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途径·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一带一路”倡议(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英国智库观点摘要

    中欧峰会:寻求共同立场

    François Godement[46]

    原文标题:The EU-China Summit: Searching for COMMON GROUND

    文章框架: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因其双方就联合公报所做出的承诺而引人注目;中国与欧盟都担心唐纳德·特朗普政府的不可预测性给双方带来的共同挑战;在特朗普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的背景下,中国将有机会通过与欧盟携手合作来提升其自身形象;欧盟委员会似乎已经决定接受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的发言,其在该论坛上提到了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甚至还提到了“互惠”这个词;欧洲对著名的“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感到失望。

    观点摘要:

    1.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因其双方就联合公报(以及关于气候问题的单独公报)所做出的承诺而引人注目。2016年7月于北京举行的上届领导人会晤中,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共识,这或许反映出2016年对于欧中关系来说是艰难的一年。此外,中国期望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并采取特别反倾销手段的做法令人沮丧。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事情是否有转机?现在,欧盟和中国能否达成共识?

    2.中国和欧盟都担心唐纳德·特朗普对双方依赖的多边机构和规则的攻击。当然,即使在这一方面,彼此的观点也是不同的。欧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国际法实践者,而中国主要是从国际规则中的自由贸易领域获益。中国渴望稳定,但其不一定采取多边贸易政策。尽管如此,唐纳德·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仍给双方构成了共同的挑战,而中国也有机会参与到特朗普的“美国第一”原则所创造的多边主义中。

    3.气候和环境这一主要问题将比以往更容易解决。尽管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但是却没有违背其对《巴黎协定》的承诺。中国的能源政策发展十分曲折。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煤炭消耗量连续三年出现下跌。在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的背景下,中国将有机会通过与欧盟携手合作来提升其自身形象。与普遍看法不同的是,这并不会损害中国的商业利益:中国的太阳能产业正使其在欧洲和美国的竞争对手破产。

    4.中国与欧盟发表联合声明抵制保护主义也备受期待,尽管这对双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自由贸易是中国的出口自由,而欧盟则是互惠贸易协定的主要推动者。中国欧盟商会刚刚发布了一份对其成员的调查报告,证实了其成员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悲观看法。然而,欧盟委员会似乎已经决定接受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的发言,在该论坛上其提到了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甚至还提到了“互惠”这个词。

    5.就中国而言,它不得不克制自己的愤怒,因为欧盟在2016年底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强化了其贸易防御工具。随着特朗普政府的执政,北京有了除欧洲贸易冲突之外的其他优先事项。但随着中国对美国的担忧逐渐消退,缓和与欧洲关系的需求变得不再那么紧迫。自2009年以来,中欧已经就新的欧中双边投资条约进行了13轮谈判,但仍没有取得明显进展。中国媒体坚持认为,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将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而欧盟认为这是不现实的。欧洲对著名的“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感到失望:中国谈论投资,但事实上,通常是对这些基础设施项目所提供的贷款资金(或利益)感兴趣。也许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最近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很少有欧盟成员国与中国签署贸易宣言,许多人认为需要提高项目的透明度和开放度,并考虑到环境问题。但就目前而言,中国通过其对双边关系偏好而采取的传统战略在欧洲并不奏效。这表明,此次峰会可能是中国重新评估其与欧洲关系的契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知道在这一年里是否已经发生了足够的改变。

    新型安全合作模式[47]

    原文标题:New Patterns of Security Cooperation

    文章框架:亚太安全局势基本稳定,同时,地区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亚洲安全观,为实现亚太安全提供了新思路;为了营造有利于亚太和平发展的环境,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形成互补,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观点摘要:

    1.目前亚太地区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亚太地区相对稳定。区域热点问题和争端基本得到控制。促和平、谋发展是亚太地区各国的战略目标和共同愿景。与此同时,地区安全问题正在变得更加复杂多样。许多跨国安全问题突然爆发,传统安全热点问题时有发生,而非传统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以上所述都对区域繁荣稳定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建立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这些观点为打破国际关系中的安全困境提出了全新的思路,为亚太地区的安全合作和维护亚太地区持久和平创建了新的模式。尽管中国面临着多重安全挑战,却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虽然中国的军事实力不断提升,但中国致力于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过程中,中国一直认为,国家不论大小都是平等的,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解决争端。针对朝鲜半岛核问题,中国提出了“双暂停”倡议,即朝鲜暂停核导活动,美韩也暂停大规模军演。同时,中国还提出了“双轨并进”,以此来推动朝鲜半岛实现无核化,建立和平机制。

    2.为了营造有利于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环境,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旨在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形成互补,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值得称赞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便得到了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的积极响应。前不久,“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黄永宏博士谈全球威胁与区域安全

    Ng Eng Hen[48]

    原文标题:Global Threats and Regional Security: Dr Ng Eng Hen

    文章框架: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此同时,中国希望成为亚太地区贸易甚至全球贸易的领导者;“一带一路”倡议将推动亚洲地区实现长足发展,新加坡对中国的这一宏伟愿景表示支持;贸易和安全是世界走向繁荣和进步的先决条件,正是由于开放和贸易,世界才能避免爆发新的大规模战争;贸易的繁荣发展需要具备稳定的环境,从中长期来看,各国必须携手共同解决朝核问题和恐怖主义两大威胁。

    观点摘要:

    1.自上次香格里拉对话以来,世界发生了许多变化,也出现了许多新挑战,甚至通向共同安全、共同稳定、共同繁荣之路的根基都发生了动摇。在特朗普领导下,新一届美国政府重新审视了亚太地区的贸易规则和实践。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面临最严重的挑战。在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后,主要以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的其余11个成员积极推动该协定的发展。跨太平伙伴关系协定11个成员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3%。

    2.相比之下,中国正在加快实施计划,希望成为亚太地区贸易甚至世界贸易的领导者。新加坡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表示强烈支持。2017年5月,中国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除了具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要点的地理位置优势外,新加坡还与中国共同开发了从重庆穿过广西连接新加坡的南部新交通走廊。该走廊将会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支持下,“一带一路”倡议有着宏伟的愿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其规模远比设想要大得多。2015年,中国宣布计划修建81000公里的高速铁路,途经世界65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从新疆喀什到卡拉奇再到瓜达尔港的铁路,还是从浙江义乌到伦敦的铁路,或是从重庆到新加坡的铁路,铁路扩张的规模是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如果中国的这一设想得以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推动亚洲取得显著发展。中国还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发展,该协定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30%,出口量占世界出口的1/4。

    3.贸易和安全是世界走向繁荣和进步的先决条件。贸易和安全相互促进,应该协调发展,以达到一种良性的平衡状态。尽管一些国家的贸易模式时有波动,但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在距今三十多年前的1985年,美国国会实行了与当今美国类似的“美国第一”政策,试图以此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李光耀先生访美并在华盛顿国家新闻俱乐部发言。他的发言在今天看来仍是有意义的。李光耀先生表示:“自二战结束的四十多年来,由于开放和贸易,世界得以避免爆发新的大规模战争。这让许多国家能够通过出口货物和服务而不是把本国的制度和国家意志强加给别国来发挥本国潜力。”新加坡的贸易额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5倍,因此新加坡的国家财富与全球贸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2018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新加坡应尽其所能地保持安全和贸易之间的平衡。从目前来看,东盟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800美元,东盟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亟待提高,同时东盟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具备很大的潜力。2010~2015年,东盟国家每年的经济增速约为5%,而全球经济平均增速为3%。东盟国家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诸如有着11个成员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美国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欧盟-东盟自贸协定等一系列贸易协定有助于推动东盟国家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新加坡对这些倡议给予充分支持,并将促进这些倡议的发展。

    4.但是,贸易的繁荣发展要求具备稳定的环境。全球必须解决朝核问题以及恐怖主义这两个在中长期内面临的安全威胁。随着亚洲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也在增长。各国必须团结协作,共同维护亚洲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在巴尔干地区:原则之争

    Michal Makocki[49]

    原文标题:China in the Balkans: The Battle of Principles

    文章框架:“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会使巴尔干地区通过与中国庞大市场的连接来促进发展,但也可能挑战该地区与欧盟的关系;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展示了其在联通性和经济一体化方面的领先地位;欧盟也应该努力把中国的项目置于更加可持续的基础上,由此中国的倡议才能带来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从而有助于维持区域稳定。

    观点摘要:

    1.近几个月来,欧洲对巴尔干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感到担忧。欧盟外交政策主管费德里察·莫格里尼在3月警告说:“巴尔干半岛很容易成为大国博弈的棋盘之一。”俄罗斯可能是这个言论的主要目标,另一个大国是中国,其“一带一路”倡议预示着该地区将拥有新的道路和铁路。该倡议可能会使巴尔干地区通过与中国庞大市场的连接来促进发展,但也可能挑战该地区与欧盟的关系,因为中国支持的项目破坏了欧盟推动的改革。中国的项目涉及巴尔干地区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建立物流走廊(在中方接管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和中西欧市场之间)和新的基础设施(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了价值55亿欧元的工程合同)。这些项目还部分涉及中国重工业中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国企业在贝尔格莱德附近的斯梅代雷沃投资了一家钢厂,并在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等地兴建了许多燃煤电厂。

    2.最重要的是,巴尔干地区帮助中国建设者获得了了解欧洲的机会,以便其以后进入欧盟铁路建设市场。由中国公司按照欧盟工程标准并在欧洲认证机构监督之下建设的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高速铁路,将有助于提升中国承包商的价值链,从而实现“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国内目标。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展示了其在联通性和经济一体化方面的领先地位。中国这一举措带来了新的规范和价值观,往往会挑战欧盟及其治理改革议程。中国经济走廊和基础设施项目复制了中国偏向于国家主导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决策,没有使用欧盟公开、透明的投标模式。也许最重要的是,这些项目使受援国家拖欠了中国的巨额债务。在黑山共和国,中国的贷款不仅“排挤”了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甚至对该国的财政空间进行了限制,政府已缩减了有关多子女家庭新的社会福利项目。在马其顿,泄露的录音暗示,当地政治家和中国国有企业之间存在联系,道路建设成本大幅度飞涨。

    3.尽管面临挑战,但欧盟仍然在巴尔干地区起着关键性影响。为了防止其“后院”可能潜在的不稳定,欧盟需要重申自己的治理模式,不让中国或其他外部力量影响巴尔干地区脆弱的改革进程。特别是欧盟的外交政策不能忽视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应该把中国的目标纳入其扩大政策当中。欧盟对“一带一路”倡议在巴尔干地区参与的回应应立足于现实,即该地区欢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供的机遇。欧盟的目的不是限制中国,而是要确保其不会损害西巴尔干半岛国家的利益,也不会破坏该地区近似于欧盟的规范和规则。因此,欧盟应该与该地区就对待中国的方法达成一致。欧盟也应该努力把中国的项目置于更加可持续的基础上,由此中国的倡议才能带来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从而有助于维持区域稳定,这是欧盟区域目标的关键所在。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法带来的全球影响

    Rebecca Nadin[50]

    原文标题:The Global Impact of China's Approach to Climate Change

    文章框架:英国气象局昨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各国政府“大大低估”了全球主要农业地区同时出现农作物歉收的风险;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上,中国必须面对水源污染、土壤侵蚀、土地退化、生态系统和栖息地丧失所带来的挑战;中国要确保其“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投资能够适应全球气候变化。

    观点摘要:

    1.英国气象局昨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各国政府“大大低估”了全球主要农业地区同时出现农作物歉收的风险。中国是拥有众多农作物种植者与消费者的大国,那么在食品体系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上是否对中国实施的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给予了足够关注?迄今为止,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国关注。但如果气候变化意味着中国不能再为其13亿人口提供粮食,那么其后果将无法想象。

    2.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基础上,中国必须面对水源污染、土壤侵蚀、土地退化、生态系统和栖息地丧失所带来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一直对各个行业、城市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进行大力投资。在联合国气候会议进程中,各国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计划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了评估。

    3.为了避免英国气象局所报道的灾难性场景的出现,中国必须遵守其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承诺。但要在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展现真正的领导力,中国还必须推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意味着不仅要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分享知识,提供资金,还要确保其“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投资能够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再也不能把适应气候变化抛之脑后,全球气候变化甚至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日常生活所关注的焦点。

    法国智库观点摘要

    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和新的区域地缘政治

    Zahid Hussain[51]

    原文标题: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and the New Regional Geopolitics

    文章框架: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在地缘政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为两国关系带来了空间上的转变;但如果巴基斯坦没有实施正确的政策,那么公共财政可能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巴基斯坦的一个重大挑战是与中国企业谈判更好的条件,以便从投资中获得最大利益;不断增长的中巴力量反映了亚洲新兴国家地缘政治与力量的重组。

    观点摘要:

    1.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在地缘政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为两国关系带来了空间上的转变。尽管该走廊承诺巴基斯坦在基础设施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将会拥有广泛的利益,但如果期望该项目持续为巴基斯坦带来长期利益,那么一些重要的挑战仍然有待克服。

    2.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该倡议将中国与欧洲、中东和非洲连接起来。作为该倡议的一部分,巴基斯坦欢迎在此投资数百亿美元以建设基础设施和发展电力部门,该国迫切需要外国投资来推动其新兴经济。到2018年底,预计其国家电网将会增加10000兆瓦的电力,这将有助于巴基斯坦克服国内能源短缺的问题,进而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同样,道路和其他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也将改善国内以及与其他邻近国家的互联互通。这个连接性项目实际上可能成为巴基斯坦的“游戏改变者”。

    3.但是,如果巴基斯坦没有实施正确的政策,公共财政可能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使用中国的这笔钱可能要付出代价,许多人认为这可能对巴基斯坦的国际收支造成严重的长期影响。虽然中国在巴基斯坦民众中展现出非常积极的形象,但是由于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项目缺乏透明度,巴基斯坦的民间社会和商界也越来越对此产生怀疑。例如,巴基斯坦民众对给予中国企业特许权可能对国内产业产生不利影响表示强烈担忧。还存在一些中国企业把自己的劳动力纳入项目之中的问题,从而使巴基斯坦人失去重要的就业机会。

    4.换句话说,巴基斯坦的一个重大挑战是与中国企业谈判更好的条件,以便从投资中获得最大利益。巴基斯坦领导层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实施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项目,以消除结构性失衡,使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也可以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根源,为缩小省际的差距做出努力,使巴基斯坦更多地关注国内经济落后的地区。尽管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项目分配不一致,但是各省和政党对中国的投资可为本国带来长期的经济利益达成了共识。经济增长带来政治稳定的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认同。

    5.最后,不断增长的中巴力量反映了亚洲新兴国家地缘政治与力量的重组。巴基斯坦与美国的疏离以及与印度紧张局势的加剧,导致伊斯兰堡增加了对中国的依赖,中巴是“全天候的朋友”。美国与印度之间迅速发展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巩固中巴关系的一个因素。同时,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也提高了区域国家间的联通性和经济合作的希望。一旦项目开始实施,巴基斯坦的地缘战略地位就应该使该国成为欧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东南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潜在纽带。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不仅可以作为巴基斯坦的“游戏改变者”,也可以作为整个地区的“游戏改变者”。

    比利时智库观点摘要

    除气候变化外,还有什么问题能让中国和欧洲联合对抗特朗普?

    Alicia Garcia Herrero[52]

    原文标题:Other than Climate Change,Can Anything Else Unite Europe and China Against Trump?

    文章框架: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期间,德意志银行承诺向“一带一路”倡议投资27亿美元;在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勾勒出中欧关系发展的美好景象,但这并非真实情况;中国的最终目标是出口其国内过剩产能;虽然中欧在应对美国单边主义问题上表现出一致性,但中欧领导人峰会并没有带来中欧双方的利益融合。

    观点摘要:

    1.在对柏林进行了简短而富有成效的访问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即将结束其访欧行程之前,前往布鲁塞尔参加中欧首脑峰会。在李克强访问德国期间,德意志银行承诺对“一带一路”倡议投资27亿美元。另外,在此次中德首脑双边会谈中,贸易互惠并不是突出问题。原因可能是李克强和默克尔试图扮演多边主义的“救世主”角色,以对抗特朗普越来越突出的孤立主义。

    2.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中欧首脑峰会上,在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中国和欧洲似乎达成一致,把解决全球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人们可能会认为,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的时机错误,因为在其宣布这一决定时,中欧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集团正在一起举行首脑峰会。基于上述情况,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勾勒出中欧关系发展的美好景象,但笔者对中欧关系良好发展趋势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至少目前是这样。首先,近四年来,欧盟委员会一直在与中国就双边投资协定进行谈判,而在本次中欧首脑峰会上,并没有迹象表明相关谈判能够成功。其次,欧洲各国政府最近批准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强化反倾销措施的建议。中国的最终目标显然是出口其国内过剩产能。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会谈并没有使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变得缓和。总之,除了在对抗美国单边主义上表现出一致性外,中欧领导人峰会并没有带来任何中欧利益的融合。欧洲对特朗普的失望使其在短时间内转向中国,而对于欧洲来说,其需要经过更长的时间且经受更大的痛苦去处理欧洲与美国长期的跨大西洋联盟问题。

    动荡时期的交往

    Suman Bery[53]

    原文标题:Engagement in a Time of Turbulence

    文章框架:印度拒绝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此举虽并不出乎意料,但仍充满争议;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欧盟担忧“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能否与欧盟成员国现有的融资和采购协议相一致;“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不只是实现物流和数字联通,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在其他领域的目标让印度外交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或机遇)。

    观点摘要:

    1.大约六周前,印度公开宣布其不会参加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尽管印度此举并不出乎意料,但其一反常态地对中国表示拒绝的做法仍然充满了争议。此后,印度总理莫迪和政府高级官员参与到了频繁的访问和外交活动当中,与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和谈判人员举行会谈。其中包括在甘地纳格尔与非洲开发银行举办年会,在阿斯塔纳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并对俄罗斯、西班牙、法国和德国进行访问,最近还出访了美国、葡萄牙以及荷兰。印度总理访问时,防务和安全问题占主导地位。但作为经济学家,笔者认为即使在充满不确定的时期,印度也会深化其全球经济的参与度,并从中受益。现在,印度有足够的影响力为塑造新兴世界的秩序出力。

    2.笔者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当时印度已经发布声明解释了为什么不会参加这一由中国主导的峰会。印度经济事务部对“一带一路”概念的理解有很大偏差。“一带”指的是经由中亚和欧洲将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大陆自西向东连接起来,“一路”指的是将陆地连接起来的海路。中巴经济走廊以及沿线各个港口,包括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特港和科伦坡港成为印度的特别关切。毫无疑问,“一带一路”倡议在概念和方向上是分散的、未充分发展的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将广袤富饶的中亚地区连接起来,而印度、俄罗斯和土耳其都将这一地区视为本国的核心利益区。欧盟担忧“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能否与欧盟成员国现有的融资和采购协议相一致。

    3.“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不只是实现物流和数字联通。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在其他领域的目标让印度外交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或机遇)。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所说,即便发达国家对经济一体化的支持有所减弱,中国仍将继续担任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旗手。

    俄罗斯智库观点摘要

    中国、俄罗斯需要共享欧亚愿景

    Dmitri Trenin[54]

    原文标题:China,Russia Need Shared Vision for Eurasia

    文章框架:弗拉基米尔·普京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六周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莫斯科;中俄关系中的一大问题是“一带一路”倡议是否能与莫斯科自身经济计划“协调一致”;习近平主席出访莫斯科并前往德国出席在汉堡举办的二十国集团峰会;美国总统显然对中国最近向朝鲜采取的行动感到失望,因为中国的行动并没有促使金正恩放弃其核导弹计划;平壤更有可能继续建造一枚能够向美国西海岸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而华盛顿则将建立能够对此进行拦截的导弹防御系统。

    观点摘要:

    1.弗拉基米尔·普京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六周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莫斯科。这是迄今为止2017年两位领导人的第三次会面。

    2.中俄关系中的一个大问题是“一带一路”倡议是否能与莫斯科自身经济计划“协调一致”。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俄罗斯不打算像其他国家一样简单地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而是寻求与中国建立特别的经济关系。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俄罗斯需要展现自己拥有充足资源的倡议,并促进其有共同利益的伙伴与北京的关系。要保证球肯定会在俄罗斯的球场上。

