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的北大梦想-漫步燕园,飞扬梦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田田从袋子里拿出那个白底红字的北京大学校徽,很慎重地递到我手里,说:“爸爸,这个送给你吧!”我接过校徽,抚摸着它,眼泪就流出来了。

    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气候宜人,北大的校园更是热闹非凡,美不胜收。我们从南门进去,五四大道两边全部是迎新的队伍,处处飘扬着彩旗,处处涌现着师生忙碌的身影。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热情地为师弟师妹们指引流程,运送行李,长长的五四大道上洋溢着新生和家长幸福的笑容。每个学院都打着自己的横幅,一路走过来,横幅上写着“光华管理学院”、“历史系”、“新闻传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走了好远,我们看见了“艺术学院”。我和田田走过去,艺术学院的迎新的同学跟我们打招呼,十分热情地接待我们。

    田田在报到表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一位是志愿者的师姐走过来,对田田说:“那次特长生的面试我就注意到你,我就猜想你能考上,你与众不同,你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欢迎你,小师妹!”

    田田领了一大把的小东西,房卡、门卡、洗澡卡、校徽……走到一边,田田从袋子里拿出那个白底红字的北京大学校徽,很慎重地递到我手里,说:“爸爸,这个送给你吧!”

    我接过校徽,抚摸着它,眼泪就流出来了!这么多年来,从田田读小学、初中、高中,我不知在田田面前念过多少次,我是多么欣赏北京大学的校徽,我多想有一枚白底红字的北京大学的校徽。我甚至固执地认为,只有白底红字的校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大校徽。看来,田田是记得我这句话的,所以在她领到校徽的第一时间,就大方地送给了我。我说:“谢谢你,我的好女儿,爸爸给你戴上吧!爸爸看见你戴上了北京大学的校徽,就心满意足了!”

    田田住在燕园37楼118室,挺新的房子,4人一间,床铺、书桌、储物柜都很齐全,还有公共浴室,据说条件也很好。这里比我原来住过的45楼强多了。但是田田从小学到高中从没过过集体生活,都是住在家里。田田妈妈说:“这房子太小了。”因为她妈妈把家里能带的全都带来了,田田春夏秋冬的衣服、各式鞋子、各种日用品。好不容易把那些东西摆下去,她妈妈还说缺这缺那,还要买,不然田田怎么生活呢?要买晾衣绳,要买衣架,还要买装衣服的桶子,对了,还要买一个蚊帐,还要买一个小电风扇,还要买台灯,还有数不清的东西。我们一家又跑了周边的几个大超市。

    田田妈妈又说学校统一定制的被套要先下水洗了才能盖。之后她妈妈每次来北京总要催着田田洗被子,总说房间里太零乱,她总说:“像我们当年8个人住一间还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你们这哪像个女孩子住的地方。”我为田田打抱不平,我说:“你们当年读书有什么东西,就两件换洗的衣服,再说学生宿舍不可能像家里,你看我们家里的房子多宽敞。”其实,田田的宿舍也不是太脏太乱的,如果你看过电影《此间的少年》,电影里黄蓉宿舍的戏都是在田田的宿舍里拍的,黄蓉的床铺、书桌就是田田的床铺和书桌,看起来也还整齐,也还有条有理。

    9月3日,北京大学2007级新生开学典礼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

    我和田田妈妈与许多新生家长在农园餐厅和电教报告厅观看了现场直播。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在典礼上做了迎新讲话。许校长对新生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并对辛勤培育了广大学子的家长和大学以前的老师表示了衷心的感谢。许校长对新生提出了殷切希望。他号召广大北大学子牢记北大人身上所具有的责任,坚定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在大学里积累能量,让自己成为强者,让革命的事业更加辉煌。许校长希望广大学生学会学习,踏入大学后,要转变思路,真正体现蔡元培老先生“宏、约、深、美”的学习理念。他希望学生们要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告别对于家庭和家乡的依赖,独立的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许校长最后勉励学子抓住北大110周年、奥运会乒乓球赛在北大举行等难得机会,培养自己的素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展示北大人的风采,走出自己的北大之路。

    开学典礼最后,全体师生齐唱北京大学校歌《燕园情》,将典礼推向了高潮,激情昂扬的音乐令人心潮澎湃: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

    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三山五岳。

    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

    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田田说她昨天又听了孔庆东的课。有时她还在教室里打电话给我,说:“爸,你知道现在是谁在给我们上课吗?”我说:“是谁呀?”她说:“是戴锦华!”这些老师都是她过去仰慕已久的。

    开学以后,田田几乎每天都给我们打电话,说说学校的新鲜事。说大学和中学不一样,没有那么多老师管了,想上什么课还可以自己选;说北大的老师上课就像摆龙门阵,没有像在中学听课那么枯燥。说昨天又听了孔庆东老师的课,有时还打电话给我,说:“爸,你知道现在是谁在给我们上课吗?”我说:“是谁呀?”她说:“是戴锦华!”这些老师都是她过去仰慕已久的。

    记得田田在准备北京大学的影视编导特长生的面试时,我和田田在湖南大学的祝老师家,经祝老师的指导,田田就看过戴锦华教授的讲课录像。祝老师说,戴锦华是北大名师,专门研究中国电影史,你要考北大的影视编导专业你就得先看看戴锦华的讲课。

    田田说,戴锦华恐怕是北大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你听她的课,你想抢到一个座位那是太难太难,教室里总是人满为患。她每次走上讲台之前,桌上一定早已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录音笔。她也恐怕是北大最有个性的女老师之一,她思维敏锐,课堂上从来不用讲课稿和PPT。课间时,她谈笑风生,站在楼道里,透过指尖点燃的香烟,回答同学们五花八门的提问,与同学们分享着她的智慧。她坚定地主张反省和检讨中国的现代性及现代性话语的扩张过程。她总是说自己是在中心的边缘、边缘的中心。她说既然生在了这个时代,就不要惧怕陷落,只要在陷落的地方站起,继续前进。田田说,听戴锦华的课,你得专心致志,一串串的术语,一堆堆独到的知识点滔滔不绝的涌向你,稍不留神你就跟不上她的思路和节奏,刚开始搞的你会很紧张,慢慢的适应了你会被感染的思维活跃神采奕奕起来。

    后来,我也经常在北大网站上看戴锦华教授讲课,那是一种享受,我很好奇她的超人的记忆力,她语速和思维怎么那么快,她经常用长长的句子,那一大段话,怎么在头脑里组织后说出来而又没有任何语法错误。田田在我的邮箱里转发了一篇戴锦华访谈的文章《戴锦华:生命是一件朴素的事情》,里面说了一件事:台湾女性主义学者张小虹第一次在课堂上教授戴锦华的《镜城地形图》,看见学生们眼中流露出佩服与钦羡,特意安抚:别紧张,台湾的文化研究与女性主义比大陆发展得好,戴锦华只是特例,她的论述起码超前当代大陆学术水平十到二十年,千万别被吓倒而短了志气。关于这些学术问题我不懂,我看不懂门道,只看热闹。我只是想弄清田田为什么崇拜戴锦华。我也跟田田说过,我想亲自到教室听一次戴锦华的讲课,我每次来北大,田田都细心打听戴教授讲课的信息,但总是阴差阳错不凑巧,一直未能如愿。

