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文献-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手稿复印件,1页。国际社会史研究所。

    [2]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9页。——编者注

    [3]威斯康星州历史学会“总委员会档案”,《国际工人协会文件集》第95—97页。

    [4]此信已经无从查找。——编者注

    [5]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9页。——编者注

    [6]这是恩格斯向左尔格建议的人选,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3卷第585页。——编者注

    [7]即“总委员会给临时委员会的委托书和指示性意见”,见第7页。——编者注

    [8]瑞士罗曼语区第5次代表大会于1873年8月3—4日在日内瓦举行。——编者注

    [9]英国联合会于1873年6月1—2日在曼彻斯特举行了代表大会。——编者注

    [10]1873年6月1—3日在奥尔滕举行的瑞士各工人组织、工会组织、合作社组织和其他组织的代表大会,是根据国际各支部的倡议召开的。出席代表大会的有80名代表,代表了1万名工人,会上成立了瑞士工人联合会,这个联合会一直存在到1880年,它根据国际的原则把各种工人组织联合起来。这次代表大会为瑞士社会民主党的成立打下了基础。——编者注

    [11]指国际意大利洛迪支部的组织者恩比尼亚米等人,他们因加入国际工人协会和宣传协会的思想而受到审判。——编者注

    [12]威斯康星州历史学会“总委员会档案”,《国际工人协会文件集》第97—99页。

    [13]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9页。——编者注

    [14]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9页。——编者注

    [15]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8卷第736—739页。——编者注

    [16]应该是指里斯本联合会委员会,下同。——编者注

    [17]威斯康星州历史学会“总委员会档案”,《国际工人协会文件集》第108页。

    [18]威斯康星州历史学会“总委员会档案”,《国际工人协会文件集》第109—118页。

    [19]即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执行委员会。——编者注

    [20]1872年12月22日总委员会决定,贴在会员证上的表示会费已交清的会费券在伦敦印制;印版仍和1872年一样,由国际会员、雕版师勒穆修制作。恩格斯被委托对印制会费券进行监督。——编者注

    [21]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6页。——编者注

    [22]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7页。——编者注

    [23]“branche”和“section”在章程中都被用来指“支部”。——编者注

    [24]此句与1866年日内瓦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工会问题的决议原文并不完全一致,该决议的原文是:“不管工会的最初目的如何,现在它们必须学会自觉地作为工人阶级的组织中心、为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的最大利益而行动。”见本书第9卷第15页,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21卷第273页。——编者注

    [25]见本书第9卷第285页。——编者注

    [26]见本书第12卷第300页,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8卷第165页。——编者注

    [27]原文如此,无(j)项。——译者注

    [28]威斯康星州历史学会“总委员会档案”,《国际工人协会文件集》第131—137页。

    [29]见本书第12卷第300页,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8卷第165页。——编者注

    [30]1873年5月24日,法国国民议会的保皇党多数派迫使政府首脑梯也尔辞职。保皇党(正统派和奥尔良派)的傀儡麦克马洪元帅当选为共和国总统。按照反动集团的设想,麦克马洪执政应该是复辟君主制的一个步骤,因为梯也尔尽管是坚定的保皇党人,却认为必须暂时保存共和政体,以防止群众的革命发动。——编者注

    [31]指将于1874年1月10日举行的帝国国会的选举。——编者注

    [32]即1873年5月1日在维也纳举行的万国博览会。——编者注

    [33]1873年6月1—3日在奥尔滕举行了瑞士各工人组织、工会组织、合作社组织和其他组织的代表大会,会上成立了瑞士工人联合会。——编者注

    [34]意大利国王维克多·埃马努埃尔二世指挥军队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于1870年9月占领了当时由教皇控制的罗马,并在次年宣布罗马为意大利首都,因此与教皇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后来甚至被逐出教门。——编者注

    [35]可能指当时意大利国王维克多·埃马努埃尔二世觊觎其子阿马德乌斯一世的西班牙王位,阿梅代(Amédée)是源自拉丁语的姓名阿马德乌斯(Amadeus)的法文变体。——编者注

    [36]1873年3月30日,布宜诺斯艾利斯的3个支部要求加入国际工人协会:法国人支部(130名会员)、意大利人支部(90名会员)、西班牙人支部(45名会员)。1873年6月13日,总委员会同意了它们的入会要求。——编者注

