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莲花开:星云大师给世人的14堂人生课-挖掘你的幸福DNA,寻觅潜藏的快乐源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平常一般人总喜欢把苦和乐、难和易分得很清楚,因此,苦的时候难过,乐的时候欢喜;有收获的时候雀跃鼓舞,困难的时候伤心颓丧。假如一个人能够把这些事情调和对待,不偏激、不极端,那么生也好、死也好、苦也好、乐也好、难也好、易也好,这不是很洒脱自在的生活吗?

    挖掘潜藏深处的幸福源泉

    近代的弘一大师,也认为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使他觉得不好。破旧的手巾也好,咸苦的蔬菜也好,跑一整天的路也好,住在小茅屋也好,世界上什么都有味,什么对他来说都了不得。

    幸福犹如一座金字塔,是有很多层次的,越往上幸福越少,得到幸福相对就越难。越是在底层越是容易感到幸福;越是从底层跨越的层次多,其幸福感就越强烈。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期盼,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这样的幸福常常被我们忽略。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取决于人的心态,而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所谓幸福,知足者常乐就是这个道理。人要学会自我满足,这里说的自我满足,不是骄傲自满,是对环境的适应。你不可能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但是你也不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就可以了。人应该学会改变环境,但更要学会适应环境,要做到这两样都很不容易,这是人生存的能力。

    人应该有理想、有生活的目标。愿望和欲望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人主观世界的一种目标,后者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强烈要求。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不能放纵,应该克制。在生活上可以不满足现状,但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以及合法的手段去获取。品质高尚的人,不一定没有欲望,而是能克制欲望。从能克制欲望到无欲,这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修养品德的过程。无欲则刚,是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

    我们的幸福来自哪里?它来自我们的内心体验,知足可以让人幸福。

    一人在岸边垂钓,旁边几个游客在欣赏海景,只见垂钓者竿子一扬,钓上了一条大鱼,足有两尺多长,落在岸上后,仍跳跃不止。可是钓者却用脚踩着大鱼,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进了海里。

    周围围观的人一片惊讶,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可见垂钓者雄心之大。

    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鱼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只是一条一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看一眼,顺手扔进了海里。

    第三次,钓者的钓竿再次扬起,只见钓线末端钓着一条不到半尺长的小鱼。围观的众人以为这条鱼也肯定会被放回,不料钓者却将鱼解下,小心地放回自己的鱼篓中。

    游客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钓者为何舍大而取小。

    钓者回答说:“喔,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只不过有一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也装不下,所以只好要小的,其实小鱼挺好,做起来也没那么麻烦呀。”

    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没有知足心。每个人对幸福的感觉和要求都不相同,一个容易满足、懂得知足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幸福。

    通过一项问卷调查,心理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感觉幸福的人一般朋友较多,而且至少拥有一位贴心的好朋友;女性的幸福感一般超过男性;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幸福感一般高过中年人。

    为什么有些人身心疲惫,由于他们一心追求荣华富贵的生活,不愿与简朴结识,导致身边没有真正的朋友,无依无靠,把自己锁在只有金钱、名利、虚伪的狭小世界中。这并不是一种完美的生活,但我们可以去寻找、选择属于自己的简朴生活。

    在文豪托尔斯泰的《追求幸福的伊利亚斯》故事中,它就讲述了简朴精神的源泉:

    查维尔夫妇出身贫寒,他们立志要追求幸福,因此胼手胝足,努力营生,后来拥有了大量的财富。可是好景不长,由于种种原因家道衰落。富甲天下的查维尔夫妇很快就没落了。

    到了老年,他们一贫如洗只得去帮佣。好在他们能乐天知命,在雇主家里,反而过着安全幸福的生活。

    他们曾说过:“当我们富有时,有许多事让我们操心,所有没有时间交谈,没有时间想到灵魂,向上帝祷告。我们忙碌又忙心,也常因浮躁而吵嘴。现在,我们清晨起来,会彼此说几句恩爱的话,生活平静不争吵。我们只需要服侍主人,尽心为主人工作。我们工作回来,有晚餐可吃,有乳酒可喝,天冷有木柴可烧。我们有时间闲谈,也有时间祷告,有时间思考灵魂。50年来我们追求幸福,直到现在才找到。”