    田田第一次在电话里跟我聊孔庆东,那是田田入学后不久,我说了句:“孔庆东是谁呀?”田田不高兴了,用很吃惊的口气说:“你还说了解北大,北大人都知道的孔庆东你不知道?”其实我说的意思是为什么孔庆东那样受学生们崇拜。

    田田读高中时就看过孔庆东的书,我们家的书架上还有几本孔庆东的书,有《金庸评传》、《醉眼看金庸》、《黑色的孤独》等,还有几本我后来在北大边上的海淀图书城买的《孔庆东评点鲁迅小说》和《孔庆东品读金庸侠语》。

    孔庆东是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他自称是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笔名孔醉、醉婴、周三、丛剑、孤岛一郎等。他在北大教授20世纪中国文学。他的著作那是太多了,不少还是畅销书,我和田田逛书摊的时候经常可以碰到,有选择的买也还是买了不少。孔庆东在央视的《百家讲坛》和多所大专院校讲授金庸武侠小说,还讲鲁迅。他那种差不多是与生俱来的幽默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说:“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坏事不难,但要一辈子都做坏事就非常不容易了。”这一句改编自伟人的话被孔庆东用来说欧阳锋,他是用一种戏谑的口气。好像还看到过孔庆东编写的教中学生如何写作文的书。据说,曾经有小读者向孔庆东请教关于写作的问题,没想到孔庆东居然充当起了“坏叔叔”的角色,他说:“写作就是要不断地删减,就像你以后长大了找老婆一样,喜欢的很多,但不能都娶为老婆啊,要学会‘割爱’。”孔庆东还是央视第一视频评论员,江湖人称“北大醉侠”。孔庆东是有大侠风度,昨天晚上(2011年5月6日)我在第一视频的“孔和尚有话说”栏目看到《孔庆东直指药家鑫泯灭人性》,孔庆东正气凛然、言语犀利、势不可挡,让人看了击案叫绝、荡气回肠。多好的教授,心忧天下,心忧国家,心忧百姓,敢说真话,敢于直言。北大有这样的教授是北大之幸,是北大的骄傲,北大的财富,北大的脊梁。北大有这样的教授是北大像我女儿这样的学子的福气,有良师是学生一辈子的幸运。

    向往北大,说到底,不就是仰望北大的名师吗?“大师身边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北大那么多的名师,厉以宁、陈平原、胡代光、叶朗……真是星光灿烂。

    田田在北大参加了两个学生社团,一个是爱心社,一个是电影协会。

    有一天田田给我发信息说同学们选她当班长了,我说当班长好呀,你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直当班长,已经是老班长了。其实,他们艺术学院每年只招一个班,田田这个班34名同学,其中大陆同学27名、台湾学生1名、韩国学生6名,其中15名同学是作为艺术特长生招来的。

    田田一直是做各项活动的积极分子,她参与了北京大学团委文体部、北京大学学生会文体部、北京大学电视台“聊吧”节目组的工作,担任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生会、团委的文艺部长,还经常担任各项比赛的主持人,如北大平面创作大赛、北大剧星风采大赛、北大十佳歌手大赛等等。田田的主持风格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称赞。

    2011年4月25日晚,田田主持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举行的北京大学十佳歌手大奖赛决赛晚会。

    北大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学生社团多。每年开学,三角地都有“百团大战”,熙来攘往,异常热闹,这是燕园最鲜活的景观。有人说,现在北大有200家社团,我没有证实,但可能全国没有比北大有更多社团的高校。北大的山鹰社、爱心社、自行车协会等已经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学生社团。

    田田参加了两个社团,一个是爱心社,一个是电影协会。

    田田刚进北大就加入了爱心社。田田从小就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读小学时就组织同学们参与了“春蕾行动”,她在北大第一个参加的社团是爱心社是理所当然的事。爱心社创建于1993年11月23日,是中国高校第一家由学生自发成立的志愿服务社团。自成立以来,爱心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友爱、善良、诚实、互助”之心,积极推动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爱心社立足校园,从17名成员发起的冬日扫雪活动起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奉献爱心,传播爱心,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爱心社胸怀社会,心忧天下,不断拓展志愿领域,以关爱儿童、关心老人、平等助残、服务校园等为主题,开展了民工小学支教、敬老院义工、手语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爱心社努力构建资助平台,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儿童寻求物质支持,资助贫困学生,建立爱心图书室。爱心社传播爱心、呼唤爱心的行动推动志愿服务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支持。

    爱心社已发展成为目前拥有上千社员的品牌社团。爱心社以“助人自助、自我教育”的助人理念,帮助社员在实践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在志愿服务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实现“文明生活、健康成才”,展现了当代北大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

    田田是幸运的“鸟巢一代”。她每天用手机拍下“鸟巢”里的即时照片发给我和她妈妈,还发短信告诉我们她所在的位置,我们总想在电视现场直播里看到她穿着奥运志愿者服装的身影。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的荣耀与骄傲,谁不想到北京去看奥运?2007年时,田田就说要是考上了北大到北京上大学一定要当奥运志愿者。

    田田如愿以偿地上了北大,也就应该如愿以偿地可以当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了。

    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队伍以北京高校学生为主体,同时还广泛吸纳北京市民、全国各地各民族群众、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国际友人等各界人士。北京奥组委面向在京各高校招募志愿者。高校经授权按照奥组委确定的资格条件,分阶段招募志愿者,并建立相应的培训、组织、管理体系,以学校为单位接受奥组委分配的任务。

    志愿者报名开始后,田田最先报了名,田田终于当了奥运志愿者。可能也是沾了北大的光,田田被安排在鸟巢。据说,当志愿者之前,还进行了奥运知识的测试,之后还进行了训练。

    2008年3月31日,奥运会火炬的传递启动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仪式上火炬传递的路线是从主舞台到长安街到金水桥再到天安门城楼。那天九点多钟,在主舞台上胡锦涛总书记用祥云火炬点燃圣火坛,这时,刘翔跑上台从总书记手里接过火炬,从主舞台下来绕几个弯,穿过长安街,跑过金水桥。金水桥到天安门城楼那一段没有别的群众,只有北大清华的学生。北大几十个学生站在金水桥的右边,清华几十个学生站在金水桥左边。当刘翔跑过来时,调皮的北大学生没按规定站在原地欢呼,而是一起拥了上去。第二天,我就在《体坛周报》的头版看到了那张照片,那张照片里田田只露了大半个脸,但我一看就知道是她。

    7月26日,田田参加了在“鸟巢”举行的奥运志愿者誓师大会,北大志愿者及其他高校同学一起,响亮地喊出了铮铮誓言:“我们决心,高举爱国旗帜,践行奥运精神,牢记职责,严守纪律,热情服务,互助进步,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出色完成任务……”

    “鸟巢”誓师大会结束后,田田和其他北大志愿者参与了“清洁鸟巢”的活动,清理了全场九万一千个坐席。

    北大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志愿者大军。2008年的暑假,北京大学校园到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2008年8月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将永远地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将永远地烙印在世界人民的心中。百年奥运梦,今日成真;青春体育魂,焕然升腾。几多欢歌为这一天而唱响,几多喜庆为这一天而礼赞。晨曦下的燕园,草木葱翠,生机盎然。7时许,即将服务开幕式的北京大学国家体育场(鸟巢)奥运志愿者举行了出征仪式。

