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护国讨袁-四川义军的反袁斗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张仲雷

    云南首义护国,聚集各省革命志士于昆明共襄大事,决议两路出兵,讨伐袁逆。一路由蔡锷统率的护国军第一军出兵四川;另一路则由李烈钧统率的护国军第二军出兵广西,将来会师武汉,底定中原。

    向四川进兵的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为蔡锷,总参谋长为罗佩金。下辖刘云峰、顾品珍、赵又新、戴戡四个梯团。梯团下各编两支队。以刘云峰率领的护国军第一军第一梯团为左翼,由云南昭通进攻叙州(即宜宾);在云南未宣布独立前五日(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就出发了。[6]护国第一军主力(第二、三梯团)由总司令蔡锷亲自指挥为中路,经贵州毕节出永宁。以攻取泸州。戴戡的第四梯团,策反贵州独立后,率领滇黔联军为右翼,经松坎以窥重庆。(此为云南初期出兵的计划,尔后有所改订)

    四川国民党人熊克武、但懋辛等在昆明参加出师会议后,即随第一梯团刘云峰部回川,组织义军。川军师长刘存厚则与护国军第二梯团先头部队会合后,独立于纳溪。其他还有各地纷纷起义的民军,均一致讨逆,以协迫陈宧迅速独立,并促使袁逆很快垮台。四川人民在这一斗争中与滇、黔人民一样,是很激烈的,也是有不少贡献的。兹就我见闻所及概述其斗争经过如下:

    一、熊克武随军入川,组织护国招讨军

    国民党人前川军第五师师长熊克武(四川井研人)、参谋长但懋辛(四川荣县人)、水师司令余际唐(四川荣昌人)在癸丑举义讨袁失败后,均由重庆出亡上海;熊克武还到了南洋,准备再事革命。

    一九一五年十月熊克武返沪,并邀但懋辛同往南洋教书。这时,帝制阴谋业已进行到投票决定国体的时候,并且南京已定于十月十五日投票了。熊克武、但懋辛目睹这违反时代的怪状,异常愤恨。但懋辛常向人说:“不管哪个想做皇帝我们都要反对。”继后,由于同在沪的党人李根源商讨和在滇党人的联络,知道蔡锷不久就要返滇起义。于是,熊、但二人就决定同其他党人一道先到河内,再转昆明。先后到河内的除李烈钧、熊克武、但懋辛、余际唐等外,还有井勿幕(陕西人)、李蔚如、张亚光、王维纲、彭远跃、周官和(以上皆四川人)等。从河内到昆明后,熊克武、但懋辛参加了十二月十九日夜宴的会议(唐继尧主持),次日即随同第一梯团刘云峰部,返回四川,组织义军,响应护国。

    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失败后,避居东京,不断组织力量,准备继续讨袁。因此,他在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秋,派遣了卢师谛为中华革命军四川总司令,吕超为川南区司令,石青阳为川东区司令。卢师谛受任后,还派了范毅为上川南区司令,丁泽煦为川西区司令,刘国佐为川北区司令。但是,他们都因条件不够成熟,没有立即发难。在帝制公开时,吕超复由上海潜回家乡叙州,约集当地少数党人,以仅有的步枪十余支,在府河泥溪、蕨溪一带活动,编组义兵,发动讨袁军事。

    熊克武在辛亥革命前夕,曾秘密运送同盟会在日本购买的枪械到达叙州,变易姓名,做过反清活动。所以,熊对叙州的一切人事情况,都是相当熟悉的。熊、但随军抵叙后,就协助刘云峰对叙州的攻击。同时,熊又以旧部团长吕超正在编组的中华革命军川南区司令军为基本,重整了讨袁旗鼓。因此,在护国第一军第一梯团攻占叙州后,由于刘云峰的电请,唐继尧就于一九一六年一月二十一日委任熊克武为护国军四川招讨司令,军队称四川护国招讨军。接着,熊克武就在叙州就任这个职务,并组织了司令部。因卢师谛不愿就这个司令部的参谋长职务,才改委但懋辛继任。委张亚光为副官长,余际唐为军需处长。当时的招讨军,仅以临时策反的汉军一营和水道警察、团练等为基干,编为两个支队,周官和为第一支队,吕超为第二支队。

