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雨密雾-马祖道什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

    和风轻飏,遍地麦苗如同翡翠,直将红红的太阳也映照得翠绿翠绿的。

    一辆鸡公车满载着木料,停在一个缺口处。缺口一尺多宽,两尺多深。推车的大汉擦拭着满头大汗,焦虑地看着深深的田缺,一筹莫展。

    一个和尚牛行虎视,徐步走来。

    大汉见有人来,如获救命稻草,赶忙上前:“师傅,请帮帮忙,我过不了这个缺!”

    “哦!”和尚停下脚步,到缺口处看了看,微微一笑:“阿弥陀佛!人生无常则,有缺则无缺,无缺则有缺。”

    大汉一愣:“师傅,请你帮帮忙,你的话我听不懂!”

    和尚拍拍车上木料,“其实,这个忙何须由贫僧来帮,施主自己早已解决。”

    大汉更是莫名其妙,“还请师傅明示!”

    “有缺在车下,无缺在车上!”

    大汉看了看鸡公车下的深缺,又看了看车上的木料,恍然大悟,忙将车上的一段木料取下,安放在田缺上,形成了一道稳实的桥梁,大汉推上鸡公车,平安地过了田缺。

    “谢谢师傅!”

    和尚微微一笑:“人生常有缺,而外物不足借,填缺补漏之物多在自身!”

    大汉看着和尚,眉头越皱越紧,“请问师傅,您俗家可就在什邡县,俗家可姓马?”

    “施主啊,出家人四大皆空,说什么佛家俗家?”

    “你就是姓马,你父亲就是马簸箕,对不对?”

    “施主姓李,名叫李二贵,你一家人甚有佛缘。”

    大汉李二贵高兴地说:“对对,我就是李二贵,我们小时候还一起放过牛哩!你一走就二十多年了,这次回来,住在哪里?”

    和尚看了看远处隐隐的山峦,“出家人,来从来处来,去往去处去,住于住处住,无有定所。这次回到西川,什邡县罗汉寺有些法事,可能得一两天,李施主可愿到罗汉寺坐坐?”原来,这位和尚就是名满天下,回什邡罗汉寺宣讲佛法的禅宗八祖马祖道一。

    李二贵一听,高兴地说:“罗汉寺?我听说有一个洪州来的活佛要在罗汉寺讲法,你也要去听吗?我和王小三明天一起到罗汉寺找你!”

    和尚双手合什,轻轻说道:“不须刻意,一切随缘!”

    2、

    罗汉寺是西川佛教著名丛林,时有高僧宝应禅师任住持,香火十分旺盛。

    太阳刚刚升起,山门外香客已经络绎不绝。

    大汉李二贵拉着瘦长子王小三气喘吁吁地赶到。好不容易挤进了山门,在人丛里面找到位置。

    “听说这个活佛叫马祖道一,又叫洪州道一,佛法高深,天下独一无二。”旁边,一个须发斑白的老者说。

    “那还用说,他是中国佛教禅宗八祖,全中国的长老!”一个书生骄傲地说。

    李二贵一听,直咂舌头,“妈呀,我们能够听到全中国的长老讲佛法,太幸运了。”

    “李二贵,你说马簸箕的儿子要来听讲,咋个不见人呢?”王小三东张西望后,大声问李二贵。

    “小伙子,坐下吧,活佛登台了。”老者拉了拉王小三的衣角。

    王小三回过头,只见一位身披猩红袈裟的和尚牛行虎视,缓缓登上法坛。

    “哦!”李二贵尖叫一声,站立起来,“他,他!”

    众人都嗔怪地看着李二贵,“坐下,大惊小怪干啥?”

    李二贵指着法坛,“他,他是活佛?他是马簸箕的儿子,我们院子马簸箕的儿子!”

    王小三也站立起来,“啥,马簸箕的儿子当了全中国的长老?我不信,他爸爸编几个簸箕养活他,他还没有我聪明哩。你是不是认错人了?”