    3.习近平主席出访莫斯科并前往德国出席在汉堡举办的二十国集团峰会。欧洲而不是俄罗斯,是中国此次“西游”的目的地。这次旅程为整个欧亚大陆出现相互关联的经济、政治和战略空间做出了决定性贡献。作为欧盟领导者的德国与中国、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可能共同发挥支柱作用。这一次,中德俄三边首脑会议没有在汉堡议事日程之中。在接下来十年中,这样的会议可能会定期举行。同时,普京和习近平主席将在莫斯科进行会晤,讨论两国与美国的关系。特朗普的想法是极难预测的,但更大的问题是美国可能会在政治上变得不稳定:对每一方来说,这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充满了许多危险。

    4.一个直接的问题是朝鲜,特朗普可能会对平壤采取措施。美国总统显然对中国最近向朝鲜采取的行动感到失望,因为中国的行动并没有促使金正恩放弃其核导弹计划。中国和俄罗斯一直都知道这样的行动不会奏效。现在,北京和莫斯科首次宣布了外交举措,为缓和平壤和华盛顿之间的紧张关系提供途径。尚不清楚特朗普或金正恩是否对中俄提议感兴趣,中俄认为当朝鲜停止武器试验时,美国要向朝鲜政权提供安全保证,以换取平壤放弃其视为保障安全的武器试验项目。

    5.平壤更有可能继续建造一枚能够向美国西海岸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而华盛顿则将建立能够对此进行拦截的导弹防御系统。大多数专家怀疑美国人有足够的可靠情报来消灭整个朝鲜的核导弹系统,因为特朗普和副总统迈克·潘恩所说的话表明,他们已经对金正恩政权失去了耐心,不能简单地对其置之不理了。

    中国和中亚:在俄罗斯监视下日益增长的友谊

    Alexander Vorobyov[55]

    原文标题:China and Central Asia: Growing Friendship at Russian Borders文章框架:近年来,中国与中亚之间一直在双边基础上保持着积极的经济合作;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与这些国家签署了数百亿美元的合同,这都会对中亚各国造成直接影响;自2015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国内实施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一项目与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紧密相连。

    观点摘要:

    1.在过去20年中,中国经济和政治实力的增强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政治的关键因素,尽管近期中国经济发展有所放缓,但中国经济仍保持上升势头。中国实力的增强对于中亚邻国来说十分重要。1991年中亚国家获得独立,这是中国周边地区地缘政治的一个巨变。中国政府认识到,中亚地区将会成为中国的“战略后盾”。近年来,中亚各国充分感受到中国经济战略发生的变化,中国政府在国外大力开展投资和建设活动。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与这些国家签署了数百亿美元的合同,这都会对中亚各国造成直接影响。近年来,中国与中亚之间一直在双边基础上保持着积极的经济合作。中国已经成为中亚五国中三个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主要进口国。2015年,吉尔吉斯斯坦进口量的56%来自中国;塔吉克斯坦对华进口量稍有不同,达到41%;乌兹别克斯坦的对华进口量达到约20%。对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而言,中国并非其主要进口国,这两个国家的进口主要来自俄罗斯和土耳其。从中国出口至中亚地区的商品种类十分广泛,包括汽车、工业设备、食品和基础物资等。

    2.关系型贷款是中国经济得以深入中亚地区的关键因素。中国以相对较低的利率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条件是使用中国的原材料、设备或工人。股份转让和产量分成协议也是中国经济能够进入中亚的重要因素。这些举措使中国的生产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股份转让使中国经济能够深入中亚国家的不同经济领域。近年来,中国和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特点就是将中亚国家的经济建设项目与北京的战略结合起来。中亚国家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中国的财政资源。自2015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国内实施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一项目与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紧密相连。6月8~9日在阿斯塔纳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共同讨论了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合作的进程。

    东欧正试图“搭便车”,美国是否会“踩油门”?

    Nora Topor Kalinskij[56]

    原文标题:Eastern Europe is Attempting a Ride. Will America Press the Pedal?

    文章框架:中东欧国家将俄罗斯视为威胁,正在寻求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中东欧国家对俄罗斯的敌视会对大欧亚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构成阻碍;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紧张的政治关系将会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造成不利影响;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美国应该加强与中东欧地区的合作。

    观点摘要:

    1.中东欧国家在能源上和经济上都做不到自给自足。最近,中东欧国家正在寻求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并提升区域合作。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参加“三海”国家首脑峰会,这是朝这一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2017年召开了第二届“三海”国家首脑峰会,该峰会旨在加强中东欧国家间的能源合作。中东欧地区的能源完全依赖进口,该地区对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占其消费量的一半以上。2016年,波兰是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大进口国,达到110.7亿立方米。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将俄罗斯视为威胁,但这些国家又严重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

    2.中东欧国家对俄罗斯的敌视会对大欧亚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构成阻碍。“一带一路”倡议最主要的一个目标是建立洲际运输路线,进入相对富裕的西欧国家市场。虽然建立洲际运输路线依赖于欧亚大陆的政治稳定性,但建成后中国对由美国军队主导的海上贸易路线的依赖将会减少。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紧张的政治关系将会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造成不利影响。出于地缘政治考虑,美国有理由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在能源、安全以及其他政治领域的合作。中东欧地区的能源无法自给自足,政治力量薄弱,在美国的支持下,该地区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发挥关键作用。

    澳大利亚智库观点摘要

    全都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了吗?没有那么快……

    Nadège Rolland[57]

    原文标题:All Aboar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Not so Fast……

    文章框架: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发起以来,该倡议一直是公共关系活动中一个非常高调的主题;随着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数量增加,国际上产生了一种普遍意识,即未加入其中的固执谨慎的国家将会落后;习近平主席将“一带一路”倡议描述为解决经济困难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良方,这似乎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主张;一些观察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可行性表示怀疑;“一带一路”倡议是北京实现习近平主席于2012年提出的“中华民族复兴梦”的主要工具;建设一个无缝连接的欧亚大陆的梦想并不新鲜;中国共产党对欧亚地区的愿景是延伸其自身的国家模式;西方政府需要认识到,如果“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成功,那么这将与它们的利益和价值观相悖。

    观点摘要:

    1.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发起以来,从中国赞助的国际讨论到在线视频(视频中可爱的孩子们都喜欢赞美“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一直是公共关系活动中一个非常高调的主题。更具体地说,北京承诺为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近1万亿美元,包括高速公路、光纤电缆、铁路和管道。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包括那些不在中国投资名单上的国家也希望进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兴建设市场。

    2.中国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所开展的热烈的公关活动已经给西方工业化国家带来了紧迫感,这些国家的人民越来越迫切地想让自己国家的政府搭上“一带一路”列车,否则将失去巨大的商机。随着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数量增加,国际上产生了一种普遍意识,即未加入其中的固执谨慎的国家将会落后。

    3.“一带一路”倡议的魅力越来越令人着迷,因为在西方,保护主义正在上升,表现最明显的是作为开放全球体系主要建筑师和传统支持者的美国。自从唐纳德·特朗普上台以来,世界各地的自由民主国家注意到,白宫对于不把美国放在第一位的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只关注美国内部事务。相比之下,2017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现出对开放经济的极大热情,习近平主席将“一带一路”倡议描述为解决经济困难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良方,这似乎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主张。

    4.一些观察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可行性表示怀疑。掺杂政治动机的贷款必将像“白色大象”一样没有实质性结果,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价值不大,甚至可能造成难以控制的债务负担。“一带一路”倡议给外国企业带来的机遇也不明显,受国家补贴支持的中国国有企业承包了最庞大、最具吸引力的项目,只剩下一些“面包屑”给私人企业和资本。一些著名专家也对中国是否真的打算将其大部分资金投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出质疑。最近,北京如一位优秀的风险投资家一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响亮地为“一带一路”倡议呐喊助威,或许是希望能吸引外国资本并分散风险,这确实很有可能。

    5.除了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潜在经济风险之外,还存在一些地缘战略问题。即使有些人认为这种看法过于夸张甚至偏执,但这种担忧是真实存在的。仔细研究中国的评论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分析表明,北京的目标既是关于经济的,也是关于地缘政治的。中国的雄心是在不激起邻国或西方过度反应的情况下,把自己建设成欧亚大陆的优势力量,根据自己的世界观来重塑经济和政治版图,塑造自己的形象并反映出自己的独特特征。“一带一路”倡议是北京实现习近平主席于2012年提出的“中华民族复兴梦”的主要工具。外国政府不应该抱有幻想,即通过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从内部改变该倡议的发展方向,或者说服中国采取与其最初设定完全不同的路线。

    6.建设一个无缝连接的欧亚大陆的梦想并不新鲜。冷战后,西方国家就曾希望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来帮助转变后苏联空间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从而带来一波不可阻挡的社会政治自由化和民主化浪潮。除了投资,西方国家还寻求促进法治、良好的治理实践、尊重人权和发展透明民主的政治体制。这种改善被视为促进区域稳定和将欧亚中心融入自由国际秩序的关键。这一愿景从未实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方统治者抵制西方国家带来的改革机会。要想说服独裁者接受自由和民主化,需要的不仅仅是道路和铁路建设承诺。

    7.尽管中国也希望促进互联互通,但它对欧亚大陆的愿景与25年前西方国家期望的“一体化和自由化”的欧亚大陆截然不同。北京不要求受援国改变其社会政治制度以换取投资。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修辞和政策将“发展权利”置于人权之上,并将普遍规范视为“西方价值观”而必须予以拒绝。在北京的眼中,区域稳定意味着拥有强大的邻国,这些邻国与中国一样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感到担忧,认为这些观念会威胁国家对权力的掌控。中国共产党对欧亚地区的愿景是延伸其自身的国家模式。

    8.西方政府需要认识到,如果“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成功,那么这将与它们的利益和价值观相悖。西方政府应该努力提高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效率,这些机构拥有良好治理和最佳实践标准是毋庸置疑的,而不是为中国提供更多的资源来支持它的愿景。自由民主国家有着相同的世界观和共同的价值观,包括经济和政治自由、开放、民主、透明度、问责制、尊重人权、赋予公民社会权利和良好的治理。美国及其欧洲和亚太盟友应该效仿印度和日本的做法,并开始努力发展替代方案,要么推出新方案,要么重新审视冷战后发起的方案,而不是考虑加入中国领导的倡议是否会得到优先权。它们还应该抨击中国试图剥夺“开放”和“全球化”等概念的原始内涵及意义的行为。达成上述结果需要西方国家的集体努力。“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观并不中立。最终,西方国家政府明确决定是否参与这一倡议的选择实质上取决于它们是否仍然相信其在过去70年里所支持的并为之奋斗的价值观和秩序。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公私伙伴关系:机遇和陷阱

    Craig Sugden[58]

    原文标题:Belt and Road PPPs: Opportunities and Pitfalls

    文章框架:中国对新常态的推动,使其地方政府转向公私伙伴关系,从而提供公共资产或服务;中国对公私伙伴关系的兴趣已经渗透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对于中国来说,公私伙伴关系将缓解政府与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分担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压力;中国国务院已经对其国有企业和公私伙伴关系的混合表示担忧;公私伙伴关系可以为澳大利亚提供一定的机遇;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在公私伙伴关系方面拥有最好经验的国家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只有私人投资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实现2015年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澳大利亚在海外公私伙伴关系的存在符合国家利益;澳大利亚已做好准备,扮演一个思想领袖的角色;澳大利亚现在可以采取另一种务实的措施,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平台来促进良好的公私伙伴关系。

    观点摘要:

    1.中国对新常态的推动,使其地方政府转向公私伙伴关系(私营部门和政府之间达成长期合同),从而提供公共资产或服务。自2013年底中国宣布公共财政改革以来,价值约2万亿美元的1.2万个此类项目便拉开了序幕。

    2.中国对公私伙伴关系的兴趣已经渗透到“一带一路”倡议之中。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主持下,于2017年初建立了相关机制,以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公私伙伴关系。其他机构则加强了支持力度。上个月,超过130个国家和70个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会人员对融资方面的指导原则达成一致,鼓励各国开放公共服务市场,并发展公私伙伴关系以获得融资,同时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从中很容易看出中国为什么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推动公私伙伴关系。中国的预算已经捉襟见肘,它将很难直接为“一带一路”倡议设想下的重大项目提供融资。许多其他参与国也面临着紧缩的预算,而公私伙伴关系是一种调动替代资金来源的方式。

    3.对于中国来说,公私伙伴关系将缓解政府与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分担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压力。在2013年后的改革中,政府更多地依赖于社会资本,在中国包括国有实体和私营部门。改革开放了公共服务,并打破了简单地将公共项目分配给地方国有企业的做法。

    4.中国国务院已经对其国有企业和公私伙伴关系的混合表示担忧。2016年有人呼吁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利,使私营部门可以参与到与国有企业的公平竞争中。中国的公私伙伴关系还有其他的特点值得注意。上个月,中央政府机构不得不取缔地方政府使用公私伙伴关系作为“走后门”借贷的手段。然而,中国的改革已经参照国际惯例的做法。许多良好的公私伙伴关系方式起源于英国。如果中国实体在海外的工作方式和在国内的一样,那么许多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可能会从更好的基础设施中获益。

    5.澳大利亚是没有签署“一带一路”倡议协议的国家之一,与印度、日本和美国一样,印度政府没有参加5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日本和美国没有在论坛的公报中被提及。此外,在公报中也没有提及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对该论坛做出的最高贡献是前总理陆克文的一次演讲。澳大利亚是应该继续与“一带一路”倡议保持距离,还是像其邻国印度尼西亚、新西兰和斐济群岛一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各不相同。正如许多涉及中国的其他问题一样,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观点存在分歧,使澳大利亚在是选择不让中国占据主导地位还是选择接受其提供的巨大商机之间举棋不定。显而易见的是,公私伙伴关系可以为澳大利亚提供一定的机遇。澳大利亚可以通过帮助确保公私伙伴关系来提供更高质量且更低成本的服务,为“一带一路”倡议做出贡献。通过促进良好的公私伙伴关系实践,澳大利亚可以帮助避免无限制的战略或商业利益。

    6.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在公私伙伴关系方面拥有最好经验的国家之一。它是通过公私伙伴关系提供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的领导者,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定义良好的实践标准。它有许多熟练的、有经验的服务提供者、金融家和顾问,他们可以通过创新为货币流通创造价值。澳大利亚的援助计划有助于其他国家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此外,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来分享澳大利亚在公私伙伴关系方面的知识和资源,公私伙伴关系可能会通过另一种方式来提供发展中国家急需的基本公共服务。

    7.在最近召开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上,强调了发展伙伴在部署稀缺公共资源(包括基础设施)时优先考虑私营部门解决方案的必要性。人们普遍认为,只有私人投资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实现2015年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8.提高澳大利亚在海外公私伙伴关系方面的影响力符合国家利益,因为它将为特定的技能和管理实践提供一个出口,并为澳大利亚资本寻求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投资带来新机会。如果澳大利亚的服务提供者、金融家和顾问赢得了“一带一路”项目,他们将分享良好的公私伙伴关系实践。例如,澳大利亚可以在鼓励透明度方面发挥作用,包括公开竞标。

    9.中国已经建立了专门的投资基金,如“丝路基金”,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资源。世界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与许多其他国际组织一起参与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因此,澳大利亚的潜在合作伙伴已经就位。澳大利亚已做好准备,将扮演一个思想领袖的角色。

    10.澳大利亚在没有美国参加的情况下加入亚投行,这并表明其迈出了大胆的一步。它现在可以采取另一种务实的措施,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平台来促进良好的公私伙伴关系。然而,每一个认真对待公私伙伴关系的国家都曾出现过一些不好的结果,比如没有兑现承诺的项目、政府的预算紧张、让投资者损失惨重或者赚取超额利润等。公私伙伴关系就像传统的项目交付一样,也可能会失败。那些以前走过这条路的人会很好地帮助别人避开陷阱。

    转向中国解决方案

    David Kelly[59]

    原文标题:Winding Back the China Solution

    文章框架:在过去两年里,一系列被称为“中国解决方案”的外交政策举措已经演变成一种战略;“中国解决方案”的早期紧张局势出现在一场关于“金德尔伯格陷阱”的辩论中;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弥合了一战后和二战后美国世界观的鸿沟;中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实力有所提升;中国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近年来在全球的崛起感到无比兴奋和自豪。

    观点摘要:

    1.在过去两年里,一系列被称为“中国解决方案”的外交政策举措已经演变成一种战略。英国脱欧和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促成了全球格局戏剧性的改变。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2016年8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1月)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7年5月)发表讲话,称中国取得了更大的胜利。

    2.“中国解决方案”的早期紧张局势出现在一场关于“金德尔伯格陷阱”的辩论中,这是政治学家约瑟夫·奈2017年1月提出的一个主题。关于中国在“陷阱”中所面临风险的文章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3.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弥合了一战后和二战后美国世界观的鸿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未能生产出国际公共产品,使原本脆弱的世界体系在大萧条中崩溃。美国吸取这一教训后的作为在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机构、联合国以及其他领域中明确表现出来。

    4.柏林墙的倒塌象征性地结束了冷战。“华盛顿共识”(即当时的正统派)常常屈从于新自由主义的教义,将债务负担置于最不发达的国家身上,从而增加了贫富差距。随后,在发达国家,不平等状况也开始攀升,导致反全球化的民粹主义产生了众所周知的后果。同一时期,中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实力有所提升,其外交政策从邓小平同志的“韬光养晦”,到江泽民主席的“积极贡献”和胡锦涛主席的“和平崛起”,再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大量倡议:人民币国际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获得话语权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

    5.中国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近年来在全球的崛起感到无比兴奋和自豪。但是,一些人对国内媒体和学者的必胜信念以及在互联网上表达的骄傲感到深深不安。参加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2016年9月)的官员和学者称,中国已经为“全球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开出了处方”。

    新加坡智库观点摘要

    第二十七届新加坡经济圆桌会议报告

    Mooris Tjioe[60]

    原文标题:Report on the 27th Singapore Economic Roundtable

    文章框架:新加坡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高度相关,并处于便于从中获益的有利地位,中国十分重视新加坡的区域影响力;新加坡在“软基础设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中国需要这类专业知识;随着新加坡入境休闲、学习和商务旅游业务全面上升,预计新加坡作为过境枢纽或最终目的地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加坡作为转运枢纽的重要性将不断降低;外国人的增加不会在新加坡造成重大的社会融合问题。

    观点摘要:

    1.随着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以及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进行巨额投资,是时候该重新评估新加坡未来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以及如何维护其竞争优势了。回顾中国在全球发展变化中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代表着中国日益增长的信心,并表明中国期望在亚太地区及其他地区发挥主导作用。新加坡与中国的这些计划高度相关,并处于便于从这些举措中获益的有利地位,中国十分重视新加坡的区域影响力。更具体地说,新加坡成熟的金融、物流和投资服务市场可能在“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实际活动方面,有人指出,新加坡自2013年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同时,新加坡也吸引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约50%。约有6500家中国企业在新加坡设立了地区总部、投资机构或研究与创新中心。

    2.新加坡在“软基础设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如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基础设施管理和对基础设施完善的能力管理,这些都是中国需要的专业知识。新加坡也可以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一带一路”倡议预计会加快沿途许多国家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剧资金赤字。根据2010年亚洲开发银行的预估,到2020年,仅亚洲就可能需要8万亿美元的资本投资。新加坡参与亚洲开发银行事务的多年经验也被认为是帮助新加坡公司跟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开发项目的一个优势。

    3.随着新加坡入境休闲、学习和商务旅游业务全面发展,预计新加坡作为过境枢纽或最终目的地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新加坡人应该学会讲多种语言,并能够在相互冲突的文化之间进行调解。有人建议新加坡可以利用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发挥专长,满足邻国日益增长的、由“一带一路”倡议带动的需求,例如,开发飞机安全技术,为未来该区域不断繁忙的航天运输业务服务。

    4.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目前中国是新加坡最大的出口市场,所以新加坡近期受到的打击可能最大。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会阻碍“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新加坡面临的另一个障碍是,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互联互通,新加坡的国际转运枢纽竞争对手兴起,挑战了新加坡的转运枢纽地位。“一带一路”倡议对一些国家进行了港口和交通设施方面的投资,例如“马六甲门户”项目,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加坡作为转运枢纽的重要性将不断降低。

    5.研究显示,外国人在新加坡相当受欢迎。或许,在新加坡外国人数的增加(直接或间接地受“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不会造成重大的社会融合问题。

    中国的蓝色伙伴关系愿景:与印度“蓝色经济”倡议相融合?

