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没有过青春期?
孩子进入青春期,在身体的生长发育急剧变化的同时,心理也发生着非常明显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孩子不再愿意把自己当成小孩,遇事喜欢摆出一副“大人”的神态,当父母把他当做小孩子时,他会略带不满地嘀咕:“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别再拿我当小孩子看待了。”这是孩子独立意识增强的表现,父母因此感觉孩子不再“听话”了。他希望挣脱父母的束缚,获取更多的自由空间。这种独立性还经常表现在孩子对父母的冲撞,甚至是蛮不讲理……
孩子的变化给父母教育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就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孩子会用粗鲁、固执、孤僻,甚至离家出走等极端方式来表示抗议。欧美心理学界的一些专家认为,青春期有时候也会变得很“危险”,因为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发展充满着矛盾。如果父母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孩子就特别容易走上歧途。如果父母掌握了青春期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保护孩子的独立性,通过与孩子交朋友来引导孩子,就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那么,青春期就不再是危险期了。
李梅的女儿进入重点高中之后,因为学校高手云集,竞争异常激烈,她感到压力很大。伴随着身体的发育,她经常感到头痛、失眠、焦虑、烦躁,还不时与同学发生冲突,回到家里她就经常发闷气,有时候还胡乱摔东西。对父母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神态,喜欢顶撞父母,还扬言要罢课、辍学,乃至要出家当尼姑。父母对女儿的变化感到无所适从,在忧心如焚的同时,他们积极寻找帮助。
后来,在朋友的指导下,李梅和丈夫找到了女儿问题的症结,他们不再强迫女儿学习,尽量不和女儿发生冲突。他们帮助女儿排解压力,使女儿明白,好好学习不是为了取得好名次,而是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慢慢地,女儿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在生活中得到了满足。她的成绩也稳步上升,自信心不断增强。
面对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变化,父母应该及时改变观念,不能强迫孩子学习,而应该疏导孩子的学习压力,帮助孩子提高抗压能力,这样让孩子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同时,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成为家庭中独立的一员,充分发挥他的作用。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在学习上存在困扰,在情感上也会表现出热情、丰富、奔放的特点,然而也容易冲动、多变,缺乏自控力与道德约束力。他们常常会产生感情烦恼,这种烦恼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就可能诱发心理危机。不过,在正确引导下,这种危机是非常容易解除的。因为青春期并没有父母们想象的那样危险。只要父母对孩子采取科学有效的办法,就能帮助孩子顺利地进入成熟期。
一天,女儿对妈妈坦言:“我非常喜欢班里的一个同学,每天进教室我会在第一时间看看他有没有来。他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
妈妈冷静地说:“那个男孩知道这些吗?”
女儿说:“他知道我喜欢他,但不知道我到底有多喜欢他。明天是情人节,我已经给他写好了一封信,准备放在他的书包里。”
妈妈充满理解地看着女儿,轻轻摇着手说:“急什么,多考虑一下。你说喜欢他,那你喜欢他什么呢?”
女儿不假思索地说:“喜欢他的高大英俊……”
妈妈又说:“很好,但是他喜欢你吗?”