    [37]指的是《劳动统计局报告,包括该局1869年8月2日至1870年3月1日的活动和调查报告》1870年波士顿版(Report of the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Labour,embracing the account of its operations and inquiries from August 2 1869 to March 1 1870,inclusive.Boston,1870)。——编者注

    [38]威斯康星州历史学会“总委员会档案”,《国际工人协会文件集》第118—130页。

    [39]因誊写错误,在伯恩斯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工人协会文件集》(第109页)中,本段落为肯定式。

    [40]在“给第六次全协会代表大会总委员会代表(奥古斯特·赛拉叶)的指示”中提到的是5月3日。——译者注

    [41]指国际会员、雕版师勒穆修。——编者注

    [42]指总委员会于10月27日发出的通告。

    [43]1872年12月1日。——编者注

    [44]即范赫德盖姆(假名瓦尔特),法国警探,曾钻进国际巴黎支部,任国际海牙代表大会代表,1873年被揭露。——编者注

    [45]签发日期为1873年1月5日。——编者注

    [46]E.拉罗克于1872年12月9日被任命为负责波尔多事务的代表,斐·阿尔甘于1872年12月30日被任命为负责图卢兹事务的代表。——编者注

    [47]1873年2月2日。——编者注

    [48]1873年1月26日。——编者注

    [49]1872年10月27日。——编者注

    [50]1872年9月15—16日在圣伊米耶举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在各国的秘密组织的代表大会。代表大会通过了否认海牙代表大会决议以及同总委员会决裂的决议,这意味着国际的实际分裂。——编者注

    [51]即总委员会1873年1月26日的决议,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8卷第736—737页。

    [52]指巴枯宁“社会主义民主同盟”的成员。——译者注

    [53]科尔多瓦代表大会是纯粹由无政府主义者的代表在1872年12月25—30日举行的。代表大会宣布同总委员会完全决裂,拒绝承认海牙代表大会的决议,并通过了巴枯宁主义的西班牙联合会章程草案。——编者注

    [54]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8卷第736—739页。——编者注

    [55]即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8卷第365—515页。——编者注

    [56]出席1872年海牙代表大会的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支部代表。——编者注

    [57]即1872年海牙代表大会以后退出国际的一群布朗基主义者(阿尔诺、瓦扬、库尔奈等人)在伦敦发表的《国际和革命。前国际总委员会委员、公社流亡者为海牙代表大会而作》。——编者注

    [58]即1873年9月1—6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反权威主义者”的代表大会,见本卷附录二。——编者注

    [59]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3卷第584页。——编者注

    [60]新马德里联合会是由《解放报》编辑部的那些因该报揭露秘密同盟在西班牙的活动而被无政府主义多数派开除出马德里联合会的委员们于1872年7月8日成立的。保·拉法格积极参加了组织新马德里联合会的工作及其活动。新马德里联合会在西班牙联合会委员会拒绝接受它之后,便向总委员会申请,总委员会于1872年8月17日承认它是国际的一个联合会。新马德里联合会同无政府主义影响在西班牙的传播进行了坚决斗争,宣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努力争取在西班牙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编者注

    [61]手稿,共13页,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荣克藏品第79号。

    [62]见本书第12卷第15页。——编者注

    [63]见《总委员会致新马德里联合会》(1872年8月17日),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8卷第139页。——编者注

    [64]原文有误,指的应是西班牙联合会委员会于7月7日向各支部和地方联合会发出的内部通告,要求它们缴纳额外会费,作为代表出席代表大会的费用,并权威主义地命令它们按照全西班牙的一张共同名单来选举这些代表,以便由它,即联合会委员会,来负责计算选票。这种选举方法是要保证同盟的候选人当选。不仅如此,联合会委员会还通知说,它草拟了一份这些代表绝对必须遵从的共同的限权代表委托书。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8卷第131页。——编者注

    [65]发表于1872年11月9日《解放报》第73号。——编者注

    [66]可能应该读做“社会组织”(Organización social)。

    [67]我们可以认为,自治州起义已经被镇压。如果说卡塔赫纳确实还在抵抗的话,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肯定,卡塔赫纳是所有最妥协的不妥协分子的避风港。首先是巴尔西亚和孔特雷拉斯。他们组建了全国性政府,但是,他们却丝毫不考虑、丝毫不愿意考虑工人成分。

    [68]恩格斯在《行动中的巴枯宁主义者》一文中曾引用报告从“预定在8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在巴伦西亚召开的代表大会……”至此的段落。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8卷第522—523页、第537—538页。——编者注

