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是作者完成书稿之后对自己当时心情的描述,一般来说,多是畅快淋漓的。屈指算来,这应该是我第八次为自己的著述或译作撰写后记了。然而,这一次的后记却握笔如椽,敲键如砖,甚至泪流满面……
我感念于我的祖国,感念于我的地球。本书落笔于至少五年前,从那以后一直就在修改之中,调整最多最频繁的是全文的数据和事件。在那里,我不断补填着自初稿以来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洞庭田鼠、无锡蓝藻、南方冰冻、汶川地震、西南干旱、河南血铅、渤海污染、雅安地震……一个个代价沉重的环境问题时时在发生。多么希望我这里的省略号从此就是一个句号,多么希望我的祖国上空从此就是一片祥云,多么希望我们的地球从此没有创伤!同时,我也感慨我们的党将生态文明确立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是无比正确的!
我感念于我的选择,感念于我的学科。我很荣幸从事伦理学的研究,也很自豪选择了环境伦理这个切入点。我个人之所以从中国视角来审视环境公正问题,绝非心血来潮。首先这是环境现实的一种驱使。当今社会,环境问题之普遍、之严重,是可以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的生存感受来体悟的,伤害是普遍的——环境问题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是,在普遍性的伤害中,并不均等,弱势国家、后发民族、落后地区、弱势群体、性别中的女性、后代人是其中的更为严重的受害者,这却并不为人所皆知。很多时候,我们既是环境危机的受害者,也是环境危机的施害者。严重的失衡需要普遍的正义来拯救。罗尔斯说:“假如正义荡然无存,人类在这世界生存,又有什么价值?”为着在社会公平正义的大家庭中添加“环境公正”一员,为着在普遍且严重的环境伤害中振臂一呼“环境平等”,我孕育了这个目前在我国看来似乎还有些“稚嫩”的课题。
对如何看待中国的环境问题,我们走过了很长的一段弯路,从不承认、不屑一顾,到有限度地被迫承认、遮遮掩掩,再到大方承认、发誓解决,后到承认局部好转、整体恶化、坦言环境公正,以至于现在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在环境问题上的理性逐步得到回归,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目标终于得到确立。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因此需要合作,没有合作,无法自度,更无法度人;但是,中国的问题始终有着中国的特色,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首先需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环境哲学。正如李铁映同志在《哲学的解放与解放的哲学》(《环境科学战线》2005年第1期)一文中所指出的:“今天中国人需要研究回答中国问题的哲学……我们不可能靠外国人的哲学来解决中国的问题。抓中国的‘老鼠’要靠中国的‘猫’,作为宠物的‘洋猫’,可能连中国的‘老鼠洞’在哪里都不清楚。”
此外,研究环境公正这个主题也是我学术研究的不可逾越的必经之路。黑格尔说:“哲学若没有体系,就不可能成为科学。没有体系的哲学理论,只能表示个人主观的特殊心情,它的内容必定是带偶然性的。”我无意于也无力于构建黑格尔所谓的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但作为一个学者,清理出一条自己能够行走的道路却是研究的必然。我的博士论文专注于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博士后报告专攻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伦理问题,这次应该专门探讨当代中国的环境公正问题了。我以为这样才算是对环境伦理思想做了一番比较深入的讨论。
我感念于我的同仁,感念于我的朋友。无论略有成绩,还是身处逆境,我总能得到许多同仁、朋友,乃至学生的帮助和鼓励,他们的一通电话、一个短信、一封邮件、一句问候都会令我茅塞顿开,心情愉悦。我衷心谢谢他们以各种方式理解我。本书是在几位同仁和研究生的协助下完成的,江西师大宣传部袁学涌、宜春学院政法学院杨学龙、江西农大人事处黄以胜、新余市政协傅艳辉、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彭慧洁等伦理学硕士协助我收集、遴选、整理数据材料,完成大部分初稿,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我的爱人、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代峰博士协助我做了全文的文字统纂工作。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艰辛的努力与我一起投入本课题的研究之中,品尝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酸甜苦辣。因此,这个成果也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感念于我的父母,感念于我的弟妹。无论何时何地,我的父母,以及我的弟妹及其家庭都是我的精神支柱,他们一次又一次以农村人的那种朴实、诚实、务实精神帮助着我,感动着我。
特别需要申明的是,本书的完成参考了大量的著作、论文和相关网站,我试图以注释、参考文献等方式做出说明,但难免有所遗漏,感谢这些著述的原创作者。同时,感谢江西省社科联设立“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出版资助项目”,本书有幸列入“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首批资助范围。最后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郭瑞萍、曹义恒责任编辑,他们对书稿质量的把关非常认真、非常严谨,这种负责态度浸透在书稿的每一页,令我感动和敬佩!
坦率地说,本书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仅仅是第一次尝试探索当代中国环境公正问题的粗略思考,无论是框架构建还是理论阐述,仍显稚嫩,权作抛砖引玉。我们期待读者的严厉批评,更期待在环境公正这个新颖的主题上涌现更好更多的扛鼎之作。若此,当为人类之幸、地球之福!
曾建平
戊子年初秋初记于东方塞纳凡常斋
癸巳年初夏终记于庐陵凡常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