    Rajeev Ranjan Chaturvedy[61]

    原文标题:China's Vision of Blue Partnership: Convergence with India's Blue Economy Initiative?

    文章框架:《“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简称《海上合作设想》)概述了合作原则,提供了合作思路并列举了优先合作的领域,该文件还阐述了目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取得的成就;《合作设想》在合作框架部分提到了共享蓝色空间(海洋水域),发展蓝色经济;《海上合作设想》希望通过加强互联互通,促进蓝色经济发展来实现海洋繁荣;《海上合作设想》强调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必要性。

    观点摘要:

    1.2017年6月20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图——《“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几周前,北京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回顾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在过去四年间的发展历程。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在国务院授权下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印度政府同样提出了全面参与海洋经济的框架,阐明了印度发展蓝色经济的愿景。全面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文件概述了合作原则,提供了合作思路并列举了优先合作的领域。该文件还阐述了目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取得的成就。《海上合作设想》中概述的合作原则都来自之前的愿景文件,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中的原则。此外,《海上合作设想》还引入了一个新原则,即搁置分歧、达成共识。该文件呼吁“维持现有海洋秩序”,并表示将妥善解决有关各方关切,弥合分歧,求同存异,凝聚共识。然而,这份文件却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实上,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以及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都提到了尊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和各国领土主权。文件中遗漏的这一点在未来几周可能意味着一种变化。

    2.《“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在合作框架部分提到了共享蓝色空间,发展蓝色经济。文件还设想建立海上合作平台,共同发展蓝色伙伴关系,沿着绿色发展、依海繁荣、安全保障、智慧创新、合作治理的人海和谐发展之路相向而行,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更为重要的是,该文件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了三条发展道路,即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以及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第三条路线是此次文件中的新增内容。《海上合作设想》还提到围绕构建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搭建合作平台,具体来说就是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合作项目。《海上合作设想》列出了五个重点合作领域。在绿色发展的倡导下,该文件设想了三大主要合作领域——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推动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和加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中国政府支持沿线小岛屿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并愿意为其提供技术援助。该文件还倡议发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碳计划”,推动建立国际蓝碳论坛并发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碳报告。然而,中国是在对南海海洋环境造成了不可挽救的伤害和破坏之后才提出这些方面的建议。因此,中国必须认识到,一份好的愿景文件只有通过采取具体行动、积极落实才能够为其他国家所接受。

    3.为了改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经济环境并消除沿线地区的贫困现象,《海上合作设想》希望通过加强互联互通,促进蓝色经济发展来实现海洋繁荣。该文件列举了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六大重点领域,包括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合作,提升海洋产业合作水平,推进海上互联互通,提升海运便利化水平,推动信息基础设施联通建设,积极参与北极开发利用。文件还提出了一些新想法,如缔结友好港或姐妹港协议、组建港口联盟、建设海洋公共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等。为了维护海上安全,《海上合作设想》在五大关键领域提出了多项举措,即加强海洋公共服务合作,开展海上航行安全合作,开展海上联合搜救,共同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推动海上执法合作。在海上公共服务合作方面,中国政府愿为沿线国提供卫星定位和遥感信息应用与服务。文件还提议在南海、孟加拉湾、红海和亚丁湾等重点海域建立海洋灾害预警系统,研发海洋灾害预警产品。维护海上安全最重要的是加强海上执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应在双多边框架下推动海上执法合作。

    4.《“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强调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合作:深化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合作,共建海洋科技合作平台,共建共享智慧海洋应用平台,开展海洋教育与文化交流,共同推进涉海文化传播。中国提议发起海洋科技合作伙伴计划,并对印度洋周边地区进行地理科学考察。该文件还提议建立多个合作平台,包括中巴联合海洋研究中心等。《海上合作设想》还提议加强媒体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媒体“朋友圈”。合作治理是推动蓝色伙伴关系发展的另一个重点领域。在这方面,《海上合作设想》提出了六大合作方式,包括建立海洋高层对话机制,建立蓝色经济合作机制,开展海洋规划研究与应用,加强与多边机制的合作,加强智库交流合作,加强民间组织合作。中国倡导设立全球蓝色经济伙伴论坛,支持在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中非合作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等多边合作机制下,建立海洋合作机制与制度规则。有趣的是,这里并未提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5.《“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的最后一部分列举了“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取得的成就。该文件指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政府与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马尔代夫、南非等国签署了政府间海洋领域合作协议、合作备忘录和联合声明。该文件还指出,中国不断加大金融投资力度,统筹国内资源,对重大海上合作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虽然《海上合作设想》与之前的文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之前“一带一路”倡议文件中的三个重要部分并未在这一文件中得到体现:第一,政党和议会之间的交流以及各立法机关之间的友好交往在该文件中并未被提及;第二,中国企业的本地化经营和管理以促进当地人就业及改善当地民生的提议在该文件中并未被提及;第三,发挥海外华人独特优势在该文件中也未被提及。

    柬埔寨欢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Vannarith Chheang[62]

    原文标题:Cambodia Embraces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文章框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经济和文化外交投射着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和领导作用;柬埔寨将大大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旨在进一步促进亚洲、欧洲和非洲的连接及一体化;“一带一路”倡议也对国际地缘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有望在多边或双边层面上受益;中国是柬埔寨最重要的战略和经济伙伴;洪森赞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起“一带一路”倡议的智慧;中国与柬埔寨的关系源远流长;2010年12月,中国与柬埔寨关系发展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柬埔寨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是由其国家利益决定的;柬埔寨新的经济增长点有限;与其他东盟成员国相比,柬埔寨的物流状况不太发达;“一带一路”倡议很符合柬埔寨的产业发展政策,需要进一步将两者联系起来;柬埔寨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合作侧重于八个方面;柬埔寨存在一些对中国发展项目的担忧;柬埔寨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于其强烈地感知到柬埔寨将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

    观点摘要:

    1.“一带一路”倡议是塑造全球经济秩序的一种新力量,作为中国的大战略,其通过经济和文化外交投射着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和领导作用。柬埔寨热情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出于经济原因,特别是基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能力合作等因素。“一带一路”倡议与柬埔寨的国家发展战略互补,因为该倡议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源的多样化和扩大其经济视野来增强柬埔寨的经济竞争力。然而,柬埔寨需要加强治理使机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并且私营部门对基础设施项目的参与仍然有限。另一个挑战是缺乏透明度和缺少当地社区的参与。

    2.柬埔寨首相洪森带领庞大的代表团出席了于2017年5月14日和15日在北京举行的首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于5月16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国承诺出资2.4亿美元资助柬埔寨,两国签署了13项协议,这些协议涉及众多领域,包括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能力、贸易、金融、航运、旅游合作。柬埔寨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其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一体化及增加联通性的新催化剂。作为中国的一个“老朋友”和“最可靠的朋友”,柬埔寨将大大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

    3.“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发起,旨在进一步促进亚洲、欧洲和非洲的连接及一体化。这是中国的大战略,中国将通过该倡议投射其全球影响力并打造自己的全球领导角色。“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有三个既定目标,即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并创造一种21世纪新的区域合作模式。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互联互通覆盖五大领域:政策沟通、设施联通(包括铁路和公路)、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倡议还寻求打造五个共同体,即文化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安全共同体以及命运共同体。2017年5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首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五个指导原则,即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4.“一带一路”倡议也对国际地缘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因为中国试图通过经济实力和国际机构扩大其全球力量投射的战略空间。北京认为,更紧密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是长期和平与稳定的基础。“一带一路”倡议也旨在振兴中国梦和重建全球秩序,在这个全球秩序中,中国提供经济机会,按规则行事,维护和平与稳定,并将各民族联系在一起。通过经济和文化策略,中国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软实力,而软实力是实现“以中国为中心秩序的关键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来自60多个国家的支持,其已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全球倡议,特别是在世界不同地区的经济保护主义和不确定性不断上升之时。中国对有兴趣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没有附加条件,“一带一路”倡议预计将覆盖全世界65%的人口,全球能源资源的3/4以及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40%。

    5.“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有望通过政策协调、制度调整、基础设施发展和增强联通性,深化贸易和投资关系,加强生产能力合作,促进文化和社会合作,促使信息和媒体合作在多边或双边层面上受益。这包括在发展经验、创新、治理和领导方面的知识共享和相互学习。东南亚国家已经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兴趣,并承诺它们将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有些国家完全接受了这一倡议,而另一些国家则更加谨慎地参与。柬埔寨是最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国家中的一个。它也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国之一。政治互信和经济利益诠释了柬埔寨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和立场。

    6.中国是柬埔寨最重要的战略和经济伙伴。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政治信任和友好的个人关系代代相传,这也是这一双边关系的基础。柬埔寨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其发展经济和加强应对西方(要求其进行政治和治理改革)政治压力的一个极好机会。显然,这种与中国的深厚关系,塑造了柬埔寨人对中国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的新外交政策倡议的认识,尤其是在治理国家的那些精英当中。在2017年2月4日由柬埔寨中国商会举办的晚宴上,洪森总理首相致辞指出:“中国的崛起不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威胁。通过其睦邻政策和‘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为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利益,包括柬埔寨。”

    7.2017年5月,在世界经济论坛东盟峰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洪森再次表扬和赞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起该倡议的智慧”。他称,所有“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都将受益,尽管东盟有许多有关基础设施发展的倡议,但东盟没有财力来落实这些倡议。他补充说:“对中国而言,一旦沿线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它们便会与中国一起对该倡议投入资金。这为那些需要资本的国家带来了希望。”

    8.中国与柬埔寨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明代航海家郑和在他的航行中几次停靠在真腊(今柬埔寨)。历史记载表明,“柬埔寨吴哥王朝在9世纪有着繁荣的文明”。郑和参观了吴哥窟遗址并研究其建筑风格和古老的寺庙布局,这为他几年后建造大报恩寺和琉璃塔提供了参考。中国元朝使节周达观早在13世纪就在吴哥停留了11个月。然后他写了一本题为《真腊服饰》的回忆录,介绍了当地文化和柬埔寨人民的日常生活服饰。在现代,中国与柬埔寨良好的双边关系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和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会晤后重新构建起来。第二年,西哈努克亲王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对北京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之间的友谊“引人注目而不同寻常”。洪森总理继续加强传统友谊。他于1999年首次正式访问北京,以巩固政治互信和加强经济合作。访问期间,中国提供了2亿美元的免息贷款并承诺提供1.183亿美元的资助。

    9.2010年12月,两国关系发展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后,两国高层频繁互访,中国的援助、投资和游客流入量迅速增加。在2016年10月于金边举行的双边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和洪森首相之间的友谊被描述为“打不破的”。随后,习近平主席说:“中国与柬埔寨之间的友谊是友好相待、真诚合作的典范。”洪森首相说:“中国平等对待、理解和尊重柬埔寨。中国总是说到做到而不是夸夸其谈。”

    10.柬埔寨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是由其国家利益所决定的,其国家利益主要以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为特点。“一带一路”倡议确实可能加强柬埔寨的经济表现和治国精英的合法性,柬埔寨的治国精英大大受益于中国投资资本和发展援助的涌入。尽管中国的投资对当地产业的后向联系与前向联系都没有产生很大的经济影响,但它们确实为当地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11.在过去20年中,柬埔寨的经济增长率约为7.5%,贫困率从2004年的53.2%下降到了2015年的11.5%。人均收入从2004年的417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215美元。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有限的,主要依靠农业、旅游业和纺织业。为了保持竞争力,维持较好的经济表现,柬埔寨在2015年制定了一个产业政策以促进技术驱动型经济的发展,提高生产能力,并提升价值链以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同时促进私营部门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包括在电力供应、农村公路运输和涉水卫生等基础设施方面的赤字,这些都提高了生产成本。由于缺乏熟练的劳动力和技术,柬埔寨的生产能力低于东盟其他成员国。由于财政空间有限,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资到经济成长的支撑因素和社会服务当中。

    12.由于缺乏可靠的运输、电信、仓储和其他相关基础设施网络,与其他东盟成员国相比,柬埔寨的物流状况不太发达。根据世界银行全球物流绩效指数排名,柬埔寨以2.8分的成绩(5分为满分)排名第73位。基础设施、物流能力和海关表现最差。此外,与邻国(泰国和越南)相比,柬埔寨的电力成本高,生产效益较低。柬埔寨每年需要大约7亿美元来发展公路、桥梁、电网和灌溉系统等基础设施。它需要快速、有效地把握来自区域发展倡议的新机会,如“一带一路”倡议。因此,柬埔寨正在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来实现其发展重点。“一带一路”倡议预期将加强柬埔寨的国内联通性以及柬埔寨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洪森明确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柬埔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使柬埔寨有能力去追赶其他东盟成员国。

    13.“一带一路”倡议很符合柬埔寨产业发展政策,需要进一步将“一带一路”倡议和柬埔寨产业发展政策联系起来,以通过对农业、轻工制造业、信息技术、创新带动服务业的更大投资来实现产业多样化。“一带一路”倡议应该在连接多式联运系统中帮助柬埔寨降低运输和物流成本,这将通过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物流系统来实现,从而提高柬埔寨的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一带一路”倡议也与柬埔寨的“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相协调,该战略主要关注四个战略目标,即确保年均7%的经济增长率,创造就业,减少贫困,加强体制能力和治理。该战略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电和人力资本。“一带一路”倡议也被纳入将在2017年底发布的柬埔寨国家物流总体规划当中。

    14.柬埔寨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合作侧重于八个方面,即基础设施、农业、能力建设、经济特区建设、文化、旅游、金融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国已经提出了一项计划,鼓励柬埔寨在2040年前建设长达2230公里的国家高速公路,这一工程将耗资约260亿美元。第一条连接首都金边至西哈努克(柬埔寨西南部的一个沿海城市)的高速公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已经在建设当中。中国还参与了暹粒新国际机场项目的建设,该机场位于暹粒市30公里以外,中国还资助了西哈努克市集装箱和铁路货运站的复原项目。此外,柬埔寨提出了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多个铁路改造和发展项目,如金边和西哈努克市之间,金边、波贝和泰国之间,金边、斯努和越南之间以及金边和金边自治港之间的铁路。其他拟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经济特区的无水港建设、沿海省份的旅游资源和港口开发。

    15.然而,柬埔寨对中国发展项目存在一些担忧,特别是关于其质量、标准和透明度。一些项目对当地民生和生态系统存在不利影响。柬埔寨需要谨慎实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其中一些已经成为“当地不满情绪和怨恨的根源”。当地人并未从中国的发展项目中获益。诺罗敦·西里武亲王表示:“没有好的治理(包括透明度和问责制),‘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将会失败。”

    16.柬埔寨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于其强烈地认知到,柬埔寨将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在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发展和增长来源多元化等方面有所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也将有助于区域一体化和联通性,与东盟自身的联通性项目互补。政治互信和经济利益解释了柬埔寨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然而,柬埔寨需要加强治理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机遇。私营部门在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参与仍然有限,柬埔寨如果要继续前进,就需要加强这种参与。另一个挑战是缺乏透明度和缺少当地社区的参与。

    中日关系解冻:现在如何?

    Amrita Jash[63]

    原文标题:Defrosting Sino-Japanese Relations: What Now?

    文章框架:中日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改善两国关系,这标志着两国关系正走出风险;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成为中日两国关系回暖的突破口;起初,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怀疑态度,并于2015年提出“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倡议,以对抗“一带一路”倡议,这不利于两国关系发展。

    观点摘要:

    1.2017年7月8日,在德国汉堡举行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致同意加强对话,改善中日两国关系。双方都肯定了建立“稳定”关系的重要意义。在这一关键节点上,两国关系的回暖是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以及201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40周年所迈出的重要一步。习近平主席与安倍晋三的会谈让中日两国关系走出风险,标志着中日两个亚洲大国关系新的里程碑。中日双方承诺让两国关系回暖印证了一句格言:在国际政治当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2.鉴于此,中日两国关系的回暖并非巧合,而是在偶然事件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双方做出的调整性决策。中日两国的共同目标是在美国撤出亚太地区并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以及朝鲜核威胁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实现地区和平与稳定。中日两国还致力于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发展。此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都得到了本国国内政治的支持,而且两国领导人都渴望加强政治控制。对于习近平主席来说,在中共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巩固自身权力是其首要任务。同样,对于安倍晋三来说,其所在的执政党自民党在议会选举中面临挑战,因此确保其在政治上的掌控力也至关重要。在这一关键时刻,中日两国的稳定关系对习近平主席和安倍晋三来说都是最有利的。

    3.中日两国在历史问题、东海问题、台湾问题上的争端使两国关系陷入紧张状态,中日两国关系发展是否能够取得突破仍充满高度的不确定性。然而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日本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表示支持,这成为两国关系回暖的突破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2017年6月5日宣布“一带一路”倡议有潜力将东西方以及其他不同的地区联系起来。最重要的是,安倍首相还宣布日本准备扩大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日本对中国这一倡议的支持为中日关系带来良好转变。起初,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怀疑态度,这使得中日两国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日本拒绝成为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另外,为了与“一带一路”倡议相抗衡,日本政府于2015年提出了“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该倡议旨在从长远角度在亚洲建立高质量的、具有创新性的基础设施。为了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竞争,日本承诺将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1100亿美元,2016年投资增至2000亿美元。后来,安倍晋三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示支持,这为改善两国关系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的“一带一路”白皮书:东盟的繁荣之路[64]

    原文标题:China's BRI“White Paper”: ASEAN's Highway to Prosperity

    文章框架:新加坡首家“一带一路”多文化研究中心于7月21日成立;6月20日,中国发布了《“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2017年的白皮书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它比中国在2015年发布的“一带一路”白皮书更为被动;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新白皮书并未提及军事活动;“一带一路”白皮书表明,东盟国家在不损害其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在关键项目上与中国合作是有回旋余地的。

    观点摘要:

    1.新加坡首家“一带一路”多文化研究中心于7月21日成立。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下,该中心由英国伦敦商业金融学院新加坡校区与中国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合作成立。鉴于中国基础设施计划日益庞大,这一举措是适时的。

    2.2017年早些时候,中国将“一带一路”倡议的英文缩写由“OBOR”更名为“BRI”。一些人认为,更名是深思熟虑后刻意的举动,以消除人们对“条条道路通中国”的担忧。然而批评该倡议的人则认为,这一举措对中国及其合作伙伴有利。上个月,中国又采取了另一项措施,淡化了人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地区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看法。6月20日,中国发布了《“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这份被新闻机构称为“白皮书”的文件,阐明了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宏伟蓝图的计划。

    3.2017年的白皮书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它比中国在2015年发布的“一带一路”白皮书更为被动。然而,仔细阅读不难发现,中国的雄心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在2017年白皮书发布之前,官方的说法是,“一带一路”倡议将通过追溯其欧亚航线再现古丝绸之路的辉煌。然而,2017年发布的白皮书显示,计划将进一步推进“北极航线的商业使用”。这为中国企业参与“北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打开了一扇大门。白皮书还强调了中国将参与项目建设,这表明中国将推动其企业参与到工业园区和经济区的建设中。尽管该文件的大部分内容是为了向合作伙伴做出保证并强调“一带一路”倡议将实现互惠互利,但这种强调可能是对“要求优先考虑本地企业而不是中国企业”这一呼声的反击。

