜一切向对方作出承诺,但是到最后什么事情也没有做成。不但自己形象受损,而且还破坏了双方的感情。

    其实,在生活中,承诺太多,容易被人认为轻狂。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人,当别人处于困境的时候,自己挺身而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时间让别人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身上,而自己确实也十分尽心尽力地为别人做事情。但是到最后始终没有做成,别人不但没有感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反而是觉得这个人过于轻狂,误了自己的事情。

    在与人交往中,固然应该注重承诺,注重对别人的信用,但是在作出承诺之前,一定要学会量力而行。这种量力而行,是需要有九分甚至是十分把握的。甚至很多时候,自己很有把握能做成这个事情,但是往往因为阴差阳错而没有做成,让自己下不来台。

    其实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在没有深思熟虑,自己没有十分把握的时候,还是对别人作出了承诺呢?原因很可能在于他们沉不住气。他们有热心肠,但是现实中有很多东西是自己没有办法逾越的,光有热心肠远远不行。

    少作承诺,多做事情,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得住嘴巴,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而将自己说成无所不能。一旦你给自己这样定位的时候,必然有很多人会来请你帮忙。这个时候,你不帮忙的话,有伤别人的感情;但是如果帮忙的话,你确实也帮不上。如果勉强去帮忙,把事情弄砸了,很可能会招来别人的怨恨。因此,少作承诺首先就要求不能自我吹嘘。其实自我吹嘘往往得到的不过是一种自我满足罢了,在别人眼中也不过是一种轻狂。

    少作承诺,多做事情,就要求从自己能做的事情开始做。如果我们真的想帮助别人,但是确实没有能力帮别人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不承诺他们做成什么事情,而是帮他们解决一点问题。这样的话,往往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感激。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真想和对方成为朋友,一定要给别人一种踏实稳重的印象。这种踏实稳重,首先就在于对承诺的履行程度。如果你做的永远比承诺的多,人家自然会更加信任你。而如果你承诺的永远比做的多,别人自然会逐渐轻视你。对比一下,如果一个人承诺了一分,做到了十分;而另一个人承诺了一百分,做到了二十分。虽然第二个人比第一个人做的要多一倍,但是第一个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欢迎,原因在于这个人做的比承诺的要多。

    有的人相信,承诺是鼓励自己前进的动力。确实很多时候,自己作出了承诺,就会卯足了劲朝目标努力。但是很多时候,承诺何尝不是一个紧箍咒?当你承诺越多的时候,自己被限制得也越多,肩上的担子也越重。而当你什么都不能实现的时候,你的信用也就随之而破产。

    一个注重承诺的人,一定很珍惜承诺,就像珍惜自己的名誉一样。他不会把承诺当成玩笑来说,这不是因为他害怕不能实现承诺,而是他看重自己的承诺,认为它不是随便说出来就能实现的。他的承诺是有分量的,不轻易做出来,只要做出来,就一定要实现。

    现实中,老是跟别人作承诺的人,很少实现自己的承诺,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承诺没有实现,就一定要找另一个承诺来弥补,这样将自己反复折腾,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做成。我们对待承诺,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理想一样。如果理想是整天挂在嘴边的,要么就是这个理想过于简单,根本没有挑战性,不成为理想;要么就是这个理想根本没有办法实现,只不过每天通过念叨来自我玩味罢了。我们一定不能将承诺整天挂在嘴边,而应该将它放在心里,通过自己不断的行动来实现它。

    其实,如果我们在没有给别人任何承诺的时候,帮别人做成了很多的事情,未尝不是一个惊喜,这种惊喜往往带来一种感动,而这一感动往往给你带来一生的朋友。为此,当别人请求自己帮忙的时候,自己不要满口包票说”这个没问题,就包在我身上“,这种承诺往往给别人很大的依赖。当时别人的压力减轻了,但是后来承诺没有实现,反而会误了别人的事情。倒不妨告诉别人:”我试试吧,估计很难成。“不要让别人对你形成很大的期望和依赖,最后你做成了,自然他会觉得你很是了不得。

