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莱茵:访德随笔-烛光下的晚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我们国内,说起烛光晚餐,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生日晚宴或者庆典活动,因为烛光晚餐大多与这些有关,而且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兴起来的,也算得上是个新生事物。好像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才能享受刻意制造和精心营造的烛光幽雅、浪漫、欢快、幸福的氛围与情趣。然而在德国饭店里,常常会见到烛光晚餐温馨而浪漫的场面。

    第一次在德国看到这种场面,是刚到达德国的第二天晚上,我们到一家餐馆去用晚餐。正是吃晚饭的时间,每张桌子前都坐满了客人。坐下以后,我才发现在大厅的一隅,有一张长方桌,桌上点的是红色的錯烛。借着烛光看去,是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孩子。他们好像全然没有发现大厅里的其他客人,亦或是大厅里的客人没有惊动他们。他们吃的很慢,而且吃饭时很少说话,两个大人之间偶尔抬起头相互看一眼,笑一笑,或者是看着孩子笑一笑。尽管他们用的是不锈钢的刀叉,却听不到一丝声响。那个孩子见我在看他,冲我笑了笑,笑容在烛光的照耀下格外灿烂。那一刻,我突然感受到了温馨两个字的重量。直到离开饭店回到宾馆很久,我的眼前还在晃动着那簇烛光和那张笑脸。

    在埃森的那天晚上,我们去一家台湾人开的餐馆用餐,又遇上有一家当地人在一起享受烛光晚餐。这是一个大家庭,有七八口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带着十分满足、十分深情的笑容。餐桌上几支蜡烛静静地燃着。桌上摆着一个并不大的蛋糕,还有几束鲜亮的鲜花,温馨而不奢华。台湾老板告诉我们,那家人在给其中一个孩子过生日。但是,我看了好大一会儿,也没从那几个孩子的表情上看出是谁在过生日。只看得见烛光下每一张笑脸都很生动,每一双眼睛都很有神。而且,每个人面前都放着同样的盘子,装着同样的猪排、火腿肠等。这样的生曰晚宴看上去简朴,甚至有些冷清,但亲密无间的气氛丝毫不差。实事求是±也说,这要比大张旗鼓地请客送礼强得多。烛光之下,一家人安安静地吃上一顿饭,才是最大的一种幸福。

    当然,德国人的烛光晚餐也不全是风格统一,以静为主的。在莱比锡的那天晚上,我们就看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烛光晚餐。我们住的宾馆一层有个多功能大厅。傍晚时分,我们就看见一些青春亮丽的男女来来往往,忙忙碌碌。陪同的翻译看了张贴在大厅里的海报后告诉我们,有一所职业学校的学生晚上要到这里搞活动。到了晚上,我们从外边吃完饭回来时,看见多功能大厅里几十支烛火同时点燃,烛光的色彩不同、样式不同,各种各样的蜡烛被制成五花八门的形状——金色的星星闪烁着火焰、玫瑰的花蕊随风跳动、载着火花的小船在水中轻轻地荡漾……在昏黄的烛光照耀下,在悠扬的音乐伴随下,那群职业学校的学生们有的尽情地唱歌跳舞,有的端着酒杯逐个碰杯,还有的在角落里窃窃私语,聆听朋友的心声,用心地感受爱人的情意,整个场面热烈激昂而又活泼生动。

    尤其让我无法忘记的是在柏林一家饭店里见到的一次烛光晚餐。那个饭店的门面不大,厅里只摆了几张条型桌子。我们进去的时候,有一对老年夫妇已经点上烛火在用餐了。那个男的花白的头发在烛光下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每人面前一杯啤酒,一只盘子,盘子里放着德国人爱吃的猪排,也是简简单单。餐厅里灯火通明,惟有他们那一席之地朦朦胧胧。两位朦胧之中的老人,再伴随着舒缓悠扬的背景音乐,给人以一种挥之不去的美感。我和那两位老人虽然相隔不远,但他们说话的声音很低,加上我又不懂德文,所以不知道他们在谈什么。不过,从两位老人安详、平静、亲切的神情中可以猜得到,这对老夫妇纯粹是在吃一顿很平常的饭。这让我不禁生出几分感叹,烛光晚餐,是不是更应当多关照一下老人们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