女儿沉默不语。
妈妈接着说:“既然你这么信任我,那我就有必要给你一些建议。首先,你可以继续喜欢他,但千万不要告诉他,因为他或许没有思想准备。再说了学校也有明文规定,中学生不能谈恋爱,如果你突然向对方表白,会影响对方的学习和生活,也显得你不够慎重、理智。其次,千万不要把信塞在他的书包里。因为这份感情还不成熟,你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也许你现在感情强烈,一旦环境改变了,接触开阔了,你就不喜欢他了。到时候这封信还收不回来呢。所以啊,你最好把信放在你的箱子底下,在心里珍藏这份美好的情感。等高考结束,你再看一看是否还喜欢他,那时你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向他表白了……”
两年后高考结束了,女儿主动跟妈妈说:“不知怎么了,我现在一点都不喜欢他了,我十分庆幸自己没有把那封信给他。谢谢你当初给我的建议,妈妈。”
青春期中的少男少女情感丰富,但是感情起伏很大。这就需要父母积极地、适度地启发孩子,善意引导孩子克服冲动与盲目的心理,使孩子能够正确驾驭自己的情感。
青春期并不是危险期,只要父母与孩子保持交流,找出孩子的问题症结,做出针对性的举措,就能让孩子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爱情的萌芽时,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强硬阻止孩子。而应该站在朋友的角度给孩子提建议,让孩子做最终的决定。这样充分尊重了孩子,给孩子独立做主的空间,既可以使父母得到孩子的信任,也能促进孩子的自我感、独立感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耐心解答孩子对身体的疑惑
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发育充满好奇,但是因为缺乏对身体的了解,所以他们通常喜欢问父母。这时候,父母就应该给孩子耐心地讲解,碰到一些父母无法解答的问题,父母要多方搜集资料,争取给孩子满意的答案。
自从女儿升入中学,王慧的心就被牢牢拴在她身上。当女儿看到班里的大多数女孩子差不多都已经发育时,女儿显得很着急,一天女儿问王慧说:“妈妈,同学都说我还是个小孩子,我都有点自卑了,我该不会有男性特征吧?如果我有男性特征,那你看看我是不是长了喉结?”王慧笑着说:“怎么会呢?每个女孩的发育时间是不一样的,有早也有晚,一般从十岁开始,这和遗传、饮食、体育锻炼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
说到这里,女儿就说:“妈妈,那你以后一定要加强我的营养啊!”
王慧说:“好!以后妈妈每天给你准备三杯牛奶,午饭和晚饭多给你做一些好吃的,如牛肉、芹菜、鸡汤、胡萝卜,这些菜都很有营养的。可惜这些都是你平时不太爱吃的,但是它们对身体发育很有帮助。”然后,女儿问王慧:“妈妈,你当时是十几岁开始发育的?”王慧说:“好像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女儿怀疑地问:“那我为什么没有遗传你哦?”
王慧说:“我看了一篇文章,里面说专家研究表明,妈妈对女孩的青春期发育影响很大,但同时爸爸对女儿的影响也很大。要不我哪天带你去检查一下身体,看看医生是怎么说的?”
女儿说:“好啊!”
几天后,王慧带着女儿来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表示女儿的身体没有什么问题。医生还说:“现在很多孩子都早熟,发育晚点也挺好的。”
听了医生的话后,女儿总算是把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此后,每天吃饭规律,还加强了自身的体育锻炼……
试想,如果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这方面的问题表现出厌烦,或是干脆拒绝回答孩子。孩子在对自己身体产生更大的好奇的同时,还会对父母的态度感到不满,这种好奇心理可能使孩子通过不正当的途径了解发育知识,不满情绪很可能会影响孩子与父母的感情。
一位母亲面对女儿提出的关于青春期的问题时,表情极不自然,回答的时候遮遮掩掩,这让女儿感到很纳闷。于是她的心里想“难道青春期发育知识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吗”。想到这里,女儿决心查个水落石出。于是她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通过网上搜索相关的网页,研究这方面的知识,最后误入了黄色网站,迷恋言情小说。
