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花衣:自然奇观-绮丽多姿的海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辽阔的海洋之中散布着一些绮丽多姿的海岛,它们就如漂浮在海面上的鲜花一样,与海浪和潮声相伴,展示着海洋与大地相接之处的自然之美!海岛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有些是大陆边缘被海洋阻断而形成的,有些是火山爆发而形成的火山岛,有些则是珊瑚虫经过亿万年的沉寂而形成的珊瑚岛……形成的原因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海岛所展现的美也不同。南国靠近大陆的海岛风光旖旎,远离大陆、位于大洋之中的海岛寂静,北国的海岛则处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不管海岛处在何处,风光如何,它们都不寂寞,都有无数生命在那里静静地欣赏它们展现的大自然之美!

    下龙湾

    越南下龙湾位于河内东部,占地1553平方千米,以景色瑰丽、秀美而著称。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下龙湾内,堪称奇观。“下龙”这个名字照字面意思来讲,是指蜿蜒入海的龙。传说这里的人们曾饱受侵略之苦,龙神们为了拯救他们,曾在天空现形,那些岛屿就是龙用来打击侵略者,从口中吐出的宝石化成的。下龙湾分为3个小湾,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尖峰耸峙,形状奇突。

    据科学工作者考证,下龙湾是原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下沉海中形成的自然奇观。下龙湾以景色瑰丽、秀美而著称。近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1553平方千米的海湾内。有的一山独立、一柱擎天;有的两山相靠、一水中分;有的峰峦重叠、峥嵘奇特,堪称奇观。由于下龙湾中的小岛都是石灰岩的小山峰,且造型各异,景色优美,与桂林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其景色酷似广西的桂林山水,所以世人又称之为“海上桂林”。

    下龙湾绮丽多姿的海岛下龙湾共有多少个岛?多少座山?至今没有精确的统计数据。据说共有2000多座,仅人们根据不同形状、特征命名的山和岛就有1000多座。像一根粗大的筷子直插海里的,是筷子山;像一个大鼎游在海面的,是香鼎山。斗鸡山则是两山对峙,像一对傲斗的雄鸡。马鞍岛则像一匹灰色的骏马,踏着海浪奔腾向前。艇在水上走,人在画中行,水绕山环。有时,苍翠的群山拥着一汪凝碧的绿水,让人仿佛置身于幽静的高峡平湖之中。粼粼波光中倒映着座座青山,山情水趣,织出了无穷无尽的诗情画意,把人们引进又一个新的奇妙的境地。

    从拜寨码头乘船南行8000米,有一个岛像一匹骏马,史书上称为万景岛。岛上最高峰海拔189米。半山腰有个洞叫木头洞。涨潮的时候可以登上岛,沿着90级石阶到达洞口。洞分三洞,外洞可以容纳三四千人。第二洞石笋丛生,形成各种人物、鸟兽造型。在第三洞里,还有四个圆圆的石井,终年积满清冽的淡水。在下龙湾,万景岛以西3000米,有个巡洲岛。这是下龙湾惟一的土岛。

    中门洞是下龙湾一个著名的山洞,也分为形状、规模各不相同的三个洞。外洞像一间高大宽敞的大厅,可以容纳数千人。洞底平坦,洞口与海面相接。涨潮时,小游艇可以一直开进洞口。从外洞通向中洞的拱形洞口,只能容一人通过。旁边立着一块灰白色的大石头,像一头大象守卫着洞门。中洞长8米、宽5米、高4米,洞里像是一个精美的艺术馆。透过拱形洞口射进来的暗淡光线,照得一座座钟乳石闪现出绮丽的光彩。再通过一个螺口形的洞口,就进入长方形的内洞。这里长约60米,宽约20米。四周钟乳石错落有致,又自然地形成许多小洞及生动的造型。

    中门洞如此多彩的景色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龙湾原是一片喀斯特峰林平原。下龙湾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在37亿~39亿年前的晚古生代石灰岩中。在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下,水对石灰岩产生强烈溶蚀作用,逐渐发育成山坡陡峻的喀斯特小山。在渗入石灰岩的地下水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规模的地下河系统。地下水位的下降或地壳的上升使原来充满地下水的地下洞河,逐渐变成了干洞。特别是从非石灰岩地区流来的地表水,对石灰岩进行强烈的溶蚀作用,不断使石山坡后退并使一些低矮石山逐渐被蚀平,而那些较大的石山屹立在平原之上,没有被破坏的洞穴依旧保存在小山中。约在3000~5000年前全球性海面上升,使这片峰林平原逐渐被海水淹没,变成了今天下龙湾的样子。

    知识点喀斯特峰林

    喀斯特峰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954年中国陈述彭首先将华南的喀斯特地形定名为峰林,即广义的喀斯特峰林。1957年中国曾昭璇将其中的联座峰林命名为峰丛,相当于国外一些学者称为的锥状喀斯特。那些基座不相连的石峰在国外称为塔状喀斯特,即为狭义的喀斯特峰林。

    喀斯特峰林的石灰岩山峰高耸林立,分散或成群地出现在平地上,远望如林,故称之为峰林。它是热带喀斯特的典型地貌形态,以中国华南最具代表性,所以又被称为中国式喀斯特。狭义的峰林相对高度一般为100~200米,直径远小于高度,坡度较陡,大多在60°以上,甚至直立,以塔状或堡垒状耸立在平原上,表面有石芽和溶沟等微形态。