    [69]原文如此,应为“帕布洛”。——编者注

    [70]原文无标题,共16页。1873年8月在日内瓦发表,培列、贝尔纳、杜瓦尔等人在日内瓦代表大会前夕发表的这份呼吁书,目的是反对国际海牙代表大会关于组织问题的某些决议。马克思在1873年9月9日致恩格斯的信中曾提到过这个呼吁书,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3卷第97页。——编者注

    [71]指皮埃尔·库勒里,国际拉绍德封支部的创始人之一。——编者注

    [72]指詹姆斯·吉约姆,社会主义民主同盟的组织者之一。——编者注

    [73]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21卷第486页。——编者注

    [74]指巴枯宁。——编者注

    [75]指巴枯宁领导无政府主义者于1870年9月28日在里昂发动的起义,结果彻底失败。——编者注

    [76]指1893年,法国大革命于该年爆发。——编者注

    [77]原文有误,这是《共同章程》第四条和第五条的规定。——编者注

    [78]即总委员会。——编者注

    [79]原文有误,《共同章程》第四条的相关规定是:“代表大会每年确定总委员会驻在地”,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6页。——编者注

    [80]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6页。——编者注

    [8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7页。——编者注

    [82]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8页。——编者注

    [83]这封给国际工人协会日内瓦代表大会代表们的通告信是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和赛拉叶磋商以后于1873年9月3日写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国际各地方联合会和支部的报告,早在8月底之前就已经看到,根据1872年海牙代表大会的决定应该在瑞士召开的国际下次代表大会将不再具有国际性了。鉴于当时的形势,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致认为,总委员会代表出席即将召开的代表大会是不合适的,并说服了赫普纳和赛拉叶不去日内瓦。这封信以恩格斯亲笔手稿的形式保存下去了。在此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8卷第741—742页刊出。——编者注

    [84]指总委员会的报告和为代表大会准备的其他材料。——编者注

    [85]“第六次国际工人代表大会”,伦敦《泰晤士报》1873年9月12日第27-793号第8页。

    [86]由于巴枯宁主义者先于1873年9月1—6日在日内瓦举行反权威主义代表大会,并冠以“国际工人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之名,所以《泰晤士报》的报道把巴枯宁主义者的大会称为“第一个代表大会”,把纽约总委员会召集的这次代表大会称为“第二个代表大会”,下同。——编者注

    [87]布鲁诺·古茨曼,工人联合会代表。——编者注

    [88]日内瓦《瑞士时报》1873年9月9日第714号第1页/Ⅱ—Ⅲ。

    [89]指总委员会的拥护者一方。——编者注

    [90]奥伯温德,化名施瓦茨。——编者注

    [91]韦里肯。——编者注

    [92]沙兰。——编者注

    [93]巴黎《政治和文学辩论报》1873年9月11日,第2页/Ⅰ。

    [94]无政府主义者称总委员会的拥护者为权威主义者。——编者注

    [95]伦敦《泰晤士报》1873年9月12日第27-793号第8页/Ⅰ—Ⅱ。

    [96]伦敦《泰晤士报》1873年9月12日第27-793号第8页/Ⅰ—Ⅱ。

    [97]见本卷第3页。——编者注

    [98]见本卷第11—20页。

    [99]瑞士穆捷格兰德瓦尔支部代表。——编者注

    [100]让·安东·迪帕克,日内瓦珠宝工人支部主席。——编者注

    [101]本诺·霍费勒,工人教育协会代表。——编者注

    [102]即奥伯温德,下同。——编者注

    [103]见本卷第21—26页。——编者注

    [104]复活节后第七个星期日。——译者注

    [105]1848年6月以后的法国保守派右翼,由正统派和奥尔良派联合组成,是对抗法国1848年革命的主要反动势力。——译者注

    [106]维也纳《新自由报》1873年9月12日第3252号晚间版第2页/Ⅱ。

    [107]记者发稿时间为9月10日。——编者注

    [108]这篇报告可能是奥伯温德撰写的。——编者注

    [109]伦敦《泰晤士报》1873年9月13日第27-794号第8页/Ⅰ—Ⅱ。

    [110]即奥伯温德。——编者注

    [111]伦敦《泰晤士报》1873年9月15日第27-795号第6页/Ⅰ—Ⅱ。

    [112]记者发稿的时间为9月11日。——编者注

    [113]这里用荣克描述的1866年9月3—8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工人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情形作对比,他在1869年9月14日的总委员会上说:“在日内瓦,德国人坐在一个角落,法国人坐在另一个角落,代表们互以法国人和德国人相称。”见本书第6卷第175页。——编者注