    在他们参加讨袁斗争中,由于吕超所部多土人,熟习当地形势,协力护国军第一梯团攻击叙州时,曾夹击四川汉军朱登五、张占鸿部于牛喜场西北,获其船舶辎重。在北军冯玉祥旅增援伍祥祯旅反攻叙州时,吕超率部援光斗山,与北军搏战数日。继因护国军撤离叙州,熊克武遂命吕超收复叙南六县,以壮大义军声势。

    过后,因配合护国军主力反攻纳溪,熊克武派督战官向传义同吕超袭取了富顺。又命但懋辛和向传义进窥荣县。他们仅以三百人就击败了陈宧的补充团陈洪范等部八营之众于文峰场。这些战绩对占领泸州的北军(张敬尧等部),是有一定的威胁的。

    周骏接受袁逆伪命(任崇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率领所部第十五师由渝西上,进扰成都。护国军与招讨军相约,限期攻取资中、内江、隆昌,截断周骏部后方联络。熊克武令但懋辛指挥周官和支队任中路,民军司令邓经武(曾经滇军委过讨逆司令)攻隆昌之东,吕超支队攻其西,战斗竟日,即将隆昌攻下,东道得以无阻。

    周骏溃出成都,蔡锷奉命接任川督,从泸州赴省途中,与熊克武晤于简阳。这时,蔡锷已因军事劳顿,患病在身,对川省军事善后,还时刻怀念,筹划在战事结束后的适当处理。在会晤中,他以熊只身参加护国,建立功绩,尤其对隆昌一役,以少胜多,给予很高的评价。还以招讨军两支队所报的人枪数字,都较其他义军确实,无一点浮夸习气。因此,蔡锷决定举荐熊克武为川军第五师师长兼重庆镇守使,以便处理东道一切善后事宜。

    之后,熊克武就把四川护国招讨军移驻重庆及其附近,改编招讨军为川军第五师,恢复原来的番号。但此际的第五师仅有由吕超编成的第十七团、王维纲编成的第十八团两团。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于是年八月九日发表熊克武为重庆镇守使。

    二、刘存厚、钟体道先后起义响应讨袁

    川军首先响应护国的是第二师师长刘存厚(四川简阳人)。他是清季四川武备学堂申送到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回国后,在云南任过营长,同蔡锷、唐继尧、罗佩金既是士官同学,又在云南共事,彼此相当熟悉。辛亥革命后,刘从云南率滇军一营回川,被四川都督尹昌衡任为川军第四师师长。他就把这营滇军作为基干,编在这部队中。过后,第四师改编为第二师,刘仍续任改编后的师长。陈宧入川,“整编”川军,虽然刘存厚的师长得到保留,但“整编”后的第二师,就只有步兵八营了。

    云南宣布独立之际,刘存厚因清乡任务关系,已由成都移驻泸州。这时,他同蔡锷、唐继尧均有密电往还,商讨如何进行反袁的军事。在此同时,陈宧也电刘询问滇事消息,并派将军署顾问刘一清到泸,阴谋取代刘存厚的师长,但刘一清以条件不够成熟,未敢妄动。而刘存厚和他的旅长雷飙却乘势晓以大义,劝一清转说陈宧,赞成护国。继后,刘存厚接陈宧电令停止清乡,率部驰赴永宁,并以主力进扼古蔺的雪山关,严防滇军。另派北军冯玉祥旅、川军熊祥生旅(周骏部队)驻泸,北军伍祥祯旅进驻叙州。

    刘存厚率部到达永宁后,还接到北京海陆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的电:“……贵官忠勇素著,在蜀四载,治军清匪,卓著勤劳。圣主推心置腹,倚任方殷!虽道路传言谓与蔡、唐联络,不足征信!查古蔺雪山关,地形险要,只须以少数得力军队防守,彼滇军不得飞渡!若能守待曹军(指曹锟部队)之来援,则予该师以奖金四十万元。务望努力杀贼,以图开国之丰功,侯封之懋赏……”同时,陈宧又来电说,曹军蔽江西上,饷械丰富。滇黔贫瘠,弹缺饷绌,反对袁氏,定遭奇祸。刘存厚在这些电告之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前途和作出自己的抉择了!之后,刘集合所部团营长陈礼门、刘柏心、舒荣衢、梁镇、廖谦、邓锡侯、田颂尧等密商。结果均愿意响应护国,举义讨袁。他还于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一月二十日集合全体军官,在叙永忠烈祠中宣布这个响应护国讨袁的决定,也得到全体军官一致的拥护。