    扎沃多夫斯基岛

    扎沃多夫斯基岛是南桑威奇群岛的一个小岛。南桑威奇群岛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作品。火山喷发将岛屿浇铸成型,冰风骇浪将它们锤炼打磨。只有海鸟和海豹能在这里找到庇护所。1775年,詹姆斯·库克船长寻找传说中的南部大陆时发现了这片群岛。面对“浓雾、暴雪、严寒和能让航行陷入危难的一切”,他很快厌倦了这里,毫不遗憾地把南桑威奇群岛永远抛在了身后。

    不过,近些年来,南桑威奇群岛却因“浓雾、暴雪、严寒”以及成群的海鸟而为闻名于世。南桑威奇群岛中最著名的就是扎沃多夫斯基岛了。扎沃多夫斯基岛宽不到6千米,东距南极半岛北端1800千米。这里是南大西洋上的一个偏远宁静的小岛,每年有几个月,一群群企鹅蜂拥来到岛上,喧闹声震耳欲聋。企鹅是南极动物中的“绅士”,大多分布在南极半岛北部及其周围群岛附近。虽然它们在陆地上行动笨拙,但在水中却灵活自如。生活在扎沃多夫斯基岛上的企鹅主要为纹颊企鹅。

    扎沃多夫斯基岛是世界上最大的企鹅栖息地。它们来这里是有理由的。这是一座活火山,火山口和烟洞喷发出来的热量使冰雪无法在山坡上堆积,于是这些企鹅产卵的时间也比那些生活在遥远南方的企鹅产卵的时间要早一些。这些企鹅可以把卵产在光秃秃的地面上,所以它们都愿意顶着惊涛骇浪来到这里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企鹅

    企鹅是适应潜水生活的鸟类:企鹅的身体结构为适应潜水生活而发生很大改变,其翅退化成潜水时极有用的鳍状翅。企鹅的骨骼也不像其他鸟的骨骼那样轻,而是沉重不充气的。同其他飞翔能力退化的鸟类不同,企鹅胸骨发达而有龙骨突起。相应地,企鹅的胸肌很发达,它们的鳍翅因而可以很有力地划水。企鹅的体型是完美的流线型,跟海豚非常相似。它们的后肢只有三个脚趾发达,“大拇指”退化,趾间生有适于划水的蹼,游泳时,企鹅的脚是当作舵使用的。企鹅的羽毛跟其他鸟类不同,羽轴偏宽,羽片狭窄,羽毛均匀而致密地着生在体表,如同鳞片一样。这样的身体结构,使企鹅潜水游泳时划一次水便能游得很远,耗费的能量很少,效率自然很高。

    据科学家们观察,企鹅的游泳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0~15千米,在水下可以潜游半分钟而再换气。它们还常常在水中跳跃,因此很多人把企鹅说成是“在水中飞行的鸟”。企鹅在逃避天敌时,常常跳出水面,每次跳出水面可在空中“滑翔”一米多。有时它们会跳上浮冰躲避天敌。据化石资料记载,企鹅在始新世时(距今大约5000千多万年前)种类繁多:当时,全球气候温暖,南极洲有茂密的森林,动物资源十分丰富。随着气候逐渐变冷,企鹅的种类渐渐变少,有的已经绝迹。

    世界上的企鹅有20多种,大都分布在南半球的亚南极地带,一年中多数时间生活在岛礁、海滩或海冰处。而生活在南极的企鹅有7种,帝企鹅、王企鹅、阿德利企鹅、巴布亚(金土)企鹅、帽带企鹅、皇企鹅、喜石企鹅。南极企鹅被喻为南极的象征,真正的“南极土著居民”,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温文尔雅,绅士风度十足,“训练”有素,既能直立行走,又能在冰盖上匍匐爬行,喜在沿海岛礁岩石上筑巢繁殖,严格一夫一妻制,每年产1~2只蛋。企鹅喜群居栖息,少则数百只,多达10多万只,成为数量可观的大企鹅群,是生物学家特别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也是旅游观光的绝妙景点。南极企鹅主要以南极磷虾为食,鱼类和鱿鱼也是其美味佳肴之一,而它又是南大洋中豹型海豹和虎鲸的主要食物,在南极生物链中占据着重要的一环。

    博拉—博拉岛

    博拉—博拉岛位于南太平洋玻利尼西亚社会群岛,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热带岛屿。这里有炫目的海滩、摇曳多姿的椰林和静谧的蓝色泻湖。人们把这个美丽而浪漫的岛屿称为“太平洋上的明珠”、“距天堂最近的地方”、“梦之岛”。博拉—博拉岛陆地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2580,由中部主要岛和周围一系列小岛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是美国海军、空军基地,是社会群岛最美丽的岛屿之一。

    最早来到岛上定居的是玻利尼西亚人,大约在1100多年前。1722年,荷兰探险家洛基文发现了这座岛屿,成为到达该岛的第一个欧洲人。英国探险家库克船长于1777年驶入港内停泊。他把此岛称为博拉—博拉(寓意新生、诞生)。此岛于1985年成为法属玻利尼西亚的一部分。