    田田和她的北大奥运志愿者同学们整齐列队,共同做赛前服务热身操,一时间,心内充满着即将服务奥运的激动和兴奋。出征仪式共分为“振奋——歌唱——激励”环节。在“中国奥运梦圆,北大微笑出发”的横幅旁边,五个福娃向大家微笑招手,八位志愿者代表分别举着一块牌子,共同诉说着北大奥运志愿者切盼“奥运梦圆,微笑出发”的心声。接下来,志愿者代表高声齐唱《歌颂祖国》,激昂振奋的旋律、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燕园上空,彰显着奥运中国的大气,北大青年的豪气。7时59分,伴随着“We are ready”轻松欢快的旋律,现场进入倒计时环节,在志愿者们的倒数中,八块牌子次第翻转,构成一个醒目的数字“2008年8月8日8时0分”,昭示着出征时刻的到来。志愿者们不约而同地喊出“奥运加油!中国加油!”的口号,一声声连环击掌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朝阳初升,一辆辆班车满载着北大奥运志愿者踏上新的奥运征程,向着梦想微笑出发。

    开幕式现场,共有约一万名贵宾到场,因此“鸟巢”在核心贵宾区的基础上,将中层、下层靠近主席台的部分观众坐席开辟为普通贵宾区。

    田田是“鸟巢”贵宾区的服务志愿者,协助引导贵宾进场、退场。因为核心贵宾区不由志愿者服务,有专业接待人员服务国家元首。普通贵宾区主要是明星和其他贵宾。对于贵宾、明星的服务,志愿者需要进行“被动”服务,即不允许找贵宾、明星签名,不允许要求合影,也不能主动上前谈话,不能打扰贵宾、明星。这些要求对田田倒无所谓,她有自己欣赏的明星,但她还没到那种疯狂的“追星”。

    田田每天早上7点和同学们坐北京大学的班车从北大出发,到了“鸟巢”,在那里她常常一站就是8个小时。晚上在回校的班车上,只有半小时,但大家都常常趴着座椅睡着了。田田说:“很累,但很快乐!”

    田田经常用手机拍下“鸟巢”里的即时照片发给我和她妈妈。还发短信告诉我们她所在的位置,我们总想在电视直播里看到她穿着奥运志愿者服装的身影。

    北京奥运会,北大学子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担当意识、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克服了各种困难,牺牲了大量时间,以主人翁的姿态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勤奋工作,全心付出,展现了当代北大青年的优秀素质和精神风貌,并很好地代表了中国“鸟巢一代”爱国、自信、开放、文明的国际形象,为北京亮出了最好的名片,为国家赢得了尊严和友谊。

    作为志愿者的家长,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北京大学的人本理念和团队精神。就在奥运会开幕式当天,北京大学向每位志愿者的家长寄来了感谢信,给了我们极大的关怀、安慰、鼓舞、兴奋和幸福。学校充分考虑志愿者战高温、斗酷暑和坚持高强度连续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为志愿者提供了防暑物资、应急药品、饮食、洗浴、电话卡等方面的生活保障,切实保证志愿者服务奥运无后顾之忧。学校还定期向志愿者发送天气预报、温馨提示、节日祝福等短信消息,采用致信感谢、赠送开闭幕式明信片、开展联欢活动等形式对志愿者给予精神激励,并及时测试志愿者“快乐指数”,密切关注志愿者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此外,学校利用短信平台、24小时热线电话、“BBS”每日一复等载体,及时解答志愿者的疑问。奥运会、残奥会结束后,北京大学又采取了公布志愿者名册、发放纪念餐卡、纪念邮折和开设志愿者就餐专用窗口等一系列措施继续关怀志愿者。

    作为家长,我们感谢北大,该想到的,北大都想到了。作为一个北大的奥运志愿者是幸运的,作为一个北大人是幸运的。

    奥运会在鸟巢的一些活动,田田作为志愿者都非常卖力。奥运会以后,接着又是残奥会,所以整个暑假田田都在忙乎这些,没能回长沙。

    到春节回家时,田田带回一大袋的志愿者所使用过的东西。我把这些都看作稀罕宝贝,这些东西太珍贵了,我们要长久保存。

    田田带回家的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者的装备物资清单如下:

    奥运会赛会志愿者装备:T-恤3件、夹克1件、裤子2条、腰包1个、水壶1个、帽子2个、袜子1包(3双)、鞋1双,奥运会证件1个、证书2张、纪念信封5个、纪念明信片8张、福娃明信片1套(6张)、明信片4张、场馆明信片3张、中国故事明信片3张、志愿者纪念徽章1盒(5个,带编号)、纪念徽章2个、合作伙伴(中国银行)纪念章1个、微笑圈2个、奥运会赛会志愿者录用通知书1份、英文折叠地图1份、观赛纪念扇1把、纪念吊饰1个、水券12张、护腕1个、笑脸1个。

    (鞋等都是阿迪达斯的,所有的都是奥运专权授予。)

    残奥会赛会志愿者:T-恤3件、夹克1件、裤子2条、腰包1个、水壶1个、帽子1个、袜子1包(3双)、鞋1双,残奥会证件1个、证书2张、志愿者纪念徽章1套(3个,带编号)、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录用通知书信封1个、餐饮券5张。

    (T-恤、夹克、裤子、腰包、水壶、帽子、袜子、鞋都是阿迪达斯的。)

    田田到北大读书后,我每次到北大去,几乎都要到海淀图书城走一趟,我还办了那里的会员卡。逛书店,是我和田田的共同爱好。

    离我家不到两公里就是长沙市最大的新华书店——袁家岭新华书店。这家书店始建于1986年,当时属全国最大的新华书店之一。田田进幼儿园开始,我就经常带她上这家书店,一般是周末,一进书店就得逛上半天。主要是看书,很多书都是背靠在书架上看完的,田田常常是坐在地上看,书店也很人性化,营业员也没有责备的目光,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至于买书,那是很慎重的,要挑选比较一番的,现在的书价太贵。但出门时至少也得买上一两本,不然看了半天书空手走似乎心里总觉得欠书店一点什么,很不好意思。

    2009年暑假,我又和田田去逛袁家岭新华书店。书店位于袁家岭繁华地段,外墙以红、灰两色为基调,灰色底面配以大面积的“新华红”和统一的店招灯箱,卖场全部采用通透式玻璃,现代而不失典雅。

    走进书店,我就被一本红色封面的书所吸引。这本书名叫《女人的艺术》,很简单的平装,薄薄的只有150页,作者是法国人,叫薇若妮卡·魏纳。这本书我也是站在那里背靠在书架上浏览了一遍。看完后,我对田田说,这本书太好了,我得买下并送给你。

    这本书的作者薇若妮卡·魏纳,不仅是畅销书作家,同时也是著名的美术指导和营销顾问,其独特的创意和工作理念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其代表作《女人的艺术》在全世界的销量达到百万册以上。书中,薇若妮卡循循善诱,教你如何培养女人的气质,教你以女人的独有方式享受生活的喜悦,她教你的东西非常实用,也不乏奇思妙想,不论你是什么年龄,也不论你有怎样的文化背景,都会从这本书中有所领悟。