    事实上,美好只在平淡中突显出,而在这物欲横流精神匮乏的年代,谁愿意舍弃拥有更多的财富,谁愿意甘于平淡。我们要重视生活中单纯简朴的态度,因为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心态,我们应满怀质朴的心对待生活,认真地活在当下。

    人想要的东西越多,自己就越觉得匮乏;越是为自己着想,越觉得孤单寂寞;思索太多未来的事,就忽略了现在的喜好。同时,当自己拥有更多的时间去让心静下来时,那平静的心,如同清水一样,可以让我清楚地看清自己,也看清生活。从而更接近自己,聆听自己的心灵,去思考人生的一些根本问题。在这纷扰的尘世中发现自己和生活,找到自己的方向。

    每个人都是幸福的,生命之中幸福无处不在。只要你细细体会,就会发现,幸福的内涵是如此丰富多彩:奉献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体验挫折是幸福、战胜怯懦是幸福、享受成功是幸福。

    时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人在迷惑的时候,往往会有许多心结打不开,这通常都是因为自己钻牛角尖,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逆耳忠言所致。所以当我们遭遇不顺、陷入烦恼的时候,无论迷惑、愚痴或偏见,只要不执着,就有办法化解。

    莫要忘记,生命中许多活动的流程就是生命中的满足,没有必要加快脚步做好每一件事,更没有必要为寻找快乐而到达终点,顺其自然就可以,生命中的快乐就是乐天安命,一切自然地水到渠成。

    生命在拥有与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溜走了,而人们却还在一味地盲目追求所谓的“物质幸福”中浑然不知,不管是金钱、地位还是房子,无论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步伐有多快,也会觉得很慢,会因此烦恼,此时最容易受伤。其实,很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不必为此苦苦追求,耗费不必要的精力,有很多东西是我们原本所拥有的,却不懂得珍惜。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往往可以让我们避免许多痛苦。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且,快乐也充满着未知。人类不善于预测快乐,因为快乐是乞求不到的,当你追求快乐时,它无影无踪,而你忽视它时,它却不期而至。

    有一条小狗不停地绕着自己的尾巴转圈,直到筋疲力竭地躺在地上喘气。

    这时,一条大狗走过,询问它发生了什么事。小狗说:“有朋友告诉我说,假如我可以追到自己的尾巴,我便能永远地得到快乐和幸福,所以我才追逐自己的尾巴直到筋疲力竭的。”

    大狗叹了一口气说:“在我年轻的时候,也听别人说过同样的话,我也跟你现在一样弄得筋疲力竭。当我追逐快乐和幸福的时候,它永远不在我前面,反而当我不刻意追逐,一切顺其自然之时,才发现快乐和幸福正在后面日夜地跟随着我!”

    快乐和幸福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只是看我们是否懂得欣赏而已。许多人每天都在追逐名利或者是物质享受,但是仍然得不到快乐和幸福,其实是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快乐与幸福不是刻意追求就可以得到的,一切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得到。

    好的感觉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只存在于头脑中,它一定会表现在行为当中。通常当人们去参加一些非常有趣的活动,达到忘我的程度时,生活满足感就会出现,因为这时他们已经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一切忧愁。心理学家彻斯把这一现象称为“顺其自然”。彻斯认为,在生命的流程中,人们也许正在处理棘手的事件,也许正在做脑部手术、玩乐器或者是在和孩子一起解决难题,而其中的影响都是一样的:生命中许多活动的流程就是生命中的满足。顺其自然就可以,完全不必加快脚步到达终点。

    从前,有一群年轻人四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忧愁烦恼和痛苦。在经历了这些后他们一个个垂头丧气,觉得这个世界并没有真正的快乐,于是,他们准备放弃,在他们心灰意冷的归途中,看到了一个垂钓江边的渔翁。老翁神态怡然自得,时时轻捋长须,十分悠闲。一人弯眉一想,带着朋友走上去,问道:“老伯伯,您快乐吗?”

