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里的敌伪电台,由播新闻战报转为播放黄色音乐了。一个参谋人员上来“啪”地关了收音机。罗政委咳了一声,摘下眼镜用布擦拭,走到自己的椅子前站着,态度镇静自如地说:“我们开个重要会议,研究一下突围的问题。情况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敌人这次‘铁壁合围’规模空前。十一路侵入沂蒙山区的敌人,最近的一路离留田只有五里地,最远的也不过十五里地。北面的日本骑兵,上午进到离留田仅仅二里的地方,和我们的前哨部队发生了接触。南面进占高里的敌人,下午也和我们的战斗部队打响了!……”他说话时,天上敌机的嗡嗡声时近时远,炮声枪声也仍远远地不断传来。罗政委戴上眼镜,手里玩弄着红蓝铅笔,继续带着浓重的乡音说:“敌人大‘扫荡’的目的很清楚,是想围歼我们山东的指挥机关,消灭我军的主力,摧毁我们的沂蒙山根据地。情况当然严重。因为现在同师部一起留在敌人包围圈里的三千多人,绝大多数是非战斗人员。战斗部队,一共只有特务营四个连。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最重要的是必须很快决定突围路线。”
空气严肃沉静,屋里飘动着抽烟的烟雾,烟雾里闪动着人们不安的眼睛。希伯大口抽着烟,心想:我们被包围了!形势看来十分紧迫!但是,看到罗政委那不急不躁、坚定沉着的态度,他紧张的心情顿时平定下来。他感到让他参加这么重要的军事会议,是极大的信任。
这种信任,他在新四军时也是深深感觉到的。那是前年二月,希伯由上海到了皖南泾县,住在云岭新四军军部进行采访的时候。二月二十三日,周恩来同志代表中共中央来到云岭检查工作,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批评了执行王明路线的副军长项英同志的错误,支持了军长叶挺同志的工作。周恩来同志在云岭的陈氏大祠堂里做报告时,希伯也参加了。会后,送别周恩来同志时,希伯还同周恩来、叶挺、陈毅等同志合拍了照片留念。直到今天,希伯还将这张照片随身带着作为珍贵的纪念品。中国同志对他的信任,使他感到光荣与豪迈,使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更加深厚,更愿为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献出力量。
在开会的时候,他对自己的个人安危已经放在脑后了,但对三千多人的命运却十分关心。不!不但是三千多人的命运,这是关系到沂蒙山根据地存亡的会议,也是关系到几十万像石大嫂那样的老百姓身家性命的会议,更是决定这次反“扫荡”胜利与失败的重要会议。他吸着烟,想知道怎么才能征服眼前的危险与艰难。
罗政委在说:“今晚上我们必须突围,大家研究一下,从哪个方向突围有利?跳到什么地方合适?”说完,他在自己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等着大家发表意见。
一个军事干部说:“当前最重要的是突围!依我看,西面靠近津浦铁路,碉堡多,敌人戒备森严,不易通过,是去不得的。东面敌人兵力比较单薄,是不是向东突围,仍旧回滨海去!”
姚副部长摇头,说:“不行!敌人在东面是故意让开一条路。刚才得到情报,台潍公路上,汤头、夏庄一带,平林师团在那儿埋伏了坦克和装甲部队,沂河、沭河中间平原上,也埋伏有骑兵。敌人的口袋钻不得!”
屋外,远处有敌机在盘旋,一会儿轰轰轰,一会儿嗡嗡嗡,听了叫人心烦。
又有人说:“向北呢?向北可以与山东纵队靠拢,我们是不是向北?”
另一个人说:“北面不但有鬼子,还有国民党反共军,到北面那就吃敌伪顽的夹击了!”
片刻的静默,只有听到桌上双铃马蹄表的“嘀嗒嘀嗒”声。
罗政委静静立着,他抽烟很厉害,像是为了保住火种似的,一支未尽,又接上一支。他不表态,是想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大家都明白这是政委的习惯,于是,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远处枪炮声仍在响,议论也更加热烈了。
有人建议:“向西突围虽然有困难,但西面群众条件好!”
也有人反对:“不能离开沂蒙山区!离开了,敌人就能摧毁我们的根据地。我们就要脱离群众。”
又有人说:“向南突围行不行?要是转移到抱犊崮山区去行不行呢?那是咱的老家……”
门外院子里有棵柿树,此刻叶片已经凋零,但希伯从屋内望出去,可以看到树顶还有一些金黄的大柿子挂在那里。听到人说“老家”,这使他想起了五彩峪,想起了五彩峪住处前边的柿树……
但,有人马上说:“向南,那是不行的!南面是敌人的老巢!我们不能往虎口里跑!”
