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拉山不会忘记-“夏天别忘穿棉袄”——青藏铁路纪行之十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连日来,我们顺着青藏铁路线路的走向,越大山,跨江河,一直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间奔波。我们住兵站,访道班,每当人们向我们讲述高原的吃、住、行等生活注意事项的时候,最后总是不忘嘱咐一句:“夏天别忘穿棉袄。”

    即将动工修建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全长1110公里的线路中,有86%的线路在海拔4000米以上。因高海拔造成气压低、缺氧,人体产生的高原反应强烈,严重者会发生肺水中、脑水肿等高原疾病,如抢救不及时,很容易死亡;旱獭传染的鼠疫也不可掉以轻心,它毒性强,传染快,感染后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高寒、干燥、强紫外线辐射等,都将给铁路施工野外作业人员,带来很大的威胁。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将会给铁路施工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没有到过高原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高原反应,更体会不到高原反应给人体所造成的种种痛苦。采访中,记者在海拔3768米的昆仑山口和海拔5231米唐古拉山口,先后两次遭受强烈高原反应的袭击。那种强烈的感受,那种难受的滋味,总结起来,就如同在高原人中流传的顺口溜所描述的那样:

    一言难尽,二目无神,三餐不思,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久久难眠,十分难受。

    虽然我采取了多种防止和救治措施,很快就战胜了高原反应。但那个中煎熬的滋味,每当想起,仍是令人心惊肉跳,久久难以忘记。

    高原生活艰苦,自然气候条件恶劣,但这里是我们的国土,建设好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多日来,我们在高原上奔波,先后采访过多位在高原生活工作的医务人员,再加上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我们深深地感到:要重视高原病和高原反应的防治,但不要谈虎变色、过分惧怕,首先是在思想和精神上,一定要树立增强战胜它的信心和力量。

    究竟如何防治和战胜高原反应和高原病?我们专门采访了在高原生活近40年的格尔木人民医院院长、高原病防治专家、《人在高原》一书作者崔国华。

    崔院长告诉我们,大多数初到高原的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其中大部分人进行一段时间适应性锻炼后,很快就会缓解、消失。在人群中,高原不适应者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他说:“上高原一定要做到保暖和防止感冒,感冒是百病之源,会诱发一系列疾病。”他又说,“高原病和高原反应并不可怕,只要方法措施得当,及时治疗,是完全可以战胜和痊愈的。”

    在海拔4557米的沱陀河兵站,我们采访了在高原上生活工作10余年的陈军医。他告诉我们,对所有上高原参加施工的职工,应进行全面体检,坚持阶梯升高的原则,使其逐步适应环境。在高原施工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安排作业季节和工作时间,不打疲劳战,应大力采用机械化作业,以减轻人力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他强调说:要建立隧道施工粉尘、有毒物品等对人体危害的检测制度;制定高海拔地区伙食标准和配齐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加强鼠疫、痢疾等流行病、地方病的防治,建立定期检测和报告制度;做好施工人员食品、饮水监测和管理工作,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和应急控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领导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发生问题要追究单位主管领导的责任。

    沿线采访中,我们在长期工作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中间,还收集到不少高原生活的小常识,如:吃饭不要太饱,睡觉枕头垫高,不要过度劳累,不要酗酒,少抽烟;身体不舒服,不要立即卧床,多转悠几圈就好了。

    我们还了解到,为了确保青藏铁路建设的顺利进展,提高施工队伍的战斗力,有关部门在格尔木和拉萨分别设立了高原病医疗救治基地;筑路队伍上场后,还将在施工沿线设立若干个流动救护中心和医疗点,从方方面面加强铁路施工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铁路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就要开工了。我们在这里,也向即将上场的筑路职工们提个醒:“上高原施工,夏天别忘穿棉袄。”

    2001年5月14日于那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