    4.人们一直担心,中国可能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谋取最大的地缘战略利益。然而,中国已经开始淡化其好斗的海上姿态。2017年早些时候,中国外交部发布了一份安全合作白皮书,其中涉及国防部的投资这一内容。该文件向东盟传递了措辞强硬的信息,称“中小国家不需要,也不应在大国之间站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新白皮书并未提及军事活动。事实上,中国在其安全政策与“一带一路”倡议之间划出了一条明确的分界线,这与中国将“一带一路”倡议描述为包容性区域发展战略的做法是一致的,但这与中国的战略目标没有任何联系。

    5.在过去,一些人担心东盟国家可能会一直处于不利立场;中国欲收购缅甸西部若开邦的皎漂港85%的股权被视为一个失败案例。然而,“一带一路”新白皮书表明,东盟可以利用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项目的关注,赢得与当地分享经济利益的有利条件,同时做好维护当地环境的工作。东盟国家也可以考虑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寻求融资,而不是直接从中国融资。中国迫切希望使亚投行成为全球性金融机构,而不仅仅是中国的一部分。亚投行承诺其贷款无附加条件。例如,尽管新德里不愿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但亚投行已向印度项目提供了大量资金。“一带一路”倡议表明这是东盟在解决基础设施缺口方面取得进展的重要机会。中国最近发表的“一带一路”白皮书还表明,东盟国家在不损害其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在关键项目上与中国合作是有回旋余地的。

    德国智库观点摘要

    哈萨克斯坦能源转型所面临的国内与地区挑战

    Peter Hefele[65]

    原文标题:Domestic and Regional Challenges for Kazakhstan′s Energy Transformation

    文章框架:阿拉木图工业科技园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创新集群,它从当地石油和天然气行业获取研究与开发资金;“绿色经济”和“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地区的影响以及数字化革命是哈萨克斯坦经济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德国工业联合会新任命的总干事长概述了能源转型政策成功的主要因素;在讨论中,“一带一路”倡议为哈国内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德国对哈萨克斯坦未来发展的启示,都受到了密切关注。

    观点摘要:

    1.阿拉木图工业科技园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创新集群,它从当地石油和天然气行业获取研究与开发资金。阿拉木图工业科技园的研究目前集中在金融科技、能源效率、纳米技术、应用化学和可持续城市化等领域。该工业科技园区为创业公司提供支持,而且还是创业公司与国际伙伴开展合作的纽带。

    2.在与阿拉木图工业科技园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上,H.E.Jörn Rosenberg概述了德国“能源转型”的基本原则,这是全球最全面、最雄心勃勃的能源转型项目。欧洲能源与资源安全中心主任弗里贝特·普菲格尔从全球角度介绍了首次会谈的主题,并提及“绿色经济”和“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地区的影响以及数字化革命是哈萨克斯坦经济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

    3.德国工业联合会新任命的总干事长概述了能源转型政策成功的主要因素,这些成功因素是从德国与欧洲“能源转型”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还强调了能源市场的开放,这一转变的复杂性影响着不同的政策领域,因此需要加大统筹力度。

    4.哈萨克斯坦的专家们还介绍了该国的经济和能源转型战略。改革的主要领域是加强监管框架、协调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产,改革还包括定价模式和区域能源市场一体化。在讨论中,“一带一路”倡议为哈国内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德国对哈萨克斯坦未来发展的启示,都受到了密切关注。

    荷兰智库观点摘要

    在特朗普和习近平的不确定性下,欧洲和日本应该互相尊重

    Maaike Okano-Heijmans[66]

    原文标题:Europe and Japan Should Look to Each Other amid Uncertainty about Trump and Xi文章框架:日本和欧洲不太可能成为合作伙伴;日本和欧洲对待特朗普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日本和欧洲领导人在会晤时往往强调共同的价值观,但几乎没有采取过联合行动;欧洲和日本对中国不断增长的行动的反应有着明显差异;即使欧洲和日本之间拥有短期战术分歧,双方依然共享开放、自由和以规则为基础的经济秩序长远利益;虽然该地区以美国为主导的安全联盟网络长期以来为该地区的稳定做出了贡献,但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在“一带一路”倡议成功实施了北京精心策划的产业战略的情况下,中国可能会加剧与欧洲、日本等其他外贸合作伙伴的紧张局势;欧盟和日本也受到中国企图进一步改革现有机构的影响;欧日双方都开始意识到,现在在共同战略愿景的基础上开展更多功能性合作的时机已经成熟;欧盟-日本经济伙伴协议和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结论体现了双方日益重要的关系,但它应被视为长期过程中的第一步,而不是终点。

    观点摘要:

    1.初看之下,日本和欧洲不太可能成为合作伙伴。在首相安倍晋三的治理下,日本对北京采取了一种强硬的、零和式的做法,反对中国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通过国内力度十足的行动,发展新联盟并加强与美国的安全合作关系。通常情况下,欧洲欢迎中国在全球经济事务和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欧洲各国政府希望继续积极参与中国的活动。

    2.日本和欧洲对待特朗普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安倍是在特朗普2016年11月当选后的几天内与其会面,这是其第二次访问白宫。安倍的恭维让特朗普消除了美国对美日安全联盟提供承诺的疑虑。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早期访问华盛顿时就引起了国内的争议,她是第一位会见特朗普总统的外国领导人,她的访问没有改善困难重重的跨大西洋关系。据了解,直到2017年5月底,欧盟领导人让-克洛德·容克和多纳尔德·图斯克才分别与美国领导人举行会晤。

    3.日本和欧洲领导人在会晤时往往强调共同的价值观,但几乎没有采取过联合行动。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欧日关系的特点是“功能距离”。虽然欧洲各国都倾向于优先考虑与邻国俄罗斯的政治和安全关系,而非中国,但日本与这两个大国的关系正好相反。这反映出与邻国的关系往往更具问题性和直接性。然而欧洲对中国在其邻近海域拥有海上霸权的态度较为强硬。大概是因为欧洲希望可以利用中国的投资,并且拥有进入其庞大市场的机会,这是发展欧日两国伙伴关系的主要障碍。欧洲没有公开批评北京这种因扰乱区域稳定而刺激到许多东京人的行为。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国内问题的关注,特别是英国退出欧盟的决定、乌克兰危机和移民危机,进一步增加了该区域内的挑战。虽然欧洲与俄罗斯有着紧密关系,但日本正试图重建与莫斯科的关系,安倍首相最近也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会晤。这使欧日之间的“功能距离”更加明显。

    4.欧洲和日本对中国不断增长的行动的反应有着明显差异。尽管中国持续提出要求,但东京还没有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或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欧洲在亚太地区进行大国博弈的作用主要是促进与亚洲各国,如韩国、日本、越南和新加坡的贸易及投资协议。然而,到目前为止,布鲁塞尔正在回避该地区的大型贸易协定,尽管最近又重新开始与东南亚国家联盟达成更广泛的经济协议。大多数欧盟成员国都渴望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其中一半已成为中国领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包括七国集团成员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

    5.许多欧盟成员国在2015年决定加入中国领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时,大多数是基于经济机会主义。然而,这导致出现越来越多的跨大西洋分歧,即欧洲无视美国。一般而言,日本对美国的忠诚度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地理接近度来解释,因此日本在这个问题上拥有更大的利害关系。东京与中国的倡议保持了战略距离,所以其与北京的合作明显低调。这就解释了由日本牵头的亚洲开发银行与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进行的合作以及2014年生效的中日韩三国投资协议之间的合作。同时,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消亡以及美国和特朗普新政府更广泛的不确定性,是促使日本加强与包括欧盟在内的其他伙伴关系的重要因素。

    6.即使欧洲和日本之间拥有短期战略分歧,双方依然共享开放、自由和以规则为基础的经济秩序长远利益。作为重要的经济强权,欧洲和日本在亚太地区有着实质性的直接影响。它们在北京于亚太地区成功实施的经济项目中发挥了作用,如“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对立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该协议不包括美国,但包括绝大多数亚洲经济体)。此外,日本和欧洲在缓和特朗普经济民族主义的最坏影响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包括美国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在东南亚,日本和欧盟是东盟继中国之后的第二和第三大贸易伙伴,在2015年各自约占东盟贸易总额的10%。此外,在2010~2015年,欧盟是东盟外国直接投资的第一来源,日本排名第二。这一切都表明,欧洲和日本引导任何主要参与者朝着某一方向上的合作努力可能会对该参与者产生实质性影响。这一潜力应该被利用,例如,通过向亚洲国家提供替代方案来签署对中国有价值的主张,并帮助这些亚洲国家抵制中国影响其主权或领土完整的行为。这包括中国在其邻近的扩张性行动,或印度反对中巴经济走廊等具体的“一带一路”项目。更加协调一致地支持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安全与稳定有助于欧洲和日本实现共同目标。

    7.虽然该地区以美国为主导的安全联盟网络长期以来为该地区的稳定做出了贡献,包括热衷于维护欧洲公司和政府的经济利益,但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积极的一面是,美国国防部部长詹姆斯·马蒂斯和副总统迈克·潘恩在2017年2月和4月访问东亚时强调了美国对亚洲盟国的安全承诺。然而,东京仍然担心特朗普“美国第一”的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例如,特朗普可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达成协议,并且消除美国对朝鲜政策的不稳定影响。特朗普决定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项贸易协议作为一种最先进的尝试为全球贸易制定了新标准),为中国在该区域领导贸易自由化拓展了空间,并增加了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力。华盛顿对中国和该地区的政策变化需要日本和欧洲推出新思维(即如何保护其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8.在“一带一路”倡议成功实施了北京精心策划的产业战略的情况下,中国可能会加剧与欧洲、日本等其他外贸合作伙伴的紧张局势,这些合作伙伴抱怨道,中国对自己的企业进行非法补贴,支持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以及限制外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机会。欧盟贸易专员塞西莉亚·马姆斯特罗姆说:“无论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说了什么,中国仍然远离市场经济。”贸易争端也是布鲁塞尔和北京在6月初举行欧盟-中国首脑会议之后放弃发表联合声明的主要原因。

    9.尽管以不同的方式,欧盟和日本都受到中国企图进一步改革现有机构的影响,特别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中国经济规模的日益壮大表明现在的北京已不受他国的影响,但这种变化应该来自中国对这些全球性机构更大的(财政)贡献。欧洲和日本正在寻求对中国倡议的适当响应,以创建平行的全球经济和金融治理机构,并建立新的合作网络。这不仅涉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一带一路”倡议,还涉及区域和双边经济协定,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国-中东欧的“16+1合作”,以及中国政策性银行为经济和贸易发展、国外投资项目提供资金的活动。中国官方交流的模糊性和不透明度在许多活动中普遍存在,主要包括中国银行资助的(计划)项目。日本和欧洲在这些问题上交换意见,从而为更深入地讨论联合和协调行动以应对挑战建立起点。

    10.欧日战略伙伴关系多年来一直是高谈阔论,双方都开始意识到,现在在共同战略愿景的基础上开展更多功能性合作的时机已经成熟。协调外国经济政策并且深化双边关系的正式尝试始于2013年,那时双方领导人同意探讨签署发展贸易协定和政治协议。虽然仍然存在挑战,但是两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展示保护和加强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愿望从未如此强烈。

    11.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欧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未来悬而未决,欧盟-日本经济伙伴协议的建立象征着大型经济体在以更先进的方式、更深入的贸易和投资规则推动经济治理。为消除非关税壁垒树立榜样是至关重要的。另外,更直接的关税削减也应被视为进一步展开国内改革的可喜机会,包括农业领域的改革。从根本上说,经济伙伴协议的价值在于其促进欧盟和日本分享规范的潜力,包括可持续发展、劳工权利、行动自由、农业(包括非转基因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和政府采购等方面。

    12.战略伙伴关系协议旨在加强在气候变化、能源和科技等广泛领域的关系。欧盟早些时候与包括加拿大和新加坡在内的其他合作伙伴签署的政治协议所缺失的是在全球经济和金融治理方面进行合作。欧盟和日本将在协议中解决这一遗漏,现在已经完成了。为补充深化官方的欧日关系,智囊团研究人员和学术界的对话也都有所增加。日本现在几乎不再将注意力只集中于美国,而是更多地与欧洲同行(特别是德国和法国)进行合作。有必要进行这些非正式交流以促进相互了解,并着眼于在亚太地区推动共同的长远战略利益。

    13.迄今为止,欧洲和日本未能在一个中国影响力更大的世界上制定共同的战略愿景。欧盟-日本经济伙伴协议和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结论体现了双方日益重要的关系,但这应被视为长期过程中的第一步,而不是终点。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应提供动力,以创建一个平台来讨论当前和即将到来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问题,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倡议和各类贸易协议。

    巴尔干半岛和黑海地区以及中国的“新丝绸之路”

    Frans-Paul van der Putten[67]

    原文标题:The Balkans and Black Sea Region and China's New Silk Road

    文章框架:在巴尔干和黑海地区,当代“陆上丝绸之路”(通过中亚)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印度洋和地中海东部)彼此相接,并将欧洲联系在一起;中国与中东欧16国(“16+1合作”)的合作平台关注“一带一路”倡议,但实际上中国与巴尔干国家之间的大多数项目都是双边互动的结果;与巴尔干地区相比,中国政府在黑海地区实施“一带一路”项目的范围较为有限;新丝绸之路将增加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如果“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促进巴尔干半岛和黑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那么欧盟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寻求在其战略利益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

    观点摘要:

    1.2017年5月24~26日,第一届巴尔干与黑海合作论坛在希腊的塞雷举行。论坛的目的是加强本区域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包括在运输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该论坛主要议题之一是中国及其旨在建设现代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倡议。

    2.在巴尔干和黑海地区,当代“陆上丝绸之路”(通过中亚)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印度洋和地中海东部)彼此相接,并将欧洲联系在一起。一条经由黑海地区的陆路通道将为中国提供通往欧洲的运输走廊,避开那些属于俄罗斯或美国,或正在被这两个国家进行军事控制的地区。如果中国能够成功地减少对容易受到其他大国干扰的贸易路线的依赖,这将有利于中国的战略利益。目前与巴尔干半岛关系密切的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该港是中国最大航运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在地中海的主要基地。中国在比雷埃夫斯港的参与可能会使其在整个巴尔干半岛和中欧地区的贸易、金融和制造业中发挥更大作用。作为中国-中亚-欧洲贸易走廊的一部分,这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在黑海地区发展的兴趣。

    3.中国政府主要是在双边基础上,而不是区域性地与该地区的国家进行接触。中国与中东欧16国(“16+1合作”)的合作平台关注“一带一路”倡议,但中国与巴尔干国家之间的大多数实际项目都是双边互动的结果。黑海地区和中国之间并没有一个类似的区域合作平台。黑海经济合作组织可能会填补这一空白,但中国政府迄今尚未利用该平台来多边地讨论“一带一路”倡议。

    4.中国企业和中国政府在巴尔干和黑海地区的重要关注点是希腊的港口管理、西巴尔干和土耳其的基础设施建设、乌克兰的农业生产以及罗马尼亚和希腊的能源部门。此外,中国企业在电信、制造业和银行业领域也很活跃。

    5.该地区的两个主要国家是希腊和塞尔维亚。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对这两个国家进行了访问。这两个国家为中国提供了在该地区的立足点,中国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在该地区推广“一带一路”倡议。比雷埃夫斯港的私有化遭遇严重延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直到2016年才获得该港口的多数股份。目前,在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之间修建一条新铁路的计划也被推迟,原因是欧盟委员会担心匈牙利和中国之间的协议不符合欧盟政府的采购规定。根据这项协议,中国将进行融资来修建铁路。在巴尔干其他地区实施新的、大型的“一带一路”项目之前,中国政府和中国投资者似乎一直在等待,直到所谓的海陆快运路线(从希腊通过巴尔干到中欧的运输走廊)获得进一步发展。

    6.与巴尔干地区相比,中国政府在黑海地区实施“一带一路”项目的范围较为有限。考虑到俄罗斯对黑海地区的地缘政治极为敏感,中国似乎很谨慎,不去对抗俄罗斯。鉴于它们的位置,格鲁吉亚和乌克兰都有可能成为中国亲密的外交伙伴,并为中国资助的主要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然而,这两个国家也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与俄罗斯关系紧张。中国政府似乎倾向于修建一条从中国通过伊朗和土耳其而不是通过格鲁吉亚或乌克兰到达欧洲东南部的交通走廊。这表明:中国的做法不能完全根据经济因素来理解,也应该考虑到地缘政治因素。

    7.就地理位置而言,虽然巴尔干半岛和黑海地区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是目前除了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和塞尔维亚(到匈牙利的铁路)的旗舰项目,中国政府和中国投资者似乎对该地区的主要项目犹豫不决。要实现这一潜力,地方政府、区域组织和私营部门可以变得积极一些。新丝绸之路不仅由中国塑造,也由非中国参与者塑造。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及促进东西方(跨黑海)和南北(跨巴尔干半岛)走廊,区域参与者可以增强它们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

    8.新丝绸之路将增强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这可能进一步加剧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不稳定关系。从长远来看,中美或中俄的地缘政治竞争可能会破坏该地区的稳定。然而,中国正在小心翼翼地避免这一结果,而且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也为俄罗斯、欧盟和美国与其共同致力于地区稳定提供了新机遇。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的方式,用来稳定中俄在中亚的关系可以为黑海地区的联合机制提供一个起点,该机制涉及地区国家以及俄罗斯、北约和中国。

    9.欧盟需要清楚地表明,其支持区域发展并愿意与中国就此目的展开合作。如果“一带一路”能够促进巴尔干半岛和黑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那么欧盟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寻求在其战略利益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欧洲东南部和黑海附近的国家,不管其是不是欧盟成员国,将越来越多地感觉到它们的利益正在被忽略,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和欧盟之间,特别是中国和西欧之间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如果这些情绪没有得到充分解决,欧盟的东南部将很容易受到诸如大国竞争和中东冲突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瑞士智库观点摘要

    谈到世界领导人,西方并不一定是最好的

    Simon O.Connell[68]

    原文标题:When It Comes to World Leaders,West Isn.t Necessarily Best

    文章框架:虽然国际发展和人道主义制度的大规模改革可能是相当艰巨的挑战,但这种重大改革是必要的;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也正在进行一系列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届时将会涉及68个国家,涵盖超过40亿人口;必须建立一个任人唯贤的制度,出生地不能决定命运。

    观点摘要:

    1.虽然国际发展和人道主义制度的大规模改革可能是相当艰巨的挑战,但这种重大改革是必要的。进行改革必须从某个方面开始,为什么不从一些关键机构的领导力开始改革呢?这些机构走在建设更加稳定和繁荣世界的前列。

    2.中国现在是非洲最大的投资者,也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且继美国和阿联酋之后,是非洲第三大双边援助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也正在进行一系列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届时将会涉及68个国家,涵盖超过40亿人口,这使二战以后重建西欧的“马歇尔计划”显得颇为渺小。当然,中国利用的是新的思想和专业知识,以及与西方截然不同的观点,是时候鼓励和支持中国在这些国际机构中发挥领导力了。

    3.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于5月在一次关于“共同社会”的讲话中,概述了其在支持社区、地方网络和社会凝聚力的基础上解决不公正现象的雄心。她还强调,必须建立一个任人唯贤的制度,出生地不能决定命运。

    对中国价值9000亿美元的“新丝绸之路”,你需要知道什么?