    当川军第二师全体军官业已一致赞成讨袁之后,一月二十三日,蔡锷又电促刘存厚速作准备,克日发动,并电告一切计划。统率办事处又来电,要刘分派部队会同陈宧派的北军,反攻叙州(此际叙州已被护国军第一梯团占领),攻克后,奖四十万元。于是,刘存厚就乘机先遣刘柏心部进扼安宁桥(长宁县属),舒荣衢部进占纳溪城东南棉花坡、马鞍山一带高地,以掩护川军第二师在纳溪的集中。其余部队由刘存厚自行率领,于二十九日进驻纳溪。在此不久前,护国第一军第三支队董鸿勋部到达毕节时,刘已派员前往欢迎,并引导他们前进,通过雪山关后,很快也到纳溪了。

    在第二师部队正向纳溪行进途中,士兵们业已传遍了这次行军的意义,很高兴地说:“到纳溪后大家就要戴红边边帽子,去打北洋军了!”(红边帽是当时滇军讨袁时用以识别的记号,在军帽上沿一红色布条)由此可知,护国讨袁事业,在广大士兵中是受到拥护的。

    先到纳溪的刘存厚同董鸿勋支队会合后,于一月三十一日用中华民国护国川军总司令名义发出讨袁通电。

    接着,刘存厚于二月二日在纳溪宣布独立,就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所委任的护国川军总司令职。此后,刘派遣部队协同董鸿勋支队进攻泸城,加入了泸纳战争,一直同滇军并肩与袁逆的北军作战,至袁逆倒毙而后已。

    在讨袁战争正进行中,已独立的各省首脑,为了指挥全国军队和对外交涉,商决于五月八日在广东组成军务院,并推定抚军十五人,互选唐继尧、岑春煊为正副抚军长。刘存厚也为推定的抚军之一员。在护国运动快要结束时,刘曾一度任过由第二师和第一混成旅刘成勋部编成的川军第一军军长。

    再说钟体道在顺庆(即南充)的独立经过。云南护国军兴,驻在川北清乡的北军冯玉祥旅奉令调赴泸州后,遗留下来的防务,由陈宧派川军第二混成旅钟体道部从成都前往接替。钟体道(四川华阳人)也是清季四川武备学堂毕业,过后,又考入北京陆军大学,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毕业回川,初任第三师胡忠亮部参谋长,陈宧整编川军,调为第二混成旅旅长。这个旅共有步兵四营,分编为两团,各营连内的兵员和枪支也是不够健全的。在钟体道未调赴川北接防以前,还由第一团团长倪文翰率去一营,开到犍为牛喜场一带担任清乡,这次能够开到川北的只有三营了。

    钟体道率部开赴川北后,司令部就驻在顺庆。部队分驻在顺庆、保宁(阆中)、潼川(三台)、绥定(达县)、绵阳等处。在这样宽广的地区内,兵力已经不够分配,但他还忠实执行陈宧所给予的任务,派遣一部军队同起义的颜德基部先战于开江,继后又战于渠县,逼使颜部向大竹撤退。过后,他第二团的连长王靖澄,在潼川独立,实力增大后,扬言要率兵到顺庆会师。在此之前,广安、邻水、渠县、大竹等县地方武力都纷纷起义,而独立了的潼川和这些起义的县,又都在顺庆的周围。钟体道在这几方面的威迫下,于五月中旬(成都陈宧独立以前)不得不在顺庆宣布独立。

    同钟体道一起在顺庆独立的,还有辛亥革命后任过四川副都督的罗纶和领导过四川保路运动的张澜。这两人当时都居留在顺庆家乡,不但是当地的权威,而且是久经世变、足智多谋的才士。钟体道独立时在顺庆成立了川北护国军总司令部,钟自任总司令,罗纶任总参谋,张澜任政务处长。顺庆独立的文告,就是他们三人共同署名的。