    [114]见本卷第48—62页。——编者注

    [115]指合作制。——编者注

    [116]日内瓦《瑞士时报》1873年9月11日第716号第1页/Ⅱ—Ⅲ。

    [117]记者发稿的时间为9月11日。——编者注

    [118]伦敦《泰晤士报》1873年9月16日第27-796号第4页/Ⅰ—Ⅱ。

    [119]记者发稿的时间为9月12日。——编者注

    [120]伦敦《泰晤士报》1873年9月16日第27-796号第4页/Ⅰ—Ⅱ。

    [121]1870年9月4日,法军在色当溃败的消息传出后,巴黎举行了人民群众的革命起义,这次行动导致第二帝国制度的垮台和以资产阶级国防政府为首的共和国的成立。——编者注

    [122]伦敦《泰晤士报》1873年9月16日第27-796号第4页/Ⅰ—Ⅱ。

    [123]指代表席。——编者注

    [124]参见本卷第116—117页。——编者注

    [125]伦敦《泰晤士报》1873年9月17日第27-797号第4页/Ⅴ。

    [126]记者发稿的时间为9月13日。——编者注

    [127]即《共同章程》第三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6页。——编者注

    [128]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6页。——编者注

    [129]指《共同章程》第五条“总委员会由参加国际协会的各国工人组成”的规定,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7页。——编者注

    [130]指《共同章程》第四条“总委员会有权增加新的委员”的规定,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6页。——编者注

    [131]即《共同章程》第十二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8页。——编者注

    [132]伦敦《泰晤士报》1873年9月17日第27-797号第4页/Ⅴ。

    [133]即《组织条例》第一章第三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8页。——编者注

    [134]方括号内内容为原编者所加,下同。——编者注

    [135]即《组织条例》第一章第九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9页。——编者注

    [136]即《组织条例》第一章第十二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9页。——编者注

    [137]即《组织条例》第二章第四条和第五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80—481页。——编者注

    [138]即《组织条例》第二章第六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81页。——编者注

    [139]日内瓦《瑞士时报》1873年9月15日第718号第1页/Ⅲ—Ⅳ。

    [140]即《组织条例》第一章第六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8页。——编者注

    [141]即《组织条例》第一章第七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9页。——编者注

    [142]原文有误,应该是《组织条例》第一章第九条,见《泰晤士报》的报道。——编者注

    [143]即《组织条例》第二章第一、第二、第三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80页。——编者注

    [144]即《组织条例》第二章第四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80页。——编者注

    [1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81页。——编者注

    [146]即《组织条例》第二章第七、第八、第九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81页。——编者注

    [147]原文有误,《组织条例》中并无此章。——编者注

    [148]这是《组织条例》第三章的名称,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81页。——编者注

    [149]伦敦《泰晤士报》1873年9月17日第27-797号第4页/Ⅵ。

    [15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52—453页。——编者注

    [151]即《组织条例》第五章第八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83页。——编者注

    [152]《国际工人协会代表大会决议》,《人民国家报》,莱比锡,1873年9月24日,第89号,第2页/Ⅰ。

    [153]原文如此,但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在工人阶级的解放……”一句中并没有“欧洲”一词,此处可能是指“目前欧洲各个最发达的工业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新高涨……”一句中的欧洲一词,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5页。——编者注

    [15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7页。——编者注

    [155]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78页。——编者注

    [156]手稿,共2页,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荣克藏品第908号。

    [157]即“总委员会关于在海牙召开代表大会的代表大会议事日程的决议”,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8卷第102—103页。——编者注

    [158]大概是指意大利的卡菲埃罗,他继承了大笔遗产。——编者注

    [159]指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所谓国际内部的分裂》。——编者注

    [160]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8卷第403页。——编者注

    [161]指《国际先驱报》。——编者注

    [162]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3卷第557页。——编者注

    [163]《告国际工人协会全体会员。总委员会1873年1月26日的决议》。——编者注

    [164]指不列颠联合会委员会的一部分改良主义者于1873年1月26日召开的代表大会。有12名代表出席的这个代表大会拒绝承认海牙代表大会的决议,从而使参加这个大会的人自己把自己置于国际之外。——编者注

    [165]看来恩格斯指的是1873年4月27—28日召开的汝拉联合会代表大会(关于这次代表大会的报道载于1873年5月1日《汝拉联合会简报》第9期);该联合会在代表大会上再一次声明,不承认海牙代表大会的决议和总委员会的权力,并且建议召开单独的无政府主义者国际代表大会。——编者注

