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拉山不会忘记-开心岭的传说——青藏铁路纪行之十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离开长江源头的沱沱河,前行约50公里,就到了开心岭。

    开心岭的山势既不峻峭,也不雄伟,远远看去就像沙地上随便扔了几个没发起来的馒头。这就是高原上大多数山岭的特点。千万年来,在漫长的岁月中,经高原如斧似刀般风暴的打磨,山岭一个个失去了棱角,变得圆不溜湫,呈现出“远看是山近看平川”高原独特的景色。

    但你千万可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山岭,它们其中的随便一个,海拔都在4760米以上,比著名的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都要高出许多。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就从开心岭通过。我们在沿途的山野里看到,铁路线路标志桩已经打上。

    “开心岭”的名字,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给取的。

    当年慕生忠将军率领人马修建青藏公路时,许多地段因是无人区,自古以来没有名字。为了便于记忆和施工组织指挥方便,在修路过程中,他给沿线许多地方取了名字,如“小南川”、“不冻泉”、“风火山”、“五道梁”等地名,都是他一锤定音。

    提起“开心岭”这个名字,还有一段故事呢——当年修建青藏公路沱沱河至开心岭段时,山势陡峭,地形地质复杂多变,给施工带来许多困难,异常艰苦。

    当时筑路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大多是钢钎、大锤、洋镐、铁锹,硬是靠人海战术。那些坚如磐石的多年冻土,几镐下去,砸不出一个坑来。老天也仿佛和筑路职工过不去似的,一会儿刮风,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大雪纷纷,一会儿又是尘沙满天。再加上高原缺氧,劳动强度大,致使许多筑路职工累倒了。过去一个百十人的施工队,一天修1公里毛路不成问题,可在这儿一天修不到80米,施工进度非常缓慢。由于工程任务重,环境和气候条件恶劣,队伍减员严重。为了赶工程进度,慕生忠将军带领所有的后勤人员,也上去参战,帮助干一些挖排水沟、平整路基、砌筑挡土墙等力所能及的辅助工程。

    说起来也真怪,当筑路大军修到开心岭时,地势平缓,天气好转,整天风和日丽,施工进展也顺利多了。

    当时,开心岭还是一片无名的山野,筑路职工请求慕生忠将军给起个地名。

    慕生忠将军登上山岭,左看看,右望望,说:“前一段山高坡陡,不是风就是雨,我们修路很艰难。到了这里后,地势开阔了,天气也转晴了,路也好修了,人的精神面貌和心情也好了。我看,就叫它‘开心岭’吧。”

    从此,开心岭的地名,就这样传开了。

    一次,慕生忠将军到北京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修建青藏公路的情况,谈到他给沿线一些无名的地方起名字的事。

    毛泽东主席对“开心岭”这个名字很感兴趣,夸赞道:“‘开心岭’这个名字起得好嘛,还有点欲与昆仑试比高的味道呢。”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即将开工,开心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战场。与当年修建青藏公路的职工相比,在技术力量和机械装备方面,现在可以说是“鸟枪换炮了”,有勘测设计、线路、隧道、桥梁等门类齐全的技术人员队伍,有大型推土机、压路机、铲运机、载重汽车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针对高原施工“人的工作效率低”这一客观条件,在施工中,将广泛采用机械化作业;对一些拼装化的工程结构,也尽量在低海拔地区预制,然后在高原上进行拼装,以达到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工期的目的。在作业班组的施工组织上,将采用适当增加作业班次,缩短每班工人的工作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还可在施工中按一定比例增加备用工人,实行轮换作业。

    我们相信:开心岭,也将成为我们修建青藏铁路职工的“开心岭”。

    2001年5月12日于开心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