    博拉—博拉岛300多万年前,博拉—博拉岛从海中升起,成为一座巨大的火山,周围生长着一圈珊瑚。珊瑚虫从热带浅海吸收钙质,生成石灰外壳,逐渐形成珊瑚礁。随着海底板块冷却,火山开始下沉,但珊瑚礁继续上长,形成了岛中心周围的珊瑚环礁和中间的泻湖。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山将完全沉没,只留下珊瑚环礁围绕着泻湖。

    在法属玻利尼西亚社会群岛的背风群岛中央便是出奇宁谧的博拉—博拉岛。在博拉—博拉岛上闪耀着银光的海滩背倚着椰林、青翠的丘陵和耀眼的木槿,再往里是晶莹清澈的泻湖。东来的信风带来阵阵清新的气流,使这一热带地区的气温处在24℃~28℃。

    珊瑚环礁只有一个通航入口,当地人称为莫图斯,使得这个泻湖成为一个天然的港口。博拉—博拉主岛的面积是直布罗陀的两倍,另外两个小岛图普阿和图普阿伊蒂都是火山口侵蚀形成的。两座峻峭的山峰雄踞博拉—博拉岛上,分别是海拔660米的帕希亚山和海拔725米的奥特曼努山。奥特曼努山曾经是一座火山。在火山喷发毁去其山顶之前,它曾隆起于海底之上达5400米。这座长期熄灭的死火山如今覆盖着茂密的绿色森林。玻利尼西亚人早在1100多年前就在岛上定居,并在此修建了几座庙宇。

    知识点信风带

    在赤道两边的低层大气中,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它们年年如此,稳定出现,很讲信用,因此被称为“信风”。西方古代商人们常借助信风吹送,往来于海上进行贸易,因此信风在被翻译成汉语的时候有时又被称为“贸易风”。

    信风的形成与地球三圈环流有关,太阳长期照射下,赤道受热最多,赤道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高空形成高气压,高空高气压向南北两方高空低气压方向移动,在南北纬30度附近遇冷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产生气压差,气流从“副高”流向“赤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中的空气向南运行时,空气运行偏向于气压梯度力的右方,形成东北风,即东北信风。南半球反之形成东南信风。在对流层上层盛行与信风方向相反的风,即反信风。

    大堡礁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以东,南回归线与巴布亚湾之间的热带海域。大堡礁南北长约2000千米,东西宽20~240千米,包括约3000个岛礁和沙滩,分布面积共达345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景色最美的活珊瑚礁群,因此也常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

    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大堡礁生长在中新世时期,距今约有3000多万年。大堡礁共有大小3000多个珊瑚岛屿,是由一种微小的腔肠动物珊瑚虫长年累月“建筑”起来的,而且面积还在不断扩大。珊瑚虫有350多种。它们体态玲珑,色泽艳丽,但却十分娇弱。大堡礁所处的水域,终年受太平洋的南赤道暖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全年平均水温在20℃以上,加上这一带海域海水浅、含盐度和透明度高,非常适合珊瑚生长。一般的珊瑚最多不过长到80米厚,而这里的珊瑚厚度竟达220米,为世界之最。珊瑚虫具有坚硬的石灰质骨骼,喜欢聚居,繁殖能力很强。后一代在前一代的骨骼上繁殖生长。珊瑚虫有红、白、黄、绿等颜色,残骸每过35~335年就可增高1米,因为珊瑚虫的种类不同,使得珊瑚礁的生长速度也不同。

    大堡礁拥有为数众多的礁岛资源。这些礁岛有的露出海面几米或几百米,岛上热带风情,绿意盎然,艳丽明媚。有的礁岛半隐半现,形态奇异,意境美妙,想象无限。有的礁岛隐在海中,千奇百怪,五颜六色。珊瑚和鱼儿共舞,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堡礁大部分没入水中,低潮时略露礁顶,从空中俯瞰,礁岛宛如一朵朵艳丽的花朵,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怒放。据统计,大堡礁中露出水面的珊瑚岛有600多个,主要的观光点有鹭岛、费兹莱岛、费沙岛、大凯裴岛、绿岛、汉密顿岛和海曼岛等。

    在较大的岛屿中,格林岛、海伦岛和赫伦岛最为著名。格林岛上设有水下观察室,可以观赏到栖息在珊瑚洞穴里的数百种美丽的鱼类以及海螺、海星、海参等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有能施放毒液的华丽的狮子鱼和形如石头的石头鱼,还有敢偷袭潜水员的昆士兰鱼,令人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

    大堡礁

    海伦岛附近的海底布满了美丽的珊瑚礁,岛上树木特别多,远远望去,一片葱茏。四周的白色沙滩好像一条裙带,远望海伦岛岛上任何地方,都是天然的海水浴场。海底因为全部是珊瑚礁,没有泥土污染,所以海水清澈见底,能看见各种色彩缤纷的鱼类。在海伦岛潜水有很大的乐趣,潜水者不仅可以与各种鱼类为伴,而且可以了解它们的生态。除了欣赏鱼类,岛上的林木丛中还有数不清的鸟类,四季常青的灌木吸引着许多候鸟到此避寒。岛上还是世界著名的绿色海龟产地。海龟与游人相处极为友善。