    过后,陈宧在成都宣布独立,还把顺庆纳入在四川独立范围中,扩编钟体道部为川军第三师,以钟体道任师长;又任张澜为嘉陵道尹。不久,陈宧被周骏逼走,退出成都,由绵阳转道遂宁,东下重庆,钟体道从顺庆专赴遂宁,为陈宧祖饯,大摆筵宴。这些正说明钟体道在护国运动中的立场与刘存厚不同,是一贯依附陈宧的,也是间接拥护帝制的。

    三、四川各地起义的民军

    滇黔倡义护国以来,四川人民激于同仇,也同云南、贵州人民一样,在护国运动号召下,团结一致地驱逐北军,讨伐袁逆。除熊克武随军入川组织义军和刘存厚、钟体道先后响应讨袁外,在四川各县还有许多揭竿而起的民军纷纷树立义旗。首先发难于川西,接踵继起的为川北、川东,很快就遍及于全省。虽然,他们之中起义的时间有先有后,组织的力量和方式也各有不同,甚至还有些是招集绿林以编制成军的,但他们总的目的,都在推翻帝制,打倒袁逆,意义是相同的。下面,仅就可能搜集的民军起义的事实,叙述于次。

    1.崇庆、温江方面的活动

    在川西最先组织起义的,是卢师谛所委的上川南革命军区司令范毅(四川新津人)。他在四川陆军军官学校肄业后,于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曾参加国民党二次革命在宁赣的独立,随同黄兴攻击上海制造局,失败后潜行返川;后又在卢师谛部中参加重庆癸丑讨袁之役,与入川陕军激战于梁山、万县间,不幸又告失败,遂回乡隐匿,以待时机。袁逆帝制阴谋暴露,范奉令在成都秘密组织护国军筹备处,进行反袁活动。范联络了许多反袁人士和刘存厚留守成都的连长杨光远,预定在一九一六年三月三日清明节时,待杨光远连到达后,约同已经起义的孙泽霈、吴庆熙率队前来,里应外合,一举而占领崇庆县城,宣布独立。范还先期到了崇庆县城。但这个预谋不幸泄露,为驻军川西区清乡司令黄植部侦知,范就在县城内任重远家被捕,连同任重远、高俊卿(另一驻军营附)二人,均为黄植所杀害。

    在此以前,另有任过川军团长的保路同志军健将孙泽霈(四川崇庆县人)、吴庆熙(四川温江人)和丁泽煦、张尊等,因已同革命军四川总司令卢师谛取得联系,遭到当地军警的迫害,于一九一六年二月在刘家濠(崇庆、温江、双流三县交界处)起义,建立四川护国军司令部,吴庆熙任司令,孙泽霈为副司令,丁泽煦为总指挥。过后,因与范毅所谋未能实现,并侦知邛崃守军仅一连,他们就率队攻占了邛崃县城。不久,陈宧增派部队到达,他们又退回崇庆县境。于是,崇庆县的三江镇、怀远镇等乡镇的人民,纷纷起义,响应护国,由吴庆熙、孙泽霈组成部队,达五六千众。这时,黄植所部军队同护国军战斗,迭次遭受很大的损伤。接着陈宧因兵力不够分配,又把黄植调走,遗留在崇庆县的李宗汉营,更没有勇气作战,只好闭城固守了八十多天。结果,陈宧也没有把这一起义军打垮,起义军反而还时有向成都进迫的危险,使崇、成(两地相距仅九十华里)道上发生了不少的虚惊。

    2.在自流井起义的急进军司令卢师谛

    在癸丑讨袁失败的川军第五师团长卢师谛,逃亡日本后,在东京接受孙中山委任,重组四川革命,但以事滞留上海,于一九一五年十二月才经云南回川。在熊克武成立护国四川招讨军时,卢欲自往川西收集孙(泽霈)、吴(庆熙)、丁(泽煦)、张(尊)诸部,遂不就熊所委任的参谋长,而到达了自流井(即自贡市),另树讨袁旗帜,自任急进军司令。继后,卢师谛就驻在自流井,另派党人专返成都,劝说陈宧。陈宧虽然没有立即宣布独立,但由此也同卢有了一些往还。陈宧在成都独立后,委任卢师谛为四川护国军第四师师长。卢就职后即以在潼川独立的王靖澄任这师的第七旅旅长,周炯伯为第八旅旅长。在崇、温一带起义的孙、吴、丁、张各部,都改编在第四师中,任张尊为第十六团团长,孙泽霈、吴庆熙两人为骑、炮兵团长。

