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风情画-老秀才“威施”俏娘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老秀才的家座落在翠屏山下,距离镇上不过二里多路,一间“三合头”旧瓦房,看来已是明代建筑。没有围墙,周围用篱笆拦住。老秀才不喜欢花草,在园里种了些蔬菜,房前屋后栽了几株桃李。如今已树老无花,只剩下稀枝疏叶了。

    屋虽破旧,仍不失书香之家。书房正中挂着曾璧光写的单条,上面写的是孟东野的《春风及第诗》,两边是黄云鹄写的对联:

    元气情神仙佛迹,文章道德圣贤心。

    书架上摆着《四书》、《五经》以及《历朝会试时文草稿》、《朱子格言》、《文昌帝君阴骘文》等书,边上还放着两方大砚台,一方磨墨,一方研朱;只是许久未用,上面积满灰尘。书房左侧是卧室,箱笼帐被,收拾得整整洁洁,唯独床下放着个大夜壶,显得有些碍眼。

    老秀才睡眠不多,早早起来,“洒扫庭除”之后,盥洗时,忽听得喜鹊在屋檐上喳喳地叫了几声。

    喜鹊叫,有客到!

    他心中一热,蓬屋可是多时不见人来了。他忙看身上的衣服,像剃头佬的荡刀片,油光光的,要是真有客人来访,岂不笑话?得赶紧换换。想到这里,他走进内室,悄悄打开箱子,翻了半天,才找了件褪了色的蓝布长衫,穿在身上,又找了件发黄了的黑缎子马褂套在身上,然后走到妻子的梳妆台前,对着银光镜照了照:镜子里映出的那人又矮又驼,光秃秃的圆脑袋后,拖着一条一尺多长的小辫子,仿佛留着瓜蒂的大葫芦;脸上皱纹交错,又红又大的鼻子倒是很显眼,那几根又枯又黄的老鼠胡须还在一撅一撅的。

    老秀才对着镜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唉。老了,不中用了!”

    老秀才走到厨下,准备做早饭,手往米坛子一伸,坛子里空空如也。米呢?莫非娘子将米放到别处去了?

    “凤仙!凤仙!”老秀才对着隔壁低声唤着,屋里却没有回声。老秀才忍了忍,提高声音叫道,“凤仙!凤——仙——”

    屋里仍无回音,老秀才正要再叫,秀才娘子却挪着三寸金莲从屋里走了出来,满面怒容。

    “老不死的,清晨大早的,你在喊魂呀?”

    “米——米放——在何处了?”老秀才小心翼翼地问。

    “放在你狗肚子里啦!”凤仙没好气地说。

    “你是说没米了?”

    “有没有米,难道你不知道么?”

    “啊!这——这怎么办呢?”

    “把嘴巴挂到屋檐上呗!”周凤仙赌气地说。

    “什么?嘴巴挂到屋檐上?”老秀才有些茫然。

    “喝屋檐水呀。不喝屋檐水,那你去偷?你去盗?”周凤仙瞥了老秀才一眼,轻蔑地说,“谅你也没这个本领!”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何言偷盗乎?”

    “不偷不盗,难道饿死不成?”

    “岂有饿死之理!”老秀才想了想,忽然喜道,“有了,有了,那菜园地里不是种有芋头么,可以充饥么!”

    “芋头?那能吃饱么?”周凤仙嘟着嘴说。

    “能也,能也。岂不闻颜子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乎?”

    “乐你个屁!”周凤仙骂道,“你这老不死的,动辄就拿古人来教训我,开口子曰,闭口诗云,老娘早已听厌了。不是说‘老而不死是为贼’吗?看你这鬼样子,怎么不死啊!”

    对于妻子的骂,老秀才早已当成家常便饭。今日听得妻子能背得出《论语》上的话,反而高兴起来,连声赞道:“善哉!善哉!无愧于秀才娘子,无愧于秀才娘子!”

    “什么秀才娘子,我嫁给你这无用的老混蛋,算是倒了八辈子霉!”

    “哈哈哈!”老秀才笑道,“我岂无用乎?我教的学生有多少入了学,有多少中了举,有多少做了官……”

    “好意思。”周凤仙打断了老秀才的话。“你教的学生都比你强,就你还是个穷秀才,连个婆娘都养活不了;我要是你呀,早跳进牛脚坑里淹死了,还有脸活在世上!”

    夫妻正在吵嘴,忽然守门的狗叫了起来,接着就听有人敲门喊道:“乐之兄在家吗?”

    老秀才听得有人叫门,忙对凤仙道:“妙哉!妙哉!今晨喜鹊在屋前叫,我就知道一定有客人来。请娘子暂且回避,我去开门。”

    周凤仙嗔道:“什么了不起的客人,我这样子就见不得人啦?”

    “什么?你这样子!”老秀才睁大眼睛瞪着妻子,只见她穿着褪了色的红绫子夹袄,腰系水绿湖绉套裙,裤脚下露出三寸金莲,腰肢纤细,亭亭玉立。尤其是她那双水汪汪的略带哀怨的秋波,绝非一般女人能具有的魅力;如果她秋波一转,或曰“美目盼兮”,绝对会叫那些来访的客人心跳加速,甚至出现轻度休克的。那次汪团总来访,他命凤仙上茶,那汪团总一见竟神魂颠倒,趁接茶在凤仙玉腕上捏了一下,竟把茶碗掉到地上摔个粉碎。自那以后,老秀才发誓,绝不允许妻子再见客人。

    “不行!不行!”老秀才吼道,“别的我都依你,这——断断不可!断断不可!”说着使出老劲,硬将凤仙推进卧室,反扣房门,方出来迎客。

    姜文仲在门外等候多时,才见老秀才出来开门,他只道老秀才行动迟缓,也不见怪,说了声“冒闯贵府”,便走了进去。

    老秀才将客人让到书房坐下,便要去泡茶。其实,他未动烟火,哪有开水?幸好姜文仲拉住他说:“不必了,我说句话就走。”

    老秀才就势一歪,问道:“姜兄如此匆忙,今日枉顾寒舍,不知有何见教?”

    “我是特来请老兄出山的。”便把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告诉了他,最后说,“老兄如果愿意,便可即刻开馆,学童来源不成问题。几家大户人家的少爷不必说了,就是贫家小户的孩子,也要强制他们入学的。”

    老秀才正愁没事做,一听要请他出山教书,喜出望外,满口答应,忙问:“馆设何处?”

    “自然是大通庵了!”

    大通庵,那离家太远了。老秀才听了有点犹豫,嘴动了动想说句什么,偏巧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老秀才脸红了一红。姜文仲也听到了,晓得他的心事,便说,“大通庵环境幽静,地点适中,虽然离你府上远了点,你十天半月也可回家一趟,比你在别处教书方便多了。”

    老秀才连忙点头称是,两人又说了几句,姜文仲便告辞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