每天放学后,女儿就显得多愁善感。她把自己关进房间,尽情阅读爱情小说,同时她在自己的墙上贴了很多异性明星的照片和海报;她的书桌抽屉上了锁,每当同学来找她时,总喜欢关起门来聊天,生怕父母听见。她开始注重衣着和化妆,经常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父母看到女儿的转变感到恐慌不已,但是父母的担忧、过问和批评,不但没有改变女儿,反而使女儿对他们越来越疏远。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确需要父母的关心和引导。尤其当孩子表现出对异性爱慕倾向时,父母更要和孩子进行平等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需要强调一点,越是抑制孩子的好奇心,只能加剧孩子的猎奇心理。青春期的孩子们误入歧途,有时候是受到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的压制后发生的。在青少性教育的问题上,最理想的教育者应该是父母一方的同性者,通过对孩子传播健康、科学的性知识和道德观,才不会让他们在青春期误入歧途。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谁来拯救孩子青春期懵懂的爱
一旦孩子在青春期坠入爱河后,对于自己的感情冲动是难以克制的,当他向爱慕对象表白和得到回应后,很可能开始与对方亲密地交往起来,常常因为恋爱分散了精力,影响了学习。慢慢地,他们开始逃避集体活动,和其他同学渐渐疏远。父母、老师给予的压力和舆论的影响,他们难免在思想上背负负疚感,内心矛盾重重。这种心理状态会严重阻碍孩子的身心发展。
某报刊曾刊登了一封高中女生的公开信,在信中该女生畅聊自己的心声,她向父母表示处于花季的少女找到爱慕对象的喜悦之情,包括她的苦闷、烦恼和抑郁。最后,这个女生还表露了自己的心声:我不想做个坏女孩!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青春期事件”司空见惯,很多时候大人们误解了孩子纯真的心,使他们感到委屈和痛苦。所以,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处理青春期情感,通过恰当的教育方式促使孩子情感转移,最后淡忘恋情、抓住友情,使之为学习提供帮助,为健康成长提供动力。
一位母亲在收拾房间时无意发现一张纸条,纸条上写了一个男生的名字。她知道女儿已经15岁了,已经长大了,有些事情需要跟女儿好好谈谈。
晚上,女儿做完作业以后,母亲来到了女儿的房间,和女儿随便聊了起来。聊着聊着,母亲就说起了自己15岁的时候。母亲神秘地问女儿:“你想不想知道妈妈当初的秘密?”女儿的好奇心充分被勾起,她当然想知道。于是母亲把当年的事情讲给女儿听,故事里描述了母亲当年15岁时对异性也充满了好奇感。
第二天,女儿的表情有点复杂,午餐过后女儿迟疑了一会儿说:“妈妈,我有一个秘密想告诉你。这几天我的脑子里总是出现班里一个男生的影子,我还以为是自己的脑子出问题了呢,害怕你和爸爸知道。可是昨天听了你的故事我才发现,妈妈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觉,那就是证明我很正常,是不是呀?”
母亲高兴地说:“那是当然的,孩子。这种感觉非常美妙,一点都不丑陋。但是好感和爱情不是一回事,像你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容易将二者混淆,你可别把它放在心里,这样会影响你的心情,而且会误导你。我建议你和那个男孩子多交往,和班里更多的男生交往,你还可以把你的朋友们带到家里来尝尝妈妈给他们做的好菜。”
看到妈妈如此支持自己,女儿终于放开了自己,她大胆地和更多的男生交往,并时常带他们来家里做客。母亲还时常告诉他们要做好朋友,互相帮助。
孩子对爱情的认识是模糊的,他们常常误以为好感就是“爱”。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正确认识青春期情感,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青春期的情感烦恼。当孩子对某异性产生好感时,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引导孩子,孩子就可能越陷越深。所以,父母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促使情感转移,这样能很好地避免孩子早恋。
一个平时埋头苦读的孩子,在中考后被市重点高中录取。这个女生因为性格原因,从来不喜欢与人交往。后来有段时间,她的脑海里总是出现男女拥抱、接吻的情景,于是开始暗恋班里的一个男生。然而她暗暗告诉自己,她并喜欢这种感觉,每当她想将这种念头清除的时候,这种念头就越是强烈地出现在她脑海。这种感觉难免会影响到她正常的学习生活。后来,她开始害怕男生,见到男生她就躲开,她担心自己做出冲动的事情,她认为这样的自己不够纯洁,甚至她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后来老师知道了这个女孩的苦恼,给予了及时的疏导,帮助这个女孩成功转移了情感。
青春期的孩子有许多思想困惑,他们对异性甚至对自己都不了解。当他们对异性产生好感时,既会兴奋不已,也会紧张兮兮,这时孩子的行为举止可能有点怪异,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学习成绩也不稳定。此时,父母不能一味地批评孩子,而要深入了解孩子内心的烦恼,想方设法将孩子的注意力从“朦胧的爱意”转移到学习和生沽中的其他事情上。一定要对孩子的情感问题多加留心,一旦发现势头不对,就及时提供帮助。对儿子应该灌输责任意识;对女儿要讲自我保护,讲自尊、自爱。父母用朋友的身份向孩子提供建议,会阻止很多意外出现。
莫要胡乱揣测孩子的心事