    3.在潼川(三台)独立的王靖澄

    川军第二混成旅第二团连长王靖澄(四川崇宁人),原为国民党人,四川军官速成学堂毕业。因奉命从顺庆到成都领运枪械,即与在省的党人李崇高、谭创之等密谋起义,响应讨袁。另一党人杨维还想在成都先据鼓楼发难,并约集在崇、温一带活动的吴庆熙部策应。王靖澄拒绝了杨维的主张,说:“如果在城内发难,必然会使人民遭受无辜的损失,不如在城外另寻有利的地方起事,活动范围较大,而且进行起来也容易些。”这样商决后,王靖澄就暗中进行准备,并等待时机发动。

    不久,王靖澄又奉令押运械弹返回顺庆,陈宧以沿途不靖,派北军一连护送,一齐从成都出发。在经过赵家渡(距成都约一百华里)附近山地风洞子时,王靖澄率部抢先占领高地,钳制了正在山谷中行进的北军,经过短时间的战斗,就将这一连北军全部缴械。于是,部众共推王靖澄为四川讨逆军总司令,接着他就率部进占潼川,于五月八日同谭创之在潼川宣布独立,并以谭创之为政务处长。同时,他们还派有代表王述怀、方潮珍二人到成都,劝说陈宧迅速宣布独立,组织北伐。

    过后,王靖澄应卢师谛原约,把他的部队一并编入四川护国军第四师中。

    4.杨维另组的四川招讨军

    在护国军正向四川进展的同时,任过四川警察总监的同盟会会员杨维,因赴陈宧之约,由家乡永宁来到成都。之后,他随时与党人杨兆蓉、黄仲宣、张致祥等密谋,急欲在成都起义,响应讨袁,但当时省城戒备甚严,没有发动的机会。杨维遂另择在灌县发难,并改着了邮工绿色衣服,混出了成都西门。次日(五月某日)即以预先筹集散处在灌县各乡场的部队,攻占了灌县(距成都一百二十华里),成立四川招讨军司令部于灌县城内,委任宋辅卿、白润之、周星五三人为团长。

    过后,陈宧宣布独立,又函邀杨维返回成都,并委任杨为四川护国军第一师师长。周骏率部西上,陈宧出走。陈令杨维仍留成都,还派其兼任兵工厂总办。继后,因杨部运送械弹出城,被思骏部队阻止,发生冲突,在成都东城一带对战一日。杨维部队不支,又转退灌县。此时杨维已获悉熊克武在叙已建立了招讨军,遂自己改称为四川第二招讨军,并派人往汶川、茂县、松潘、懋功等处,招集汉军,以扩大第二招讨军的力量。

    5.在大竹宣布独立的肖德明

    原为众议院议员的国民党人肖德明,在袁逆解散国会后,即由北京返川,停留于重庆,常同党人密谋,待机举事,共灭国贼。护国军兴,滇军入川,肖遂急返大竹家乡,并于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二月下旬,在大竹宣布独立,部众公推肖为护国军川东总司令。当时,北军入川的统帅曹锟,雄踞重庆,所部兵力正同护国军在泸州、纳溪交战中。肖认为敌军后方空虚的川东北,正是义师很好的活动场所,但必须壮大声势,使北军随时随处都感受威胁,才能有利于护国事业的迅速发展。因此,肖就将万余之众的川东护国军,分编为六个支队,并给予它们任务。以颜德基为第一支队,攻击梁山、万县,以阻绝北军后方运输;郭少华为第二支队,攻开江、宣汉、城口、万源等县,以杀减川军之势;江筱臣为第三支队,攻击忠县;以从云南归来的王维纲为第四支队,攻丰都;熊湘为第五支队,侧击邻水、垫江;张春霖为第六支队攻开县。这时,他们还得到在广安起义的郑启和的声援,力量也就能够控制川东北地区了。