    [166]1873年3月15—17日在博洛尼亚举行了名为“国际意大利联合会”的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代表大会。——编者注

    [167]看来是指汝拉联合会代表大会(1873年4月27—28日)的决议,决议建议各联合会派代表出席订于1873年9月1日开幕的无政府主义者国际代表大会,而不参加国际的代表大会。在某些已经脱离国际的组织接受了这项建议之后,汝拉联合会委员会于1873年7月8日发出了通告,规定日内瓦为即将举行的代表大会的地点。——编者注

    [168]手稿,共1页,国际社会史研究所马克思恩格斯遗著,D3629。

    [169]这封电报是为答复左尔格的要求而发的,左尔格曾要求赶快决定由谁代表总委员会参加日内瓦代表大会的问题。由于总委员会没有经费从美国派出代表,左尔格建议,由恩格斯或者赛拉叶代表总委员会参加代表大会。总委员会收到电报后,批准赛拉叶作为总委员会的代表参加代表大会,并于8月8日给他寄去了有关的指示。——编者注

    [170]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3卷第587页。——编者注

    [171]手稿,共1页,国际社会史研究所马克思恩格斯遗著,D3630。

    [172]马克思致培列的信已经遗失。——编者注

    [173]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编者注

    [174]指1873年8月3—4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瑞士罗曼语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编者注

    [175]奥·赛拉叶原来打算作为总委员会的代表参加于1873年9月初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工人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1873年7月25日,总委员会批准了给赛拉叶的委托书,8月8日,总委员会又专门指示,力求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就所有问题作出的决议都符合海牙代表大会决议的精神。赛拉叶作为不列颠联合会委员会委员,还应得到英国支部的委托书。由于情况变化,赛拉叶就没有必要再去了(见本卷第63—64页,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8卷第741—742页)

    [176]不列颠联合会委员会。——编者注

    [177]指总委员会书记左尔格寄给恩格斯的一批用英文写的总委员会文件,恩格斯把这些文件译成了法文。在这些文件中,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给日内瓦代表大会的信和委员会的年度报告,概括地描述了协会一年来进行的阶级搏斗和取得的成就;文件中还有《总委员会向1873年9月8日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工人协会第六次全协会代表大会所作的秘密年度报告》,其中谈到国际内部的情况。见本卷第21—38页。——编者注

    [178]即1873年9月1—6日在日内瓦召开的反权威主义者的代表大会。——编者注

    [179]莉希·白恩士。——编者注

    [180]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3卷第598页。——编者注

    [181]指总委员会书记左尔格寄给恩格斯的一批用英文写的总委员会文件,恩格斯把这些文件译成了法文。在这些文件中,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给日内瓦代表大会的信和委员会的年度报告,概括地描述了协会一年来进行的阶级搏斗和取得的成就;文件中还有《总委员会向1873年9月8日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工人协会第六次全协会代表大会所作的秘密年度报告》,其中谈到国际内部的情况。见本卷第21—38页。——编者注

    [182]见本卷第136—137页。——编者注

    [183]见本卷第48—62页。——编者注

    [184]奥·赛拉叶原来打算作为总委员会的代表参加于1873年9月初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工人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1873年7月25日,总委员会批准了给赛拉叶的委托书,8月8日,总委员会又专门指示,力求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就所有问题作出的决议都符合海牙代表大会决议的精神。赛拉叶作为不列颠联合会委员会委员,还应得到英国支部的委托书。由于情况变化,赛拉叶就没有必要再去了(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8卷第741—742页)。——编者注

    [185]威斯康星州历史学会“总委员会档案”,《国际工人协会文件集》第145页。

    [186]恩格斯大约从1873年10月28日到11月20日在德国(恩格斯基兴)。——编者注

    [187]从1873年8月初到9月初恩格斯在兰兹格特疗养。——编者注

    [188]见马克思致恩格斯(1873年8月29日)。——编者注

    [189]见恩格斯致马克思(1873年8月30日)。——编者注

    [190]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编者注

    [191]布尔克哈特。——编者注

    [192]指1873年8月在日内瓦发表的由培列、贝尔纳、杜瓦尔等人署名的呼吁书,见本卷第48—62页。——编者注

    [193]手稿,共3页,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荣克藏品第909号。

    [194]这封信刊登在1873年3月16日布鲁塞尔《自由报》上。——编者注

    [195]威斯康星州历史学会“总委员会档案”,《国际工人协会文件集》第160页。

    [196]见本卷第116—118页。——编者注

    [197]“关于两次日内瓦代表大会”,莱比锡《人民国家报》1873年10月5日第94号第Ⅰ/Ⅲ—2/Ⅰ页、10月8日第95号第2/Ⅱ—3/Ⅰ页。

    [198]即范登阿比勒。——编者注

    [199]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于1873年8月以小册子在伦敦和汉堡出版,迈斯纳为汉堡的出版人。——编者注

