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媒体经过狂轰滥炸的宣传,邹本兴成了社会上的热点人物,“冀联”成了热门单位,其中反响最强烈的是在部队、干休所、院校。人们写信、打电话、网上发表文章,表达对邹本兴的钦佩之情和对“冀联”的崇拜之意。
某集团军张海阳政委说:“我们集团军广大官兵学习了邹本兴同志的先进事迹,听了邹本兴先进事迹报告会,都为其坚定的理想信念所震撼,为其执著的学习精神所折服,为其高尚的思想品质所感染。‘重事业,淡名利’和求知成才的意识明显增强,立身做人的标准也有了新的提高。”
某集团军军长邱金凯说:“邹本兴不仅是离退休干部的典范,也是我们在任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他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先进思想和事迹,很好地回答了‘参加革命为什么?手中有钱干什么?人生哲学是什么?’等新形势下领导干部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某高炮旅政治部主任罗奎英在与战士一起座谈时说:“论资历,我们没有邹本兴老;论年龄,我们没有邹本兴高;论贡献,我们没有邹本兴大,跟邹本兴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振奋精神,抓好部队建设。邹本兴这个典型,离退休干部需要,我们年轻官兵更需要。”
武警部队后勤部军需部周所海在来信中说:“邹院长,从报道你的字里行间,我深深地悟到什么叫创业,什么叫有所作为,什么叫瞄准世界高科技前沿,什么叫艰苦奋斗,什么叫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从你身上深刻地体会到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无愧于人生。““事实上,你离休后创办这所医学院所走过的坎坷之路,所遇到的风风雨雨,远远要比报道里讲的多得多,辛酸得多,倘若有敏锐触角的作家一经发现,写个10万20万字的报告文学是可以尽书其中的。”
上海警备区的9个干休所,从报纸和电视上看到邹本兴先进事迹的报告后,主动联合在一起进行讨论,他们在给邹本兴的信中深情地说:“近两年,有的老同志晚节不保,做了些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事,使广大离退休干部的形象受到了损害,但那不是主流,你真正是离退休干部的代表,真正反映了绝大多数离退休干部的心声。看了你的事迹,我们大家都热血沸腾,像当年打了大胜仗一样高兴、快乐。”
济南军区原副政委曲济宁看了报道后,立即打电话给邹本兴说:“我们离退休干部需要你这样的典型,整个社会,整个时代需要你这样的典型,如果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每个公民能像你这样为党分忧、为民造福,我们的祖国就会更加强大起来,我们的军队就会更加不可战胜。”
某集团军原军长阎川野说:“邹本兴的事迹说明一个道理,老干部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当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作用,也完全可以发挥作用。但要老有所为也很不容易,应该像邹本兴同志那样,既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又要善于学习,积极探索,不断改变观念,接受新事物,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上海有位叫翁德麟的同志,今年快50岁了,当过多年的乡村医生,一直为自己未受到正规培训而忧虑,他在来信中说:“我年龄大了,许多学校都不肯收我上学,我想你足全心全意为社会解决缺医少药问题办的学,一定会收下我这个学生,我不会辜负你们的希望,不会给你们这些老八路抹黑。”
四川南江县一位叫李建刚的青年打来电话:“我们村看病很不方便,我母亲就是患脑溢血抢救不及时去世的,要是有了邹本兴培养的乡村医生,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南京市鼓楼区一位姓李的同志打来电话说:“我下岗后,总是埋怨组织,埋怨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直没有信心到社会上去寻找就业机会,在家呆了快两年了。看了邹本兴的事迹,我觉得自己很渺小。邹本兴这么大年纪了,不要国家一分钱,能创造出那么大的辉煌成就,我为什么不能自强自立,开始第二次创业呢?”
邹本兴所在干休所的老同志到“冀联”参观回来说,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么大的事业,我可干不出来
宣传邹本兴的先进事迹,在他所在干休所,却走过了一段小小的弯路。
干休所共住着老干部95户,在职时都是师团干部,大部分和邹本兴资历差不多,其中一部分还是和邹一起入伍的山东老乡。邹本兴办学十几年,十几座大楼矗在那儿,办学成果和社会效益,可以说是有目共睹,谁也抹杀不了。但有些老同志很是不理解,总认为邹本兴办学,个人赚了钱,得了实惠,失掉了晚节。1999年7月,北京军区在石家庄召开“先进老干部、先进老干部工作者、先进干休所”代表大会,邹本兴在会上作报告,有的老干部借故不参加。干休所组织大家到“冀联”参观,有的老干部说去看病,但参观回来的人打心里服了,佩服的更佩服了,不理解的理解了。有的老干部说:“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么大的事业,我可干不出来。”有的说:“以前只知道邹本兴在外面办学,每天忙里忙外,但学校究竟办得怎么样,我们不知道,到学校一看,觉得以前对邹本兴误会了。”
干休所抓住老干部参观回来的变化,继续扩大对邹本兴的宣传,他们专门组织老干部家属到“冀联”参观了一次,效果很好。干休所的领导们明白,这些官太太们在老干部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吹什么样的“枕边风”,对老干部们影响很大。老伴儿的思想通了,老干部的工作也就好做了。
干休所召开党委会、老干部管理委员会、党小组会、家属支部委员会、老干部代表座谈会,学习北京军区党委、集团军党委关于开展向邹本兴同志学习的决定,学习关于邹本兴事迹的有关报道,结合到“冀联”参观的切身体会,大家思想统一了,认识提高了,观念改变了。
对邹本兴有成见的人主动与他握手言和。
自报刊、广播、电视展开宣传攻势之后,邹本兴的电话、信件一天天增多,最多的时候一天几十封信,他都一一阅读,有对他表示敬佩的,有表示向他学习的,有向他请教的,有和他探讨问题的,有提出意向和他联合办学的。但也有的动机不太纯,比如吸收他进各类名人辞典,几百字,多少钱;有的则赤裸裸地让他掏腰包,赞助这个工程,那个项目,巧立名目,自圆其说。邹本兴看了,不为之所动。
邹本兴是个很冷静的人,这一点,我的体会太深了。这种冷静,使他减少了失误和失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