    Anna Bruce-Lockhart[69]

    原文标题:China's $9000 Billion New Silk Road.What You Need to Know

    文章框架:“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改善该地区的贸易关系;“一带一路”倡议覆盖全球65%的人口,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3,但是世界各地对该倡议的评论不一;中国推出该倡议的强大动力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支持中国南部较贫穷的国家,并促进全球贸易;中国正在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国家,以填补美国在自由贸易和气候变化问题上留下的空间;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预测中巴经济走廊将“为更全面、平等、公正、繁荣、和平的全人类发展铺平道路”;印度总理莫迪强烈反对通过克什米尔部分地区的460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表示,若想要该银行为倡议项目进行大额投资,必须先达到他的三个要求。

    观点摘要:

    1.人们可能听说过“丝绸之路”,这是古罗马帝国时期曾经在中国和西方之间运营的古代贸易路线。这也是东方丝绸首次进军欧洲的路线。现在这一路线正在复苏。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与其西方邻国之间一条全新的双贸易走廊将重新开放:最主要的是在中亚、中东和欧洲。根据中国2015年发布的“一带一路”倡议文件,该倡议将包括陆路(“一带”)和海运路线(“一路”),目的是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来改善该地区的贸易关系。

    2.正如中国最近解释的那样,价值9000亿美元的计划所蕴含的目标是开启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这个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将使所有人受益。北京表示,它最终将为68个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高达8万亿美元的贷款。根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数据,该计划覆盖全球65%的人口,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3。但是世界各地对该倡议的评论不一,尽管一些国家的代表出席了北京6月举办的中国-欧盟峰会,并赞扬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规模和范围,但也有几个国家对中国真正的地缘政治意图表示怀疑。该项目已被证明是巨大的、昂贵的和有争议的。在该倡议被公布四年之后,许多人仍然对“中国为什么这么做”存在疑问。

    3.促使中国实施该倡议的一个强大动力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支持中国南部较贫穷的国家,并促进全球贸易。中国国内地区也有望从中受益,特别是较不发达的新疆等西部边境区域。国内外从中获得的经济利益有很多,但也许最明显的是,与新兴市场的交易可能会大大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会在未来贸易中获利的中国企业,如运输和电信企业,现在看起来有望成长为全球品牌。此外,中国制造业也有所收获。中国面临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主要是钢铁和重型设备的生产),可以在“新丝绸之路”中找到有利可图的解决渠道,这样可以让中国的制造业向高端工业转型。

    4.一些西方外交官对于这一贸易走廊的回应一直很警惕,把它看作中国为了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而进行的土地“占领”,但几乎没有什么证据表明该路线将有利于中国。欧盟前驻华外交官查尔斯·帕顿对《金融时报》表示,该倡议基本上是“具有地缘战略意义的国内政策,而不是外交政策”。毫无疑问,中国正在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国家,以填补美国在自由贸易和气候变化问题上留下的空间。合众集团亚洲区主席陆凯文表示,互联互通是中国战略的关键。他解释说:“美国取得超级大国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向盟国提供的安全保障。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如果加强全球联通性,那么中国的巨大重要性就可能成为全球经济更有意义的引擎。”

    5.瑞士银行指出,有62个国家在未来五年可能会收到高达500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大部分流向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伊朗、埃及、菲律宾和巴基斯坦。中国企业已经支持了几个能源项目,如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哈萨克斯坦和缅甸之间的油气管道项目。一些道路和基础设施项目也正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老挝和泰国进行。巴基斯坦是“新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巴基斯坦指出,这个贸易路线标志着协同洲际合作真正新纪元的到来。这个意料之中的赞美来自中巴经济走廊的参与国巴基斯坦很正常,其将从460亿美元的项目中获益,包括新建道路、桥梁、风力发电场和其他中国支持的基础设施项目。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预测中巴经济走廊将“为更全面、平等、公正、繁荣、和平的全人类发展铺平道路”。

    6.也许迄今为止有关中巴经济走廊最有声望的评论家是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他强烈反对通过克什米尔部分地区的460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他甚至抵制了北京近期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莫迪不是唯一一位特别缺席的领导人。日本、韩国和朝鲜的官员也没有出席,而七国集团(G7)唯一出席的代表是意大利总理保罗·吉特罗尼。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解释称:“虽然这些国家欢迎北京的慷慨,但它们同时也对这份慷慨保持警惕。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是这些国家的关注所在,因为它们的政治利益并不总是与北京的一致。”中国发言人多次拒绝他国对其全球主导地位的指控。

    7.“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实施了1万亿美元的项目,其中包括在非洲和中亚实施的主要基础设施工程。在召开中国-欧盟峰会之前,中国开发银行已经为900多个项目拨出了近9000亿美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6年1月推出,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投入最大。尽管如此,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过去一年中只发放了不到20亿美元的贷款。银行行长金立群2016年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说:“我们将支持‘一带一路’项目,但在我们把股东的钱花掉之前,实际上是纳税人的钱,我们有三个要求。”金立群表示,这三个要求就是:新的贸易路线必须促进增长,必须被社会所接受,必须遵守环境法。促使项目符合这三个标准的进展情况还有待观察。

    中国将履行其对清洁技术的承诺[70]

    原文标题:China Will Honour Its Commitment to Clean Technology

    文章框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强调了清洁能源的全球效益,中国将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一带一路”倡议将进一步促进国际合作,促进边界之间清洁技术的流动。

    观点摘要: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17年6月27日开幕的世界经济论坛第11届新领军者年会的会议上指出,中国将以绿色发展为重点,重点关注清洁技术。他强调了清洁能源的全球效益,中国将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他说:“公平地说,我们在清洁技术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他认为创新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同时强调需要灵活的决策。“技术创新与制度安排的创新需要齐头并进。”万钢还认识到未来的挑战:“20年来,我们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

    2.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表示:“中国正在经历能源转型。”他重申了传统化石燃料应由清洁能源取代的观点。最近,国家电网连续七天全部以清洁能源供应青海全省的用电。中国希望转变传统能源结构,使可再生能源占电力产量的50%以上。北京3月关闭了最后一座燃煤电厂,将投资电动汽车以应对环境污染,建设更健康的城市。根据预测,京津冀地区到2017年底前不需要采煤。舒印彪表示:“实现清洁能源转型是世界共识。中国帮助建设这样的一个世界是一项紧迫任务。”

    3.随着世界上最大的污染者转变成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中国在清洁技术方面正在创造新的世界秩序。美国江森自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阿莱克斯·莫里纳罗利表示:“中国制订有关清洁技术的计划,这是非常令人精神一振的。”技术突破,如能源储存和能源效率是关键,政策应该到位,使循环的每一步都有利可图。“一带一路”倡议将进一步促进国际合作,促进边界之间清洁技术的流动。这是一个共同的全球目标,符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各国政府应建立鼓励采用清洁能源的法律框架。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日益分散的世界中的强大愿景[71]

    原文标题: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 Powerful Vision in an Increasingly Fragmented World

    文章框架:中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愿景是迄今为止最为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和连接项目,未来20年会在68个国家投资8万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张涛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加强跨界对话,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合作,这在当今日益相互关联的世界中非常重要,在未来几年中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一带一路”倡议涵盖60%以上的全球人口和30%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有利于深化贸易和物流联系,特别是内陆国家;新加坡贸工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互惠互利的项目。

    观点摘要:

    1.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跨越多个国界和多个层面的连接与增长提供了强大愿景,这将触及数百万脱离全球经济的人们的生活,与会者在2017年6月28日于大连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第11届新领军者年会上听取了演讲。中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愿景是迄今为止最为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和连接项目,未来20年会在68个国家投资8万亿美元。巴基斯坦计划发展与改革部部长阿桑·伊克巴尔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当今世界提供了强大视野。”在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中国预计将对其投放570亿美元,巴基斯坦的能源和电信部门的大量资金流动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影响。此外,现在中国普通话是南亚国家最为流行的语言。

    2.阿桑·伊克巴尔部长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互联互通,这一进程将促进包容性增长,将“触动数百万脱离主流经济的人们的生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张涛认为:“归根结底,‘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加强跨界对话,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合作。这在当今日益相互关联的世界中非常重要,在未来几年中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丹尼·亚历山大表示,中国的愿景将使亚洲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雄心勃勃的框架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确保该地区的经济安全。他说:“这些有关基础设施和促进联通性战略的成功,将是确定未来20~25年亚洲繁荣的关键。”

    3.“一带一路”倡议涵盖60%以上的全球人口和30%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有利于深化贸易和物流联系,特别是内陆国家,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亚太区资深顾问哈罗德·彼得斯表示,他看好“一带一路”倡议,但也提醒中小企业不应该落后。哈罗德·彼得斯说:“如果我们建立了所有这些基础设施,却只能看到货物在边境停留,那么这将是一种耻辱,我们需要将基础设施与贸易便利化相结合。只有将这两者结合,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4.新加坡贸工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互惠互利的项目,她表示,要在基础设施、金融和民心相通的领域中发挥互联互通的潜力,就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指导和协调,但也需要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世界经济论坛第11届新领军者年会于6月27~29日在中国大连举行。依据“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这一主题,来自80多个国家的近2000名商界领袖、决策者和专家在会议的三天内进行200多场探讨。

    中国能否成为中东后冲突时代的稳定性力量?

    Christina Lin[72]

    原文标题:Can China be a Regional Stabilization Force in a Post-Conflict Middle East?

    文章框架:“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的经济和外交合作提供了新方式;中国与中东地区的合作会为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注入新力量;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推动美国、欧盟和中东各国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当中。

    观点摘要:

    1.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和安全格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中国是一张“万能牌”,中东地区可以通过与中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来实现各自的国家愿景,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该地区各国的经济和外交合作提供了新方式。通过创造经济价值,加强地缘政治关系,北京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会对中东地区的贸易、基础设施、地区关系带来改变,也会为该地区带来新的安全与稳定。中国与中东地区的融合会在这一地区形成强大的变革力量,有助于中东地区后冲突时代的和平与稳定。简单来说,中国在中东地区有以下几方面的利益。首先,中东地区是中国能源的主要来源地,中国原油进口的一半以上来自中东地区。其次,中东地区是中国进入欧洲和非洲市场的枢纽,也是打击恐怖主义的前沿阵地,“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包括维吾尔族武装分子)的存在都对中国不断扩大的海外公民和资产构成安全挑战。最后,从经济上来看,中国的目标是在拥有全球60%人口的“一带一路”倡议沿线65个国家建立供应链,在未来五年投资5万亿美元。作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以及欧盟最大的出口市场[2016年贸易总额达到5444.5亿美元(约合5148亿欧元)],中国也正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地区投资建立物流和贸易枢纽,以减少航运时间,抵消中国生产成本的增加。

    2.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中东和地中海沿岸地区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这些挑战是由恐怖主义和地区不稳定局势引起的。例如,2011年的利比亚危机导致中国投资损失200亿美元,36000名中国公民从利比亚撤离。中国在叙利亚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投资的损失,而是叙利亚的战乱环境成为“东突势力”和圣战分子的“避风港”,约有2000名“东突”和圣战分子聚集在伊德利卜。

    3.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为美国、欧洲和中东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广泛的平台。从地理上看,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共有57个成员,与“一带一路”倡议类似,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成员遍布整个欧亚大陆,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各国、中亚各国以及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为恢复跨大西洋合作提供了平台。作为去年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德国已经推动该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的互联互通项目当中。

    西班牙智库观点摘要

    “新丝绸之路”:西班牙公司的机遇?

    Mario Esteban[73]

    原文标题:The New Silk Roads: Opportunities for Spanish Companies?

    文章框架:作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的西班牙与欧盟其他国家一样,相较于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影响而言,其对该倡议带来的经济机会更感兴趣;一些国家对该倡议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从而阻碍了它们对该倡议的直接参与以及整个项目的成功;若“新丝绸之路”的大部分融资继续被指定用于没有以透明和竞争的方式投标的项目,那么西班牙公司参与其中的前景将非常暗淡;若中国当局能够做出重大宣传,给予该倡议新的动力,那么西班牙当局和公司无疑将对此密切关注,以便在项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观点摘要:

    1.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中期提出了其政府外交政策中最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倡议,又称“新丝绸之路”。该倡议旨在通过发展基础设施和加强欧亚大陆与非洲国家公共政策的协调性,来促进这些地区的贸易、金融、文化和教育交流。作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的西班牙与欧盟其他国家一样,相较于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影响而言,其对该倡议带来的经济机会更感兴趣。

    2.相反,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从而阻碍了它们对该倡议的直接参与以及整个项目的成功。尽管西班牙政治当局和商界领袖对此持积极态度,但事实是,中国的“新丝绸之路”项目既没有为西班牙带来投资希望,也没有为西班牙的企业带来商业机会。西班牙缺乏与“新丝绸之路”相关的外来投资,主要是因为北京更倾向于在地中海附近进行投资,当然这些地方也急需投资,北京通过在这些地方的投资来确保对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例如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和阿尔及利亚舍尔沙勒进行的投资。在这方面,北京提供了大部分资金,这是大大限制非中国企业商机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使得被投资项目受制于中国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3.需要注意的是,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北京向“新丝绸之路”沿线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慷慨的双边贷款,特别是向巴基斯坦提供的500多亿美元,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迄今为止批准的近10亿美元的多边项目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并不妨碍西班牙公司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其他地区国家赢得与中国融资项目相关联的合同。但只有在地方当局坚持采用国际公认的技术标准和程序时,这才是可行的。若“新丝绸之路”的大部分融资继续被指定用于没有以透明和竞争的方式投标的项目,那么西班牙公司参与其中的前景将非常暗淡。

    4.这种规范性差异也是其他欧洲国家所关心的,最近欧盟对布达佩斯到贝尔格莱德高速铁路项目进行的调查显示,该项目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资助,建设工程由中国铁路国际公司承建,但此前并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公开招标。这违反了欧盟规定,这些规定要求大型运输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标。5月14~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解决这些问题。该论坛取得的成果可能对该倡议在短期内取得成功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希望中国当局能够做出重大宣传,给予该倡议新的动力。如果事实证明是这样,那么西班牙当局和公司无疑将对此密切关注,以便在项目中发挥更大作用。

    印度智库观点摘要

    亚洲-非洲增长走廊:它能成为游戏改变者吗?

    Neha Sinha[74]

    原文标题:Asia-Africa Growth Corridor: Can It Be a Game Changer?

    文章框架:日本和印度支持的亚洲-非洲增长走廊(简称亚非增长走廊)于2017年5月24日在古吉拉特省甘地纳格尔举行的第五十二届非洲开发银行年会期间揭幕;亚洲-非洲增长走廊是一个协商性的倡议,本质上是一个海洋走廊,与“一带一路”倡议不同,其需要进行土地开发;现在,印度与日本合作,透露了其亚非增长走廊的计划。

    观点摘要:

    1.日本和印度支持的亚非增长走廊于2017年5月24日在古吉拉特省甘地纳格尔举行的第五十二届非洲开发银行年会期间揭幕。愿景文档由三个机构共同编制,即发展中国家研究与信息系统、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以及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参加了非洲开发银行年度会议,他在日本的支持下推出了亚非增长走廊,其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的几天发布。

    2.亚洲-非洲增长走廊是一个协商性的举措,本质上是一个海洋走廊,与“一带一路”倡议不同,其需要进行土地开发。据说,亚非增长走廊将非洲与印度以及东南亚和大洋洲的其他国家联系起来。该倡议被认为是一个“独特的倡议”,它将是有利可图的,并且富有号召力,其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政府资助模式”不同。亚洲-非洲增长走廊没有过度强调贸易和经济的关系,而是将非洲人民的核心需要摆在优先地位。

    3.印度否认会加入中国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倡议。亚非增长走廊这个冒险行动是与“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相似且会产生相互内在联系的目标,但其更多地关注欧亚国家发展,并促进增加贸易合作。现在,印度与日本合作,透露了其亚洲-非洲增长走廊的计划。中国仍然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获得更大的市场准入。然而,印度在非洲拥有丰富的贸易和网络经验,并且日本技术水平非常先进。此外,日本提供优质基础设施的能力将在发展这条走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种组合将给中国在争夺市场份额方面带来艰难竞争。另外,日本准备在拟议的亚洲-非洲增长走廊上投资2000亿美元。预计在2017年9月公布此事。日本已经在非洲投资了约32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

    在中国、尼泊尔和印度之间修建一条走廊,这现实吗?

    Hari Bansh Jha[75]

    原文标题:Corridor between China, Nepal and India: Is it Realistic?

    文章框架:尼泊尔一直倡导在中国、尼泊尔与印度三国之间修建一条走廊,但直到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这一想法才开始被传播;在2005年于多哈举行的第二届南方首脑会议上,尼泊尔提议将自身发展成为中亚、南亚和东南亚之间的大陆桥;印度没有就尼泊尔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做出任何官方评论;在“一带一路”倡议论坛上,一些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缺乏透明度的问题;印度对尼泊尔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可能对其所做的贡献;印度和中国的边界纠纷直到现在都没有被解决的迹象;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牺牲伙伴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服务于自身的海上和陆上战略通道;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威胁;中国表现出对通过尼泊尔实现与印度连接的兴趣;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直接经济走廊将要求划定两国边界;“一带一路”倡议条款和条约缺乏透明度对其本身的可接受性而言是一大瓶颈。

    观点摘要:

    1.长期以来,加德满都一直倡导在中国、尼泊尔与印度三国之间修建一条走廊,以增加在区域层面上的贸易流量。然而,这一想法真正开始被传播是在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此后,中国和尼泊尔都已积极在各个区域论坛推动这一“三国经济走廊”理念的发展。自尼泊尔与中国在2017年5月12日签署了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协议,并于5月14日和15日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来,印度和中国能够更加努力地使尼泊尔成为“三国经济走廊”的一方,以更好地实现自身利益。

    2.加德满都在2005年于多哈举行的第二届南方首脑会议上提出了将尼泊尔发展成为中亚、南亚和东南亚之间大陆桥的构想。后来,这一方针被纳入了尼泊尔2005年的年度预算。尼泊尔政府欢迎中国将其铁路修建到尼泊尔边境,并进一步扩展到加德满都。在尼泊尔于2008年结束君主制度后,毛派领导人帕苏巴·卡麦尔·达哈尔在2010年提出了新倡议以推动“三国经济走廊”理念的发展。自那时以来,极端“左”翼和极端右翼政治势力也参与了这一事务。

    3.2015年5月,在印度共和国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中国与印度在更广泛的“一带一路”框架下分享了这个想法。同年,在一次有关震后重建的国际会议非正式会议期间,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也与印度外交部部长苏斯马·斯瓦拉杰提出了这一事项。印度没有就尼泊尔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做出任何官方评论。然而,众所周知,印度对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而言至关重要,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旗舰项目,而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通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吉尔吉特-伯尔蒂斯坦地区,印度认为这侵犯了印度的主权。此外,印度因“一带一路”倡议缺乏透明度而对其感到忧虑。

    4.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德国、法国、英国、希腊、葡萄牙以及爱沙尼亚等国家的领导人也提出了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缺乏透明度的问题。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和肯尼亚总统乌胡鲁·肯雅塔也希望“一带一路”倡议在其实现过程中拥有更大的透明度。联合国的区域发展机构,即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其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报告中警告称,有争议的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路线可能会加强中国与印度的地缘政治紧张关系,并造成该地区的政治不稳定。

    5.就尼泊尔而言,印度对尼泊尔的贡献远远超过了所设想的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尼泊尔的贡献。印度做了很多努力来发展与尼泊尔的联通性,其中包括在南亚和东南亚的两大基础设施项目,这两大基础设施项目甚至可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提并论。唐纳德·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最初由希拉里·克林顿在2011年7月在金奈发表的演讲中设想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同时,印度也很有可能与日本共同发展更加有活力的“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与美国合作发展“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经济走廊”计划,“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经济走廊”计划可能会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替代倡议。

    6.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印度和中国存在边界纠纷,这种纠纷直到现在都没有被解决的迹象。中印甚至在1962年进行了战争。边境入侵仍在继续。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感兴趣于通过Rasuwagadhi-Kerung跨境高压输电项目进入尼泊尔,并进一步通过铁路、公路建设进入印度,而铁路、公路建设极具战略敏感性。这将是中国到达印度边境的最短路线,甚至绕过了加德满都。鉴于尼泊尔和印度边境之间的接近度和可渗透性,当来自中国的安全人员和其他人员开始在中尼印“三国经济走廊”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其他此类项目工作时,印度可能会感到不满。这也会导致印度对南亚影响力的减弱。然而,尼泊尔将此“三国经济走廊”视为一种纯粹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战略现象。

    7.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只是服务于中国的海上和陆上战略通道,而以牺牲伙伴国家的利益为代价。中国的钢铁和水泥生产过剩,其必须将这些过剩产能转移到国外以保持国内行业的稳定运行。这对中国而言是必要的,特别是因为中国现在经济增长放缓并高度依赖重工业和制造业发展。但在某些方面,“一带一路”倡议被视为是昔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中蕴含着一个帝国主义构想。因此,一些最初致力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已经开始放弃它们的立场。在斯里兰卡,人们开始提高了反对占地15000英亩的工业区的呼声。另外,很多人反对中国建造的汉班托特港,该港在巨大的损失中继续运行。为了发泄其愤怒,当中国潜艇试图停靠在科伦坡码头时,斯里兰卡甚至拒绝让其停靠。