    赫伦岛面积017平方千米,是一个奇特的珊瑚岛。从空中俯瞰,远远望见它就像一叶小舟,荡漾在湛蓝色的海面上。漫步岛上,海浪袭来,“岛船”似乎有些摇动,但使人会感到一种乘风破浪向前的激情。海潮退去后,脚踩珊瑚会发生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奇妙的创造力。走进赫伦岛的中心区域,树木丛生,浓郁苍翠。其中有一种树非常奇特:树高可达几十米,树干很粗,植物组织疏松而又很脆,树心却又像海绵制成。若是遇上海鸟交配产卵的时节,绿林中更是热闹非凡,鸟伴侣们追逐嬉戏,互诉衷情。许许多多的苍鹭忽儿枝头落身,忽儿沙滩信步,正寻觅着小海龟或其他昆虫,希望给它们的儿女们带回去丰盛的食物。还有“头戴银帽”的白顶海鸥,这种海鸥似乎有些呆头呆脑,夜晚也常发出沙哑、凄厉的鸣叫,令人感到几分阴森恐怖。但当你目睹它们面对惊涛骇浪泰然自若、轻灵敏捷如闪电的身影时,便会把它们在陆上的愚钝和夜晚的吵闹统统抛于脑后,心中充满敬佩。

    知识点洋流

    洋流又称海流,是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引起海流运动的因素可以是风,也可以是热盐效应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前者表现为作用于海面的风应力,后者表现为海水中的水平压强梯度力。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便造成海水既有水平流动,又有铅直流动。

    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洋流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若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高,则称为暖流;若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低,则称为寒流。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为暖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为寒流。

    弗雷泽岛

    弗雷泽岛绵延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南海岸,长122千米,面积162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高大的热带雨林的雄伟残迹就矗立于这片沙土之上。移动的沙丘、彩色的砂石悬崖、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物、清澈见底的海湾与绵长的白色海滩,构成了这个岛屿独一无二的景观。1992年,弗雷泽岛作为自然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弗雷泽岛是由数百年前大陆南方的山脉受风雨剥蚀而开始形成的。风把细岩石屑刮到海洋中,又被洋流带向北弗雷泽岛面,慢慢沉积在海底。冰河时期海面下降,沉积的岩屑露出海面,被风吹成大沙丘。后来海面回升,洋流带来更多的沙子。植物的种子被风和鸟雀带到岛上,并开始在湿润的沙丘上生长。植物死后形成了一层腐殖质,使较大的植物可以扎根生长,沙丘便被固定住了。现在,全岛均是金黄色的沙滩和沙丘。有些地方耸立着红色、黄色和棕色的砂岩悬崖。砂岩悬崖被风浪冲刷成锥形和塔形的岩柱。

    弗雷泽岛的雨量异常充沛,年降雨量可达1500毫米。因此在岛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淡水湖,蓄水量约2000万立方米。沙丘之间还有40多个淡水湖,其中包含了世界上一半的静止沙丘湖泊,这大大促进了沙丘植物的兴衰循环。布曼津湖,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静止湖泊是弗雷泽岛最美丽的地方之一。

    弗雷泽岛原名“库雅利”,意思是“天国”。这里一直美得很超然。1836年,一场暴风雨使“寻金”号轮船撞上了库雅利岛北部的斯温群暗礁。于是,船长詹姆斯·弗雷泽、妻子爱丽莎·弗雷泽和船员们划着小舟漂流到库雅利。库雅利的土著人抓住了他们。几个月后,只有爱丽莎·弗雷泽逃了出来。她利用这段特殊的经历,以动人的语言,向人们讲述库雅利岛,结果这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小岛引得许多渔民、传教士和伐木者大举迁移,岛名也因此变为“弗雷泽”。后来船长夫人的经历成为一部电影和几本小说的创作主题,弗雷泽岛从此闻名于世。

    葵花凤头鹦鹉弗雷泽岛上,在高达240米的沙滩和悬崖后面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植物。上面森林茂密,喜欢潮湿的棕榈和千层树在积水的地方生机蓬勃;柏树、高大的桉树、成排的杉树以及非常珍贵的考里松也都适意地在此安家落户。这些林地为很多动物提供了家园。世界上有超过300种原生脊椎动物,而生活在这个岛上的就多达240种,其中包括极为珍贵的绿色、黄色雉鹦哥。这种鹦鹉科鸟类,喜欢活动在靠近海岸的洼地和草原上。以花和蜜为食的红绿色金猩猩鹦哥,为密林增添了艳丽的色彩。地鹦鹉、葵花凤头鹦鹉和大地穴蟑螂也是岛上的常住居民,因为在这里它们少有天敌。岛上的哺乳动物数量很少,但是这里却是澳洲野狗在澳大利亚东部的唯一栖息地。岛上的沙丘湖由于纯净度高、酸性强、营养含量低而鲜见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但一些蛙类却非常适应这种环境,特别是一种被称为“酸蛙”的动物,它们能忍受湖中的酸性而悠闲地生活。弗雷泽岛的高潮与低潮之间有大片的浅滩,这些浅滩为过往的迁徙水鸟提供了最好的中途栖息地。

    岛上的小湖和溪流成为野生动物的饮水源,这些动物其中包括澳大利亚野马。它们其实是运木材的輓马和骑兵军马的后裔。每年的8~10月,弗雷泽岛附近的海面上,还常常能看到巨大的座头鲸喷出的水柱,以及它们跃出水面的样子。

