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女孩的“小家子气”
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常常表现得特别小气,不准其他小朋友动自己的东西,不愿与其他孩子分享物品,这往往使家长感到难堪。这样的孩子就是犯了人们常说的“小心眼儿”、“小家子气”的毛病。心理学上称之为“狭隘心理”。
狭隘心理是许多不良个性的根源,如神经过敏、疑心过重、偏激固执、嫉贤妒能等不良表现,大都与心胸狭窄有关。这样的孩子听得好听不得坏,只能接受成功而不能接受失败,稍遇挫折、坎坷和不如意,就出现过激行为,导致对自己、对他人的伤害。
5岁的芹芹特别小家子气。去外婆家过年,只要表兄妹拿的压岁钱比她多,她就会无休止地哭闹,直至拿到更多的压岁钱才罢休;在幼儿园,荡秋千她一定要荡得最高。
孩子长到四五岁后,竞争意识开始萌芽,并不断增强。本来有竞争意识也不是坏事,但如果竞争过头,甚至像芹芹一样小家子气,就会走向反面。这样会压抑孩子的天性而导致偏执与自私,从而产生交往障碍。
小家子气不是天生的,它的出现首先和孩子的见识少有关。孩子由于年龄小、阅历浅,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头脑中积累的经验不足,很容易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和偏激,看问题极端化,稍不如意就生气。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加以疏导,就会导致孩子情绪上的冲动和行为上的莽撞,有的把攻击对象指向自己,出现自卑、自伤行为,有的则把攻击对象指向别人,出现暴躁、敌对情绪,导致偏激行为。
另外,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她们的生活空间狭窄,角色单一,缺乏交往,家长望女成凤心切,给孩子安排了钢琴、书法、体操等多种技艺型的训练,几乎将孩子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熏陶和社会影响的机会全部挤掉,孩子生活在狭小单调的空间里,犹如井底之蛙,就会形成狭隘、自私、偏执等不良心理。那么,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改变小家子气的毛病呢?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方法一:鼓励女孩多交朋友
女孩小家子气多是因为狭小的活动空间和缺乏交往所致。很多孩子身边只有少数几个朋友,很难了解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和感受。因此,家长要努力创造多方面条件,为孩子增加同学间、师生间、亲朋间、社会间的交流机会,加深孩子与外界的沟通和了解,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别人,认识自己。
方法二:让女孩知道“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道理
气量是与个人修养密切相关的。古人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家子气的女孩气量比较狭小,所以,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道理,让孩子改掉小家子气的毛病,让她遇事首先要多想想他人,少考虑自己。这样,孩子小肚鸡肠、爱发脾气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方法三:让女孩学会赠与
家长可以常常鼓励孩子把旧时的物品(玩具、衣物等)赠与邻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也可在节日里,让孩子向同伴赠送礼物,让其从中体会愉悦的感受。此外,家长应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当孩子有好玩具、好东西懂得分享时,家长应给予及时的肯定、赞许,久而久之,孩子将会逐渐改掉小气的毛病。
小家子气属于不良个性,积累多了,形成稳定的性格后,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父母需要读懂孩子的小家子气,及时帮助孩子化解它。
不要让女孩成为刁蛮公主
生活中,有一些家长常常会抱怨:“我的孩子太不讲理,气死我了。”还有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一个比一个任性,真拿她们没办法。”孩子刁蛮任性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有些孩子天性确实就比较犟,如果家长的教育跟不上,孩子就容易形成刁蛮任性的性格;二是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形成孩子以自我中心的坏习惯。