    看看书的前言吧,你就会被她迷住:“我们女人是快乐之源。因为我们的出现,每一天都更加灿烂。瞧瞧我们和一群陌生人相处的情形你就明白了。无论是在餐厅里,在公交车上,还是在电梯里,只要我们心情不错,我们周围所有人的心情也会不错。我们的快乐具有感染力。我们顾盼之间的一个眼神,能够让男人站得更加笔挺;我们温暖的微笑,也能让其他女人如沐春风。做女人的艺术,就是鼓舞别人心灵的艺术。从古至今,女人都给这个世界带来活力。女人不仅孕育新的生命,而且还呵护所有需要呵护的人。女人肩负着的一个重任,那就是让每个人都感到生活是一种幸运。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让孩子乐不可支,让朋友开怀大笑,让伙伴感到快活,这些都可以做到的。不过,高明的女人能够轻松自如地做到这些,她并不刻意追求,而是以此为乐。生活中似乎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不幸,但世界还是充满了绝妙的惊喜。尤其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女人居然那么出类拔萃!她们坚强、勇敢、大方、美丽。而你——没错,就是你——也是她们中的一位!你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感到特别的喜悦,法国人称之为生活之喜悦。这是生为女人的喜悦,这是领会了爱的意义的喜悦,这是能够给予别人快乐的喜悦。”

    这本书太精彩了。因为这本书说出了我所想说的,我是从心底里认为女人太伟大了,我甚至以为,这个世界应该是女人的世界。我有时怀疑我自己的脑袋是不是不正常,我总认为世界上男人大多是坏的,女人大多是好的;男人是不可成为朋友的,要防备和疏远的,女人是可以成为朋友的,可以推心置腹、可以亲近的;男人大多是懒惰的,低俗的,好斗的,女人则大多是勤劳的,高雅的,友善的。

    我从小看到,我周边的长辈亲戚都是女主人撑起一个家。无论这个家庭是贫穷还是富有,是在城市还是在乡下。我儿时母亲经常对我说:“宁要一个讨饭的娘,不要一个做官的爹。”这句话一直印在我心里,几十年来我一直认为是绝对真理。只要有母亲,孩子就不会打赤脚,不会饿肚子,不会孤独,不会受欺负。我是一个男人,我一辈子直到今天,我从来没有贬低过、轻视过、欺负过一个女人,我尊敬女人这个群体,奉她们为圣洁的女神,无论在家里,在工作单位,在路上,还是在商场里,在电影院,我都是如此。我也从来没有想过下辈子要做一个女人,我认为那是痴人的想法,我想的是既然上帝让我做了男人,我就应该做一个护花使者,一个园丁。

    记得春节田田回家,她的一群表姐表妹都来玩,冷文、冷园、尹丽、尹西、陈维,在酒桌上,我喝了很多酒,我很开心,我很幸福。我对妻说,你看我们家有这么多女孩,昨天她们还是小不点,一转眼就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了,一个个如花似玉,她们那样懂事,那样孝顺。看到她们长大了,我想我老了,但融入她们中,我就真切地感到我还年轻着,我正置身于幸福中。

    田田20岁了,已经长大了,不论我愿不愿意,她都不再是那个可爱的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了,也不再是那个蹦蹦跳跳、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了,虽说她还会搂着我的脖子在我面前撒娇,晚上她还会钻到我和她妈妈的被窝里甜甜地睡上一觉,但她还是长大了。她要步入社会,做一个女人。

    田田20岁了,已经长大了,我衷心地祝福我的女儿。在她20岁生日的时候,爸爸只有一件礼物,那就是这本《女人的艺术》。我希望我的女儿拥有太阳、月亮,拥有大地、海洋,拥有爱情、健康,拥有善良、美德,拥有勤劳、勇敢,拥有一切的一切,做一个快乐而幸福的女人!

    我特意在这本送给我女儿的书的扉页上写上了几句赠言:

    当我有了母亲,我知道女人是我的生命

    当我有了妻子,我发觉女人占有了我的半个星球

    当我有了女儿,我感到女人就是我的整个世界,我的宇宙!

    ——送给我的女儿田田

    爸爸

    2009年7月9日

    田田导演和主演的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获得了第四届北大戏剧节的最高奖——北大戏剧奖。

    2008年下半年,北京大学要举办戏剧节,也叫剧星风采大赛。它是由北京大学学生会文化部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大型话剧表演比赛,由学生以学院或个人的形式组队参加,经过专业评委的评判,评选出第一名、第二名、最佳男女演员、最佳编剧等。剧星风采大赛伴随着北大人的成长而成长,已经成为北大的一项品牌活动,成长为北大人自己的文化传承。

    这一届应该是第四届了。田田非常看重这个戏剧节,她给我打来电话说,她一定得参加。我说,你一定能行,因为高中阶段就组织过话剧节。

    不久,田田又给我打电话说,她选定了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是田田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她读过张爱玲的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品,诸如:《半生缘》、《赤地之恋》、《小团圆》、《色·戒》、《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等。

    就像我不知道田田为什么崇拜奥斯卡奖影星奥黛丽·赫本一样,我也不知道田田为什么喜欢张爱玲的作品。

    曾经有人说,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类”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是真的喜欢,阅读本身就能给人带来莫大的快感。张爱玲是中国现代作家,1920年出生于上海,家世显赫,祖母是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族小姐,却骄傲地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红玫瑰与白玫瑰》被有人称为恋爱教科书。那里面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振保的生命里就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结的妻子,一个是热烈的情妇。

    后来,田田把她编剧的剧本发到我的邮箱里。剧本的题目有三:一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二是《你,别无选择》;三是《爱情培训班》。

    《爱情培训班》那一剧我认为编得很好。她设置的演员表有:佟振保、红玫瑰、白玫瑰、佟母、小裁缝、舞会上的两个男人、培训班老师,还有学员:家庭主妇、大学生、马哲研究员、警察、私企老板。主要内容是:某爱情培训班以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为对象讨论关于爱情的话题,学员有着不同的身份和价值取向,在故事发展中可以参与到人物本身进行选择,而最后,他们发现故事仍然是按预先设定的结局走下去了。

    我给田田回话说,可以用《爱情培训班》这个剧本,但剧名还是用《红玫瑰与白玫瑰》好,一是全剧的中心围绕着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二是《红玫瑰与白玫瑰》本身是名著,名字响,又何必弄别的呢。

    但是后来,田田自己编的三个剧本都没有用,而是用的中国国家话剧院罗大军编剧的剧本《红玫瑰与白玫瑰》。田田组织了她们艺术学院的同学排练,自任导演,自己也主演红玫瑰。

    她们的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她们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获得了北大剧星风采大赛的最高奖——北大戏剧奖。还获得了最佳灯光音效奖,田田个人也获得了最具人气女演员奖。本剧不仅在校园之中广受好评,还受到中国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田沁鑫的高度评价。

    中学时谈起上北大,田田想上的是国际关系系,我希望她上新闻传播系,但是她最后上的是艺术系。而我们早就注意到上北大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可以拿双学位,这就可以实现田田的一个愿望——上国际关系系。

    读北京大学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拿双学位。在田田刚刚报考北大时,我们就注意到了这个“双学位”。北大为加速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知识复合型人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更充分利用北大多学科的教育资源,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多年来,学校一直推行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学生可以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选修辅修或者双学位专业。

    辅修/双学位的学习均实行学分制管理。辅修专业必修课应在5至8门,30学分左右,不得低于20分。双学位的课程可在辅修课程的基础上增加3至6门,40学分左右,不得低于30学分。教学形式各院系可根据学生人数自行决定。学生人数较少可采用学生个人选课的办法随现有课程班上课,学生人数较多可单独编班,在校本科学生修满第一年全部课程,没有不及格课程且平均学分绩点在2.0以上,学有余力,对某辅修/双学位专业有特别兴趣并有一定基础者,可申请修读辅修/双学位专业。经批准后,学生可以从在校第二年或第三年开始修读。每人只能选修一个辅修/双学位专业。