    8.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造成了威胁。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14年创下了纪录高位4万亿美元,而在2017年下降了1/4。这样的发展可能会限制其海外投资能力。大多数“一带一路”项目都集中在政治不稳定的国家,这使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更大风险。此外,“一带一路”项目缺乏透明度以及不重视社会和环境也是一个问题。社会动荡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可能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在钢铁和煤炭行业的180万名工人被解雇。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9%,为25年来最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承认了形势的严重性,他表示:“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我们要做打硬仗的充分准备。”

    9.中国表现出其对与印度连接的兴趣,这将通过一个第三国即尼泊尔来实现。但中国对与印度发展直接联系的兴趣不高,尽管印度拥有如此庞大的市场。在中印4500公里长的边境线上,乃堆拉山口是中国和印度之间唯一在运作中的贸易路线。这条路线在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后关闭,直到2006年才重新开放。然而,两国通过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量仍然有限。

    10.建设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直接经济走廊将需要两国划清在实际控制线部分的边界。为此,必须设立海关办事处,并发展某些基础设施以促进边境贸易。但中国并不热衷于这样的安排。中国不想直接通过与印度的共同边界进入印度市场,而只是通过第三国进入印度,如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以及被提议建设的中国-尼泊尔-印度经济走廊。中国打算在不解决与印度在实际控制线下的边界问题的情况下进入印度市场。通过中国-尼泊尔-印度经济走廊,中国希望利用尼泊尔,将其仅仅作为一个把货物运送到印度的关卡。除了进口货物,尼泊尔和印度几乎不会从中国市场获得其他收益。但加德满都忽视这一事实并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中国-尼泊尔-印度经济走廊的构想出于政治目的,因为只有加德满都和北京对它感兴趣。

    11.此外,“一带一路”倡议的条款和条约缺乏透明度对其本身的可接受性而言也是一大瓶颈。在现有的情况下,印度将不会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一带一路”倡议意在提升中国经济和战略在区域或全球的影响力。印度不可能让自己扮演中国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全球雄心过程中的副手角色。因此,尼泊尔最好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与中国和印度的双边关系上,而不是参与到在“一带一路”倡议外衣下的区域地缘政治博弈当中。

    远离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必须以印度加强自身的互联网骨干网为支持

    Samir Saran, Arun Sukumar[76]

    原文标题:Staying away from China's BRI must Be Backed by India Strengthening Its Own (Digital) Backbone

    文章框架:印度外交政策的一贯宗旨即外部参与是内部优先事项的一个因素;在北京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的影响中,没有什么比网络所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占据的市场份额在近三年内大幅增长;中国数字经济的条条大路都通向印度。

    观点摘要:

    1.外部参与是内部优先事项的一个因素,这是印度外交政策的一贯宗旨。这就是为什么新德里对“一带一路”倡议脱离中国在印度经济参与的现实感到费解。当巴基斯坦《黎明报》上个月透露中国计划通过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建设巴基斯坦的互联网骨干网时,印度有影响力的声音嘲笑伊斯兰堡在公开邀请北京监视其社会。中国不仅建立了巴基斯坦的主干光缆,而且中国还在为巴基斯坦建设用于“监测和控制”的数字基础设施。

    2.正如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信息和通信技术系统相通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最重要的元素。在北京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的影响中,没有什么能比网络所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中国能够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数字产品。印度选择远离“一带一路”倡议以对抗中国对地区经济产生的影响。

    3.根据克莱纳·帕金斯公司在2017年5月31日发布的有关互联网趋势报告的数据,目前在印度最畅销的五种智能手机中有四种来自中国:联想、OPPO、Vivo、小米。这些品牌手机占据的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15%大幅增长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52%,这一数据令人惊讶。更重要的是,这种增长是以印度制造商的利益为代价的,与此相反,印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在三年内从45%下降到15%。报告还表明,由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研发的UC浏览器,占据了印度移动浏览器市场份额的50%。2015年,印度进出口银行在一份报告中得出结论,印度是中国最大的“电子”资本投资接收者。在2013~2014年度,在印度所有电子产品进口中,中国惊人地占到了58%的份额。

    4.因此可以说,中国数字经济的条条大路都通向印度。鉴于北京对印度信息技术系统无处不在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影响到新德里吗?就中国对印度数字经济的控制而言,印度的反应不应该是禁止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这只会阻止印度互联网普及率的增长,并违背印度政府的“数字印度”和“印度制造”倡议。甚至相反,印度应该邀请中国的科技巨头到印度来帮助建设其能力,无论是在高端制造业、数据分析能力方面,还是在对印度各所大学融资以进行研究与研发方面。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的影响

    Rashmini Koparkar[77]

    原文标题: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mplications for Central Asia

    文章框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由中国于2017年5月14~15日在北京举办,旨在推动其有声望的“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基于“丝绸之路”的概念,这反映在其组成部分的名称中;中亚,顾名思义,一直享有亚洲和欧亚大陆“中心位置”的地位;由于种种原因,中亚对中国极为重要,中亚各共和国也热衷于与中国建立牢固的关系;每一个中亚共和国都对“一带一路”项目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中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事实上,该地区已经率先在各个领域获得中国的巨额贷款、投资和经济支持。

    观点摘要:

    1.“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并在5月中旬成为头条新闻。这次活动由中国于2017年5月14~15日在北京举办,旨在推动其有声望的“一带一路”倡议。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此次论坛。这次活动的亮点是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的29个国家或政府首脑作为各自国家代表参加此次会议。此次会议中签署了多项多边和双边文件,包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

    2.五个中亚共和国中的三个派出高级代表团来参加这次活动。哈萨克斯坦总统、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统以及乌兹别克斯坦总统表示,他们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还参加了领导人圆桌峰会,并签署了联合公报。有趣的是,其余两个中亚共和国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选择不派任何高级代表团参加论坛。

    3.“一带一路”倡议基于多个目标,包括内在和外在的。从其前景来看,这似乎是一个由中国提出并得到许多其他国家支持的多边项目,旨在加强不同国家和人民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加强运输、交流、贸易合作,也有可能重振世界各地资本、商品和服务的无缝流动,进一步促进市场一体化。38个国家、政府首脑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结束时签署的联合公报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应以和平、合作、平等互利的原则为基础。还进一步指出,应该开展对话和协商,以便在发展战略中建立协同关系。

    4.然而,也需要看到项目发起人的外在目标。这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项目当然与中国自身的地缘战略、经济和政治利益息息相关。首先,通过这一战略,中国试图对较小的和最不发达的邻国发挥统治作用。这些国家正在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发展本国运输和基础设施能力以及融入全球市场的机会。但是,它们同样意识到中国的大量贷款和对中国贸易逆差的问题。其次,中国正试图将其超额经济能力出口到该地区的其他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为中国制造业寻求新市场的机会。最后,这个倡议的目标之一是发展和稳定中国西部省份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其融入更大的欧亚经济之中。

    5.“一带一路”倡议基于“丝绸之路”的概念,这反映在其组成部分的名称中。“丝绸之路”是指亚洲和欧洲之间古代存在的贸易路线。“丝绸之路”之名源于丝绸曾是这一贸易中的主要商品,尽管同时也交易其他商品。虽然这个概念是指道路,但它并不代表运输工具,事实上,这是指多方位、多维度的货物以及人与思想的“交换”过程。“丝绸之路”的作用由于各种因素而减弱。主要原因是欧洲与亚洲之间海上贸易的兴起。18~19世纪,几乎整个亚洲大陆都分别被英国、法国、奥斯曼帝国和沙俄等不同帝国殖民化。这同时也限制了人和物资的流动。1991年苏联解体后,“丝绸之路”逐渐稳步复苏。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作为这个概念的积极倡导者而崛起。

    6.在经济高速增长和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中国开始关注其邻国的原材料和制成品市场。此外,中国与邻国的贸易往来要求这些国家改善其运输和基础设施。这为中国与这些小国的各种投资和联合项目带来了机会。以复兴“丝绸之路”之名,运输和其他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开始发展,其中许多项目多发生于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前。

    7.中亚,顾名思义,一直享有亚洲和欧亚大陆“中心位置”的地位。该地区实际上将南亚、西亚、东亚和北亚连接起来。古丝绸之路通过这个地区促进了撒马尔罕、布哈拉和梅尔夫等城市的繁荣。在当时俄国沙皇的独裁统治下,以及后来苏维埃统治下,中亚地区的重要性逐渐降低,苏联解体后的地域重组使这种重要性又重新得以恢复。自1991年独立以来,中亚地区的重要性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这种认识导致各个国际和区域大国发起了众多互联互通项目。这些项目包括由印度、伊朗和俄罗斯领导的国际南北运输走廊,阿什哈巴德协议和中亚-伊朗-阿曼走廊;美国主导的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道以及中亚-南亚电力项目等。

    8.中亚对中国极为重要。第一,五个中亚共和国中的三个与中国共享边界。此外,边界两边的民族在语言和宗教文化方面存在紧密的联系。第二,中亚可以被称为中国通往西方的大门。从中国到欧洲、西亚或南亚的所有陆上航线都需要经过中亚地区。第三,五个中亚共和国中的三个拥有丰富的碳氢化合物储量,是中国经济的生命线。第四,中亚各共和国在经济上较不发达,这使这些国家在向中国供应原材料和能源并从中购买制成品时,有利于中国。第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中国西部省份相对欠发达和不稳定,与中亚共和国的互联互通和交易被视为促进新疆发展和稳定所必需的条件。

    9.另外,中亚共和国也热衷于与中国建立牢固的关系。这些国家夹在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大国之间,但不想受两国中的任意一国支配。因此,它们最近与中国的接触是一种避免过度依赖俄罗斯的有意识举措。中国似乎对俄罗斯在中亚保持政治和军事霸权表示理解,而中国意在扩大其经济影响力。然而,这种外在理解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因为俄罗斯越来越对中国扩大对中亚共和国的影响力表示不满。

    10.近几年来,中国已成为中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中亚最大的投资来源。中国与五个中亚共和国的交易总额从2001年的15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500亿美元。同一年,其与第二大贸易伙伴俄罗斯的交易总额仅为310亿美元左右。此外,中国已经把巨额资金作为投资的一部分,投入中亚的运输、基础设施和能源部门。它一直致力于中亚的道路、铁路线、桥梁和隧道的投资及建设。中亚共和国的三条管道为中国带来巨大的能源。这三条管道的能源产量占哈萨克斯坦石油生产的近1/4,占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出口的近一半。最近中国又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价值150亿美元的天然气和铀矿协议。

    11.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访阿斯塔纳期间,在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见证下宣布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这种姿态强调了中亚在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方面的生命力。“一带一路”倡议中计划的六条经济走廊中的两条经过中亚地区,即通过中亚连接中国和欧洲的“新欧亚大陆桥”以及“中国-中亚-西亚走廊”。哈萨克斯坦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从中国到欧洲的新高铁通过哈萨克斯坦的领土。其他中亚共和国也正在进行类似的铁路建设。例如,中国最近投资建造了将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地区和塔什干连接起来的克钦隧道。这条隧道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线的一部分,并将进一步延伸到伊朗和西亚。

    12.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亚共和国都宣布热烈支持该倡议。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在中亚的大部分倡议都已开始实施。据潘睿凡透露:“该地区是中国数十年在全球投资的渠道,北京在冷战结束后对中亚的投资为全球化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一个榜样。”中国在贸易、投资和互联互通方面的经济活动在过去三年中有所增加。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期间,中国与中亚几个共和国签署了若干协议,其中包括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国际运输及战略对接协定,与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签署经贸合作协议,与吉尔吉斯斯坦签署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合作规划,与吉尔吉斯斯坦签署关于共同推动产能与投资合作重点项目的谅解备忘录,与哈萨克斯坦深化沿线海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合作,签署支持中国电信企业参与“数字哈萨克斯坦2020”规划合作框架协议,与哈萨克斯坦签署教育领域合作文件,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旅游合作协议。

    13.从上述协议清单和“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国-中亚各共和国伙伴关系中,可以看出各中亚共和国对“一带一路”项目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建立了密切关系,而土库曼斯坦是中亚共和国中参与度最低的国家。此外,每个共和国的做法根据其经济和社会政治状况而有所不同。例如,哈萨克斯坦经济繁荣、资源丰富,以更多的信心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而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贫穷、欠发达状况使其扮演接收者的角色。哈萨克斯坦已将自己的“光明大道”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融为一体。这显示了最大的中亚共和国为积极参加该项目所做的准备。

    14.如上所述,中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事实上,该地区已经率先在各个领域获得中国的巨额贷款、投资和经济支持。道路、铁路、桥梁和隧道的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发展是中亚共和国发展的必要条件。能源、工农业等投资以及合资项目对这些共和国的经济总体发展确实产生了积极影响。此外,中国不仅成为中亚的能源市场,也在该地区积极开展油气勘探和开采活动。“一带一路”倡议帮助中亚共和国在经济上与世界产生联系。

    15.尽管如此,有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消极影响和中国对中亚各共和国事务的日益参与存在担忧。大量贷款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这可能会使这些国家陷入债务陷阱。这对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经济脆弱的国家尤其如此,其40%以上的外债属于中国。2011年,塔吉克斯坦和中国签署了边界协议。一些观察家将其描述为两者之间非正式的“债务书面协议”。中亚各国政府和人民也对中国劳动力的涌入感到担忧。而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已经制定了强制雇用当地劳动力的法律。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不存在这样的法律,在这些国家中,中国的劳动力比例更多,这引起了怨恨和不满,因为本国的劳动力已经丧失了就业机会。另外,当地人对于说不同语言的外国人持怀疑态度,导致一些冲突。

    16.中亚各共和国对中国的投资最为重视的是中国在保护资产方面可能担任安全提供者的角色。在经济渗透方面,中国已经超过了俄罗斯、美国和欧盟的投资数额。除此之外,中国也开始涉足政治和安全领域。最近在塔吉克斯坦进行的联合军事行动中,中国向其提供武器弹药,并进行反恐合作,这令一些中亚共和国感到震惊。这些发展使得中亚各共和国和俄罗斯都深感不安。

    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尼泊尔面临的挑战

    Pramod Jaiswal[78]

    原文标题:Seizing "The Belt and Road" Opportunity: Challenges for Nepal

    文章框架:尼泊尔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带一路”是中国最雄心勃勃的外交政策和经济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有五个驱动因素;虽然尼泊尔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间,但是它并没有受到这两国繁荣的有利影响;尼泊尔可以通过在三个层面上加强努力来从“一带一路”倡议中获益;尼泊尔发展了南北公路走廊,这条公路经由尼泊尔增强印度与中国的联通;虽然“一带一路”倡议为尼泊尔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但也给尼泊尔带来了一些挑战;尼泊尔还需要解决邻国真正的安全关切,增强它们的信心,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观点摘要:

    1.尼泊尔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尼泊尔基础设施与交通部部长向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提议通过公路和铁路将尼泊尔与中国连接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能给尼泊尔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呢?

    2.“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最雄心勃勃的外交政策和经济倡议。自从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宣布了该倡议以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66个国家已经成为这一倡议的一部分。“一带一路”倡议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是通过中亚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二是通过公路、高速铁路、电线、港口、管道、光纤线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网络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粗略估计,该倡议覆盖范围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70%,中国的投资总额将高达4万亿美元。

    3.“一带一路”倡议有五个驱动因素。第一,中国希望降低世界各地商品的运输成本;第二,中国有大量的过剩产能,正在寻求海外市场;第三,建设基础设施旨在帮助中国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以达到人民币全球储备货币这一地位;第四,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中亚、俄罗斯和东南亚深水港口的新管道来确保能源供应;第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可能带动其经济增长,这将有助于不断扩大这些国家对中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4.虽然尼泊尔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间,但是它并没有受到这两国繁荣的有利影响。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与邻国之间的基础设施连接。历史上,尼泊尔一直是中国与南亚之间的贸易中心。大批尼泊尔商人居住在拉萨和西藏。在马拉王朝统治期间,拉萨是贸易集聚地。然而,尽管目前两国有着良好的相互关系,尼泊尔与中国之间却几乎没有固定的贸易路线。因此,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尼泊尔可以再次恢复自己贸易中心的地位。

    5.尼泊尔可以通过在三个层面上加强努力来从“一带一路”倡议中获益。第一,尼泊尔可以通过建设高速公路和铁路来改善与中国的联系;第二,随着青藏铁路延伸到日喀则以及在大湄公河次区域也有所发展,尼泊尔可以通过将加德满都与昆明和加尔各答相连接以寻求在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BCIM)经济走廊中发挥作用;第三,是致力于发展中国-印度-尼泊尔三边主义。这三个国家可以投资尼泊尔的水电和旅游业。尼泊尔水电资源丰富,水能开发潜力巨大。印度和中国都有资本和技术来开发尼泊尔的水能资源,而缺乏能源的印度可以成为尼泊尔的能源出口市场。同样,尼泊尔也有机会发展成为受人欢迎的旅游胜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印度和中国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将是尼泊尔潜在的客源市场。

    6.尼泊尔发展了南北公路走廊,这条公路经由尼泊尔增强印度与中国的联通。拟建的加德满都-塔莱快速通道预计能够将拉尔绍克到吉隆之间的距离缩短将近150公里。青藏铁路延伸到加德满都并进一步延伸到蓝毗尼,这为尼泊尔创造了巨大的机会。有人建议在沿线建立几个经济特区。尼泊尔也有潜力成为中国(西藏)和印度(北方邦及比哈尔邦)产品出口的新贸易路线上的枢纽。

    7.虽然“一带一路”倡议为尼泊尔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但也给尼泊尔带来了一些挑战。中国计划将青藏铁路延伸到加德满都并进一步延伸到蓝毗尼(距印度边境17公里),印度对此感到担忧。其他拟建的位于尼泊尔-中国边界的基础设施项目也同样值得关注。为了回应中国的青藏铁路,印度建议与尼泊尔建设六条铁路线并将它们纳入印度铁路网中,印度-尼泊尔铁路线总共分为以下几段:从印度北部比哈尔邦的拉尔绍克、焦格伯尼和杰伊讷格尔分别通往尼泊尔的比尔根杰、比拉特纳加尔和巴迪巴斯;由印度北方邦的瑙瓦登通往尼泊尔边境城市白尔瓦、尼泊尔根杰;由孟加拉邦的新杰尔拜古里通往尼泊尔的卡卡比塔。

    8.印度(对尼泊尔外交政策的影响很大)正式放弃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印度以主权和其他战略关切为由强烈反对“一带一路”倡议。这给尼泊尔从该倡议中获益带来困难。尼泊尔还需要解决邻国真正的安全关切,增强它们的信心,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否则,对于尼泊尔来说,“一带一路”倡议仍将继续是一个渴望繁荣的梦想,而不能给尼泊尔带来切实的繁荣。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布中国海上合作白皮书

    Abhay Kumar Singh[79]

    原文标题:Unpacking China's White Paper on Maritime Cooperation under BRI

    文章框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中国视为复苏全球经济的方法;《“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简称《设想》)认为海上安全合作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关键举措,并试图重新设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舞台上现有的海上安全架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比原来设想的要大得多;在规划重大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时,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强制性的考虑重点;中国近年来的做法表明,其在国内的发展活动和海外投资活动中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度不够;中国的目标是弘扬海上丝绸之路的友好合作精神;《设想》将海洋安全视为“发展蓝色经济的关键保证”;中国军事力量在印度洋地区日益崛起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亚非增长走廊”被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抗倡议;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海洋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印度构成了挑战;印度需要一个完整的政府政策来确保“自由开放的印度洋”。

    观点摘要:

    1.由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复兴而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倡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已被中国视为复苏全球经济的方法。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中亚将中国与欧洲陆路连接起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印度洋和地中海将中国与欧洲市场连接起来。根据“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张,2017年6月20日,中国公布了《“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白皮书。