孩子的心思总是纷繁复杂的,他们想着学习,想着玩乐,想着交朋友,想着怎样满足父母的期望,想着怎样实现梦想。而青春期的孩子的心事就更带有几分朦胧和梦幻的色彩。在这一段时间,他们对异性开始产生兴趣,具有强烈的友情需要。通常情况下,他们喜欢交异性朋友,大家往往选择志趣、爱好相投的异性做朋友,把真诚、坦白、亲密作为友谊的宗旨。
当老师和父母发现两个异性孩子频繁交往,难免会非常紧张,轻则劝诫孩子,重则打骂孩子。有时候会妄加猜测,以致误解孩子。因为他们本来彼此是真诚的朋友,可是经过父母的阻止和老师的批评,他们会感到茫然无措。因为年龄不够成熟,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很容易将友情和爱情混为一谈。所以,父母和老师应该理解孩子,必要的时候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而不要对孩子的事情妄加猜测。
与异性交往,是每个人必然会经历的事情,在交往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对异性的尊重和爱护,明白了它意味着对异性的责任和义务。父母不能因为害怕孩子早恋而阻止孩子与异性交往,就像不能因为可能发生车祸而不敢让汽车上路,因为怕发生空难而禁止飞机上天的道理一样。作为父母,应该正确认识孩子与异性的交往,要客观地认识异性交往的互补性。同时要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会尊重对方,注意礼貌。对于孩子们之间的正常交往,父母应该给予支持,不要主观猜测,随意给孩子扣上早恋的帽子。比如,在一次以《被父母误解的苦恼》为题的作文中,一个初三女生就谈到了这方面的苦恼。
这是一件发生了好几天的事情,但是憋在心里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前几天我过生日,好朋友江坤送给了我一本诗歌作为生日礼物,妈妈看到后对我说:“等他过生日时你要记得送他一个礼物!”“不用了,跟他从来都不用客套,我和他挺好的。”就是这个不经意的回答。妈妈对我更加怀疑了,她说:“看来你们老师不是凭空捏造事实!”听完这句话,我整个人就懵了,妈妈怎么可以这样怀疑我。
自从妈妈上次和老师见面以来,她总是问我这方面的事情。在这之前,妈妈对我处理男女同学间的关系非常放心,但是这一次她为什么如此怀疑我。
没错,我经常和江坤通电话,在家里我还经常提起他的名字,但这根本不能说明什么。如果仅仅因为上次考试我和江坤的成绩都退步了,我只能说那是一种巧合。
记得上初一时,我所认识的一个男生给我写了一封委婉的信,并附上了他的照片,当时妈妈对我说:“这件事你自己处理吧,妈妈相信你。”那时我心中洋溢着幸福的感觉,因为我得到了妈妈的信任。
但是为什么现在妈妈对我失去了信任呢?难道只是因为我比当时长大了两岁吗?确实,就像妈妈说的那样,我现在还不懂什么叫爱情,可是我还是有能力分辨友情的。虽然,我现在还处于未成年的年龄阶段,但是我相信我能控制自己,因为我长大了。
所以,我真心希望得到妈妈的理解和信任,请她相信我。
为了不让孩子受到误解,父母应当理智地面对男女孩子间的交往和接触,在没有事实证据之前,不要胡乱猜测孩子的心思。因为异性彼此之间的接触,不单单是处于青春期孩子的愿望,也是他们成长中必须上的一课。通过彼此的交往,他们可以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关系好,大多数还是属于好朋友关系,最多也就是对彼此存在着好感和喜欢的感觉而已。如果父母觉得孩子同异性的交往过于频繁,可提醒他们,这个年龄段以学业为主,孰轻孰重自己掂量。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只单独和某个异性接触,可以鼓励他要多交朋友,多交异性朋友。因为这样孩子就可以在群体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同时还能将异性朋友身上的优点捕捉到。
彭亮读高一的时候,一次回家向爸爸妈妈宣布:“我有女朋友了。”父母说:“好哇!你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很想结识她,欢迎你请她来咱家做客。”几天后,彭亮真的把那个女孩子带回了家。父母对彭亮说:“我们还希望你多交女朋友,多带其他朋友来我们家,,这能培养你的交际能力,也可以证明你的人缘不错。”
为了给彭亮创造交往机会,父母鼓励彭亮和异性同伴一起做游戏,一起参加有益的活动。彭亮生日的时候,父母让他把相处得比较不错的朋友邀请过来,大家高高兴兴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在休息日,父母总是尽力抽出时间和彭亮外出游玩。在浓浓的亲情和友情的包围下,彭亮逐渐淡化了对那个女孩子的感情。然后,父母又把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给彭亮听,例如怎样保持适度,怎样尊重对方,怎样才是负责任的行为。由于得到父母的正确指教,彭亮的学习和成长没有受到早恋的干扰。
通过父母的积极引导,让孩子知道与异性交往是人生重要的生活内容。理解孩子与异性交往,而不是封杀孩子与异性交往;支持孩子与异性交往,但是又不能放纵孩子。这样能得到孩子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孩子和父母的交流。在尊重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讨论问题。