    在弗雷泽岛上还能看见葵花凤头鹦鹉。葵花凤头鹦鹉也叫葵花鹦鹉、黄巴旦等,产于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及东南部至昆士兰岛西部、新几内亚及北部、东部岛屿等地。葵花凤头鹦鹉体长40~50厘米,体羽主要为白色,头顶有黄色冠羽,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冠羽便呈扇状竖立起来,就像一朵盛开的葵花,因此得名。耳覆羽、颊部、喉部、飞羽和尾羽沾有黄色。虹膜为暗褐色或红褐色,嘴呈暗灰色,腿、脚呈暗灰色。野生的葵花凤头鹦鹉常常栖息于平原、沼泽等附近的树林中,喜欢结群活动。鸣声响亮,善于用脚和嘴在树上攀缘,经常一只脚抓住树枝站立,另一只脚将握住的食物送入嘴中,脚趾非常灵活,葵花凤头鹦鹉不但善于长距离飞行。主要以植物种子、坚果、浆果、嫩芽、嫩枝为食。繁殖期在澳大利亚南部为8月至翌年1月,在澳大利亚北部则为5~9月。筑巢于靠近水源的大树上或岩洞里。每窝产卵2~3枚,孵化期为28天,由雄鸟和雌鸟共同孵化和育雏,育雏期为70天左右。寿命一般为40年左右,也有的活到60~80年的。

    知识点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自然遗产是指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该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的生境区。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自然遗产:①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②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③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④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瓦尔德斯半岛

    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丘布特省东北部沿海,濒临大西洋,有大量鲸、海豹和企鹅出没。这里是全球海洋哺乳动物资源的重点保护区,是濒危的南部鲸的庇护地,也是南美海象、海豹和海狮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瓦尔德斯半岛全境都在丘布特省的自然保护区内,半岛90%以上都是高原地形,其余为倾斜的海滩和悬崖。多少个世纪以来,海水的侵蚀使这里的海岸形成了一个斜坡。突出的半岛与南部的陆地几乎交接,形成了一个圆形的平静海湾,为海洋野生动物和海鸟提供了一个天然庇护所。

    瓦尔德斯半岛内海拔最低处低于海平面35米,最高处海拔仅100米。瓦尔德斯半岛由一系列的海湾、悬崖、海岸以及岛屿组成。半岛的海岸线长达400千米。瓦尔德斯半岛东端是包含一些小岛的长达35千米的瓦尔德斯海湾。岛内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在240毫米左右。岛内冬季平均气温为0℃~15℃,夏季平均气温在15℃~35℃,一年之中最热的月份是2月。

    瓦尔德斯半岛瓦尔德斯半岛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天然动物栖息地。这个地区一些临危物种的资源保护具有突出的全球性价值。瓦尔德斯半岛是大量哺乳动物和海鸟的避难所。这些动物在岛内广阔的水域内可以找到丰富的食物,并能寻到良好的地方来建巢搭穴。在这里,鲸可以在干净的水域里交配产仔。1990年有1200头鲸光顾过瓦尔德斯半岛。而且统计数字表明,到半岛水域的鲸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按此速度,现今半岛水域内的鲸大约有2700头。每年的8月末到10月初是海豹交配繁殖的季节,10月份的第一周是海豹繁衍的高峰期。瓦尔德斯半岛是阿根廷最北的海豹繁育基地,世界上其他的海豹栖息地主要位于南极洲的一些岛屿上。瓦尔德斯半岛同时也是海狮的重要栖息地。半岛水域的其他哺乳动物有食肉动物逆戟鲸。尽管它们有时也捕食海狮、海豹,但仍以食海鱼和鱿鱼为主。逆戟鲸逆戟鲸采用一种特殊的捕食方法,它常常搁浅在浅滩中,然后张大嘴靠近猎物,静等其上钩。

    岛内的陆生哺乳动物有骆马,它们在岛内随处可见。其他的陆生哺乳动物还有巴塔哥尼亚野兔和阿根廷灰狐。瓦尔德斯半岛内的鸟类种类繁多,达181种,其中66种是候鸟。岛内的海鸟居住在12个栖息地中,企鹅是岛内最大的动物家族,有大约4万多个活动的巢穴分布在岛内的5个栖息地。第二大家族是海鸥,有6000多个活动巢穴。其他生活在这里的鸟类有鸬鹚、大白鹭、黑冠苍鹭和普通燕鸥等。对于在海滩生活的候鸟来说,滩涂和泻湖是最重要的栖息地。

    每年6~7月份是南半球的冬季,生活在南极大陆周围海域的巨鲸纷纷北上避寒,瓦尔德斯半岛上的皮拉米德海湾是它们选择的最佳越冬地。抹香鲸是世界上现存的11种大型鲸之一。黑色的身躯,只是在腹部有些许白斑。与其他海洋哺乳动物不同,抹香鲸雌性比雄性个头大,身长13~16米,重35吨;雄性一般长12米,重30吨,目前已经濒临灭绝。全世界仅存4000~5000头,其中约1/5在瓦尔德斯半岛附近越冬繁殖,因此这里成为独一无二的抹香鲸观赏地。瓦尔德斯半岛观赏抹香鲸时间很长,5月至12月都可以看到,以9、10两个月最多。每到观鲸季节,成群结队的巨鲸掠过湛蓝的海面,有的头顶喷出两道水柱,形成V形,那是它们在呼吸;还有的突然腾空而起,跃出水面;有的拍打数米长的巨鳍,发出巨响。

