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学的人,如果不热心政治,那是没有什么前途的,简直是一个危险的道路,我的痛苦的经验告诉我是如此。在“五四”后,我对文学发生兴趣,想把毕生的精力放在文学事业上面。起初我并不脱离政治,对政治是热心的,我最早写的一篇小说就是写自己同北京大学的同学们向那时的北洋政府请愿挨打的事情。不久就一天一天地逃避现实了,自己以为自己的小说越写越好,其实是受了欧洲资产阶级文学观点的影响,把中国的宝贵的现实主义传统一下子给扔了。那时鲁迅先生的《彷徨》正出版,我对它就不如《呐喊》初出版时那么热心,《呐喊》我是预约买的,如饥如渴地盼望它出版,一出版就去取书,拿在手上就看那一篇《自序》,非常受其吸引地读下去。《彷徨》也买了一本,翻开一看,没有著者自序之类的东西,只在卷头引了屈原《离骚》里面的几个句子,“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看了之后就很不懂了,也没有求懂的兴趣,扔了。这一扔,不但扔了鲁迅,也扔了屈原,也扔了司马迁等等。我自己的文学活动也继续了几年罢,几年之后就停止了,因为走进死胡同里面去了。直到解放后,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课,因为受了时事的教育,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有一天我体会到现实主义的意义,很自然地我记起《彷徨》的题辞,我当时真要流泪,我受的教育太大了!从此我对鲁迅,对屈原,有所懂得,爱他们。我过去,因为经过自己的劳动的缘故,对祖国的语言是真爱好,可是到现在才懂得什么叫做“形象思维”。不说别的,鲁迅用了“彷徨”两个字做了他的小说集的名字,这就表示鲁迅的“思维”,而做了鲁迅小说的题辞的屈原的诗句又是多么美丽的爱国者的形象呵!我过去以为我懂得中国文学,其实很不懂得,不懂得屈原,不懂得鲁迅,怎么配说懂得中国文学呢?要懂得屈原,懂得鲁迅,就必须有高度的政治热情,政治与业务不是分离的。我现在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兴趣非常大,感得前途无限似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