    在川东护国军中,战绩较为显著的为第一支队颜德基部(颜原为川军第五师干部、四川达县人)。颜在肖德明独立前起义于开江,曾集合万县警备队和垫江团防等地方部队八百余人,分编为五营,自率三营攻击开县,其余部队留守开江。驻万县的北军张敬尧部闻警,派兵往援,进至开江陈家坝;川军钟体道也派遣部队,连同达县、宣汉、梁山等地方团队,围攻开江;两部都距开江县城约三十华里。此时,颜德基已率部到达临江寺(距陈家坝四十里),很奋勇地将留守开江的部队,一齐撤至临江寺,共同攻击陈家坝的北军。但颜德基没有待开江的部队到达,就于二月十八日与张敬尧的部队战于陈家坝,仅半日战斗,即将北军击溃,夺获步枪百余支,子弹四万余发。颜部由此得到了一些军事补充。至于开江方面被钟体道部围攻以后,没有援兵前往,在十八日夜失守,留守开江的党人傅儒材、肖宅三均被钟部杀害。

    继后,因党人曾子政、何新斋传达,知肖德明已独立于大竹,颜德基于二月二十九日把部队开到大竹,编入川东护国军,接受肖德明的指挥。之后,颜德基于三月十四日奉令攻渠县,同钟体道部战斗二十余日,仍返大竹。四月八日又奉令攻击在梁山的北军吴佩孚部,得梁山警备队反正后的策应,遂将北军击走,俘获敌军人员、马匹三百以上,枪支千数以上。

    护国军事结束,肖德明自以文人不愿治军,把部队交与重庆镇守使熊克武编制。颜德基也于九月十八日将所部交出后辞去。第五师的第十八团(团长王维纲),就是由这些部队编成的。

    6.在广安起义的郑启和

    在未起义前的郑启和即已驰名川北,啸聚了许多队伍,窜踞山区,在营山、广安一带活动。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冬,陈宧曾派冯玉祥旅开赴营山,同郑启和作战。但郑以地形熟悉,出没不常,能够避免冯部攻打,转移到广安暂住。护国军兴,冯玉祥旅南移叙州,遗防由钟体道旅接替。钟部兵力既微,所任地区又复辽阔,致处处都现空虚。同时,郑部实力亦有所增加。当地党人谭诗策动郑启和在广安树起义旗,建立川北护国军名号,郑启和为司令,谭诗为副司令。

    过后,钟体道旅在顺庆独立,复被陈宧编为第三师后,钟认为郑启和借名护国,为害地方,派新成立的陈万仞独立团开赴广安,攻击郑启和部。郑启和虽同陈万仞互战了几天,但结果广安竟被陈攻下,郑启和遂暂时隐蔽了。

    7.在酉阳、秀山独立的石青阳

    前川军第五师团长石青阳(四川巴县人),在癸丑讨袁失败后,也同卢师谛一样,流亡日本。护国军兴,他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同党人郭崇矩、张佐臣、刘扬等取道昆明回川工作。在昆明时,石青阳以自己人力物力不够,在进行时,必定有不少的困难,曾面请唐继尧给以协助。唐允其所请,但须石改称护国军为条件。而石仍坚持孙中山所委的中华革命军川东区司令名义起义,不愿改称。因此,在石青阳临行时,唐仅馈送旅费二千元,其他帮助的话也就作罢。

    先是革命党人李善波(四川叙永人,四川军官学堂第一期肄业)率同县王子履、王子躬等已起义于龚滩(酉阳县境内),号复命军。王子履击溃由湖北开来的北军部队一营后,占领了酉阳、秀山两县。石青阳到了酉阳,因李善波赞同讨袁,愿意受石节制,石就将李善波的部属同汤子模部分编为两个支队,并树立了中华革命军川东区司令的另一面讨袁的义旗。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五月石青阳率部移驻彭水,已准备向涪陵前进。但因叛变了的李善波一部同汤子模支队在彭水城内巷战,石遂密同幕僚等三十余人,乘夜返奔酉阳。过后复集合汤子模部和新收集的唐鹏程各部四千余人,再出黔江,经石柱、涪陵以威胁重庆。这个活动一直到北军出川后才告停止。护国运动结束后,石青阳仍以原来名义,留在原驻的酉、秀待命。