    瓦尔德斯半岛海域还有另外一种鲸类出没,那就是逆戟鲸。它们的特点是黑背白肚皮,背鳍上有很大的白斑。与其他鲸类不同的是,逆戟鲸的牙齿没有退化成须状,保留着锋利的牙齿。逆戟鲸2~4月和10~11月间在瓦尔德斯半岛海域出现。它们长8~95米,重5~9吨。强有力的尾鳍产生向前的动力,胸鳍则保持身体平衡与前进方向。逆戟鲸有一个绰号叫“杀人鲸”,这是因为它们不仅吃鱼类,也吃其他哺乳类动物,海龟、企鹅也是它们的佳肴。

    距瓦尔德斯半岛约100千米的海岸边,有一个凸出的陆角,叫作“童破角”。站在海滩高处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企鹅,有的结队蹒跚而行,有的在树阴下闭目养神,有的在海中游水嬉戏。在方圆50千米内,栖居着几百万只麦哲伦企鹅。它们比南极企鹅形体小,立时约30~40厘米。同样是白肚皮黑脊背,但脖子上多了一个白环,看上去比南极企鹅还要漂亮。

    麦哲伦企鹅麦哲伦企鹅隶属于企鹅目企鹅科,体长为70厘米,分布于阿根廷和智利的南部及附近岛屿,不能飞但善游泳和潜水,走路摇摆,能将腹部贴在冰面上滑行。它们以鱼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等为食。这里地势开阔,附近海边的丘陵地由砂石形成的冲积土层很适于筑窝。企鹅窝有的在树下,有的在露天沙地上。

    巴芬岛和巴芬湾

    巴芬湾位于北大西洋西部格陵兰岛与巴芬岛之间。从戴维斯海峡到内尔斯海峡,南北1450千米,面积68900平方千米。海湾中央是巴芬凹地,深达2100米,海底呈椭圆形,四周为格陵兰和加拿大大陆架。

    1615年,英国航海家巴芬航行到此,于是人们就用巴芬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海湾。巴芬岛为加拿大第一大岛,世界第五大岛,是加拿大北极群岛的组成部分,东隔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与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遥遥相对,长1500千米,最大宽度800千米,面积507451平方千米。

    巴芬湾

    巴芬湾海峡出口处有暗礁。除中心凹地外,北部水深240米,南部水深约700米。海底多为陆源沉积,如灰棕色的淤泥石子、石砾和沙砾。这里气候寒冷,夏天多南风和西北风,冬天格陵兰岛的东风为这里带来暴风雪。1月份南部平均温度-20℃,北部-28℃。有记录的最低气温为-43℃。7月份海岸平均温度7℃。格陵兰沿海年降水量在100~250毫米,而巴芬岛沿海要多1倍。海流以逆时针方向流动,西格陵兰海流通过戴维斯海峡每年注入99万立方米海水,从北边海峡流入的北冰洋水流沿巴芬岛汇入大西洋。西格陵兰暖流紧挨着格陵兰海岸,从迪斯科岛流到格陵兰的图勒海面,再向西南与寒流混合。海湾中央覆盖着厚冰层,但是在北部由于西格陵兰暖流的影响,实际上从不封冻,形成“北方水道”。海湾上的冰山大部分都是冰川冲入海中断裂而成。最大的冰山有70米高,水下有400米深。

    从北冰洋流入巴芬湾的海水含盐度达30‰~327‰,底层水盐分较高。海潮的搅动使上层海水增加营养盐,并使下层海水增加溶解于水中的氧。盐分的溶解和暖流的增温有利于生物生长。天鹅海藻的繁殖为细小的无脊椎动物(如著名的磷虾)提供了食料,无脊椎动物又是较大生物的食品。鱼类有北极比目鱼、北极鳕等;海兽有海豹、海象、海豚和鲸;海岸上栖息着大群海鸥、海鸭、天鹅、雪枭和海鹰;岸边植物有400种之多,如桦、柳、桤以及低等喜盐植物和草丛、青苔、地衣等;动物有啮齿类、北美驯鹿、北极熊和北极狐。当地因纽特人以传统方法捕鱼狩猎。

    巴芬岛呈西北—东南走向。其地质构造是加拿大地质的延续,地形以花岗岩、片麻岩构成的山地高原为主,海拔1500~2000米,最高处达2060米,呈东高西低之势。山脊纵贯岛的东部,上面覆有冰川。中西部福克斯湾沿岸为低地,海岸线曲折,多峡湾。巴芬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有极昼与极夜现象,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自然景观为极地苔原。岛上绝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沿岸局部地区有因纽特人的小部落,他们以渔猎为生。岛南部的弗罗比舍贝是全岛行政中心、毛皮货站,这里建有机场。坎伯兰半岛建有奥尤伊图克国家公园。北部有铁矿。岛上建有空军基地、气象站和雷达观测站。

    巴芬岛的苔原上有一种珍稀动物,它就是北极狐。北极狐属犬科,额面狭,吻尖,耳圆,尾毛蓬松,尖端白色。北极狐主要有两种类型:白狐和蓝狐。北极狐是北极苔原上真正的主人,它们不仅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而且除了人类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天敌。