    修读双学位专业的学生,在主修专业学制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双学位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及学分,成绩合格,且平均学分绩点在2.0以上,符合获得学士学位条件后,授予北京大学双学士学位。

    在毕业分配时,获得双学士学位证书的应届毕业生,可自行决定是按主修专业,还是按双学位专业参加就业派遣。也就是毕业时拿出哪个文凭都行。

    这个“双学位”正好可以实现田田的一个愿望。不知田田现在是怎么想的,但是小时候,我们问她,她的最大理想就是要当外交家,她佩服在国际舞台上活跃的人们。过去谈起北大,田田想上的是国际关系系,我希望她上新闻传播系,但是最后她上的却是艺术系。现在可以拿双学位,而国关正好又招收第二学位的学生,田田报了名,并被录取。

    田田便成了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她学的是国际关系与对外事务专业。

    按照学院的规定,必修课每门3学分,要拿到21学分;选修课每门3学分,要拿到18学分,也就是一共需要修满39学分,才可以获得双学士学位证书。

    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有哪些呢?我把它不厌其烦地列在下面。因为田田都喜欢。曾经为选课费尽了脑子,有些课只能忍痛割爱。

    国际关系与对外事务专业双学士的必修课程有:国际政治概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格局与国际组织、外交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世界宗教与国际社会、战后国际关系史。一共7门。选修课程有:近代国际关系史、现代国际关系史、环境与国际关系、第三世界发展学、中国政治概论、比较政治学、国际战略分析、俄罗斯政治与外交、美国政治与外交、日本政治与外交、欧洲联盟概论、军备控制与裁军、外交决策理论与实践、世界政治中的民族问题、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媒体与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思想史、国际关系与西藏问题、海外华侨华人概论、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中美经贸关系。

    国关的课几乎都是田田所喜欢的。对于选修课,经常拿不定主意,好像每门都想选,都想学,都不想放弃。因为兴趣所然,她学得非常愉快,非常轻松。常常考试一门后,她便兴奋地打电话对我说:“爸,老师怎么给我这么高的分呢?”

    有时在课堂上,她还给我发来短信:“老爸,你认识戈尔巴乔夫吗?”我说:“爸不认识他,但知道他是原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田田又问:“有人说苏联解体是戈尔巴乔夫的无能,他是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罪魁,是社会主义的叛徒。你说这种说法对吗?”“朝鲜战争是朝鲜先打到韩国的汉城去了,是侵略吗?美国出兵是侵略吗?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是侵略吗?”“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唯一的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而且战争是在两个大国的境外进行,很有意思。”“老爸,你读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吗?”“世界第一石油大国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它不是民主国家,西方为什么没对它动手?”“爸爸,你说伊拉克为什么……”,“奥巴马……”这时,我再忙,我也会认真地给她回复,有时我确实不了解的,如果身边有电脑,我会马上上网查询,并和她一起讨论。

    田田打来电话说,暑假要推迟回来,有人请她拍一部电影,名字叫《此间的少年》。田田学的是编导专业,不是表演专业。我们事先都没当回事,想不到后来反响那么好。

    2010年快放暑假了,田田打来电话说,暑假可能会推迟回来,她要拍一部电影,名字叫《此间的少年》。田田学的是编导专业,不是表演专业,对于表演她纯粹是业余爱好,比如说平时表演一些话剧,同学们拍一些作业请她当演员,这些倒是不少。

    那是暑假,天气很炎热,一共拍了十多天。当时我们,包括田田自己也没有当一回事。田田的妈妈每天都要给田田打电话,每次总有一句话:“早点回家呀,总在那里玩什么,北京那样热,你们宿舍又没有空调……”到了下学期,电影制作出来了,网上发了一条预告片。就那么一条两分多钟的预告片引来网评如潮,许多人期待着这部电影的放映。

    我便由此对《此间的少年》产生了兴趣。田田说,其实,小说原著和作者江南是早就有名气的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江南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品以架空历史小说和幻想小说为主,偶尔涉猎青春题材,已出版的作品很多,有《此间的少年》、《一千零一夜之死神》、《九州缥缈录1》、《九州缥缈录2》、《九州缥缈录3》、《光明皇帝·业火》、《蝴蝶风暴》。《此间的少年》是以金庸小说人物为基础的同人小说,用作者江南的话说,“《此间的少年》中使用的人名无一例外出自金庸先生的十五部武侠小说,但是,无论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叫什么名字,他们都不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江湖英雄和侠女,他们更贴近于曾经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少年朋友们,而《此间》,也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这是一个讲述我们熟悉的大学生活的故事,以宋代嘉佑年为时间背景,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以北京大学为模板的“汴京大学”。登场的是我们同样熟悉至极的乔峰、郭靖、令狐冲等大侠,不过在大学里,他们和我们当年没有什么不同,早上要跑圈儿,初进校门的时候要扫舞盲,有睡不完的懒觉,站在远处默默注视自己心爱的姑娘,……在这个学校里,郭靖和黄蓉是因为一场自行车的事故认识的。杨康和穆念慈则从中学起就是同学,念慈对杨康的单恋多年无果,最后选择的却是彭连虎。脑中存着金庸小说先前的印象,再徜徉于这样全新的故事中,是一种双重的温习,而这双重的回忆最后归结为一点,便是我们那一段或者年轻的朋友正在经历的,轻狂无畏的少年时光。我们在这里种下自己最初的爱情,错过最初的缘分,经历着自己光辉灿烂的荣耀和黯然神伤的挫折,然后从这里走开,永远走进了成年。

    这是一本引人入梦的书,一本让我们在不知停歇的劳顿中稍息的书,一本掩卷后轻叹一声却又心满意足的书。据说,《此间的少年》小说已重版重印多次。许多少年就是因为被小说的鼓动而走进北京大学的。

    但是田田之前没有读过这本小说,她最先读到的是《此间的少年》的剧本。

    《此间的少年》的剧本是根据江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平行时空之中,那儿是宋朝嘉佑年间的汴京大学,四名大一新生(郭靖、令狐冲、杨康、段誉)成为一个宿舍的同学。命运像一根看不见的丝线,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一次偶然的自行车事故,使郭靖认识了校园里著名的美女黄蓉。聪明而漂亮的黄蓉是标准的富家大小姐,无数人追求的对象。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她竟然对除了勤快老实以外一无所长的郭靖青睐有加。随着不断的打饭打水,上自习,吃包子,以及兄弟们的推波助澜,汴大历史上最不般配的一场恋爱渐渐酝酿成熟。

    与此同时,满怀着雄心壮志的令狐冲却经历了大学生活里第一次重大打击。希望大展宏才的他却被安排了一个琐碎无聊的职务——“班长”。新官上任,第一次班级舞会就遭遇到各种困难。幸亏有师兄乔峰仗义帮忙,替他摆平了不少麻烦。随着做事经验的逐渐丰富,令狐冲发现要大展雄才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

    乔峰是大四的师兄,篮球高手,跟这个宿舍颇有交情,他在舞会上认识了师妹阿朱,后来成了男女朋友。跟这些年轻人在一起,乔峰有时会给他们一点过来人的忠告,有时又会触景生情,想起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一些事情。