    人一定要学会少作承诺,多做事情。就像理想一样,小的时候可以经常谈理想,那时候年幼。等长大以后,还天天将理想挂在嘴边,而从来不愿意付诸行动,只能被别人认为是浅薄。

    担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是合格的军官,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优秀的员工。人生要有责任和使命感,责任意识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卓越。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许多年以前,伦敦住着一个小孩,自幼贫病交加,无依无靠,饱尝了人生的艰辛。为了糊口,不得不在一家印刷厂做童工。

    环境虽苦,志气却不短。早就与书报结下了不解之缘的他,常常贪婪地伫立在书橱前,不住地摸着衣兜里仅有的买面包用的几个先令。为了买书,他不得不挨饿。一天早晨的上班途中,他在书店的书橱里发现了一本打开的新书,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直到把打开的两页读完才走。翌日晨,他又身不由己地来到了这个书橱前,奇怪,那本书又往后翻开了两页!他又一气读完了。他是多么想把它买下来呀,可是书价太高了。第三天,奇迹又出现了:书页又顺序地翻开了两页,他又站在那儿读了起来。就这样,那本书每天往后翻开两页,他每天来读,直到把全书读完。这天,书店里一位慈祥的老人抚摸着他的头发说:”好孩子,从今天起,你可以随时来这个书店,任意翻阅所有的书籍,而不必付钱。“日月如梭,这个少年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和记者--他就是英国一家晚报的主编。

    这位少年之所以自学成功,是因为他酷读善学,也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位极富有责任感的人。善良的老人倾注给他的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温存怜悯,爱护关怀,鼓舞鞭策。他向身处困境的少年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引导他步入知识的世界,为他后来成为对人类有所贡献、为世人所尊敬的作家而承担了自己的责任。

    对生活的热爱,对人们、对大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会使一个人认识自己身负的使命以及应该去承担的责任,从而努力对社会作出贡献。

    要将责任根植于内心,让它成为我们脑海中一种强烈的意识。在日常行为和工作中,这种责任意识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卓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员工,他们在谈到自己的公司时,使用的代名词通常都是”他们“而不是”我们“,”他们业务部怎么怎么样“”他们财务部怎么怎么样“,这是一种缺乏责任感的典型表现,这样的员工至少没有一种”我们就是整个机构“的认同感。

    责任感是不容易获得的,原因就在于它是由许多小事构成的。但是最基本的是做事成熟,无论多小的事,都能够比以往任何人做得都好。比如说,该到上班时间了,可外面阴冷、下着雨,而被窝里又那么舒服,你还未清醒的责任感让你在床上多躺了两分钟,你一定会问自己,你尽到职责了吗?还没有。除非你的责任感真的没有发芽,你才会欺骗自己。对自己的慈悲就是对责任的侵害,必须去战胜它。

    承担生命的责任,开创职业生涯

    责任无价,责任是与生俱来、不可推卸的。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就是责任。

    有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布朗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布朗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草丛中的杂草。“布朗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已做了。“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布朗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布朗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究竟做得好不好!“多问自己”我做得如何“,这就是责任。

    有一次,一个小伙子向一位作家自荐,想做他的抄写员。小伙子看起来对抄写工作是完全胜任的,条件谈妥之后,他就让那个小伙子坐下来开始工作,但是小伙子却朝外边看了看教堂上的钟,然后心急火燎地对他说:”我现在不能呆在这里,我要去吃饭。“于是作家说:”噢,你必须去吃饭,你必须去!你就一直为了今天你等着去吃的那顿饭祈祷吧,我们两个永远都不可能在一起工作了。“那个小伙子因为得不到雇佣而感到特别沮丧,但是当他有了一点点起色的时候却只想着提前去吃饭,而把自己说过的话和应承担的责任忘得一干二净。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承担责任的工作,相反,你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你肩负的责任就越重。不要害怕承担责任,要立下决心,你一定可以承担任何正常职业生涯中的责任,你一定可以比前人完成得更出色。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推卸眼前的责任,认为等到以后准备好了、条件成熟了再去承担才好。在需要你承担重大责任的时候,马上就去承担它,这就是最好的准备。如果不习惯这样去做,即使等到条件成熟了,你也不可能承担起重大的责任,你也不可能做好任何重要的事情。