刁蛮任性的孩子不懂得通融,不知道理解、尊重别人,因此这样的孩子也很难从别人那里得到友谊和温暖。当她们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现象,常常会为一些微不足道的所谓“失落”或“伤害”而反应强烈,时而生气发怒,时而抑郁寡欢。一般情况下,这种性格的孩子内心时常会很痛苦,这种痛苦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她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孩子刁蛮任性,父母就会对孩子不满,就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表现:有的会采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严加管教;有的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则对孩子的要求妥协,天长日久更助长了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刁蛮任性、不听话的行为?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方法一:和女孩一起认真剖析刁蛮任性的危害
如果孩子已经有了刁蛮任性的倾向,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分析和认识刁蛮任性给她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家长要告诉孩子:现在的刁蛮任性可能会给别人带来不快和麻烦,但更多更大的危害是指向自己,为了使自己摆脱眼前的痛苦,争取一个好的未来,也要尽快克服这个不良习惯。分析过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方法二:家长要敢于和胡闹的女孩“叫板”
女孩养成刁蛮任性的性格,多数是由家长无意或有意的娇惯和迁就造成的,家长越是迁就退让,孩子就越是骄横。认识到这一点后,家长对刁蛮任性的孩子就不能“手软”,要敢于和胡闹的孩子“叫板”。比如,孩子为了攀比,执意要买价格昂贵的名牌鞋,家长不答应,孩子就不吃不喝,甚至以退学相要挟,此时家长就不能退让,因为她没有任何道理。家长一定要坚持住,并晓之以理,几次下来,孩子没有闹出什么结果,刁蛮任性的风头就会慢慢减弱,直至消失。
方法三:对女孩的刁蛮任性采取冷处理
家长可以在孩子任性胡闹的时候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家长可视情况采用沉默和“禁闭”两种形式。
沉默是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沉默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孩子看到自己闹了半天,引不起父母关注,一般就会偃旗息鼓。
假如沉默不起作用,家长可以让孩子在一个房间中“禁闭”一会儿。当然,房间里不能有危险品,也不要有孩子能玩的东西,以防惩戒作用被削弱。“禁闭”的时间不用长,但父母的态度必须坚决,这样才会有好效果。当然,在这之后,家长还是要跟孩子讲清道理。
方法四:赏罚并用
当孩子任性胡闹时,家长可以给她两种选择:一种是不再胡闹,将得到某种奖赏;一种是如果胡闹下去,就会受到处罚。孩子在听清两种结果后,通常会放弃吵闹以获得奖赏。这时父母要抓住时机给孩子讲明道理,让她明白,正当的要求,父母会同意;不正当的要求,闹也是没用的。
刁蛮任性的孩子,长大了就可能发展为刚愎自用、钻牛角尖的人,很难与人和睦相处。家长要清楚,也必须让孩子知道,人生活在社会中,是需要有所限制和约束的,有了自我约束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
不要让女孩爱上虚荣
生活中,家长也许会发现年仅五六岁的孩子对穿衣服常常表现出执拗的态度。虽然气候突然变冷,可孩子偏不愿意穿那件旧棉袄,为了给小伙伴们看看身上这件新毛衣,情愿挨冻。这就是虚荣心在孩子小小的心灵里开始作祟了。虚荣心对孩子而言,是一个不良的心态,一般来说,它对孩子有以下几点危害。
★不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有虚荣心的孩子即使发现了自己的缺点,也不敢正视它,甚至还想掩盖它。
★不能认真学习。虚荣心强的孩子对不懂的课程也不愿意提问,由于这种心态的影响,她的学习成绩会慢慢下降,从而使自己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有虚荣心的孩子在情绪上也是不稳定的,经常波动,当自己的成绩好时,就高兴,当别人成绩好时,又会产生自卑的情绪。
★有虚荣心的孩子也容易对朋友产生猜忌,从而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很难处理,往往处于孤立地位。
由此可见,虚荣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妨碍作用。为了防止孩子爱上虚荣心,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方法一:不要让女孩和爱慕虚荣的孩子过多交往
爱慕虚荣的孩子往往会说很多谎话,编织家里的背景。跟这样的孩子交往不仅不能增长女孩的见识,反而会让女孩变得虚荣起来。所以,父母要让女孩少跟这种孩子来往,多和谦虚的孩子交往。父母要教育女孩,如果需要荣誉,需要地位,就要依靠自己来争取。
方法二:让女孩正确地接受自我