    “我很快乐!”老翁回答。

    “为什么?”年轻人说。

    “因为我远离喧嚣,垂钓碧江,我在享受我的生活。”老翁答道。

    年轻人脸上满是疑惑,不解。

    老人说:“你们去拜访苏格拉底吧,或许他可以解决你们遇到的问题。”说完继续面朝大江。年轻人点点头。

    苏格拉底是名人,古希腊哲学三圣之一,柏拉图的老师,大哲学家。几天后,他们找到了苏格拉底,问道:“我们在寻找快乐,却遇到了痛苦,快乐到底在哪里?”

    “你们先帮我造一条船。”苏格拉底说。

    年轻人还是一头雾水,但答应了,就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他们各自商量好,找来了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大树,挖空树心,造好了一条独木船。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虽然很累,但每个人的心里都异常兴奋。当晚大家相约去庆祝了一番,全然忘了寻找快乐的事。

    第二天,他们把独木船抬到江边,并请来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满意地点点头。于是大家把船推到水里,一起上到船里,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歌声在整个空旷的江面上回荡。

    这时,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非常快乐!”他们齐声回答。

    “那你们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了吗?”苏格拉底问道。

    这群年轻人恍然大悟,道:“原来我们都为了寻找快乐而久久苦恼,但在忘记寻找快乐中我们不知不觉找到了快乐。”

    “哈哈,其实快乐并非刻意去寻找,它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只要你们融入生活,有理想、有追求地去做一件事情,并做好每一件事,那么快乐就会如约而至。”苏格拉底说道。

    这时,这群年轻人也深刻地领悟了垂钓老翁的话,并感受到了快乐的真谛。

    他们快乐地荡舟于江面,舟上载着一群快乐的人。

    人们都曾体验过快乐的感觉,也很重视快乐的感受,却往往不重视去做快乐的事情。说到底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从根本上来说,美好快乐的感觉并不像人们想象之中的那样只存在于头脑中,它一定会表现在行为上。只有付诸行动中,才可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经营长处使你幸福倍增,经营短处使你痛苦一生

    认识、发展并经营自己的长处,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准确地发现自己的最佳才能,找到到达成功目的的最迅捷的途径。

    在古希腊的“戴尔波伊神托所”的门口矗立着一块古老的石碑,上面写着很醒目、很发人深省的大字:“认识你自己!”这句名言被着名的思想家卢梭称赞为“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着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的至理名言”。一个人成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如果一个在自己的人生坐标中,站错了位置,用自己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这个人会在无数的失败中变得失意和沉沦,找不到自我。“寸有所短,尺有所长。”善于发现、经营自己的长处,将会谱写美丽的人生篇章。反之,如果你经营自己的短处,那会让你的人生贬值。

    人在世上生活,无非就是谋生与乐生,而要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就必须有一技之长,有自己的立足之处,生存之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但又都有自己的弱势或不足,只有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才会使人生结出累累硕果,才能使生命增值。

    当然,经营自己的长处会使人生增值,并非短时间内就能积累起来,需要经过长时间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需要经过长时间地坚持,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英国某医药跨国公司进驻中国的时候,北京某区域当时的地产非常便宜。有中国员工建议公司可以投资地产,并预言某个位置以后肯定会抢手。第二天,老板召集全体员工开会,向员工陈述公司发展的历程,并强调“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才能获得成功。公司曾经面对很多的诱惑,但从来没有偏离自己的方向。后来员工建议投资的某区域地产果然炙手可热,但该公司却已发展成为本领域占世界市场一半以上份额的主导公司。