正谈得热闹,忽然门外传来一声响亮而熟悉的声音:“报告!”希伯抬眼一看,门外进来的是特务营一连连长崔雄。只见崔雄穿的是老百姓的便服,一看便知他是化装成老百姓侦察刚刚回来。
罗政委高兴地看着崔雄,显示出一种按捺不住的激情,脸上露着笑容问:“南面的情况摸清了?”
崔雄清楚地回答:“跟政委估计的完全一样。”他递过画着图的一张纸给罗政委,说:“敌情在图上都标明了!”
罗政委接过纸片一看,高兴地说:“很好,快去吃点东西休息一下吧!晚上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崔雄应了一声,大步流星地转身走了。
希伯发现罗政委听了崔雄的报告后,手里攥着那张纸态度似乎更沉着了,心想,罗政委是一直主张有备无患、摸清情况再采取行动的。在滨海时,他就派出许多“参谋旅行团”到沂蒙山区研究地形、调查道路。“扫荡”开始前,他就抓住机会练兵,发动群众组织游击小组,布置好了情报网……那么,今天开会之前,他一定早就掌握许多情报了,所以虽在包围之中也并不惊慌。看来,他对突围的事早有主见了!……
罗政委说:“大家继续再谈!”
大家已经畅所欲言,抽烟的都在默默吞云吐雾,听着远处传来的枪声、炮声。希伯怀着不安的心情,常常看表。敌人离得这么近,可供拖延讨论的时间不多了!只见,有人问:“政委的意思是向哪一面突围?……”看来,大家都想听罗政委的意见了。
罗政委见大家的意见已经发表得差不多了,挺一挺胸,吹散了面前的烟雾,站起来高声说:“我,主张向南突围!”
“向南突围!”这句话像一勺水洒进滚油锅里,噼里啪啦炸开了!多数人都大吃一惊,脸上那种吃惊的表情在希伯眼里是少见的。
罗政委也觉察到了,于是又加重语气说:“现在我们被包围了,当然需要立刻突围保存自己。但是,仅仅想到突围保存自己还不够,如果能既保存自己,又能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就好了!”他指指地图上东面说,“有同志主张向东突围回到滨海去,可是从现在掌握的情报来看,敌人是在东面布下了口袋的。敌人奸猾毒辣,他们每次‘扫荡’沂蒙山,都发现我们会转移到滨海去,认为是个规律了,这次就故意制造假象,留条路让我们走,实际是要我们进圈套。刚才姚副部长说过了,上午得到情报:台潍公路上夏庄、汤头一线都发现有敌人装甲部队和坦克;沂、沭河中间地带,也发现敌人骑兵。西面呢?我同意有些同志的意见,那里靠近津浦铁路,碉堡多,敌人戒备森严。向那儿突,不会顺利通过。北面,现在我们掌握的情报是,日寇布置了重兵,国民党也在那儿磨刀霍霍,想搞掉我们!去,是送上门挨敌伪顽夹攻。而且,向这三面突围,就是突出去了,也远离了沂蒙山区,丢掉了我们的老根据地和最可信赖的广大群众。因此,突围只有一条路,向南!”
罗政委的湖南衡山话,希伯不能全听懂,方参谋轻轻地给他复述着,希伯听了连连点头。
“向南突围”的主张,完全在多数人意料之外。因为,南面是敌人的窠穴,临沂一带,敌人兵力多,封锁线早就形成了,怎么能把自己的脑袋往敌人的老虎钳里伸呢?有人吃惊地说:“向南,不危险吗?那是敌人的心脏!”希伯听到这里,心里也打起鼓来,偏起脸思考,想好好听听罗政委是怎么说的。
罗政委站起来,一手叉腰,摆动着另一只手,用一种令人信赖的语气说:“兵法上说:知己知彼。这也是出敌不意。危险地带,在特定的时间以内,只要选准了方向和时机,反倒是不危险的。情况在不断变化,我们就要不断弄清新情况决定新行动。有部古书叫《吕氏春秋》,上边有个荆人渡河的故事:荆人要进攻宋国,路隔着水,先派人去测量,把可以渡河的地方记下来,打算夜里偷渡。谁料晚上水暴涨,而荆人仍按原路前进,结果溺死许多人,进攻计划当然失败。我们绝不做荆人!目前,敌人正集中兵力向我中心区合围,起了一种变化,就是后方空虚!”他扬扬手里崔雄刚才递给他的图,说,“连续侦察的情报都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乘虚而入,插出去!变被动为主动!敌人要‘铁壁合围’,我们偏要在他的铁壁上钻个大洞!”
远处传来枪炮声。有风吹来,屋外的树梢“呼呼”响了一阵。
听了罗政委的“神机妙算”,大家信心倍增,认为言之有理。但在敌人十一路分兵包围的形势下,怎样冲破敌人封锁线,突出包围圈,总不能不有些担心。希伯见罗政委似乎揣测出大家是怎么想的了,接着说:“大家一定担心我们既被敌人包围了,南边敌人又布下了三道封锁线,怎么突围?现在,大家看看,突围的行军路线这么确定,行不行?”