    杨康和穆念慈从中学开始就是同学。穆念慈一直钟情杨康,却不敢说出口,只是安静地陪在杨康的身边,提醒他应该做的事,杨康反而躲着穆念慈,害怕她的啰嗦。同学会上,在黄蓉建议下精心打扮过的穆念慈仍未能引起杨康的注意,却吸引来另位追求者。等她终于下定决心的时候,记录这一切的日记本又丢失了。

    时间流逝,少年们度过了大学的第一年。这个夏天,师兄乔峰就要毕业了。喝离别酒的那个晚上,乔峰抽起了最后一支烟,想起了一个叫康敏的女孩。酒喝干,人送尽,连最后一本旧书也已经送出。乔峰的背影消失在一辆出租车里。

    令狐冲站在空荡荡的校门口,目送着乔峰离开,但很快会有新的少年们从远处走来。

    2010年12月13号,在北京大学举行了电影《此间的少年》的点影式,参加的是剧组人员、专家和新闻媒体的代表。我和田田的妈妈也专程赶到北京参加了点影式。电影很长,差不多3小时(后来正式公映版只有2小时),点影式开始,导演、编剧和主创人员、演员都谈了自己创作的经过和体会,专家和媒体进行了提问,影片的效果非常好。对于我,除了故事情节令我感动外,我更多的是看我的女儿田田,我自认为我的女儿是表演得十全十美,所以我无法客观地评价。

    点影式最遗憾的是没有请到北京大学周其凤校长参加。因为中秋节我和田田妈妈到北京,同去的还有北京大学湖南校友会会长邓映如先生,我们一起去看望周校长,因为周校长是我们湖南老乡。周校长见了我们湖南老乡非常热情,到中午了周校长留我们在勺园吃饭。田田把《此间的少年》当时的几个片段的剪辑版送给了周校长,周校长很高兴,说:“到你们的电影公映时,一定请我去看啊?”田田说:“一定!”周校长还送给田田一大盒月饼,并祝田田和她的同学们中秋节快乐。点影式前几天,田田专门制作了一个请帖,代表剧组送给周校长。去了两次都没有找到周校长,她便交给了他的秘书。点影式当天田田打电话向周校长的秘书询问。秘书说周校长到外地开会去了。

    元旦那天是电影《此间的少年》的首映式,并在北京大学放映四场。我们对田田说,你最好买一些票送给你的老师和同学。不久,田田打来电话,说票没有买到,说是四场的票20分钟内全部抢购完。后来,是学生会决定加映两场,田田才买到一些票。电影后来在全国各大城市巡回演出,还要到欧洲等地演出。后来田田对我说,演这部电影当时并不是太重视,现在想来自己应该还能演得更好。我在网上看到田田写的一篇东西,从中可以读到田田拍这部电影的一些想法。(有些是网络语言、网络符号,下载后就这个样子,我也没有动它,就保持原貌了。)

    2010——我所遇见的关于《此间》的一切

    前两天小毕老师开班会的时候说,在2011年1月1日之前,向大学四年中所有该道歉的人道歉。不要等到真正离别的时候,想要说很多却什么也来不及说了。我们说不是还有一个学期么,7月份才毕业呢。毕老师轻轻说了一句,4月份毕业证就下来了孩子们。我无法想象如果有那样一天会是怎样的心情,会不会就像乔峰跑进人去楼空的毕业生宿舍里坐在那张只剩床板的床上抽烟一样。好了,不能沿着这个往下写了,否则它不仅又要沦为一篇毕业煽情帖,我的笔记本也无法承担我吧嗒吧嗒掉下的眼泪。

    于是,我姑且把这称为影评+演员手记+2010总结帖与忏悔帖。

    从接触此间到现在,除了分享预告片之外,我没有写过任何关于此间的只言片语。默默看过各大社交网络从导演到演员的心路历程,各大意见领袖的激情吐槽之后,心情变化也是有的。但我实在是个笔头太懒的人,更加没那份心思润色自己的想法公之于众,于是我继续选择沉默地看大家慷慨激昂。

    这就算作我第一篇也是最后一篇关于《此间》的演员手记。

    遭逢此间

    遭逢此间,实在是个小概率事件。

    就在我入组之前,《此间》的拍摄工作早已炒得轰轰烈烈,各大主演也早早地从海选中脱颖而出各归各位。据说09年的夏天他们就在每天地挑服装,对台词,三国杀,等开机中度过。然而经过了开机会,吃过了开机饭,机却迟迟没有开,资金不到位让09夏天的此间最终夭折。对于这一切,我全然无知。

    直到裴主席向我转达胤导之意问我是否有意出演黄蓉时,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铁血丹心》……还弱弱地说真有钱……在学校拍古装……在此之前我从未看过《此间》的书(原谅我的孤陋寡闻,原谅我只对已故之人的书感兴趣),对金庸的了解也仅限每年假期必定循环播映的那几部电视剧……很是感激导演的赏识,不过导演大人您没发现我一直偏好那种有些小邪恶的黑色电影么,这种小清新的角色……神使鬼差地,鉴于导演是我导演课的助教(这句话还真是拗口),也出于惯性地认为这不过是本院再平常不过的自娱自乐型拍片,我接下了这活。记得后来我和张妙猫同学打电话时叙述完我接戏的全过程后,伊沉默半天说了一句:“姐,你玩儿大了……”

    后来才知道,原来黄蓉是剧组一直久久未曾选定的角色,剧组人员挑得心力交瘁甚至想端个小板凳在三角地排排坐看来来往往的人中有像黄蓉的就拖过来演。我只记得,那晚连考了三门通选考试之后,身心俱疲的我背着重的压死人的书包奔到学生会那个犄角旮旯的小屋里试戏。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围观的应该有令狐,刘老师,康同学。然后非常惊喜地发现演靖哥哥的居然是一向看上去****的师兄(咳咳,为了我靖哥哥的**大业,我们还是应该肯定其忠厚老实的形象)。试的是“经典黄蓉”那段词,被导演挑了几句说少些话剧腔,然后就说过了。旁边几位也表示无异议,记得应该是康同学还说了一句“我看过她演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顿时觉得小荣幸,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居然还有人记得。

    总之,这便是我遭逢此间的全过程。后来的日子里,我依旧天天赶国关论文,依旧在表演课上演着我歇斯底里的绝望主妇,只不过抽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泡在图书馆里看完了《此间》。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今年,我和大家一起迎来了真正开机的日子。

    此间进行中

    算起来我全部的拍摄时间只有八天,两天宿舍,两天图书馆+撞车,一天穿越,一天舞会,还有两天应该是些零零散散的戏了。

    宿舍戏的拍摄地点就在我自己的寝室。之前在预告片下的评论里看到有人说这北大宿舍怎么这么乱呐,好吧,那是因为你看到了北大最乱的宿舍嗯,就这还是事先请小时工阿姨打扫了一天的结果呢,我室友当天回来都不适应了,说干净得插不下脚……开拍前头一天受导演指示在我们隔壁抓了两个人来演李莫愁和程瑶珈,事实证明小南和马珏还是相当给力的么~营造了本片的第一个亮点(傲娇一下~选角导演神马的……)两天的宿舍戏,按照靖哥哥的话来说,就是我拍了两天的“床戏”。撞伤了脚的黄蓉同学换了n套衣服在床上摸爬滚打了“一个月”,由于拍我几乎就那一个机位,由于导演还是全景控,由于黄蓉还得装萌伤的下不了床还要穿个蓬蓬裙神马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最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对演员来说只要镜头看不到的地方,就不算走光……感谢导演后期的剪辑,全景变中景,感谢制片人那句,小腿还不是很粗嘛……宿舍戏里比较喜欢的还是水晶球那段,虽然我在戏里玩儿水晶球也不是第一次了,这段也只是临时加上的,但是我的薇若妮卡情结真是浓的化不开啊~至于黄蓉用来卖萌的那些工具包括扯脖子娃娃,大熊,大公仔等等均系我班女生私人物品,据说大公仔主人如果没钱花了会在豆瓣上兜售她收集的娃娃……