    该公司的成功在于它能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并且懂得经营自己的长处。

    选择自己擅长的,并为此孜孜不倦地努力,成功就会降临到你头上。柳永选择做个词人,所以才有了“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的文坛佳话;菲尔普斯选择游泳,所以才有了奥运史上“一人包揽八金”的美谈,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的人总是容易成功,假如柳永积极于仕途,我们就可能会多一个范进;如果菲尔普斯热衷考学,世界就可能少一个泳坛天王,年轻的朋友们就会少一个崇拜的偶像。

    可见,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才是成功的前提。

    然而,总有一些人看不到自己的长处,特别是在他的人生陷入窘境时,最容易自暴自弃,最后碌碌无为。个子矮的男生不敢和女生交往,不敢和个子高的人站一起,深怕会被人取笑;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怀疑自己的领悟能力,不敢向老师提问。不仅学生如此,其实,社会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不敢直面自己的短处,不去挖掘自己的长处,要么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直至庸庸一生,甚至过早地结束生命。

    其实,纵观历史,文坛上就有很多敢于直面自己,善于挖掘长处,最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名人。史铁生双腿残疾,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走”进地坛,选择拼命地写作,才有了《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命若琴弦》等感人的篇章;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发挥自己创作的天赋,选择努力工作,最终成为杰出的文学家,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鼓舞了无数逆境中的人们。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聚焦生命中的缺憾只会失败,唯有放大生命的亮色,才能缔造人生的辉煌。

    人无完人,有缺点有短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被缺点短处吓住了,我们放弃了经营自己的权利。

    富兰克林曾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成了废物。”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对一技之长保持兴趣相当重要,即使它不怎么高雅入流,但可能是你改变命运的一大财富。在人生的坐标系里,一个人若是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是极其不明智的,他可能会在永久的失意和卑微中沉沦。

    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在选择职业时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你无须考虑这个职业能不能使你成名,而应选择最能使你的长处和品格得到发展的职业。

    当然,经营自己的长处不是让我们夸耀自我,经营自己的长处也需要别人的帮助。过分地夸耀自我,一点点优点就大肆张扬,成天只生活在自我膨胀的光环下,不去务实地改造生活,照样一事无成。“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有时我们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儿,我们更不清楚该如何经营,这时也需要别人的引领,帮助我们发挥优点,指导如何经营长处。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朋友们,找一找身上的优点,让生命过得更加精彩。记得有个名人说过,当我们知道自己要朝哪个方向走时,世界都会为我们让路。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让长处的光芒像夏蝉的歌唱,像梅花的清香,留给造化一段永恒的记忆。

    吃点儿“糊涂亏”没什么大不了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吃亏”不只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睿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在乎“装傻充愚”的表面性吃亏,而是看重实质性的“福利”。

    做人要能吃亏,过于计较,得失心太重,反而会丢掉应有的幸福。表面上看是让步的一方吃亏,其实何尝不是获取共识与下一轮利益合作的开始?众所周知,商场如战场,过于计较利益得失的商人,绝对不是一个懂得人情世故与商学情商的商人。如果一个公司领导只为自己的蝇头小利,就对自己的合作伙伴与员工大肆的掠夺与欺骗,那这个商人迟早会被社会与日益诚信为本的商业市场所淘汰。

    郑板桥写过两条着名的字幅,就是流传至今的“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这两条字幅含有深刻的哲理。郑板桥正是凭着这种达观大度“稀里糊涂”的心态,健康长寿,为人称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就是郑板桥的养生长寿之法。郑板桥一生中为人处事,始终不求名利,不计得失。

    即使是面对坎坷、困境,郑板桥也始终能以乐观的心情对待。他做官时,因为在灾荒之年为灾民请求赈济触犯了上司,结果被罢官。但是他并没有忧郁沮丧,也不为官场失意而郁闷不乐,而是骑着毛驴悠然回到故乡。从此专注于诗、书、画,安然幸福地过着老年生活。