许多不能接受自我的孩子常由于对自身的某个方面不满意,拒绝承认自己的本来面目,比如,因为怕“丑”而竭力装扮或伪装自己,虽然这并非有意,但却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接受和承认她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要使虚荣心成为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家长要让孩子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广泛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培养自信心和实际的行动能力,以迎接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挑战。
方法三:父母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
有的父母总喜欢夸耀自己的孩子,认为孩子这方面或那方面“与众不同”。如果孩子确有哪个方面比较出众,那更会使父母喜不自禁,炫耀起来没完没了。这样的夸耀最容易使孩子产生虚荣心。
对孩子优异的表现,父母应给予表扬,但应适度。因为经常性的表扬会使孩子认为这些并不是她应该做的,一旦这样做了,便能得到奖励。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虚荣的坏习惯。父母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评价,既不能过分夸大孩子的优点,也不要掩盖孩子的缺点。
方法四:坚决拒绝女孩的不合理要求
家长不要让孩子的虚荣心泛滥,一旦泛滥,她就会变成一个让人讨厌的孩子。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坚决拒绝。一般情况下,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明确告诉她:“世界上好东西很多,不可能人人都拥有所有的东西。只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以此来激发孩子潜在的自信心和奋发向上的进取心,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有积极进取的种子在萌发。
方法五:对女孩进行消费观念的引导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告诉孩子,一个人的吃穿用,首先是考虑其使用价值,如穿衣,舒适、保暖是必要的。当孩子在消费时提出不适当的要求时,父母可以表明态度,必要时要对孩子说“不”,并要得到孩子的理解。
消除孩子过强的虚荣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父母要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虚荣心过强是不利于自己成长的。这样,孩子就可以有控制虚荣的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质。
让女孩告别“粗枝大叶”
很多孩子在考试中拿不到好成绩并不完全是不懂不会,大多是由于粗心,诸如看错题目,少了小数点等。孩子学习中粗心大意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就一般情况而言,孩子容易粗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孩子的视觉识别和记忆能力不强,所以难免出现看错或看对写错的现象。
★注意力不够集中,心在此而意在彼。
★有时候一些看似是由粗心引起的错误,实际上是孩子基础不够扎实、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技巧不熟练造成的。
★任务太多,孩子心急,也会造成粗心。
★有的孩子平时做事情都有老师和家长来协助其检查错误并改正,使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及时检查、及时改错的习惯。
无论从长远来看还是从目前孩子的学习状态来看,粗心都是应该纠正的。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会让她终身受益。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帮助女孩告别“粗枝大叶”的坏习惯。
方法一:避免依赖,让女孩自己检查作业
现在的很多家长,嘴里说自己的孩子依赖性强,行动上却依然过分地保护孩子,比如孩子做完作业,家长怕孩子出错,就替孩子检查错误,久而久之,使孩子无法养成检查错误的习惯,以至于她在考试中总是犯粗心的错误。因此,家长首先要消除孩子的“依赖”心理,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才能让她告别粗心的毛病。
方法二:家长可以使用“行为后果惩罚法”
为了让孩子认识到粗心不好,家长可以运用“行为后果惩罚法”,让孩子尝尝自己粗心的“苦果”。例如,孩子上学忘记带作业了,家长不要给她送过去,让她因此而吃点苦头,事后和她议论这件事,归罪于粗心,使孩子自己得出结论:以后不能粗心了。
方法三:教给女孩一些细心的方法
对于孩子粗心的问题,父母反复叮嘱她细心起到的作用不大,有时孩子还会觉得父母唠叨,因而产生反感。家长教给孩子细心的方法比端正她的态度更重要。