    多做一些超出职责范围外的事情

    不能只做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还应该做一些超出范围的事情,这样会让你拥有更多的机会。

    有人说法国的戴高乐是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幼年的戴高乐在与伙伴们玩战争游戏时,总是坚定不移地由自己来充当法兰西一方。他坚持称”我的法兰西“,决不准任何人对其染指,甚至不惜为此与他的哥哥打得头破血流,直到他的哥哥无奈地承认:”好了,我不和你争了,是你的法兰西,是你的。“或许这就是天意,日后果然是戴高乐担当了拯救法兰西民族危亡的大任。这也说不上是天意,因为戴高乐自小就始终以拯救法兰西为己任。

    凡有所建树者,必有一种担当大任的责任感。古今中外,莫不如此。礼崩乐坏之时,孔子四处奔走,推行他的”大道“;民族多事之秋,班超毅然投笔从戎,立下不朽功业;五胡乱华之际,祖逖闻鸡起舞,自强不息;国家危亡在即,孙中山先生义无反顾,投身革命。

    逝者如斯,但这种担当大任的使命感却应该被代代相传。勇于担当大任,就是应该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自己必须做的,不要人逼迫,不要人指令。

    二战初始,法国投降,剩下英军孤立无援地同纳粹德国作战。骄傲的德国人以为他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准备迎接”和平“的到来,1940年7月19日,希特勒在帝国国会作了长篇演说,先是对丘吉尔进行了一番痛快淋漓的臭骂,而后”语重心长“地劝说英国人民停止抵抗,并要求丘吉尔作出答复。而就在他的这番”颇为动人“的劝诫发出不到一个小时,英国广播公司就用一个简单的词作出了答复:

    NO!

    后来丘吉尔回忆说,这个”NO“不是英国政府通知广播公司的,而是广播公司的职员在收到希特勒的演讲后,自行决定播出的。丘吉尔声称他为他的人民感到骄傲。

    何止是丘吉尔,读到这个故事的每一个人,又有哪个不为这个敢当大任的广播公司职员叫好?

    是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上天给了我们每一个人担当大任的本钱与机会,它并不会把”大任“降到哪一个特定的人的身上。要获得这种机会,全靠个人的努力。

    养成自动自发的优秀习惯

    自动自发的人对待工作是勤奋的,对待老板是忠诚的,对待公司是敬业的,对待自己是负责的。

    丘吉尔也曾经是一个平凡的人,只是在他的心里,他从不逃避,勇于面对任何困难,主动地去寻求解决方法。从军校毕业后,丘吉尔当了一名军官,在部队里,丘吉尔因为说话口齿不清而经常受到人们的嘲弄。为了改变这种窘境,丘吉尔坚持每天清晨到附近的山村中去练习演讲,几年下来,他不仅表达流利,而且表情坚毅自信,有了一种不凡的气质。

    回到现实中来,只是在别人注意或老板在身边的时候才努力工作的人是永远无法到达成功的巅峰的,因为最严格的表现标准应该是自己设定的,而不是由别人要求和提出的。

    如果你对自己的期望比主管对你的期望更高,那么你就无需担心会失去这份工作。同样,如果你能达到自己设定的最高标准,那么你的快速成长必将指日可待。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一夜成名的人,其实在成名之前早已默默无闻地拼搏了很久。

    成长是一种累积。不论哪种行业,想攀上顶峰,通常都需要漫长时间的努力和精心的规划。如果想登上成功的巅峰,你就得永远保持自动自发的精神,在快速成长中耐心等待更高的人生回报。当你养成这种自动自发的习惯时,你就有可能成为出色的人。那些出色的人是因为他们以行动证明了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和值得信赖。

    成就大业的人和凡事得过且过的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成功者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得过且过者只知道讨好别人和机械地完成目标,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愿承担任何责任。

    大部分工作其实很简单,不过在那些优秀的人看来,这些工作却能潜移默化地给予他们宝贵的经验。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中,也不管从事哪种档次的工作,他们都可以学会不少东西。

    如果你在每一项工作中都深信这一点,那么你的生活自然会好起来。

    从今天开始,从现在的工作开始,而不必等到遥远的、未来的某一天,找到理想的工作再去行动。自动自发的人通常能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他们拥有足够的以目标为导向、不惜打破常规的智慧和判断力。他们工作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公司和主管的目标要求,而是他们心中的最好。

    什么是自动自发?