    2.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海洋局编写的《设想》概述说:“中国愿与沿途国家展开密切合作,进行全方位、广泛的海上合作,建立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建立建设性务实的蓝色伙伴关系,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引擎’。”尽管中国不断重申“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层面的中心地位,但评论员们更关注其崇高的地缘战略影响。白皮书概述的海上合作设想主要是重申了2015年3月宣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然而,2017年的《设想》还包含了几个新的要素。本文概述了中国关于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合作的建议。“蓝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主要是《设想》中的“社论式广告”。《设想》认为海上安全合作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关键举措,并试图重新设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舞台上现有的海上安全架构。拟议的“亚非增长走廊”是印度和日本的共同举措,需要考虑中国现有的海上合作愿景,以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案。

    3.“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始蓝图只有一条陆路和一条海路。陆路通过中亚将中国和欧洲连接起来,而海路通过印度洋和地中海满足中国连接非洲和欧洲海洋的需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上合作白皮书设想了三个海洋通道,最初设想的是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以及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未来蓝色经济通道。中巴经济走廊和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简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也是如此。这两条经济走廊都与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有关。因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船帆”比原来设想的要大得多。在更广泛的海上丝绸之路框架下,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之间的连接已经遭到印度的反对,而且由于主权问题印度早先抵制了北京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因为中巴经济走廊穿过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

    4.由于对气候变化的担忧,在规划重大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时,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强制性的考虑重点。2015年发布的愿景文件还为倡议设想的项目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方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海洋合作的现存愿景,包括“蓝色经济通道”“发展蓝色经济”“蓝色经济伙伴关系”“蓝色伙伴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引擎”“蓝碳生态系统”“蓝碳论坛”“蓝碳报告”。“蓝色”一词的使用率在文件中排名第二,共提及30次,使用率最高的是“经济”或其演变语,共提到34次。实际上,这表明中国在海洋领域设想的经济合作中重视对环境的承诺。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学研究合作以及建立海洋环境保护和监测区域机构,要进一步兑现对环境的承诺。因此,2017年的《设想》再次强调:“中国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碳计划,与沿线国共同开展海洋和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监测、标准规范与碳汇研究,启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碳报告,建立国际蓝碳论坛和合作机制。”

    5.“一带一路”倡议的环保承诺作为《巴黎协定》的一部分,是中国自愿做出的承诺。不过,中国近年来的做法表明,其在国内的发展活动和海外投资活动中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度不够。《设想》文件旨在促进中国企业参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海洋基础设施项目、工业园区和贸易合作区的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被认为是全球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刺激因素。然而,有人认为,这一举措是为了解决中国经济普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企图将其剩余资本和过剩的工业产能转向国外。一些研究也质疑了该倡议的经济可行性,并指出“一带一路”举措中的相关政治风险。中国在《设想》中推广企业发展可能出于两个原因:一是生产性地利用剩余资本和过剩工业产能;二是解决中国企业在投资未来项目(具有不确定的财务回报和政治风险)时所面临的日益增长的风险。

    6.“获得公众对加强海洋合作的支持”的认知似乎是海洋合作愿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一领域的重点包括中国与区域研究机构、智囊团、媒体中的“朋友圈”、非政府组织网和“海上执法机构联络网”等。这些网络将通过中国的资助,促进研究合作、培训与教育、文化交流以及跨境访谈。《设想》中还阐述了开发这些网络的详细计划,旨在为公众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支持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的目标是弘扬海上丝绸之路的友好合作精神。

    7.《设想》文件将海洋安全视为“发展蓝色经济的关键保证”,旨在促成“海上安全共同体”的概念。在《设想》文件中海事安全合作的四个领域是:进行海上航行安全合作,打击海上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和遥感卫星系统应用中与沿海国家合作;开展海上联合搜救任务,提高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的能力,包括游客面临的重大灾害和安全威胁;通过“在孟加拉海、红海和亚丁湾建立海洋灾害预警系统”来进行海洋灾害预警和减灾合作,升级与“运输、护送、防灾、减灾”相关的海洋灾害警报产品。

    8.有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主要由广阔的地缘战略目标驱动,中国使用经济力量在该倡议中追求其地缘政治目标。然而,《设想》关于海上安全合作的大致轮廓清楚地表明,中国愿意利用其海上力量对扩大的海洋权益和海上航道进行保护。中国的海军战略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的“近海防御”逐渐发展到80年代中期之后的“近海主动防御”,然后发展到21世纪00年代中期的“远洋作战”战略。胡锦涛提出了“新历史使命”的观念,认为解放军必须超越以往维护国家“生存利益”,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的使命。2015年发布的《中国的军事战略》更加强调“公海保护”,突出强调“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长期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作用得到加强,包括“参与区域和国际安全合作,有效保障中国海外利益”。通过解放军海军在亚丁湾附近的永久存在和潜艇部署,以及正在吉布提建设中的海军基地以及在瓜达尔和吉布提计划部署的海军陆战队,可以看出中国军事力量在印度洋地区日益崛起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设想》对中国进一步在印度洋及其他地区拓展海上力量提供了路线图。

    9.在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府甘地讷格尔于2017年5月24日举行非洲开发银行第52届年会期间,印度和日本公布了“亚非增长走廊”的愿景文件,旨在加强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经济增长和联系,重点关注四个领域:发展合作项目、高质量基础设施和机构联通性、提高技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伙伴关系。优先发展的合作领域包括卫生和药品,农业和农业加工,灾害管理以及技能提升。“亚非增长走廊”寻求印度“向东行动”政策与日本“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之间的协同效应,致力于增加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实现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自由开放。日本对该项目的贡献是其最先进的技术和建设优质基础设施的能力,而印度将会在非洲开展工作。预计两国私营部门将共同组建合资企业和财团,并在非洲开展基础设施、电力和农业综合项目的建设。这一印度与日本的倡议被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抗倡议。“亚非增长走廊”是一个“独特的举措”,它将是有利可图和富有号召力的,不同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政府资助”模式。

    10.除了蓝色经济的协同发展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关于海上安全合作的《设想》文件包含了范围更加广泛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现在已经扩展到印度洋和地中海以外,包括太平洋和北冰洋。然而,这个《设想》的核心是建立一个详细的保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道海事安全合作的架构。作为一项“国际公益事业”,中国在合作框架下对海事安全进行保障,其目的是解决扩大的海上通道在安全问题上所面临的艰巨战略挑战。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海洋影响力不断扩大,无疑对当前的区域海上安全机制,特别是印度构成了挑战。中国发布的有关海上合作的愿景文件广泛证实了对其打算进一步推动军事化的经济政策的猜测,以捍卫其雄心勃勃的全球外联活动(目前正在逐步发展)。

    11.在双边和多边层面,印度一直积极与其海上邻国接触。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印度在印度洋地区作为“网络安全提供者”的作用。印度已明确告知中国有关中巴经济走廊的敏感性,并反对将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系起来。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在中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情况下,印度的海上推广活动将逐渐面临来自中国更大的竞争挑战,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海洋地缘政治领域也是如此。印度肯定需要一个完整的政府政策,并与志同道合的国家积极制定适当的战略,以确保“自由开放的印度洋”。

    对印度和日本发起的“亚洲-非洲增长走廊”的评估

    Shahana Thankachan[80]

    原文标题:India-Japan AAGC "Asia Africa Growth Corridor": An Assessment

    文章框架:“亚洲-非洲增长走廊”(简称“亚非增长走廊”)是印度和日本发起的倡议,目标是通过工业网络和能力建设措施来改善亚洲和非洲的经济联系;“亚非增长走廊”倡议旨在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经常因侵犯知识产权和产品质量不佳而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需要更大的透明度。

    观点摘要:

    1.“亚非增长走廊”是印度和日本发起的倡议,目标是通过工业网络和能力建设措施来改善亚洲和非洲的经济联系。“亚非增长走廊”倡议的发起反映出印度和日本之间的友好关系已经转化为共同抵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迹象。这一迹象的第一个标志是“亚非增长走廊”倡议发起的时间。“亚非增长走廊”愿景文件于2017年5月25日发布。这正是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不久。这样的事件不仅仅是国际关系中的巧合。有人认为这种看法非常正确,日本选择印度作为倡议合作伙伴的核心原因,在于美国对印度的兴趣增加并将印度视为亚洲的稳定因素。但这并不是说日本在稳定亚洲区域秩序方面没有利益。日本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十分重大。因为日本海运贸易量的99.6%途经印度太平洋地区。日本海运贸易的很大一部分通过亚丁湾地区运输。“亚非增长走廊”(主要是海上走廊)将增加日本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海上存在。中国在该地区的存在日益增长,面对这种局面,“亚非增长走廊”应该可以使日本感到舒心。印度发起“亚非增长走廊”的原因也是相同的。印度一直以来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占主导地位,所以印度绝对需要维持其海上优势,特别是当面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壮大之时。

    2.研究“亚非增长走廊”愿景文件中的表述以及这一倡议的关键组成部分时,我们会发现这一倡议旨在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想要在金融投资规模方面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相匹敌是不容易的。因此,印度和日本正在试图让其他国家认为“亚非增长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替代品来为它们的项目招标。印度和日本利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批评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中国工程面临的普遍批评是关于透明度、对当地工业的破坏、劳工骚乱、环境保护、工程质量差等问题。“亚非增长走廊”愿景文件中特别提及中国的这些缺点。

    3.一直以来,中国经常因侵犯知识产权、产品质量不佳而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中国在博茨瓦纳建设的发电厂自2012年投入使用以来一直频发技术问题。无独有偶,大量媒体报道了中国在安哥拉修建的一家医院墙体有裂缝。媒体对中国基础设施质量不佳的报道显然夸大了,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中国制造的基础设施都保持着良好的质量标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商品质量确实口碑不佳。对中国的这种反复批评在“亚非增长走廊”愿景文件中找到了明确的照应。印度和日本肯定会利用这一点。“亚非增长走廊”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文件一再强调此项目在提供高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方面的重要性。这也与日本作为质量和创新领先者的声誉有关。我们必须从这个角度看待日本发起质量创新伙伴关系倡议的行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第21届亚洲未来国际会议上向中国提出非常明确的挑战,他说:“我们不再需要廉价且劣质的制造方法。”

    4.中国海外投资方面的透明度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需要更大的透明度。中国向来不公布有关其海外投资和项目的详细统计数据和信息。而日本向来以提供和公布其官方发展援助贷款和赠款的具体细节而闻名于世。“亚非增长走廊”另一个质疑中国透明度的组成部分是地理模拟模型。地理模拟模型将用于衡量项目的经济收益,这将有助于更明确地评估一个项目对该地区和人民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

    大国政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悲剧

    Gayathri Iyer[81]

    原文标题:Great Power Politics and the Tragedy of OBOR

    文章框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被视为一个包容性的国际产能合作倡议;为了确保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中国需要运用经济和军事实力;美国的军事扩张一直伴随着美元的发展;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在几个国家的反周期战略投资飙升;“一带一路”倡议难以摆脱自身的军事化;中国在广阔的欧亚海域缺乏优势这一事实值得注意;中国本质上是一个大陆强国;俄罗斯的大陆性不允许其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海上强国,中国也面临同样的地理限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引起了反对;中国可能会试图创建一个新的世界秩序,但其也将无法摆脱大国政治意想不到的后果。

    观点摘要:

    1.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巨大海上和陆路基础设施项目)正在被迅速实施,该倡议被视为一个包容性的国际产能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被定位为一个经济议程,在这个经济议程中,中国将某些制造业务转移到合作伙伴国家,以实现所有合作国家的“共赢”。在南亚,其最直接的表现是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的建设,北京宣称这一项目可以使南亚迅速实现现代化。然而,在贸易联通的背后,却隐藏着中国的霸权主义雄心,中国试图以此主宰欧亚大陆并重塑世界秩序。中国的策略充满风险,因为其中涉及难以调和的矛盾。

    2.这些风险首先通过大国政治的本质表现出来。鉴于大国有着不同的利益和丰富的资源,目前尚不清楚北京为何将其雄心局限于基础设施和联通性上。事实上,为了确保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中国将需要运用经济和军事实力。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事实力已经让位于经济实力,但事实上,硬实力投射仍然和以前一样重要。硬实力有两个首要因素。首先,各国发现自身陷入一个投资陷阱,在这个陷阱中,确保经济投资需要军事力量的介入。其次,大国倾向于对伙伴国家施加经济影响并获取军事承诺。

    3.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拉丁美洲,美国的军事扩张一直伴随着美元的发展,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因此,在欧洲进行的几年重建工作中,美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参与如同其在经济上那么深入。美国的例子同样适用于苏联,无论是在非洲还是在拉丁美洲,苏联都进行了大量的军事介入活动。如果“一带一路”倡议被视为中国在21世纪的“马歇尔计划”,不断扩大的经济影响将需要中国做出更深层次的军事承诺。事实上,五角大楼最近的一份报告表明了这些可能性,该报告凸显了中国在巴基斯坦建立军事基地的可能性。“一带一路”倡议的“共赢”构想与大国行为的史实背道而驰。

    4.2008年的经济衰退后,当世界其他国家都在降低国际投资时,中国在几个国家的反周期战略投资飙升,中国悄悄地开始将其军事实力植入这几个国家的基础设施资产当中。尽管中国声称其对基础设施资产进行投资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经济和能源安全,但是,中国最终在不同的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同时建立军事基地将是不可避免的。这已经在进行当中,中国海军已经在塞舌尔、斯里兰卡和瓜达尔驻停,并部署了靠泊设备。

    5.因此,“一带一路”倡议这样一项纯粹的经济倡议,难以摆脱自身的军事化。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是否能够在军事上发展“一带一路”倡议。首先,美国全球霸权的衰落,并不像北京所希望的那么明显。尽管美国面临越来越多的财政问题和国内动荡,美国仍然有着中国无法匹敌的海军力量。

    6.中国在广阔的欧亚海域缺乏优势这一事实值得进一步重视。历史上,经济霸权一直是海上霸权的必然结果,一直是最强大的海上强国统治着全球贸易。工业时代之前,荷兰经济超级大国地位的下降归因于其商船所面临的安全挑战,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英国通过其强大的海军成功地开辟了海上通道。后来,英国将这一经济超级大国地位让位于美国。然而,中国目前薄弱的海军力量可能无法单独与美国抗衡,因为在美国航母上的空军力量要比中国的空军力量更加强大。

    7.但是,这些海上强国也通过所谓的“增选成员”建立了自己的霸权,即建立强大的海上联盟。中国在这方面远远落后。与美国相比,由于中国有着相对有限的水域,其在地理上处于劣势,中国本质上是一个大陆强国。中国的大部分邻国是内陆国家,并且,如果将欧亚大陆作为中国建立盟友的一个选择,该区域的地理限制阻碍了中国发展一个强大的海军联盟。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即东南亚和中东国家,有着不同的地理限制,这些国家受到了山脉、沙漠和难以通航的限制。

    8.中国选择的替代模式似乎是在模仿苏联在冷战时期的模式。自彼得大帝以来,莫斯科对温水港口的追求便一直是其安全政策中不变的一部分。俄罗斯构想在其东海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建立一个主要的海军基地,同时帮助俄罗斯巩固其与中国、朝鲜、日本和其他远东国家的关系。该港口有一个大型军事基地,并且自西伯利亚大铁路将该港口与西部连接以来,该港口一直作为一个外交和经济前哨而备受重视,使俄罗斯的东海岸对欧洲的重要市场保持开放,就像现在“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中国发挥的作用那样。然而,俄罗斯的大陆性在其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允许其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海上强国。而中国也面临同样的地理限制。

    9.尽管中国有着大陆属性,并面临随之而来的制约因素,但是已建立的大国仍在不断努力阻止任何全球竞争对手的崛起。作为一个大国,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崛起的过程也将如此。事实上,中国的宏伟计划已经引起了反对。我们可以从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重新建立联盟的兴趣中看到这一点。美国越来越担心“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影响力的迅速发展,正在与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建立联盟关系以携手在国际水域制衡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美国还刚刚恢复了其在亚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即连接南亚和中亚的新丝绸之路以及连接南亚和东南亚的印度-太平洋经济走廊。与此同时,印度和日本携手在非洲、伊朗、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开展多项基础设施项目。

    10.如所有的大国都渴望去做的那样,中国可能会试图创建一个新的世界秩序,但在这个过程中,它也无法摆脱大国政治意想不到的后果:不断上升的经济影响力需要更加广泛的军事存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军事化(即使是无意的)会带来许多麻烦,并且这些麻烦会因中国相对温和的海军实力、中国的地域局限性以及全球权力平衡的必要性而加剧。中国会试图逃避这些陷阱,但它的成功率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大国政治的发展进程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

    在喜马拉雅山的老鹰捉小鸡游戏

    Zorawar Daulet Singh[82]

    原文标题:Game of Chicken in the High Himalayas

    文章框架:北京与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和日本的关系正在趋于稳定;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中国不愿升级与印度边境危机的原因是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

    观点摘要:

    1.北京与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和日本的关系似乎正在趋于稳定。虽然华盛顿现在是一个分裂的实体,但是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得到了两党的强烈支持,并没有引发新的对抗态势。在东北亚高度的经济依存性和对安全相互依赖的重新认识意味着中美关系将保持其复杂的稳定性。更广泛地说,美国大战略的重点仍然是俄罗斯对欧亚中心地区带来的威胁,而不是中国带来的边缘地带挑战。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双边接触也有指导意义。据报道,安倍晋三积极响应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日本官员指出,安倍晋三与习近平主席举行了“非常友好”的会晤,北京也向日本表明了来自“高层”的善意。

    2.总之,尽管中国的东部战线仍然是一个地缘政治竞争区,但是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它可以直接抑制美国-日本联盟的牵制态势。如中国学者龙兴春自信地认为的那样,“尽管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有意通过支持印度遏制中国,但它们与中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西方国家不可能“无条件地站在印度一边”。

    3.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不愿升级与印度边境危机的原因在于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在喜马拉雅边境爆发战事会破坏中国的形象,并破坏对话“一带一路”的国际环境。这也会助长印度的反华情绪,华盛顿和东京几乎肯定会从中获利。即使在次区域层面,与印度的冲突将会进一步促使中国把具有民族统一主义的巴基斯坦视为其唯一的合作伙伴,这对北京而言将是一个次优的结果,因为北京希望在次大陆有更广泛的影响。

    中国-印度-尼泊尔三边伙伴关系

    Chen Xiaochen, Zhang Shubin, Pramod Jaiswal, Amb(Retd)TCA Rangachari[83]

    原文标题:India-China-Nepal Trilateralism

    文章框架:2015年尼泊尔地震之后,中国大量研究关注的重点在于“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在南亚,特别是在尼泊尔落实;实现南亚繁荣的唯一途径是中印合作;印度、中国和尼泊尔之间的三边伙伴关系符合南亚地区的整体利益,并将对三国有利;印度和中国面临着更广泛的竞争或合作选择。

    观点摘要:

    1.2015年尼泊尔地震之后,中国大量研究关注的重点在于“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在南亚,特别是在尼泊尔落实。随后,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经济走廊被认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有许多里程碑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演变。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2015年5月访华尤其意义重大,当时正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国-印度-尼泊尔经济走廊建议之际。莫迪非常乐意地接受了这项提议,随后,他建议设立一个专家工作组来确定该项目的模式。中国和印度对尼泊尔震后重建所给予的援助也强调了三国的合作与发展。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时决定将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纳入“一带一路”框架内。2015年,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的专家工作组也准备就绪。然而,由于印度不愿采取行动,该项目在过去两年中停滞不前。2017年5月14~15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南亚拥有的经济走廊数量最多,这反映了该地区的重要性。然而,该地区拟建经济走廊缺乏一体化。中国与南亚的关系受到了“意大利面碗效应”的影响,这一效应既塑造了南亚国家之间的总体经济合作,也塑造了南亚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因此,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和南亚国家的领导层而言是重要的。在这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总理莫迪的领导地位尤其重要。通过成功整合南亚地区所有经济走廊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指导,以缓解该地区的“意大利面碗效应”。整合南亚地区所有经济走廊的第一个重要步骤是印度和中国在中国-印度-尼泊尔经济走廊和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的项目合作。经济走廊对沿途国家有重大的溢出效应,对沿途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构成走廊一部分的基础设施项目将构成沿途国家的经济基础,并且也将对减贫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印度-尼泊尔经济走廊也为印度和中国提供了在第三方市场中进行合作的机会。中国-尼泊尔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主要的基础设施项目。这条连接拉萨和加德满都的铁路线将进一步延伸至印度边境。尽管这个项目将耗资巨大,但仍是可行的。它将对尼泊尔的经济发展产生溢出效应,并将对中国与南亚的贸易关系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尼泊尔铁路也将促进民众在宗教和文化领域的交流。中国-印度-尼泊尔经济走廊可以优先于“一带一路”倡议和南亚各经济走廊发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以为此项目融资。