    北极狐最主要的食物是旅鼠。当遇到旅鼠时,北极狐会极其准确地跳起来,然后猛扑过去,将旅鼠按在地下,吞食掉。北极狐的数量是随旅鼠数量的波动而波动的,通常情况下,旅鼠大量死亡的低峰年,正是北极狐数量的高峰年。为了生计,北极狐开始远走他乡,这时候,狐群会莫名其妙地流行一种疾病“疯舞病”。北极狐身披既长又软且厚的绒毛,即使气温降到-45℃,它们仍然可以生活得很舒服。因此,它们能在北极严酷的环境中世代生存下去。尽管人们对它自身并无好感,但深知北极狐皮毛的价值和妙用。达官显贵、腰缠万贯的人们以身着狐皮大衣而荣耀万分,风光无限。狐皮品质也有好坏之分,越往北,狐皮的毛质越好,毛更加柔软,价值更高。因此,北极狐自然成了人们竞相猎捕的目标。

    知识点极昼与极夜

    地球在围绕太阳旋转的时候,赤道平面并不和公转的轨道平面垂直,它们相交成23°26′的夹角。每年春分,太阳直射地球的赤道。然后地球渐渐移动,到了夏天,日光直射到北半球来。经过秋分,太阳再直射赤道。到了冬季,太阳又直射南半球去了。

    在夏季这段时间,北极地区整天在日光照耀之下,不管地球怎样自转,北极都不会进入地球上未被阳光照到的暗半球内,一连几个月都能看见太阳。秋分以后,阳光直射到南半球去,北极进入了地球的暗半球里,漫漫长夜方才降临。在整个冬季,日光一直不能照到北极。所以北极半年是白昼(从春分到秋分),另半年是黑夜(从秋分到春分)。同样的道理,南极也是半年白昼,半年黑夜,只不过时间和北极正好相反。

    埃尔斯米尔岛

    加拿大的埃尔斯米尔岛是世界第九大岛,面积20万平方千米。埃尔斯米尔岛中部地区,气候终年严寒,为巨大的冰层所覆盖,没有植被和土壤。埃尔斯米尔岛北端距离北极不到250千米。在这样酷寒的极地,只有极特殊的动物才能生存,北极狼就是其中之一。在世界上其他地区,狼群饱受人类的迫害而对人类深怀戒心。然而此地人迹罕至,北极狼徜徉在冰雪荒原上悠然自得,对人类毫不畏惧。

    北美洲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都深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埃尔斯米尔岛所在的北极群岛在远古和北美大陆是一个整体,是古老的加拿大地质的一部分。冰川的压力使一部分陆地沉到海平面以下,冰川退却后没有回升到海平面以上,将一部分陆地隔成了岛屿,形成了北极群岛。北极群岛现在还有少数地方被冰川所覆盖,这里是南极和格陵兰以外冰川面积最大的地方。

    埃尔斯米尔岛

    北极群岛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群岛,埃尔斯米尔岛是世界第九大岛。西北地区的南部并没有被冰川隔成岛屿,但是冰川却在这里造就出世界上最壮观的湖区。北极群岛的植被基本上都是苔原。

    埃尔斯米尔岛的面积约为冰岛的两倍。当太阳融化朝南山坡的积雪时,在周围一片明亮耀眼的白色衬托下,岛上露出的灰黑色山岩显得分外庄严、肃穆。经过千百年冰雪的侵蚀,有的山岭已磨圆了,看起来不如实际上高。北部格兰特地山脉的巴博峰海拔2600米,是北美东北部的最高峰。海岸线经冰川冲蚀参差不齐,有不少峡湾。有些峡湾,如阿切峡湾,两侧悬岸高出海面700米。

    每年大部分时间,埃尔斯米尔岛的周围海面冰冻,天气寒冷。这里冬季气温可降至-45℃,夏季(从6月底至8月底)气温仍常常低于7℃;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气温可达到21℃。这个岛虽然寒冷,但并不像想象中那样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只是一个荒漠,年平均降水量(雪、雨和霜)只有60毫米。由于这里热量不足,地面蒸发很少。

    面积广阔的埃尔斯米尔岛上只有南部的格赖斯峡湾有居民。早在4000年以前,一小部分古代因纽特人从西伯利亚经过冰封的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经过几个世纪的游猎,大约2500多年前,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足迹终于踏上了埃尔斯米尔岛。他们以麝牛和驯鹿为食,用它们的皮毛骨骼做衣服和武器,并改良方法猎杀海洋动物,最终兴旺繁荣起来,成为了现代因纽特人的祖先。他们发展出不可思议的技艺,在皮船上捕捉包括鲸在内的各种海洋哺乳动物,狗拉雪橇成为重要的陆上交通工具。因此,埃尔斯米尔岛成了一个研究加拿大北部原住民的重要场所。

    北极狼埃尔斯米尔岛上没有树木,离它最近的树生长在南部的加拿大大陆上。夏季,这里的大部分地区没有积雪,北极罂粟等野花在小溪边等适宜的地方盛开。黑曾湖地区是这片广大荒原上的最大绿洲。到了夏天,湖畔生机勃勃,生长着苔藓、伏柳、石楠和虎耳草等。夏季草原上有成千上万雪白的北极野兔、成群的麝牛和驯鹿。

    生活在埃尔斯米尔岛上的驯鹿比大陆上的驯鹿要小,毛色较白,冬季不向南迁徙,同麝牛和北极野兔一样,只能依靠刨食积雪下的地衣和绿色植物过冬。无论冬夏,它们都是北极狐和狼的猎物。来此度夏的许多鸟,冬季都南飞到较温暖的地方。北极燕鸥几乎飞行地球半圈到南极地区去过夏天。岩雷鸟冬季仍留在岛上,寻觅冬季植物维持生命。