    这样看来,郑板桥是一个不计较吃亏的糊涂人。其实,不计较吃亏,得来的往往是福。

    “吃亏”是让利的表面,“是福”是在让利的实质。我们知道,在商场的交锋之中,谈判是一种很高的渲染力与心理较量文化,只要自己本身有利可图,何不做个顺水人情的“难得糊涂”。成气候的商人,绝对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商人,成大事者,不会是小气的商人,而是大度与豪爽的谈判专家。

    郑板桥的名句“吃亏是福,难得糊涂”所蕴含的道理也是如此。人生在世,无论是商业利益还是人际关系都要看开点好,不是什么事情都是非你不可、非我不可、非他不可,做人做事也一样。低调平和即是一个人的本色,也是一个人的本分。心淡下来,很多事情都会游刃有余。

    东汉时期,有个叫周仁辅的人在朝为官,时任太学博士。周仁辅为人忠厚,遇事谦让,人缘不错。有一年临近除夕,皇上赐给群臣每人一只外番进贡的活羊。

    因为这批羊有大有小,肥瘦不均,难以分发。大臣们纷纷献策:有人主张把羊通通杀掉,肥瘦搭配,人均一份;有人主张抓阄分羊,好坏全凭运气……

    这时,周仁辅说道,分只羊有这么费劲儿吗?我看大伙儿随便牵只羊走算了。

    说完,他率先牵了一只最瘦小的羊回家过年。众大臣纷纷效仿,羊很快被分发完毕,众人皆大欢喜。

    此事传到光武帝耳中,给了周仁辅一个“瘦羊博士”的美称。不久在群臣推荐下,他又被朝廷提拔为太学博士院院长。

    中国有句古话:“贪小便宜吃大亏。”这是对爱占蝇头小利的人的警告。这个“瘦羊博士”的故事则告诉我们“吃亏也是福”的道理。周仁辅吃了一个瘦羊的亏,得来的是一份好人缘,还有美誉,以及官场上的提升。这样的亏,还是值得的。

    事实上,“吃亏也是福”是一种境界。在人生的历程中,吃亏和受益是互为存在、互为因果的。天地轮回,平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哪一个人,无论哪一件事,没有永远的受益,也没有永远的吃亏。有些事情当时可能是吃亏了,但事后仍有可能出现一个受益的结果;一个人不能事事只想着受益,有些事情当时即使真的受益了,最终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吃亏。

    有人说:现在的人们都特聪明,个个都精得流油,谁会愿意吃亏呢?哪个还视吃亏为福气呢?但人是群居动物,既是群居,就有交往、交际、交流,而只要“交”起来,就可能有的人“吃亏”,有的人占“便宜”。社会是需要人们交往才能发展的,在交往的过程中,可能没有哪个人不曾吃过亏,有的吃亏是自愿的,有的吃亏是乐意的,有的吃亏是被迫的,有的吃亏是不甘心的……在两个人以上的交往中要想不吃亏,完全达到“平等”交往是不可能的。

    但无论你愿意或不愿意,你都必须吃亏。在这件事情上你占了便宜,在干那件事情时,你可能又吃亏了;有些事情你可能自己认为受益了,其实在众人眼里你是吃亏的;有些事情你可能觉得自己吃亏了,但众人认为你是占了大便宜;与甲交往你可能吃亏了,但在与乙的交往中,你可能又占了便宜。所以说,吃亏和占便宜,本身并没有严格的评定准则去定位,没有十分准确的标准去衡量。什么是占便宜?什么是吃亏?因人、因事、因环境、因社会等因素去评判,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得到就是占了便宜吗,不尽然。

