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雨密雾-老挝映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老挝,古称寮国,与我国比邻。因为法昂,湄公河边热带森林中,出现了一个最勇武的军事强国,后来又成为一个大放异彩的佛教国家,这就是寮国,这就是老挝。

    老挝有许多人与我国属同一种民族,如傣族、苗族。老挝过新年,与中国傣族一样,4月13日,过泼水节。连续三天,十分热闹。特别在首都万象,你一勺,他一盅,清粼粼的水被泼成了漫天彩虹,热辣辣的风被沐出丝丝凉意,纯朴善良的人被打扮得花枝招展,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食品满街都是。人们敞开泼水祝福,人们敞开喝酒欢跳。常林兄弟说:这几天,万象和周边地区,到处可以看见醉醺醺的人和醉醺醺的车。

    老挝,全民信奉佛教,首都万象,每一条街道,走不到五百米,你就会看见一座非常鲜艳美丽豪华,金碧辉煌的尖顶重檐建筑,那就是一座寺庙;百姓家门口,都立有一尊秀珍的佛塔佛庙,这也是佛教的一种陈设。国家大大小小的单位以及街头大大小小的公司,门前、墙壁、屋顶的绘画、雕塑,几乎都是佛像或者是佛教故事。人们凡是与人相见打招呼,都是双手合什,一副虔诚的模样,就连航空小姐也是这般迎接乘客。

    如果早上你能够起个早,你便可以发现一个既让你震惊又让你感动的现象:街边,百姓家门前,十分虔诚地跪着一些衣着整洁的男男女女,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双手合什,嘴上念叨着什么,身边都放着洁净的餐具,里面装着喷香的米饭和各种菜蔬。他们不是在祈祷什么,他们在等候着附近寺庙里面的和尚到来,他们在向僧人布施。

    提起“施舍”,我们往往想起趾高气昂的施者和忍气吞声的被施者,是的,中国人对“施舍”的注释的确如此,因而,就有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而老挝则不然,施者十分虔诚,惟恐和尚不接受而径直走过,和尚们口中念着经咒,接了饭菜坦然而去,仿佛施者是受了被施者极大的恩惠。

    回来后,文国老师告诉我:老挝人这种行为不能叫“施舍”,而应该叫做“供养”。

    供养谁?供养佛菩萨,供养一切慈善崇高的思想。

    慈善,不是因为谁施予谁,而在于双方都为对方减少苦厄。

    多么慈善的民族,多么慈善的老挝人!

    由于信奉佛教,因而,老挝人特别纯善,他们说话交谈,绝对不会高声喧哗,都是细声细语,蜜蜂一般;要求他们做什么事,绝对随叫随到,不会斤斤计较纠缠不清;如果你在看电视或者与人谈话,他绝不从你面前走,若没有其他路又必须经过,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弯曲下身子,几近匍匐一般,从你面前走过。

    老挝人相处也十分谦让,很少打架骂架,表弟手下的刀总,十年了,在万象街头,只见过两次打架的,可走到跟前一听,结果都是中国人。

    为此,我实实在在汗颜!

    老挝很少工业,可是有一种工业很为老挝人自豪,那就是啤酒酿造。老挝的啤酒叫“Beer Lao”,听起来怪怪的,但是口感特好,加上冰块,浓而清爽。老挝人爱喝,中国人也爱喝,在老挝经营矿山的表弟和他的手下都对我说:没有喝“Beer Lao”,不等于到过老挝。

    老挝人很休闲,无论白天或者黑夜,无论城市或者农村,你基本上看不到一个形色匆匆的人影,每个人都笑容可掬,悠哉乐哉,或漫步在大街小巷村边阡陌,或手拿蒲扇坐在门口的藤椅上前后晃荡,或者拿着一瓶“Beer Lao”,慢慢地喝着,比中国人喝茶更为雅致,比法国人喝葡萄酒更为情趣。

    也许是观念所致,也许是生性慵懒,也许是生活无忧,也许是国家地处内陆,从来没有感受过“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因而,老挝人从来不会想到奋发图强多快好省地拼命建设国家建设自己的家园。

    湄公河岸边,全是肥沃的良田,这里气温终年都高,优质水稻一年可以栽种三季,但是,老挝人只种一季,正是阳春三月大好季节,中国大江南北春耕春播都忙翻了天,而这里,举目全是干涸荒芜的田地,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看见千千万万亩肥沃的土地干涸荒芜成这样,我十分心疼。为什么会这样呢?常林兄弟说:他们在等待雨季,雨季来了,天降大雨,他们就可以种田了。我很是奇怪:湄公河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只须轻轻加以汲取,水就会源源不断地灌入良田;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打口层井,水也会“汩汩”地冒出,他们怎么就不愿意做这些事呢?