    北极狼分布在加拿大北极群岛及格陵兰北海岸,大概在北纬70度的北边。它们生活在荒芜的地带,包括苔原、冰河谷及冰原。北极狼能够忍受-55℃的寒冷温度。北极狼有一身白色且比南方狼更加浓密的毛。它们的耳朵比较小也比较圆,鼻子稍短,腿很短。它们的体重较重,一只发育完全的公狼重达80千克。北极狼吃它们所能捕获的任何动物:从野鼠、旅鼠、野兔及小鸟到驯鹿及麝牛。它们必须成群一起猎捕驯鹿及麝牛等大型猎物。由于这个范围内掩蔽物极少,北极狼必须逼近有警觉的兽群防御圈,圈内有幼兽在中央。北极狼群绕这群动物转,试图迫使它们分散开以便隔离出那些年幼或身体衰弱的成员来。一头麝牛就足够北极狼维持好几天的生活。北极狼是狼族中惟一没有受到生存威胁的,它们偏远的栖息地使它们可以远离人类,而避免因人类威胁所带来的绝种危机。

    阿卡迪亚岛

    阿卡迪亚岛位于美国东部缅因州海岸附近,是5亿年来地质运动的壮丽结果。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被海水冷却,塑造了阿卡迪亚岛的雏形。后来,冰川时期的冰河在岛上奔流,重新塑造了阿卡迪亚岛,形成了美国东部独特的海湾——桑斯桑德海湾。这里最初是法国殖民地,由法国人命名为“秃山岛”。海和山巧妙的结合可以说是阿卡迪亚岛最大的特点。海显得气势磅礴,山顶的石头有点儿怪异,或光秃秃,或苔藓地衣铺满,植被上和别的岛有很大不同。

    1604年,法国探险家萨缪尔·查普兰率领的探险船队在阿卡迪亚岛的浅滩搁浅。大雾遮蔽了他的视野,整个岛屿笼罩在朦胧之中,于是他把这座岛屿命名为“秃山”。1759年,欧洲人开始在岛上定居。19世纪初,美国艺术家汤姆斯·科勒和弗里德里克·切奇先后来到此岛寻找创作灵感。他们被这里的原始纯朴深深打动了,创作了一批风景画。随后,阿卡迪亚岛名声远播,逐渐成为美国富裕的工业家们的避暑胜地,洛克菲勒、卡内基、福特和摩根家族都在这里建造了豪华的别墅。

    1913年,一个名叫乔治·多尔的人向美国联邦政府捐赠了将近24平方千米的岛上土地,以便大众能欣赏到这块土地上的美丽景色,并使这些土地上的景物能够得到保护。洛克菲勒家族随后也捐献了445平方千米的岛上土地。阿卡迪亚岛寂静的海湾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法案,确定在这些捐赠土地上成立拉斐特国家公园——这是密西西比河以东的第一个国家公园。1929年,公园改名为“阿卡迪亚”。

    起伏的山脉是阿卡迪亚岛最主要的地理特征。岛上草木丛生,山势成斜坡向下插入海洋。阿卡迪亚岛海湾聚集了丰富的海洋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海螺、鲸和龙虾等各种海洋生物。海洋学家常年在这里观察海豚、海豹和海鸟的生活习性。长年不散的烟雾经常使海上一片模糊,船只的航行变得十分危险。阿卡迪亚岛海边矗立着5座灯塔,它们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卡迪拉克山脉是阿卡迪亚岛东海岸的一个奇特景观。它以发现底特律的法国探险者卡迪拉克命名。由于1947年的火灾,岛上近4平方千米的植被被烧毁,后来重新长出的云杉和冷杉更显蓬勃。人们可以骑自行车沿着洛克菲勒家族修建的道路深入森林探险,中途还可以领略约旦池塘、鹰湖的美丽原始景色。静静的森林里,海狸在蜿蜒的小河上筑坝建巢,忙忙碌碌。人们爬上萨格特峰或派诺斯各特山脉还可以看到法国人海湾和桑斯桑德海湾令人惊叹的壮丽景观。海豚在阿卡迪亚岛的海里住着人类的朋友——海豚。海豚是海里智力最发达的哺乳动物。它是鲸类家族中最小的一种。海豚最大才4米多长,体重只有100多千克。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除了胸鳍之外,它们还长有一片背鳍,尾巴扁平而有力。海豚特别活泼,喜欢玩耍。它们有时爱找海龟游戏。海豚成群地游到海龟底下,用又尖又硬的鼻子一顶,把海龟顶向海面,然后就试图把它翻转过来,让它仰面朝天。有时一群海豚会同时跃起,一下子压向海龟,把它压得沉下水去好几米,不等海龟恢复平衡,又有几只海豚压下来,弄得海龟只好把头和四肢缩进龟壳。海豚是海中最善于游泳的动物之一,它们的最快游泳时速能达80~120千米,超过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海豚的大脑异常发达。它们的大脑与身体的比例仅次于人的大脑与身体的比例,而且大脑的沟回也特别多,记忆力极好,其学习和模仿能力超过猿猴。海豚显得格外聪明,也容易与人交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