罗政委伸出右手,用蓝铅笔先在地图上画出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第一道封锁线在留田以南,东汶河西岸的张庄;第二道封锁线,在张庄以南的高里;第三道封锁线在高里西南的诸满附近。他在留田所在地上,又用红铅笔画出了行军路线:从东汶河西岸的留田出发,向南穿过张庄第一道封锁线,再向南绕过高里第二道封锁线,转向西南,越过临沂、蒙阴公路,插向诸满以南冲过第三道封锁线,在临沂附近的汪沟停下。汪沟离敌人的巢穴临沂仅仅五十里光景,是敌军两个师团的接合部。罗政委说:“别看敌人设下了封锁线,好的是沂蒙山区这么大,山这么多,敌人不可能封锁得滴水不漏。别看敌人有五万之众,分成了十一路,分散开来拉网,网有洞眼,我们就可以到处能往外钻。只要思想一致,行动统一,突围一定能成功!”说到这里,罗政委风趣地笑了,说,“这叫作他有他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
大家情绪被掀动起来,扬起了笑声,你一句,我一句,就像锅溢了似的又议论起来。
罗政委向特务营营长,详细地交代了每一个要经过的地点应该注意的事情。他对沂蒙山熟悉得像自己的指掌一样,连哪里有个隘口、有条小河都知道。
军事会议迅速、顺利地在远处断续传来的枪炮声中结束了!希伯参加会议没有发言,但他用耳听,用眼看,用脑想,信心百倍。
散会后,姚副部长说:“希伯同志,让你冒这个险我们是不安的。上次要是你转移了,这次就不会使我们不安了!……”
希伯摇手笑着说:“请不要为我不安。有这样一次反‘扫荡’的好机会,我非常高兴,太感谢了!”
“临别,罗政委很关心地嘱咐方参谋说:希伯同志和师部一起突围。你和警卫员要特别注意他的安全!”希伯笑着感谢罗政委的关心,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屋外,阳光灿烂,他走在洒满阳光的小径上,心里洋溢着兴奋。他喜欢有机会能体验一下不同寻常的突围战斗。至于危险,他竟一点也没有去想。他凝望着远处高高的群山,被那些神秘的望不穿、望不透的苍翠又苍翠的颜色吸引住了,心头产生了一种豪迈的感情。
【第十四章】在“铁壁”上钻个洞
天黑时分,东汶河岸边那广阔平坦的沙滩上,从留田、牛家沟、宅子、前汗,沿各处悄悄集中来到这里准备突围的,有师部、特务营所属部队及机关人员,黑压压的一共三千多人。
希伯和方参谋带了牵着枣红马的小李,从牛家沟来到这广阔的大沙河的河滩边集中。希伯看到战士们背着的枪支上刺刀明光锃亮,闪闪烁烁,知道部队已经一律枪上刺刀、压满子弹,做好了战斗准备。他也像大家一样,被告知了行动纪律:坚决服从命令,不得自由行动,在突围途中不许点火抽烟,不许大声说话,不许咳嗽或发出任何大的响声。
炮声、枪声从四面八方隐隐约约传来。天很冷,河滩边的山风瑟瑟吹来,大家都冷得缩手缩脚。天,起雾了!白蒙蒙的雾气像淡牛奶似的流来流去,升起在山际和河滩上。一弯蛾眉月爬上了树梢,照亮了夜空。月光和雾气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山野变得迷迷茫茫,像是放了烟幕。希伯想:有雾的天气对突围一定很有帮助。他看过中国的京戏,里边有《三国演义》上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利用大雾帮助东吴取得了曹操十万支羽箭。今夜,他突然想起了这个故事。看着漫天雾气,他对方参谋说:“方,大雾,很好!罗政委是诸葛亮!他会打胜仗的!我相信!”
方参谋笑了。他了解部队被包围的严重性,同希伯一起,感到肩上担子很重。
敌人在四面远处山上和山下不时放起绿色的信号弹。信号弹像绿色的流星划破长空。周围黑黝黝的山头上,日寇燃起了一堆堆冲天的篝火,目的是照亮夜空,造成声势。大火烧红了山头,将四周寒夜的天空照得通亮。枪声、炮声、鬼子的嚎叫喧哗声、马嘶声从遥远的地方随风传来,清晰入耳,方参谋不能不有些紧张。在这种危急的形势下突围,在他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他估计将有一场血战。听了希伯讲的话,看到希伯乐观无畏的面容,方参谋也充满了信心。他摸摸腰里的手枪,紧紧同希伯站在一起,静悄悄地等待着突围开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