丹妮很粗心,作业总是错误不断,考试也不例外。期终考试前,妈妈检查了丹妮的作业,结果令妈妈吃惊:至少有20%的题目是因粗心而错的。妈妈发现丹妮做题直线向前,根本没想到还需要检查。于是,妈妈向她提出要求:放慢作业速度;自己必须检查;检查方法是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在妈妈的教育下,丹妮做作业粗心的现象明显减少。
方法四:经常给女孩做一些心理训练
家长可以经常给女孩做一些心理训练,以培养孩子认真仔细的习惯。比如,辨认错误图形训练,让孩子根据给出的正确图形,在许多相似的图形中找出错误的图形;还可进行文字符号校对连线训练,这对孩子的语文、外语的学习很有帮助。
方法五:让女孩准备一个改错本
家长可以让孩子准备一个改错本,经常带在身边,让孩子注意自己在平时遇到的错句、病句、错字、错题,集中针对错误,进行改错训练,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通过反复对比和辨别,避免易错的地方反复出错。
家长在纠正孩子粗心毛病的过程中,不可急躁,更不可以责骂。因为被骂得情绪紧张、兴致全无的孩子只会变得更加粗心。家长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才能让孩子告别“粗枝大叶”。
让女孩不再盲目地与人攀比
攀比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状态。攀比心理的形成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家庭生活方式、消费习惯都有密切的联系。
孩子盲目攀比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自我认识能力差,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必须处处比别人强,这种自我意识,很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贪婪、争强好胜的性格。另一方面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有些父母不注意孩子的修养和教育,而只是一味地给孩子买高档玩具、流行服装,甚至用给孩子大把零花钱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富有,许多孩子在这种攀比中长大,自然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文苑的家境比较贫寒,母亲在工厂里当后勤工人,父亲则为了供她上学到外地打工,但是她为了不在同学面前丢面子,穿的都是名牌衣服。虽然老师一再强调学生不要追求名牌,只要衣服干净、整洁就行了,但是这并不能让学生追求名牌的热情有丝毫减退。文苑经常向母亲要钱买名牌衣服,母亲说:“我和你爸一个月才挣多少钱,你要和别人比学习,不要总比穿的、戴的。”文苑听不进去母亲的话,母亲不给她钱,她就不理母亲。
在攀比风气的影响下,像文苑这样不顾家境拼命追求名牌的孩子不在少数。很多孩子认为,穿名牌是一种骄傲,是一种紧跟时代的标志,而保持俭朴则是一种落后的表现。这种攀比之风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且很容易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畸形心理。因此,父母要让孩子不再与人攀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方法一:给女孩的零花钱要适度
不论家境如何,父母都要为孩子的一生考虑。适量的零花钱能够解决孩子平时遇到的问题,而过多的零花钱会给父母的教育带来麻烦。美国富豪洛克菲勒家有亿万资产,但在给子女们零用钱时却表现得很“抠”,他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节俭和勤劳的美德,教育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去享受生活。
方法二:转移攀比的支点
孩子有攀比的心理,说明孩子的内心有竞争的倾向或意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家长要抓住孩子这种上进心理,改变孩子攀比吃穿、消费的倾向,引导孩子在好习惯、好行为、动手能力、帮助别人等方面进行攀比。
一天,茜茜从邻居家回来后,就嚷着让妈妈给她买个新娃娃。原来,邻居小朋友买了一个新的芭比娃娃,茜茜觉得自己的芭比娃娃太旧了,没有邻居小朋友的好看。妈妈对茜茜说:“咱们一起给你的芭比娃娃做套新衣服,好吗?”茜茜一听很高兴,就答应了妈妈。妈妈和她一起用碎布给芭比娃娃做了一条“纱裙”,又用漂亮的布料给娃娃设计了好几套可以拆换的衣服,茜茜剪衣服样板,妈妈再把衣服缝好。就这样,茜茜再也没有提要买芭比娃娃的事。
方法三:帮助女孩找对攀比对象
与“大款”的孩子比阔,与“当官”的孩子比谁家的关系多、路子广……这样以家长的“优势”进行攀比的孩子,往往会忽视自身的努力,受世俗的不良风气影响,以致自身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时却埋怨家长。