任何时候都不要胡乱揣测孩子的心事,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就应该开诚布公地和孩子谈论这个话题。应鼓励孩子多和异性交往,交更多的朋友。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拓展他的人际关系,与人多交往也能很好地避免孩子陷入早恋的泥潭。
积极面对孩子“性”的困惑
小时候,幼稚无知的孩子经常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从石缝中蹦出来的”、“天上掉下来的”、“从地里长出来的”……相信很多父母对这样的答案熟悉不过,因为父母们接受的也是这样的教育。如果说孩子小的时候,这样的回答还能敷衍孩子,但是当孩子走入青春期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父母曾经说了谎。“为什么要说谎呢?这其中难道有秘密?”孩子会对性知识充满好奇。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感觉难以启齿,孩子就不能通过父母的教育和讲解了解性知识。这会让孩子对“性”产生误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某男孩讲述了自己学习的“性知识”的过程:
从小到大,我都没有从父母那里得知任何关于性方面的知识,我只好通过其他渠道来了解性知识。
对于性的最早记忆,出现在我5岁那年,那时才意识到男孩和女孩的不同。进入青春期后,我对这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关心。初中时,每当上生理卫生课,老师就让大家自习。于是,生理卫生课本里的内容成为许多同学谈笑的资料。那里面讲授的内容让我对男女生理有了粗浅的认识,当然,这并不能完全满足我对性方面的好奇。所以,那个时期我对各种媒体上的有关性的信息非常敏感。
有一次,我听收音机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了一个名叫《夜激情》的节目,这个节目是一个有关感情和性的节目,听众可以通过电话向节目主持人问问题,倾诉自己的苦恼,节目聘请的专家一一给予解答。那些平时被大人们忌讳的话题在这里被堂而皇之地拿出来讨论,我通过他们的一问一答获得了许多知识,同时还释放了自己曾经的困惑和苦恼。高中以后,我感觉自己对性方面的知识了解得已比较全面,所以对待性的心态也平和了许多。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他们困惑最大的问题就是“性”了。因为生理原因,孩子们在这个时期会有不同程度的性冲动、性表现。一些医学专家认为,因为生活水平的改善,现在孩子的青春期发育提前,但他们的心智成长却没有跟上来,以至于无法把握身体的变化,出现不少问题。
所以,父母应积极主动地利用和创造性教育的机会,给孩子一些指导,以便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和相关性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能因为传统观念而顾虑重重,就放弃教育孩子的责任。
首先,父母要让孩子们清楚一点,体表“第二性征”的出现,表示这个人正在向成年过度,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所以,完全没必要担忧和畏惧,而且应当感到轻松和愉悦。父母可以用亲切的态度祝贺孩子走向成熟,向孩子提供性教育信息,使孩子以乐观和自信的情绪度过他们的青春期。
其次,父母要科学地对待孩子对异性的关注。青春期的孩子有恋异性的倾向和接近异性的行为,此时孩子与异性的交往有着重要的“社会化”功能。通过和异性的接触,逐渐了解异性的身体结构和认知,这为他们日后选择最佳的终身伴侣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试想,从未接触过异性的人,到了成年阶段再去接触异性,他的心理状态会是什么样的呢。所以,父母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孩子讲解一些异性的性知识,让孩子不仅了解自身,还了解别人,做到知己知彼。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早在周朝,古人就认识到教育是一项浩大而又艰巨的任务。树木在春天焕发出蓬勃生机,处于青春期的人在这个阶段向成熟过渡,最终步入社会。所以,青春期性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重视对孩子进行青春期的性教育,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将来的发展。所以,请父母直面孩子的性教育问题,用正确的心态和科学的性知识引导孩子走过青春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