    常林兄弟说:他们够吃了,为什么要费更大的力气呢?

    我哑然了。

    老挝的农业颇有值得争议商榷的地方:历史已经推演到二十一世纪,各国的农业在科学的引领下,都已经十分先进了,可是老挝,依然还在刀耕火种。旱季,半年多时间,农民是根本不到田间地头看看,任由它荒芜,任由那肥美的土地在烈日下暴晒,从万象到沙拉坎县,三百多里路,我没有看见一个人在田间走走或者看看;雨季到了,他们便纷纷懒洋洋地走出家门,将去年收割后再也没有去打理的稻谷茬子和野草一把火烧尽,——这就是稻秧一季的肥料。插播下去后,老挝农民是不会再去田间转转的,更不会去施肥除草的。到了稻谷成熟了,他们又懒洋洋地将稻谷收回家,他们就完成了一年唯一的一次生产劳动。

    他们也栽种蔬菜,但是绝对不施肥的。化肥,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农家肥,他们更是拒绝施,愿因是:那么脏,淋在蔬菜上,人怎么吃?因此,对于蔬菜,浇点水就是最大的管理了。几天来,只在万象郊区,我唯一一次看见一个菜农给蔬菜浇水。

    以农业为主的内陆国,连产量都不想提高,又怎么能做到富足殷实?

    老挝境内没有铁路也没有高速公路,若大一个内陆国家,单靠几辆汽车在破旧的公路上慢爬,能够运出去多少,能够运进来多少?据说,中国早就与老挝政府洽谈了,要帮助他们修建铁路,帮助他们修建高速公路。也许是担心中国的经济侵略或者是内部高层领导在利益上有什么分歧,也许还有其他什么原因,至今也不见一点影响。这就让我想起了一百多年前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情形何其相似。

    老挝地处亚热带,出产极为丰富,仅黄花梨、紫檀等名贵木材,就让许多“老外”垂涎三尺;其他,热带水果更为丰富,如果通过精细加工,当会为国家赚回许许多多利益的。然而,在街上买到的食品,大多都是泰国生产的;许多精美的木制品,也大多来自国外。我想:老挝的原材料哪里去了?是别国低价收购过去,制作好后,再高价卖过来?

    老挝人,你们为什么不勤劳一点?

    倒是老挝的警察很有意思,你开着车出去办事,冷不丁就从巷子中的啤酒桌上飞也似地跳出三个五个警察来,“边打电话边开车”啦,“开着车吸着烟”啦等等名目,便会让你交罚款。其实,罚款也不多,四万老币,折合人民币也就三十多元。你很庆幸:比国内少多了!你就准备走了。突然,警察又拦住你了:还得再交二万老币。你一想:也不贵,又交了。你回头再看:三个警察正在分刚刚得来的战利品。原来,三个警察,怎么也不好分那四万老币,“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他们不懂,但是他们懂得再罚二万,凑够六万就好分了,一人二万,皆大欢喜。

    的的确确让人哭笑不得。

    政府官员受贿,那是公开的,而且政府许可。老挝只反贪污,不反受贿,原因是:贪污,国家的财产受到了损失;而受贿,国家财产没有受损失,是国内或国外商人,是民众的馈赠,是一种礼节行为。政府官员如此,政府机关也是如此,而且,他们需要什么,欠缺什么,他们是不会羞羞答答的,而是会主动与你联系:请你到某某机关作客,因为某某机关还缺一台空调;我家的花开了,请您过来观赏,顺便戴上几瓶法国葡萄酒;我们一家人要到欧洲观光,请你同行,顺便请你把所有费用带上。

    林林总总,应有尽有。

    啼笑皆非。

    一个民族,单有善良还不行,还得勤劳;单有勤劳还不行,还得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还得有不断改革创新进取的先进理念。除此,一个民族,怎么能长久居于不败之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