    “咋会呢,昨天他还教过我‘人生常有缺’。”

    “你说啥?全中国的长老是我们什邡县的人?”旁边的听众都站立起来了。

    3、

    太阳下山了,佛法的讲解也告一段落。但是李二贵和王小三不愿离去,他们尾随着牛行虎视的马祖道一进入了罗汉寺后堂。宝应长老知道是马祖的儿时玩友,便命小沙弥奉上茶。

    王小三从进后堂,眼睛就一直没有离开过马祖道一,他实在想不出这个长相奇特儿时木讷的伙伴,怎么就成了全中国的长老?他一定要向他问一问。

    “马,马,”王小三实在叫不出“活佛”“圣僧”几个字,连“马祖”两个字也叫不出口。

    “王施主,不须客套,有话请直接说。”

    “我们看到一个生灵,总是围着原地转圈圈,我们不明白那是为啥?”早上,王小三与李二贵来时,看见一条牛被拴在树上,一直围着树转圈。

    马祖道一端着茶杯自言自语的说:“转圈圈?那是因为有绳子牵着,等绳子断了,就再不会原地转圈圈了”。

    王小三和李二贵一惊:噫,他咋会知道有绳子牵着?神了!

    王小三又想起一只知了被一个巨大的蜘蛛网缠住,飞不起来,知了不停在蜘蛛网上叫喊,忙问:“我们还见了一个生灵,谁也没有惹着它,可它总是不停地‘呜奥呜奥’叫喊,那又是为啥呀?”

    马祖道喝了一口水,漫不经心地说道:“等它把那一层网冲破了,它就不会再叫唤了!”

    王小三和李二贵大惊:“你真是活佛,你咋就知道有绳子有网呢?”

    马祖又微微一笑,“一切都在佛理,一切都在佛缘!”

    王小三和李二贵“噗通”跪在马祖面前,“弟子愚昧,居然在活佛面前耍小聪明。弟子愿意皈依佛门!”

    马祖正要去扶王小三二人起来,一个小沙弥急急忙忙跑了进来。

    “师傅,什邡县令刘大人求见!”

    宝应放下茶杯,“啥?刘大人求见?他从来不信佛,甚至几次提出要撤了罗汉寺,他来干啥?”

    “刘大人的夫人今天听了活佛讲法,是不是?”小沙弥抠着光光的头颅。

    马祖扶起王小三,对宝应说道:“不信佛不怪他,是皇帝下令抑制我佛。我佛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也能容天下难容之人。苦海无边,早晚回头都是岸,刘大人会成为佛门中人的。”

    4、

    刘大人是一个精明干练的县令,对朝廷的抑僧抑佛很是赞成,且在什邡县也做了几件抑僧抑佛的事。

    见面寒暄了几句,刘大人就给马祖出了一个难题,“活佛是全中国的长老,我有一件事一直想不明白,我是饮酒吃肉好呢,还是不吃好?”

    马祖轻声回答:“如果饮酒吃肉,那是施主应得的享乐;如果不吃呢,那就是施主不尽的福分了!”

    “佛有啥好呢?”

    “世有万派,可度一人,我佛可度众生;万派可度今生,我佛可度来世。”

    “度一人好还是度众生好?度今生好还是度来世好呢?”

    马祖给十分虔诚的王小三、李二贵剃度,随口回答刘大人:“日面佛,月面佛。”

    刘大人莫名其妙,“啥叫日面佛,啥叫月面佛?”

    宝应长老便给刘大人解释:“日面佛的寿命为一千八百岁,而月面佛的寿命只有一个昼夜。”

    刘大人听后站在窗前默默想了许久,忽然将脑门一拍,“师傅,弟子明白了,这与陆云说的话一样,‘朝闻夕死,可矣’。”

    宝应一笑,“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刘大人有慧根。”

    刘大人跪在马祖面前,“弟子愿意皈依我佛,无论活一天还是一千八百岁,只有心中有佛,意义同等重大!”

    宝应对刘大人说:“大人,什邡县能否容活佛传我佛教佛学?”

    “能,能!”刘大人忙向马祖与宝应承诺:“只要活佛选中的地方,弟子无不应允。”

    马祖缓缓说道:“也不用太多,一缕香烟,一袭袈裟之地足矣!”

    第二天清早,罗汉寺山门前,马祖、宝应与刘大人在木鱼钟磬声中,在祥和的经咒声中,焚香。只见一缕香烟袅袅升起,渐渐扩散,一会儿,整个什邡县都弥漫了香烟;马祖再将猩红袈裟轻轻抛起,只见袈裟飘飘悠悠直上云霄,如一团红云遮住了太阳,这阴翳直将什邡县境遮完。

    刘大人再一拍脑门,“哎呀,弟子愚钝,活佛是要普度我什邡全县之地全县之民!这是我什邡全县的福分!”

    至此,西川什邡县,福田广种,村村崇佛人人崇佛,成为了佛门在中国西南的一块福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