    2.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该倡议基于三个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遵循合作优先原则,强调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理念。尼泊尔铁路项目预计将于2020年竣工。在最近宣布的预算中,尼泊尔政府为该项目投资4亿尼泊尔卢比。然而,这笔资金对于铁路建设来说还不够。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这对那些期望最终从“一带一路”倡议中获益的国家至关重要。尼泊尔想要从“一带一路”倡议中获益,实现互联互通最为重要。因此,尼泊尔需要更加重视铁路和公路连接。令中国感到意外的是,2017年初,在加德满都投资峰会上尼泊尔并没有提到重要的中尼铁路项目。中国和印度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最重要的两个成员。为了促进两国之间更多的合作,首要的是促进两国人民间的交流。“一带一路”倡议包括新欧亚大陆桥、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和中国-中亚-西亚六大经济走廊。中国-印度-尼泊尔经济和文化走廊将为这一倡议增添更大的意义。佛教是三国之间重要的文化纽带。中国约有1亿名佛教徒。尼泊尔和印度拥有一些最具宗教意义的遗址,中国朝圣者每年都要拜访这些地方,这将极大促进三国间的人文交流。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就有关于中国、印度和尼泊尔建立三边关系的建议。2016年,尼泊尔和中国签署了《中尼政府间过境运输协定》。“一带一路”倡议将以三种形式在尼泊尔展开,包括中尼双边合作、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以及中国-印度-尼泊尔三方合作倡议。习近平主席谈到了人类的共同未来,“一带一路”倡议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重大一步。然而,要想让“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取得成功,南亚各国就必须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尼泊尔不应该被视为印度的“后院”,而应该努力发展成为“南亚布鲁塞尔”。

    3.印度、中国和尼泊尔之间的三边伙伴关系符合南亚地区的整体利益,并将对三国有利。鉴于尼泊尔地处三国交界中心,它将从三边伙伴关系中获益最大。印度、中国和尼泊尔三边伙伴关系承诺将促进尼泊尔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这一伙伴关系还将为尼泊尔青年提供就业机会以控制尼泊尔青年向海湾国家的迁移率。尼泊尔的水资源丰富,可以用来发电。同样,尼泊尔丰富的自然美景为旅游业和相关活动提供了巨大潜力。然而,只有在拥有技术及资本的印度和中国的帮助下,尼泊尔的这些资源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印度还可以为尼泊尔的电力输出提供市场。此外,印度、中国和尼泊尔三边伙伴关系还将拓宽中国进入南亚的渠道,拓宽印度进入西藏、新疆和中亚等地区的渠道。对于中国来说,三边关系有三大驱动力。首先,中国的三个主要省份云南、新疆和西藏与南亚的边界线很长,任何一方有问题都将影响到其他三个地区。因此,为了维护西藏和新疆的稳定,中国将需要对南亚地区表示友好,并与该地区建立良好关系。其次,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因此中国正在寻找新的市场和机遇,中国无法忽视这个拥有16亿人口的南亚市场。最后,中国进入南亚将为其提供去往马六甲海峡的另一个路径,为此中国打算建设中国-尼泊尔-印度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和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虽然三边伙伴关系的构想是互惠互利的,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国之间的政治和战略关系。中国一直劝说其邻国(包括菲律宾、日本、印度)搁置彼此的争端和分歧,进一步推动与中国的双边经济合作。中国也提出要在这些国家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以促进这些国家的工业化。然而,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是,在战略问题得到解决之前,较弱国不可能在经济和社会方面与一个更强大且自信的邻国充分合作。因此,政治问题和战略问题依然对两国关系至关重要。为了应对政治和战略上的挑战,所有的利益相关国都需要合理整改国内政治环境。在中国,共产党必须控制人民解放军的行动,因为解放军的行动对中国与尼泊尔和印度的关系有重大影响。同样,印度也需要尽量避免国内各邦对外交政策的影响。虽然由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率领的印度现任政府被予以大权,但与其他国家共享边界的邦对印度的外交政策事务仍然有很大的发言权。例如,西孟加拉邦控制着对孟加拉国的外交政策;查谟和克什米尔控制着对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泰米尔纳德邦控制着对斯里兰卡的外交政策;北方邦和比哈尔邦控制着对尼泊尔的外交政策。除非这些内部纠纷得到解决,否则印度无法有效地制定对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和中国等邻国的长期外交政策。为了理顺中印关系,印度和中国应该快速、真诚地采取措施来解决边界问题。同样,中国应该停止强化巴基斯坦作为对抗印度的角色,并与印度联手应对全球共同问题。印度必须重视中国的敏感问题,并确保印度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东盟成员的关系不会伤害中国的核心利益。最后,还有另外两个因素会影响印度、中国和尼泊尔三边伙伴关系的前景和动态。其一,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中国可能会集中力量改善与更大的贸易伙伴的关系。其二,即使三国能够解决共同问题,中美关系的性质也会影响到三边关系的发展程度。

    4.印度和中国面临着更广泛的竞争或合作选择。两国间的合作能够建设性地促进该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这两个国家面临着一些共同问题,包括消除贫困,确保平衡且公平的经济增长,实现治理与法治,管理城乡移民,降低失业率,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等。这些共同问题应该促使两国加强合作。反之,则会背离目标,加剧双边紧张局势,加剧敌对状态。这也将扩大两国政府之间的信任赤字。印度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超过500亿美元。而中方对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却有所增加,但这个数字还是太小,无法抵消贸易赤字。同样,中国在邻国和印度洋地区的行动与政策仍然不利于印度实现在该地区的利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忽视了印度的利益和关切。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令人惊讶,因为中国本身也是巴基斯坦恐怖组织的受害者。尽管中国一贯强调自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是对于印度,中国还是漠视了印度在中巴经济走廊中的立场。在合作安排下,印度和中国将需要共同努力以适应彼此的利益,尽管两国基于不同的利益,可能会发生竞争甚至冲突。

    以色列智库观点摘要

    丝绸之路高峰论坛

    Roie Yellinek[84]

    原文标题:The Summi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ilk Road Forum

    文章框架: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旨在阐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规模占世界总人口的6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30%;“一带一路”倡议所依托的历史要素能够使该倡议获得来自别国的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地区的投资将为该地区带来直接经济影响;在与以色列和伊斯兰国家的交往中,中国取得了成功,实现了在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观点摘要:

    1.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倡议将欧洲、中东、非洲和亚洲连接起来。包括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内的多国领导人以及数十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峰会。埃及、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叙利亚和突尼斯等中东国家也派出高级官员参加了此次峰会。

    2.自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该倡议一直充满了不确定性。此次峰会旨在清晰地表达中国的意图。中方表示,这一倡议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中方希望“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都能够参与到这一倡议当中。这些国家总人口占全球人口总数的60%,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30%。“一带一路”倡议引起了国际政治和金融界的极大兴趣。一些国家对这一倡议表示支持,并要求加入该倡议,其中有的国家并不是沿线65国。还有一些国家(主要是西方国家)对这一倡议的可行性持怀疑态度。“一带一路”倡议主要包括两条主要路线,一条是陆路,另一条是海路。陆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铁路和高速公路将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和欧洲连接起来。海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港口将中国与东南亚、亚洲西南部地区、中东和非洲连接起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资金支持。

    3.为什么中国要进行这样一个大胆的尝试呢?“一带一路”倡议所依托的历史要素能够使该倡议获得来自别国的支持,使其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习近平主席同样希望增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通过投资而非干涉行为获得。“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中东国家领导人越来越关注中国,希望中国领导层能够在该地区进行更多投资。“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但道路建设成本极高,中国在该地区每个国家都要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进行道路建设(例如,2017~2020年中国预计将对埃及、沙特阿拉伯、伊朗以及伊拉克分别投入至少100亿美元)。这些投资将会产生直接经济影响,帮助许多国家发展自身经济。

    4.此外,世界各地区的陆上或海上贸易路线越多,这一地区对于中国而言就越重要。因此,这一倡议可能会对地区冲突(包括阿以冲突以及什叶派和逊尼派冲突)起到限制作用。由于经济激励的出现,冲突各方可能会达成合作意愿。虽然以色列地区合作部部长哈内格比率代表团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但中国并未将以色列纳入“一带一路”沿线65国名单当中。这主要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以色列被排除到“一带一路”倡议之外。高峰论坛举办前的两天,哈内格比与中国投资基金会主席进行会晤,主要讨论中以投资方面的议题。事实上,中国已经在以色列投资了多个交通运输项目。中国似乎在处理以色列和伊斯兰世界问题上取得了成功,中国正在实现其主要目标:在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

    中国、欧洲和美国:世界秩序即将发生变化吗?

    Roie Yellinek[85]

    原文标题:China, Europe, and the US: Are Changes Coming to the World Order?

    文章框架:特朗普访欧引起欧盟成员对美欧联盟关系的担忧;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进一步破坏了美国与欧洲之间的关系;中国与欧洲关系不断加强;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中国能够进一步加强与欧洲的关系并削弱跨大西洋联盟;以色列可以充当中国、美国与德国之间的斡旋者,进而提升其国际地位。

    观点摘要:

    1.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日程最近受到广泛关注。她先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会晤,之后又与印度总理莫迪和中国总理李克强进行会晤。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后,默克尔引用了其同僚的话,即“欧洲不能再完全依赖其与美国之间的盟友关系”。在特朗普访问德国后不久,中国总理李克强到访德国,中国希望与欧洲携手对抗美国。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欧洲的表现让中国的这一愿望变得更加合理。2017年5月24~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欧盟总部进行访问,访问期间他的表现让欧盟成员国感到不适。欧盟最强劲的领导人即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欧洲不能再完全依赖其与美国的盟友关系。默克尔的言论引起了一场“风暴”。直到最近,跨大西洋联盟才得以再次加强。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进一步破坏了美国与欧洲之间的关系。

    2.在特朗普结束了对德国的访问后,印度总理莫迪到访德国。莫迪和默克尔对一些地缘政治问题进行了讨论,他们的主要关注点在于经济合作方面。加强印度和德国之间的关系是合理的。印度和欧洲最强大经济体德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有限的,两国都能够从更强的双边关系中受益。在印度总理结束对德访问后,默克尔的发言人表示:“印度总理是可靠的伙伴。”德国方面的这一言论可以被解释为对特朗普的不满。次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始为期两天的对德访问,并参加自2004年以来的中德总理年度会晤。中国与欧洲,特别是与德国,有着广泛的经济联系,欧洲对华出口的近1/3来自德国。中国此次对德访问的时机并非巧合。在会谈中,李克强与默克尔就朝鲜核危机以及中德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

    3.中国加强与欧洲关系并间接削弱跨大西洋联盟的主要方式有两个:一是中国领导人批准国际气候协定,二是签署广泛的贸易协定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从地理上看,中东地区连接着中国与欧洲,因此,该地区必须考虑新的世界秩序对其地区地位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将会穿过中东地区,提升这一地区的重要性,并使沿线各国受益。以色列的主要盟国即美国是受中欧关系加强影响最大的国家,因此,以色列必须小心行事。以色列可以充当中美德三方的斡旋者。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最近与美国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进行了会晤,并始终与德国总理保持着开放和友好的沟通。在以色列的成功斡旋下,中美德三方都会改善其对以色列的态度。

    卡塔尔危机与中国

    Roie Yellinek[86]

    原文标题:The Qatar Crisis and China

    文章框架:2017年6月5日,巴林、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逊尼派伊斯兰国家指责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活动并破坏地区安全局势,分别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此次中东地区发生的外交危机会对“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不利影响;中国需要与海湾地区各国开展合作,同时也会为这些国家带来收益。

    观点摘要:

    1.2017年6月5日,沙特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和其他几个逊尼派伊斯兰国家决定终止其与卡塔尔之间的关系,这是十年来逊尼派穆斯林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危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意提出解决这一危机的中国方案。中国需要这些国家,也会为这些国家带来很大的收益。海湾国家称由于多哈支持了激进的伊斯兰运动,会对海湾地区的稳定和主权造成威胁,因而它们采取了这一极不寻常的、充满戏剧性的举措。

    2.发生在海湾地区的这场危机会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呢?这可能会让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变得更加复杂。而在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这一倡议受到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大力推动。卡塔尔危机会对“一带一路”倡议造成两方面的影响。第一,中国已经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各成员国就自由贸易区问题进行了协商,如果卡塔尔被排除在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之外,双方就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将会中断甚至完全取消。这些自由贸易区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中国工业所需外国能源的50%来自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第二,“一带一路”倡议依赖多国合作,而海湾国家是合作链中的重要环节。该地区的任何混乱局势都会破坏这一倡议,中方极力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近日表示:“中方希望相关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处理分歧,维护地区统一,推动地区和平稳定。”

    南非智库观点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是否只是一个睡前故事?

    Peter Fabricius[87]

    原文标题:Is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just a Bedtime Story?

    文章框架: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之前,中国官方发布了“一带一路”睡前故事;从义乌开往伦敦的铁路线以及从缅甸皎漂港到中国昆明的第一条石油输送管道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贸易,二是安全;许多评论家认为中国经济的重大转型促使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出现;“一带一路”倡议帮助中国将过剩产能和劳动力出口到该倡议沿线国家,为中国商品创造了新的市场;中国已经明确表示,中国欢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和非沿线国参与其中。

    观点摘要:

    1.“以前,中国有几条通往中亚和欧洲的道路,这就是丝绸之路。人们将货物放在骆驼背上,穿过沙漠与他人进行贸易。后来,商船穿过东南亚到达非洲,船员们将长颈鹿等带回中国。几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概念,但规模比之前更大。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这就是爸爸用简单的语言为女儿讲述的“一带一路”睡前故事。虽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但直至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前人们还在讲这个睡前故事,此次论坛约有110个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参加。丝绸之路经济带即“一带”,大致遵循13世纪马可·波罗走过的路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路”,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穿过东南亚跨越印度洋到达东非,并向北穿过红海。那么,“一带一路”倡议是否只是一个浪漫的睡前故事,以让世界陷入虚无的安全感中呢?中国在整个东半球创建的欧亚贸易圈和影响范围是否能够与美国主导的跨大西洋地区相媲美呢?“一带一路”倡议是否只是中国摆脱过剩产能和剩余劳动力,为中国商品创造新市场的一种措施?该倡议是不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并与美元开展竞争的手段?“一带一路”倡议是否如人们所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具雄心的发展规划,它是否会像二战后美国旨在重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一样,推动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东欧以及非洲的发展呢?当2017年1月从中国义乌出发的第一趟中欧班列带着衣服、纺织品和其他货物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到达伦敦后,这些质疑都销声匿迹了。从义乌到伦敦的铁路运输时间比海上运输时间缩短了4周(尽管运输费用是海运的2倍)。与此同时,从缅甸皎漂港到中国昆明的第一条石油输送管道落成。新的输油管道绕过了马六甲海峡和南海,此前中国石油运输的80%都会从那里通过。这两个项目展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贸易,二是安全。瑞士信贷集团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会向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提供5020亿美元的投资。还有消息称,中国会提供1万亿美元的投资,投资项目包括发电厂、太阳能电站、高速公路、桥梁、港口和高铁。这些项目资金将由丝路基金、国有银行和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总部设在上海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提供。

    2.许多评论家认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重大转型,经济增长由依靠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拉动,这促使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出现。该倡议帮助中国将过剩产能和劳动力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中国商品创造了新的市场。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实行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之时,中国领导人也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这对非洲来说意味着什么?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图来看,海上丝绸之路穿越印度洋,到达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然后向北到达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吉布提、厄立特里亚、苏丹和埃及,再延伸至地中海地区。肯尼亚(特别是蒙巴萨港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5月31日,总长485公里的蒙巴萨-内罗毕单行铁路线建成,这是东非标准轨距铁路的起始段,该铁路线以乌干达为终点,价值140亿美元。蒙巴萨-内罗毕铁路主要由中国建造,总费用达38亿美元,其中85%的贷款由中国提供。该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典型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促进中国商品到达东非地区,也有助于非洲资源的出口。中国已经参与建造并投资了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以及其他区域基础设施项目。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其他大型项目一样,东非标准轨距铁路遭到了许多批评。批评人士表示,东非标准轨距铁路的起始段,即蒙巴萨-内罗毕铁路造价是国际标准造价的2倍,这可能会导致项目投标不足,也可能引发腐败现象。诸如肯尼亚这样的非洲国家还面临着无法承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债务的风险。中国没有与非盟就“一带一路”倡议签署任何正式协议,虽然中国已经明确表示,中国欢迎“一带一路”沿线国和非沿线国参与其中。2015年12月,中国与南非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这将促使中非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中国驻比勒陀利亚大使馆表示,南非作为非洲大国,为“一带一路”倡议做出了重大贡献,中方愿与南非共同努力,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但南非仅派交通部部长乔·马斯宛加尼参加了5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表明南非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兴趣并不高。税务咨询公司毕马威表示,南非应该对“一带一路”倡议更加重视。如果非洲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业中心和粮食生产中心,“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非洲通向世界市场的主要路线。“一带一路”倡议这列快车即将离站,所有国家必须决定其目的地并确定这一列车是否为它们预留了座位。

    吉布提使西方国家与远东鹬蚌相争

    Berouk Mesfin[88]

    原文标题:Djibouti Plays the West off Against the Far East

    文章框架:中国选择在非洲沿海小国吉布提建立其首个海外军事基地,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在其传统势力范围之外建立军事基地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为了保障贸易流动的顺畅并保护“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的安全,建立诸如吉布提军事基地这样的永久军事基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中国在吉布提建立军事基地会提升这一非洲小国的战略地位。

    观点摘要:

    1.中国最近在吉布提建立了一个军事基地。除了知道吉布提军事基地将能够容纳10000名士兵外,外界对这一军事基地知之甚少。吉布提军事基地引起了国际关注。国际社会对吉布提并不了解,也不清楚中国在这里建设军事基地是出于何种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为什么要在吉布提这一非洲小国进行大量投资并选择在这里建立其首个海外军事基地?伯明翰大学学者乔纳森·费舍尔称,中国正在就与非洲国家建立新型伙伴关系进行谈判。中国在非洲有着长期的重大经济利益,包括数千名中国公民的资产和商业利益以及许多中国企业在非洲基础设施和矿产资源开采上的投资。中非之间有着良好的贸易前景,201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

    2.中国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政策问题专家秦天表示,中国公民和企业希望政府大力保护他们在海外的利益。中国在其传统势力范围之外建立军事基地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沿海地区与非洲、亚洲其他地区以及欧洲连接在一起。为了保障贸易流动的顺畅并保护“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的安全,建立诸如吉布提军事基地这样的永久军事基地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如此,西方国家政府仍对中国建立海外军事基地的行为表示担忧。显然,在西方国家看来,建立海外军事基地表明了中国的“野心”。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希望不受阻碍地进入南海和地中海的港口,而这会使西方国家的利益受到威胁,并挑战西方国家在这些海域的主导地位。中国与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进行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使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西方国家无法忽视这带来的潜在风险。中国在吉布提建立的军事基地可能会增强其在非洲投资和红海贸易路线的影响力。对于吉布提而言,中国在这里建立海外军事基地则使这一非洲沿海小国的战略地位得以提升,成为西方国家与远东进行斗争的焦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