    8.在雅安起义的刘成勋

    前川军第二师旅长刘成勋(四川大邑人,武备学堂毕业),在陈宧整编川军后,被调为将军署咨议,留居成都。护国军兴,刘成勋率人潜赴康定,劝说川边军第一团团长陈遐龄在康起义,响应护国。但这个劝说,没有获得成功。刘就设法暗中窃取了陈的马枪八支,急转雅安。刘还转骗陈遐龄留驻在雅安的王营,说陈遐龄已赞同起义,邀王同意,当得王首肯,遂一起在雅树立义旗,宣布讨袁。部队称川南北伐军,刘成勋自任总司令。不久,“用八杆马枪起义的总司令”,即已脍炙人口,普遍传说在民间了。后来,刘存厚委他为护国川军左翼总司令,部队移驻新津。

    护国运动结束后,刘成勋的队伍改编为川军第一混成旅,刘任旅长,归刘存厚指挥。

    9.在越西的两次起义

    护国军兴前一年,党人童毅公,奉熊克武之命,组织青年将校团于成都,暗中集合志士,进行倒袁工作。当时加入这个将校团的有谢简、吴之英(均四川军官学堂毕业)、宁懋、李烈如、陈维新等。一九一五年冬,童毅公潜赴越西,组织力量,就地举事。以李烈如任过边军营长,又得到部下拥护,发难以后,可能有些边军参加,壮大义军声势,将来也容易获得进展。但是,这个预计在起义以后完全没有实现。童率部同边军相持于汉源(越西到雅安道上),宁懋(湖南衡阳人)为敌伏兵所击中,阵亡。李烈如(湖南宝庆人)单独入敌营,想以讨袁大义说服边军,也被敌营长王政和所擒获,被害于汉源狱中。

    这时,谢简、陈维新、吴之英等都在雅安川军辎重营中任职。他们企图用雅安的力量,声援越西举义。谢简更为愤激,还暗藏手枪往谒营长袁昌睃说,如袁不从,就以枪迫袁就范。但不幸这事为袁发觉,谢简(四川璧山人)被执,被袁杀害于雅安西城外。在谢简被执时,袁昌睃还使用了酷刑,以追诘同谋的人,谢慷慨地说:“大义所在,不知其他!”因此其余参加的人,均以得免。

    与此同时又有瞿宝琴、李德吾等在越西独立获得成功。

    10.随军入川起义的张煦和郑英

    前任川边经略使署(经略使尹昌衡)护卫团团长张煦(四川泸州人),于癸丑讨袁之役,响应重庆独立,在康定起义失败后,由云南逃亡南洋。云南倡议讨袁之际,他同卢师谛一道回国。到达昆明后,即随护国军第一军第二梯团顾品珍部同行返泸。接着,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委任张煦为护国义勇军第一支队长,张便急切地组织义军,把白水滩(泸州属)一带团防壮丁都编制在这支队中,并立即投入在泸、纳的战斗,作护国军的游击部队。

    泸、纳战斗时,张煦还同廖月江大队,受过滇军金汉鼎支队的指挥。过后,周骏率兵西上,进扰成都。蔡锷手令张煦,拨归护国军顾品珍梯团指挥,出兵于犍为、乐山间,以截击周骏部队。在这些战斗中,张煦都有相当战绩。护国军事结束,罗佩金代理川督,整编义军,委张煦为雷马屏屯殖使并兼全川汉军统领。

    另外,还有随第二梯团顾品珍部入川的郑英(号经武,四川荣昌人,重庆蜀军将弁学堂毕业),在癸丑讨袁之役,即一度组织民军,协助川军第五师战斗。护国军兴,郑英随军入川,间道返荣昌,再建义师。郑原来联络的永川、荣昌一带的哥老会首领王泉之、张云程等均率众来归。王泉之绰号“瓷器罗汉”,为当时有名匪首,他们的部队,都是由匪组成的。

    郑英将王、张两部改编后,即就任顾品珍所委任的讨逆军司令,仍接受顾品珍指挥。在熊克武截击周骏部队攻击隆昌时,郑英又参加了攻击隆昌的战斗,接受了熊的指挥。

    (附言:本文部分资料是根据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李乐伦、游宴如、郝旭晖、刘善征、张持华先生的回忆写成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