    图书馆拍摄了两天,第一天的几乎没有用,由于布上光就用了好长时间,没拍两段就要闭馆了。第二天也拍到了闭馆的时候,记得还被图书馆爷爷赶来着。由于群演不够,四处抓群演还只来了一个,还得营造出坐满了人没位子的效果,所以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演着演着郭靖黄蓉旁边的人都不见了。图书馆这段戏最搞笑的还是乔大爷(我一般是重读第二个字),真是有他的地方就有笑场的存在,好好一部《情书》经他之口说出来跟撺掇郭靖去看毛片一样神秘,且我们后来看片的时候觉得乔大爷和黄蓉对话的神态就像这两人快成了似的完全弃郭靖于不顾。图书馆之后的自行车戏是全片唯一的运动镜头,也是后期完全采用现场音的一段。最后那句“我就叫你靖哥哥吧”之后靖哥哥为了让我笑故意夸张地扭了两下,当时确实是笑喷了,笑得被我同学说“那个花枝乱颤啊”。我想这段笑声后期无论怎样我也配不出来了。

    穿越戏本来是要去静园草坪拍的,结果说要维修还是什么的,于是改在45楼后的草坪。拍片的过程中各种神奇的事情,想拍篮球赛,篮球场拆了,想拍毕业走人,连门都拆了……那天他们给我借来了婚纱,之前导演问我说你喜欢什么样的婚纱呀,我说vera wang啊,他就沉默了。不过那件效果还不错,配上那些呛死人不偿命的烟还蛮像那么回事的。有些搞笑的是穆念慈签名售书那个横幅,杨康说告诉做横幅的人要写的内容是“悲情小天后穆念慈新书发布会”时那人都惊了。之后我的造型一百八十度转弯,那个四十岁的造型让我自己都不忍心照镜子。由于灯光暗在银幕上看不大清楚,实际都老的不行了。果真眼睛就是最看老的地方啊,仅仅就是眼睛旁边两条下滑线年龄就直线上涨。我家宝贝儿子是李迅老师(也就是风清扬)的小公子,生得天真活泼。那个大家后来看到的我走出来把他抱住其实是我们尝试多次的结果,前面几次都是他跑过去把我扑倒了……

    舞会那场戏是我的最后一场。地点也由二体改到了45乙的自习室。对那天最大的印象就是热,原本就酷暑难当的七月在那么一个密闭空间里还有好几个大灯照着,再加上二十几号人,根本就是一个特大号蒸笼。记得当时补妆已然失去了意义,所有人都汗如雨下,化妆师干脆只拿纸擦汗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欧阳克,震撼的我一塌糊涂,那个曼妙身姿真是分外妖娆啊花都开了……群戏是最难掌控的,导演说他控制不了五个人以上的戏我也就不说什么了。长期缺乏睡眠和劳累积压那晚感觉导演已近半昏迷状态,拍着拍着突然想起之前忘了反打。最后剪出来效果还算好,发哥等砸场子演员很是到位,尤其值得一说的是女生群演相当给力,很是出气氛。最后一直拍到凌晨三点我的戏终于拍完,导演送我出来一路上跟我说“你不要恨我不要恨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第二天一早,我登上了返回长沙的飞机。

    此间之后

    首映式的时候,我跟令狐同学说,再不拍出来,就只能拍“此间的老爷”了。

    前前后后折腾了这么久,也终究有了一个结果。前一天晚上睡到四五点突然醒了,不知怎么就开始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过台词,我忽然发现我可以清晰地背下所有人的台词了。真是到境界了。那天坐在台上忽然觉得什么都不重要了,还想怎样呢,之前纠缠的,怨念的,好的,坏的,都已经一幕幕如梭飞过。至少,它已经有了一个结果。这就是最好的。至少,对我们而言。

    终于,灯光暗下,我坐在第一排。我就像第一次看它一样。虽然我之前看过二十多个小时的素材,看过N遍220分钟版和后来慢慢减下来的180、170,到最后的165。我说要是我还看真得看吐了。但是那天,我安静地坐在第一排,就像第一次看到它一样。那些熟稔于心的画面和台词在银幕上流过,就像那晚似醒非醒之时在我脑海中流过一样。我发现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地看着它。和几乎所有人一样,我偏爱最后的毕业戏,这是我看首映之前所没有想到的。即使在我反复地看过多遍的时候,我也没有发觉。然后看完之后,我就是毫无理由地偏爱最后一场毕业戏,偏爱得没有道理。正如导演说的,这些人一戳就能戳中,因为他们就是来找戳的。大概我也如此。大概真的是快要走了。钟情毕业戏的人求什么?什么也不求。没演技也好,煽情也好,搞笑也好,生硬也好,你给我听听包子大叔的声音我就能唏嘘半天,你给我看看那几片银杏叶我就能潸然泪下。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

    忽然觉得这部片子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不在它本身,也不在我演了,而在于它拍摄的一个地点叫37楼118。在大屏幕上看着它真是百感交集,四年来被我们倒腾得脏乱不堪。衣橱壁上挂的毛巾和衣服,墙上贴的减肥食谱,床上一堆的公仔玩偶。还有郭靖自习的那张桌子就是我自己的桌子,那个书架由于主人的见缝插针已然被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填满,导致导演说,这哪儿像个大一女生的宿舍啊。它们都和我一起走过了四年,它们都和我一样等待离开。

    打着影评的旗号来的,多多少少得说两句。我一直认为演员是不应该评价自己的作品的,不过什么都不说的话就不是我了(刘老师你又要说我这个爱好八人和自八的双子座了)。背景音和配音是硬伤,极易让人出戏且感觉变味,很多地方的小声细节(演员、音效)还待完善,据说会有高人调整,期待一号的效果会有不同。叙事结构很多人说前后两个范儿,有些不搭调。我想导演已经算是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尊重原著,原著也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北大。北大学生就是这个样子,搞笑的时候比谁都疯,伤感的时候比谁都悲,有笑有泪,有爱有愁,这才是北大。如果它有的只是全盘的小清新或者通篇无病呻吟的少年愁苦,那它也就不是北大,不是此间,只是一般不入流的青春小说罢了。场面调度和摄影导演说在致敬小津和侯孝贤,我自己也是颇膜拜小津,不过用长镜头来拍小清新还是稍显拖沓,用来拍后面的大煽情还不错。梦境剪辑实为神来之笔,片段之间的连结都极为精妙,不禁要赞台词好呀台词好呀。