家长应当让孩子知道,家庭背景是不可比的,父母的优势或劣势已成事实,真正有本事的孩子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对攀比对象,把孩子的攀比心理转化为正当竞争的动力,比如,让她把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同学当成“攀比”对象,从而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攀比具有两重性,运用得当,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向上的心理,为自己设定更高的努力目标,在与别人的竞争中提高自己;如果运用不当,过于注重外在的、物质上和不切实际的攀比,则会产生畸形心理和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走上歧途。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要让她盲目地攀比。
让女孩远离嫉妒的困扰
提到嫉妒这个词,每个人都能心领神会。它是羡慕、恐惧、恼怒等复杂情绪的混合物,俗称“红眼病”。看到别人优于自己,自己又无力改变现状,于是就会对对方表示不满、愤恨,甚至出现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同时自己内心也会产生不悦、自惭、怨恨等消极心理,对自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冰冰和香香在同一个班级。一天,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漂亮的蝴蝶,然后让孩子们照着样子画。画完后,老师逐一查看,认为香香画得最好,就把香香的画贴在黑板一侧,以示表扬。刚下课,冰冰就跑到讲台上,把香香的画撕下来。老师闻讯赶来,问冰冰为什么撕掉香香的画,冰冰说:“我不想让香香画的蝴蝶比我的好。”
孩子的嫉妒是很常见的。轻微的嫉妒心可能人人都有,也许自己和他人都难以察觉,因此对人对己都无大碍,有时甚至可以成为自己奋起直追的动力。但如果这种情绪长期闷在心里,发展下去,就可能会带来诸多破坏性的后果。
★破坏友谊。友谊的丧失会造成沮丧、忧郁、烦闷的不良心情,使孩子无法安心学习。
★损伤身体。嫉妒会造成孩子内分泌紊乱、肠胃功能失调、夜间失眠、脾气暴躁古怪、性格多疑、情绪低沉等,时间长了必然会影响身心发育。
★阻碍进步。有了嫉妒心,孩子便会整天想着别人怎样,而忽视了自身的学习和发展。
由此可见,嫉妒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正如巴尔扎克所说:“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消除这种不良心理呢?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方法一:让女孩客观地知己知彼
嫉妒往往是从羡慕别人开始的。孩子在羡慕别人的时候,总是注意别人的优点,而看不见自己的强项。因此,家长要告诉女孩,当嫉妒心理萌发时,不要盲目同别人比较。其实任何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女孩想一想自己比对方强的地方,这样就会使孩子失去平衡的心理重新得到恢复。然后,家长可以帮女孩客观地分析她同别人存在哪些差距,自身还有哪些长处和不足,帮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让她用自己的成功来消除嫉妒心理。
方法二:帮助女孩克服她的不足之处
孩子产生嫉妒的心理原因是多样的,如智力不如别人、容貌较差、家庭不如别人富裕、有生理缺陷等。家长找出引起女孩嫉妒的心理原因后,要给她提供条件,帮助她克服。比如孩子其他科的成绩都很好,唯独英语成绩差,让她的名次落在别人后面。家长可以请家教帮孩子提高英语水平。当孩子的英语成绩上去了,自信就有了,就不再嫉妒别人了。
方法三:让女孩适当地宣泄
当发现孩子产生了嫉妒之心,情绪有些失控时,家长要及时给孩子创造宣泄不良情绪的环境和条件。比如父母耐心地听她倾诉或让她找知心朋友一吐为快,让孩子暂时缓解内心的负面情绪,然后家长再慢慢加以引导,让她远离嫉妒。
方法四:让女孩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
嫉妒是畸形的自尊,是以自私自利为基础的不良心理。嫉妒的发生往往是个人心理结构中“自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结果,是性格修养欠缺造成的。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认清嫉妒的危害,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充实自己,将注意力转移到有意义的事情中去,以此愉悦身心,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水平,使嫉妒无藏身之地。
虽然孩子的嫉妒很多时候是一种自然反应,但家长却不能等闲视之,如果任由孩子的嫉妒发展,长大后她就可能在嫉妒心的驱使下,不能自控地产生排斥他人的想法,不理智地做出一些伤害别人的举动。家长要让女孩学会和超越自己的人接触,主动向经验多学问深的人请教,这样,孩子才能不断地进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