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莱茵:访德随笔-德国人的雄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德国考察的十几天中,我们每天都要和德国人打交道。他们中有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银行家、职员、服务员、司机……可以说各个行业,形形色色。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一直在留心地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他们的交往礼仪,他们的生活习俗,他们思考方式,可以说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德国的城市交通十分发达,城市铁道、地铁、公共汽车、私人汽车等等应有尽有。尽管道路不是十分宽阔,但纵横交错,密度很大。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往往从交通管理上可以看得出来,而当地人的素质,也可以从遵守交通的程度体现出来。我们在德国一些城市中乘车和步行时,常常会遇到十字路口。同所有城市一样,德国城市的十字路口都有红绿灯和斑马线。但是,有些人行横道的路口没有红绿灯,只要行人一踏上斑马线,行驶的车辆就会主动停下来给行人让路,而不会发生人车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的事情。有一回,我们走到法兰克福一个路口,当时绿灯亮着,但当我们刚刚走到路中间时,红灯亮了,我们正准备退回去时,对面一辆停下来的小车司机向我们挥了挥手,示意我们先过去。当我们从他的车前经过时,他还笑容满面,热情友好地向我们挥手致意。

    在德国城市里,很少能看到中国国内常见的一些特权车横冲直撞的行为,每个人、每辆车都十分谦和有礼。走了大半个德国,数十座城市,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大街上几乎听不到汽车喇叭声。有一次,我们正在高速路上行驶,看到一辆轿车不知什么原因着火了,尽管这样一来交通受堵,但后边停滞不前的几百辆车,没有一辆鸣喇叭催促的,相反,很多人都停下车跑过去帮忙,没有过去帮忙的也都在耐心地等待,场面秩序井然。在埃森的一天傍晚,天上正下着小雨,一个身穿着红衣的老太太开车经过十字路口,明明红灯已经亮了,老太太还是挥挥手让我们先过马路。看到此情此景,我同行的一位河北同志感慨万端地说:“国民素质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说完这话,我便发现在红灯的下面有一个小牌子,这样的牌子常常见到,只是不知上面写着什么,问了翻译才知道,原来上面写着:“请给孩子做个榜样,这句话看似普通,但具有一种人格力量。正因为看懂了这句话,我才对德国国民素质的形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一点,让我们想到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常见到的情景,行人经过十字路口,不管在红灯亮时,还是在绿灯亮时,过马路都要费尽周折。常常是人在路边等得交通灯红了又绿,绿了又红,也过不成马路,一辆接一辆的汽车不是直行的,就是拐弯的,若有间距拉得稍大的,一靠近路口就生怕行人趁机过马路,连忙踩个油门赶上来。有时偶然有路人越过去,愤怒的司机就会摇下车窗玻璃,破口大骂:“妈了个X找死!”若行人因为一直过不去马路而正憋着一肚子火,此刻也不相让,十有八九会在路口引发一场争吵,一停下争吵就越发堵塞交通,一堵塞交通周围的人也开始有火气,司机便纷纷按喇叭“助威”,事情发展到严重的还可能会大打出手。

    我们在德国期间曾用过两个司机,一个是西德人,一个是东德人,两个的驾驶技术都很不错,素质也很高。西德的那位司机为人很规矩,话也不多,事也不多,对时间的要求十分严格,到了开车的时间,一分一秒也不差。按照德国的规则,租用车辆司机都是自己安排食宿。但我们因为不习惯西餐,有时要到离宾馆很远的地方找中国餐馆就餐,感觉让人家又跑了很远,不好意思,所以邀请他一起用餐。每回他都婉言谢绝。东德的那位司机为人很热情大方,总是大尽地主之谊,每天主动帮着我们装卸行李,特别勤快。陪同我们的翻译介绍说,德国人把规则看得比礼仪重要。该他做的他一定会做好;不该他做的,他也不会去做。当然帮助他人又是另外一个说法了。帮助别人也是甘心情愿,不需要号召,不需要动员,也不需要报酬。

    遵守规则、注重纪律是德国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尽管显得有些刻板,但德国人确实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法令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去自觉遵守;凡是法令明确禁止了的,德国人绝不会去违反。可能在许多人的眼里,德国人总是处处显得近乎呆板,又保守又缺乏灵活性,有时候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细细想来,这种呆板与不通人情正是德国今日得以雄居世界经济第三强国的位置的原因。如果一个国家的国人津津乐道的是“变通”、“灵活”,有时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规则无人遵守,纪律无人依从,令不行、禁不止,那会是什么样子呢?

    德国人还非常守时,只要是约定好的时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绝不会轻易变动。当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时,都会按时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被认为是不礼貌。如果约好时间后确实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都会向对方表示歉意,并请求对方原谅。而在我们的接触中,最明显的就是公共车的交通时间。德国汽车站的所有站台上都有明确的时刻表,每天各个班车的到站时间、这一站后其他车站每站的行驶时间等等,都标示得非常详细。而且让我们感到惊异的是,火车、地铁也就罢了,居然连汽车也真的都是按照时刻表进站、离站的。可见,德国人是多么重视和遵守时间,而重视时间、严格守时的人,一定都是珍惜时间的人,所有人都珍惜时间,效率怎么能不高呢?

    说到交通,又能够看出德国人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诚实。在德国,车站的站台都有售票机,既可以买到单程车票,也可以买当天以及周票、月票等。买到的车票在指定的区域内可以乘坐地铁以及巴士,这个指定的区域其实是很广的,把普通德国人的日常生活范围基本都包括在内了。而在德国,上车的时候是没有售票员的,当然也没有什么入口查票的惯例,更没有任何检票设施,这在国内是无法想象的。据说查票都是抽查,偶尔才有查票员查票,而一旦被查出来没有买票,就会根据地铁或火车,罚款40欧元或70欧元不等。据说,偶尔有被查出来的买错票或没买票的,也都痛痛快快地交罚款,乖乖认罚,没有抵赖或者发生口角的。

    德国人也很注重环保,超市里都不提供一次性的免费塑料袋,需要塑料袋的话可以买,但都很贵,折合人民币估计要七八块钱,所以一般人去超市时都会自备袋子。还有饮料的瓶子,瓶子是瓶子钱,饮料是饮料钱,有时瓶子几乎和里面的饮料一样贵。我想,环保意识不是一天两天就培养起来的,而且无论哪里的人都会有惰性,之所以国内的人环保意识不强,一方面是素质不高、不够自觉,另一方面也是立法不够,约束太宽松了。我在宾馆里看到的抽水马桶也和国内的有所不同,不但有冲水按钮,也有停止按钮,按下冲水按钮后,如果水量够了,就可以随时停止,更加节约用水。

    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更是德国人出了名的特点,我们在德国所见也确实如此。不论是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好,或者是政府部门或经济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好,工作的时候都是十分地敬业,接待我们咨询时,介绍的部分不会忽略任何细节,而回答的部分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没有“可能”、“大概”这样的词语。责任分工下,该谁做的就谁做,只要是在他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就一定做到让你满意为止。我们每次的询问、咨询都很细致,而且由于我们是外国人需要逐句翻译,花费的时间也多,但是工作人员们个个都解答得很耐心、很仔细,有时连我们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下了班的德国人却很会享受生活。每天的下班时间,无论是在河边,还是在草地上,都会见到散步、休闲、锻炼身体的人,有的是跑步,有的是骑车,也有的在一圈圈地溜旱冰。也有的家长把孩子一同带出来,大人逗,孩子笑,一家几口人其乐融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