    不能免俗地说到演员。在豆瓣上打分我给了四星,写的评论是“the lost one for myself”。我想这已经能明确地表达我的观点。就我自己而言,这确实并非我所满意的作品,不和专业人士比,起码就自己现在来说,它原本还能够更好一点。当然,这与投入的时间精力与态度有关,我或许无法再向它要的更多。如果要忏悔的话,这点确实应该忏悔。预告片出来以后,我看到了很多吐槽的评论。无意于辩解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有他自己的此间,都有他自己的黄蓉,我只能演出我心里的那个黄蓉。和导演探讨这个角色的时候,他最初给我的定义是她是个富二代,小萝莉。后来经过我们的商讨包括加入我自己的性格进去,我们更加希望展现她“小妖女”的形象。如果单纯就是一个可爱的十六岁小女生就太片面,太小瞧黄蓉了,一个成天蹦迪泡吧玩儿乐的另类女生又怎会仅仅是单纯可爱。她聪明调皮,古灵精怪,任性刁蛮同时也是一个内心孤独缺爱的人,因此郭靖的真诚憨厚才会深入其心。总之,我们希望能建立她丰富立体的形象。抱着种种目的期待小萝莉的人们抱歉让你们失望了,姐跟小萝莉真的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不厚道地吐一句,世界这么乱,装纯给谁看)。关于形象问题我没什么好说的了,我只能说16:9确实是个残酷的东西,况且这块银幕上从来也不缺乏锥子脸、瘦到皮包骨的女演员,如果您真好这口请自行出门右转百度GOOGLE李冰冰、范冰冰……关于服装造型,我从不指望动物园的装备能打造出富二代造型,同时不接受什么是否和造型师结仇一说,造型师化妆师都很好很给力,如果您一定要说……那还是说我好了。除此之外,我接受一切关于表演的批评指教。

    抛开我之外,演员们大致能分为两派,即表现派和本色派。看过多数的意见是褒本色而贬表现,从表演上来说其实两者并无绝对分别,顶级的表现就像本色一样。而在戏里的分别还是很明显的,诚然,本色出演的角色如小康,康儿会让我觉得很舒服,无可厚非;倾向表现的演员有些地方或许会觉得或过或失,但却会为他们的努力感动。同时这也跟角色设置有关,有些人离生活很近,观众的认同感会更强,有些人离生活很远,自然也就不会有很多共同分享的因素投射到观众身上。至于究竟是表现好还是本色好本来就是说不清楚的问题。表现派中冲儿的演技让我十分钦佩,无论是话剧还是电影。如果说演悲剧要的是经历,那么演喜剧靠的只有天分了。况且一个人贯穿全戏是很不容易的,在镜头前暴露的时间越多,越容易让观众发现你的弱点,于是在戏里绽放一两个亮点容易,可像冲儿这样持续绽放亮点凭的只有功力了。靖哥哥角色挑战很大。孔庆东老师说过,郭靖是不能被扮演的,因为即使是李亚鹏这样的人都比他聪明。然而我觉得靖哥哥被塑造的很成功,无论在金庸还是在此间,他都是郭靖最理想的形象。必须要说的是乔大爷应该算是我首映看到的最大惊喜,居然能够什么都不演光说句话就能让人笑喷,点个菜点的那叫一个销魂啊~而且形象和表演在某种莫名的融合中让我真正看到了理想的乔峰形象,并在最后一段让我这个看都看烂了的人无比感动。另外,所有配角都非常可爱,在全片各处闪闪发光,因为有了你们此间的汴大才如此真实。

    但愿在明年的这个时候,当我细数过往之时,2011不只是一个平凡的去年。

    田田通过了北大三个学院的三个专业的免试研究生面试。最后选择了新闻传播学院的传播学专业。到毕业时,田田就有了北大艺术学院的文学学士学位,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双学士学位,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传播学硕士学位。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田田就进入大四了。毕业后,田田去干什么呢?参加工作?读研?出国留学?根据田田的情况,我们认为参加工作还过早,应该继续深造读点书,出国留学对于田田所喜欢的专业来说,难选择合适的学校,我们认为还是在国内读硕士研究生较好,最后,我们还是选择在国内读研。读研作为北大的本科生,还是希望读自己的学校。

    北京大学本部2011年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有2840人(不包括第二学士学位)。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四条和《北京大学关于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和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相关规定,北京大学规定了2011年申请推免的条件。

    田田因为在学校学习成绩优秀,取得了免试推荐研究生的资格。免试研究生不要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只要参加报考学校的面试。当时田田报了北京大学的三个学院,一个是艺术学院,艺术学院是田田读本科的学院,是最有希望录取的;第二个是新闻传播学院,这是我最喜欢的,也是相信田田有这方面天赋的学院;第三个是国际法学院,因为我是从事法律工作的,而且这个学院可以直读博士。

    田田到三个学院都进行了面试,后来,最先是国际法学院打来电话,说她的面试通过了,计划录取她;接着新闻传播学院也通知她,她的面试通过了,计划录取;田田自己学院的电影学专业计划录取3名研究生,田田也进入前三,计划录取她。

    上哪个学院呢?我和田田不停地电话联系。

    开始考虑的是国际法学院,因为第一个给田田打来电话说通过了的是国际法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一所完全按照美国法律教育模式(J·D模式)培养法律人才的美式法学院,致力于在全球化时代为中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跨国法律人才。学院经国务院学位办特批开展美国法D·J和中国法律硕士双学位法律教育,为中国优秀学子提供了不出国门即可接受美国J.D法律教育的机会。该专业入学方式包括三种:1.国内重点大学应届保送研究生保送入学;2.参加全国法律硕士联考成绩合格入学;3.国际留学生通过申请入学。美国法教育按照美国J.D法律教育模式进行,主要聘请美国哈佛、耶鲁等顶尖法学院著名法学教授、司法界著名大法官和实务界杰出律师担任授课教师,采用美国顶尖法学院标准、全英文教材、全英文授课、苏格拉底式教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学术技能。中国法将按照中国教育部法律硕士培养计划培养,聘请国内法学界一流法学教授任教。

    学这个专业本来是非常理想的,问题是不适合田田,田田大学里本科没有学过什么法律,她学的东西与国际法学相差甚远,而且与她的兴趣爱好都有一定距离。当然,如果她能安下心来学,也还是能学好的,不过有第二个选项的时候,我们还是选择放弃。

    本院的电影学专业的确是田田所爱好的。近一年多来,她对于电影近乎痴迷了,她在电影学上钻研下去,一定是会有所成就的。

    但是,到有第三个选项的时候,我们就想得更多了。我们再三权衡,总认为对于文科来说,研究生和本科最好不要读相同的专业,而是相近的专业,这样知识面会更广,能力所涉及的范围也更广,再说新闻传播有很大的空间,对于将来的就业来说也有好处。尤其是北大的新闻传播是不错的。可以说,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摇篮。

    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新闻学课程的高等学府,在这里诞生了中国新闻教育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学术团体和第一份新闻学期刊。北京大学也是在建国初期全国院系调整后第一个设立新闻学专业的大学,其间尽管几度经历了新闻专业合并与重设,仍为我国新闻传播领域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和中坚力量。可以设想的是,田田研究生毕业以后,她既是北大艺术学院影视编导专业的文学学士,同时又是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与对外事务专业的毕业生,她因此拥有了双学士学位。待她读完北大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的研究生,拿到传播学的硕士学位,到那时,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上的舞台必然更大。就这样,田田选择了新闻传播学院,她现在已是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传播学硕士研究生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