    [200]这里指的是1866年9月3—8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工人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编者注

    [201]莱比锡《人民国家报》1873年9月28日第91号。——编者注

    [202]“前一个代表大会”指的是巴枯宁主义者先于1873年9月1—6日在日内瓦举行“反权威主义者”的代表大会。——编者注

    [203]1875年6月21日恩格斯收到了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寄给他的信以及若干份关于在费城召开国际代表会议的机密通告,责成他将这些通告寄发给欧洲大陆和英国的各支部。恩格斯于1875年8月13日给纽约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的这封信报告了他寄发机密通告的情况以及他所采取的有关措施,同时也汇报了关于欧洲各国际支部的情况。——编者注

    [204]指国际总委员会1875年5月16日关于在费城召开国际工人协会代表会议的机密通告,见本卷第167—169页。——编者注

    [205]指伦敦德意志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该协会是1840年2月由正义者同盟成员卡·沙佩尔、约·莫尔等人成立的。

    [206]1847年和1849—185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该协会的活动。在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首的中央委员会的多数派和维利希沙佩尔少数派之间的斗争中,协会大多数成员站在少数派一边,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及其许多拥护者于1850年9月17日退出了协会。从50年代末起,马克思和恩格斯重新参加了协会的活动。国际成立之后,协会成为国际在伦敦的德国人支部。伦敦教育协会一直存在到1918年为英国政府所封闭。——编者注

    [207]手稿,共1页,威斯康星州历史学会,《国际工人协会文件集》。

    [208]社会民主主义合作印刷厂印制,纽约埃尔德里奇大街154号,1876年,8页。

    [209]即美国社会民主党。——编者注

    [210]备注:苏黎世和日内瓦德国人支部的委托书,在大会召开8天以后才送到。

    [211]即北美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编者注

    [212]见本卷第167—169页,此处从略。

    [213]恩格斯《给纽约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的信》,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8—40页。——编者注

    [214]未发现1876年3月5日的通告,只找到1876年5月2日的通告。参见本卷第172页。——编者注

    [215]指即将成立的北美工人党。——编者注

    [216]卡·施派尔和弗·阿·左尔格后来当选为该委员会委员。请把有关信函寄往弗·阿·左尔格处——纽约霍博肯101号信箱。

    [217]《工人报》,纽约,1876年5月2日,第2年卷第13期,第2/Ⅲ—3/Ⅰ页。

    [218]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51—452页。——编者注

    [219]“北美联合会联合委员会致北美工人的宣言”,载于1873年11月29日出版的《工人报》。——编者注

    [220]1874年1月13日,为抗议大规模失业,约1万名群众在纽约汤普金斯广场举行集会,警察驱散了集会群众。许多工人受伤,有35人被捕并受审。——编者注

    [221]纽约《工人报》,1874年5月9日,第2年卷第14期,第3/Ⅰ—Ⅲ页。

    [222]见本卷第185页注释①。——编者注

    [223]共1页,威斯康星州历史学会,《国际工人协会文件集》。

    [224]效仿农业协进会于1874年建立,以城市工人作为对象,试图通过建立消费合作社来解决社会弊病,1880年解体。——编者注

    [225]1867年12月在华盛顿成立,目的在于维护农业集团的利益。协进会在成立之初提倡农民互助,力图通过宣传教育方法改善农民的处境。1873年美国爆发农业危机,农民处境急剧恶化。农民协进会广泛发展起来,提出反对抵押贷款制度、反对垄断资本的暴政等口号,要求实现公平的立法,保护农民免受高利贷者、银行和铁路公司的盘剥,制定客货运输合理的最高收费额。随后,该会在中西部开展了一系列政治活动。1876年,农民协进会运动进入鼎盛时期,会员约85万人,地方分会遍布全国。1874—1876年,农民协进会广泛开展经济活动,建立许多合作商店、粮仓、经营批发业务的机构、保险公司和银行。中西部一些州的农民协进会还投资兴办农机厂和各类农产品加工厂。1876年以后,农民协进会内部出现意见分歧,与此同时,它所创办的许多合作社也在垄断组织的排挤下先后解体,会员数目急剧减少。——编者注