    “吃亏也是福”是一种正视失败,以积极、宽容、乐观的精神对待生活的观点。如果在你与别人相处的时候,能以宽容的态度待人,不斤斤计较的话,可以省掉很多麻烦。“吃亏也是福”,如果把这种思想用在事业上,当自己在事业上遇到挫折和遭受失败时,就会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挫折和失败,总结经验,就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一般的人不吃亏,聪明的人甘于吃亏,智慧的人乐于吃亏。学会吃亏,善于吃亏,乐于吃亏,这并不说明一个人无能、无用、无知,很大程度上这也是一个人的思想高尚与否,行为善良与否,品行端正与否的写照。把吃亏当做一种福气,是一个人思想的最高境界。

    没有人可以剥夺你追求幸福的权利

    幸福的舵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毁灭。

    逆境能打击一个人,毁灭一个人,也能成就一个人。对于强者,逆境是上天给予的最宝贵财富,挫折是人生最好的课堂。试看那些大才大德、大智大勇者,有哪位是“一生顺境或半生顺境”,能正确面对逆境与挫折才使他们名耀千古。生活中的逆境,是砥砺人生锋芒的砺石。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痛苦的,也没有谁会讨厌幸福,但是往往就会有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幸福。幸福与否与个人的观念、心态有很大关系,还与周围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其实,幸福的人生由我们自己掌控。

    很多人喜欢诿过于人,因为诿过于人有一个好处,它可以使我们不自责,可以让我们把自己看做是“好人”,可以减少我们的焦虑。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实际上反求诸己对自己更有利。

    如果我们诿过于人,也就等于承认了“我的幸福快乐与否是操于别人之手的”。别人不好,我就只好愤怒或者抑郁,别人好,我才能幸福快乐。而别人怎么做,归根到底是由别人决定的,即使你可以施加少许影响,但是绝不可能完全让别人按你希望的方式来面对问题。这样,你的幸福快乐在别人手上,你只有从别人那里得到。

    美国,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一心一意地坚持着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当歌剧明星,演唱歌剧。

    当时,他去了纽约的一家歌剧院。不料,却被对方无情地拒绝了。对方说,你根本不是当演员的料。歌剧与你无缘。

    他没想到自己的梦想之路会以这样的方式起步。歌剧就是他的梦想,就是他的人生。他觉得自己不能这么放弃,自己要一个个地试下去,总有一家歌剧院能雇用他。

    于是,他在本子上写好了歌剧院的名单、地址,按照顺序一个个地去拜访。他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订做好的剧本希望能得到对方的认可。结果,没有一家歌剧院愿意雇用他。

    其中一个面试官甚至说,你不如回家去种地,你没有一点儿歌剧演员的气质。

    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他没有被拒绝、讽刺、嘲笑所击倒,而是耐心地写下他们的意见,并对照自身,看看如何改进。

    不得已,他成了餐馆的服务员。但他还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在工作之余,他认真地学表演,练习唱功。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到了一家歌剧院的面试通知,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等到了那里才发现,面试官正好是之前嘲笑过自己的那位。

    面试官正想说,算了吧,我们再找找别的人。不料,年轻人就表演起来。他的歌唱其气场让对方大吃一惊。面试官十分惊喜,于是留下了他。

    后来,这位歌剧演员在回顾这段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所有人的批评甚至嘲笑都不能让我停下脚步,我有我想要的幸福,我有我想要的梦想。这些是不可剥夺的,正因为如此,我才能有今天。

    我们要认识幸福,了解幸福,才能够得到幸福的人生,知道跌倒的时候,就要爬起来,知道任何一种磨练都是通向幸福的宝贵经验。对伤害他的人,怀有感恩之心,不会恩怨相报,懂得以德报怨。懂得从失败中站起来,学会勇敢地对待困难,心怀希望,憧憬美好明天。

    没有人生来就愿意经受磨难的,但是,任何人生都会告诉我们,困难和逆境是不能避免的,尤其对一个有志向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很多人很早就做好一种心理准备,与其在困难面前束手无措,或者在逆境中悲观失望,不如干脆把人生就看做是一种磨炼,一种考验,一种战胜困难和逆境的过程。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不愿爬起来的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