    自动自发就是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自动自发就是没有人要求和强迫你,自觉主动而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

    仅次于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的,就是当有人告诉你怎么做时,要立刻去做。

    更次等的人,只在被人从后面踢时,才会去做他应该做的事。这种人大半辈子都在辛苦工作,却又抱怨运气不佳。

    最后还有更糟的一种人,这种人根本不会去做他应该做的事。即使有人跑过来向他示范怎样做,并留下来陪着他做,他也不会去做,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失业中。

    你属于上面的哪一种人呢?

    没有任何借口,打造完美执行力

    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自律服从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

    大部分人的日常工作是完成领导部署的任务,有可能这些任务是不断地重复而没有新意,这会使很多人再也没有激情认真地去承担完成工作的责任。但他们会”很合理“地找出借口,例如:我没有得到指示,我没有充足的时间,我没有足够的经验等等。

    当你为自己寻找借口的时候,你也许会愿意听听这个故事。

    时间是一个漆黑、凉爽的夜晚,地点是墨西哥市,坦桑尼亚的奥运马拉松选手艾克瓦里吃力地跑进了奥运体育场,他是最后一名抵达终点的选手。

    这场比赛的优胜者早就领了奖杯,庆祝胜利的典礼也早就已经结束,因此艾克瓦里一个人孤零零地抵达体育场时,整个体育场几乎已经空无一人。艾克瓦里的双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他努力地绕完体育场一圈,跑到了终点。在体育场的一个角落,享誉国际的纪录片制作人格林斯潘远远看着这一切。接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格林斯潘走了过去,问艾克瓦里,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地跑至终点。

    这位来自坦桑尼亚的年轻人轻声地回答说:”我的国家从两万多公里之外送我来这里,不是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的,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没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抱怨,职责就是他一切行动的准则。

    ”没有借口“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但它却可以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无论你是谁,在人生中,无需任何借口,失败了也罢,做错了也罢,再妙的借口对于事情本身也没有丝毫的用处。人生中许多的失败,就是因为那些一直麻醉着我们的借口。

    喜欢足球的朋友都知道,德国国家足球队向来以作风顽强著称,因而在世界赛场上成绩斐然。德国队队员在贯彻教练的意图、完成自己位置所担负的任务方面执行得非常得力,即使在比分落后或全队困难时也一如既往,没有任何借口。你可以说他们死板、机械,也可以说他们没有创造力,不懂足球艺术。但成绩说明一切,至少在这一点上,作为足球运动员,他们是优秀的,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执行力文化的特质。无论是足球队还是企业,一个团队、一名队员或公务员,如果没有完美的执行力,就算有再多的创造力也可能没有什么好的成绩。

    锋士·隆巴第是美国橄榄球运动史上一位伟大的橄榄球队教练,在他的带领下,美国绿湾橄榄球队成了美国橄榄球史上最令人惊异的球队,创造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绩。看看锋士·隆巴第的言论,能从另一个方面让我们对执行力有更深刻的理解。

    锋士·隆巴第告诉他的队员:”我只要求一件事,就是胜利。如果不把目标定在非胜不可,那比赛就没有意义了。不管是打球、工作、思想,一切的一切,都应该’非胜不可‘。“”你要跟我工作,“他坚定地说,”你只可以想三件事:你自己、你的家庭和球队,按照这个先后次序,并为此而承担你的责任。“”比赛就是不顾一切,你要不顾一切拼命地向前冲。你不必理会任何事、任何人,接近得分线的时候,你更要不顾一切。没有东西可以阻挡你,就是战车或一堵墙,或者是对方有十一个人,都不能阻挡你,你要冲过得分线!“正是有了这种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信心,绿湾橄榄球队的队员们拥有了完美的执行力。在比赛中,他们的脑海里除了胜利还是胜利。对他们而言,胜利就是目标,为了目标,他们奋勇向前,锲而不舍,没有抱怨,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不找任何借口。他们是所有雇员的榜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