    [226]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8卷第165页。——编者注

    [227]手稿,共2页,纽约TI。

    [228]手稿,共2页,纽约TI。

    [229]指总委员会。——编者注

    [230]手稿,共4页,威斯康星州历史学会,《国际工人协会文件集》。

    [231]指美国大西洋沿岸的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佛蒙特州、马萨诸塞州、罗得岛和康涅狄格州等六州。——译者注

    [232]手稿,共3页,威斯康星州历史学会,《复写本》第410—412页。

    [233]见本卷第167—169页。——编者注

    [234]指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编者注

    [235]未发现1876年3月5日的通告,只找到1876年5月2日的通告。参见本卷第172页。——编者注

    [236]由巴枯宁主义者在日内瓦召开的这次代表大会自称为“国际工人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这份报告的原名为“1873年9月1—6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工人协会第六届全协会代表大会正式报告”,于1874年由汝拉联合会委员会在勒洛克勒出版,库瓦西耶印刷厂印制,共119页。——编者注

    [237]1872年9月15日在圣伊米耶举行的无政府主义代表大会上通过。——编者注

    [238]报告原文误写为4月26—27日。——编者注

    [239]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8卷第438页。——编者注

    [240]即日内瓦宣传和革命社会主义行动支部。——编者注

    [241]卡洛·特尔察吉,意大利律师,阶级解放工人协会书记,1872年成为警探。——编者注

    [242]见本卷第39页注释①。——编者注

    [243]在正式印刷出版的报告里,在第15页,“在工人阶级内部”一句被遗漏了。

    [244]在西班牙语手稿(第7页)里,这段话只提到一个伙伴。

    [245]西班牙硬币,等于5个比塞塔。——译者注

    [246]在正式印刷出来的报告里,在第18页,这里有一处翻译错误:“……血流满地”。

    [247]在正式印刷出来的报告里,在第22页,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还没说那些像……一样被骑兵队追杀的人”。这段话,我们换成了西班牙语原文的字面译文。

    [248]“西班牙联合会委员会向1873年全协会代表大会提交的备忘录”,手稿,第17—25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249]“西班牙联合会委员会向1873年全协会代表大会提交的备忘录”,手稿,第25—29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编者注

    [250]“西班牙联合会委员会关于1873年全协会代表大会的备忘录”,手稿,第32—35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251]在正式印刷出版的报告里这样写道:“北方地区的卡洛斯分子……”

    [252]即总委员会的支持者于1873年9月8—13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工人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编者注

    [253]指1873年8月3—4日在日内瓦举行的瑞士罗曼语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编者注

    [254]见本卷第353—356页。——编者注

    [255]这是北美联合会的第二委员会。1871年12月,北美联合会的无产阶级支部和小资产阶级支部发生分裂。在纽约成立了一个有左尔格和波尔特等人参加的临时联合会委员会和以伍德赫尔以及第十二支部的其他资产阶级改革派为首的第二委员会。总委员会坚决支持了北美联合会的无产阶级派;第十二支部被暂时开除出国际,直到应届代表大会为止。1872年5月28日,总委员会承认临时联合会委员会是国际在美国的唯一领导机关。1872年7月,在北美联合会代表大会上选出了常设性的联合会委员会,临时联合会委员会的委员差不多全都加入了这个机构。不过,第二委员会仍然在以北美委员会的名义继续活动。——编者注

    [256]在正式印刷出版的报告里,这里用“减少”一词显然是个错误。从英文版本看,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英文版本是:“……劳动时间少一点,劳动报酬多一点……”

    [257]由于国际在法国受到残酷的迫害,所以法国代表的委托书一般是不公开的。——编者注

    [258]指法国警探范赫德盖姆化名瓦尔特钻进国际巴黎支部参加国际海牙代表大会代表一事。——编者注

    [259]根据报告的手稿,原文是这样的:“愿望各不相同的……”

    [260]见本卷第327—329页。——编者注

    [261]在会议记录手稿里:是“荷兰人”,而不是“汝拉人”。

    [262]会议纪要手稿,第六次会议摘录,第13—26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263]全德工人联合会举行的大会。——编者注

    [264]即德语原文,此处从略。——编者注

    [265]尽管吉约姆在后面说“前言的内容——一直到‘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这一句——和1866年日内瓦代表大会正式通过的法语版老版章程的前言一字不差”,但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1866年日内瓦代表大会正式通过的章程前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21卷第534—535页。——编者注

    [266]从本段落开始,开始讨论“travailleur”和“ouvrier”这两个词汇,上下文中多次提到。在法语里,“travailleur”一词是指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的人,可译为“劳动者”,而“ouvrier”一词就是指“工人”。“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travailleurs”译为“国际工人协会”,延续约定俗成的译法。——译者注

    [267]“正式出版的法文章程”指的是马克思和拉法格审校过并以小册子形式在伦敦出版的章程,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21卷第534—536页。吉约姆的说法其实是狡辩。1866年日内瓦代表大会上讨论章程时确实以法文版为基础,但法文版却是根据马克思起草、总委员会通过的英文版翻译过来的,由于译者本身的原因,早期的两个法文版与英文版在一些地方有出入,具体区别可参看本书第9卷第332—339页。——编者注

    [268]会议记录手稿,第八次会议摘录,第1—4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269]在正式印刷出版的报告里写的“……付诸讨论……”显然是个笔误。在吉约姆的书中,这段话是这样写的:“根据代表大会的议程安排,接下来继续讨论……”(参见《国际工人协会》第3卷第121页)

    [270]可能是指佩拉尔,见本卷第300页。——编者注

    [271]见本书第12卷第212—213页。——编者注

    [272]本次会议期间的报告人,均指吉约姆,下同。——编者注

    [273]指佩拉尔。——编者注

    [274]即北美联合会第二委员会。——编者注

    [275]这是《国际工人协会组织条例》第三章第一条的规定,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7卷第481页。——编者注

    [276]见原文110页。——编者注

    [277]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278]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279]手稿,共4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280]在1873年8月16日的《伍德赫尔和克拉夫林周刊》上以此为标题发表。

    [281]手稿,共7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282]指巴枯宁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同盟的成员。——译者注

    [283]原文如此,缺5。

    [284]电报原件,第662号。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285]手稿,共5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286]参见共同章程第一个“鉴于”开头的句子:“劳动者的解放应该是劳动者自己的事业……”组织条例第一条和第二条规定:“总委员会由……工人组成……”(原文有误,这是共同章程第五条的规定。——编者注)。

    [287]最早的章程于1872年5月10日通过,最早的章程修正案于1872年8月21日通过。

    [288]原文不准确,总委员会在1872年7月23日讨论章程修改问题时提出的是在第九条中加上:“每个支部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成员是雇佣工人。”见本书第8卷第204页。——编者注

    [289]括号内内容为译者根据文意所加。——译者注

    [290]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291]西班牙语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292]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293]即沙尔·阿莱里尼。——编者注

    [294]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295]手稿,共2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296]西班牙语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297]西班牙语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298]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299]原文如此,无第4项。——译者注

    [300]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01]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02]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03]手稿里误写为“9月8日”。

    [304]手稿里误写为“1873年”。

    [305]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06]手稿,共2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藏品四号文件盒。

    [307]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08]手稿,共4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09]手稿,共2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10]引文与章程原文并不完全相符,章程原文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21卷第534页。——编者注

    [311]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12]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13]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14]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15]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16]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17]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18]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19]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20]手稿,共4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21]手稿里误写为“1872年”。——编者注

    [322]手稿,共2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23]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24]手稿,共2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25]手稿,共2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26]意大利语手稿,共3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27]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28]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29]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30]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31]手稿,共2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32]手稿,共3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33]在手稿原文里,“三”和“四”的顺序是颠倒的。

    [334]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35]意大利语手稿,共2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36]意大利语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37]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38]原文如此。——译者注

    [339]原文如此。

    [340]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41]《觉醒》杂志,锡耶纳,1873年8月31日,第1—2页。

    [342]意大利语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43]手稿,共2页,普罗旺斯的艾克斯,罗讷河口省档案馆,西里尔卷宗14 U 101。

    [344]手稿,共3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45]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46]手稿,共2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47]意大利语手稿,共1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48]手稿,共4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349]见本卷第362—413页。——编者注

    [350]因波朗特吕支部投了我的票,我把波朗特吕支部委托书也算在内。潘[迪]。

    [351]见本卷第350—362页。——编者注

    [352]见本卷第216—253页。——编者注

    [353]手稿,共3页,纳沙泰尔涉外档案馆,詹姆斯·吉约姆藏品四号文件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