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表情-忧伤的“飘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以后我得出言谨慎。

    元宵节那天,我巧遇“广昌孟戏《长城记》(三夜本)最后的演出”,惊奇之余,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散文,发表于《江西日报》2004年4月23日B4版,而在B3版上有一则消息《谁为孟戏振旗鼓》,云:4月3日晚11时许,广昌县孟戏剧团价值23万多元的排练场、道具、服装、音响等设备遭到火灾被毁,火灾是由于剧团隔壁的房屋电线老化引发的。在火灾后的废墟上,数百名群众和剧团演员们声泪俱下,均已年过八旬的老艺人刘挺荪、谢传福和刘宗兴,更是老泪纵横……

    从样报上读到这则消息,当时,我并没有把它与甘竹镇大路背孟戏剧团联系起来,与观看三夜本最后那夜的演出联系起来,因为它说的是广昌县孟戏剧团,甚至,我还诧异,县里也有孟戏剧团?

    不料,五一节过后,我看到了三张照片。焚后的剧场,自是一片狼藉,砖瓦满地,梁柱成炭,四围的外墙倒是没有全部坍塌,大门上方,保全下来的招牌令我大吃一惊。没想到,这竟是让我等一行人意犹未尽、相约来年再访的地方!

    “最后的演出”简直是恶魔的符咒。我真该用一块脏抹布擦擦嘴的。不过,选择这个题目时,虽然是特指三夜本第三个夜晚的演出,“最后”的确在我心里投下了浓重的阴影,我走不出它的笼罩,于是,便包藏了几分警醒世人的用心。因为,从我为《长城记》惊奇的那一刻起,就有一股无奈的忧伤紧紧地攫住我的心。好像冥冥之中我料知了它的某种不测,孩子似地失声惊叫。

    我为那声惊叫忐忑不安。仿佛惊叫就是一种过错。值得庆幸的是,我的那篇文章虽在正月里就写好了,直到四月份才交给报社,很侥幸地与火灾打了个时间差。否则,真是乌鸦嘴了。这正是后来大路背孟戏剧团刘先忠、谢良生等三位负责人找上门来,叫我能够坦然面对的心理堤防。

    三位农民,三条汉子。他们从包里掏出了那张报纸,翻开了那个让我紧张的题目,述说着那场大火。这时,他们眼里闪烁的,不是叫我心虚着的怪罪,而是感激。好像我的文章是特意为那场火灾而写的。当然,他们不是专程为感激而来的。火灾发生后,剧团的班子为研究剧团的命运,曾开过三天三夜的会。他们的共识是,不能放弃民族民间文化的这一瑰宝,放弃就是断送。为此,他们每人捐资一百元,并向社会发出捐助呼吁,希望通过社会的帮助重建孟戏剧团,让孟戏代代相传。他们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不是说到孟戏都如数家珍,都慷慨激昂吗?

    作为一个文字匠,我所能付出的还是文字。没想到,他们竟也很满足地离去了。后来,我得知,他们大老远地赶到省城,除了想向有关部门呼吁,还想找一对十分关注孟戏的专家夫妇,指望他们帮着说说话。可是,他们心急火燎地到了专家的家门口,一个愣怔之间,念及人家年纪大了且尚在病中,终是不忍让老人焦心操劳,竟毅然打道回府了。

    带回去的,只有自己掏钱买的锣鼓家什!

    我是在剧场的废墟上得知他们省城之行的结果的。四下奔波的艰难,倒是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救的决心。议到重建剧场事,六十七岁的老演员罗金定竟提出自己动手上山砍树,以节省开支。

    再访孟戏,我才知道,共有三十多位演员的大路背剧团,也演皮黄戏(盱河戏),常演的剧目有二十多个。春节期间,除了一台孟戏,还演了四夜的皮黄戏。罗师傅是老生,十一二岁学皮黄戏,最初在《三娘教子》中扮儿子。为什么不学孟戏呢,他的父亲就是演孟戏的旦角,原先三夜的孟姜女由罗父一人演。没想到,说话有些腼腆的罗师傅回答倒是很男子气,当年他不愿学孟戏是因为不肯扮女性。如今,他在《长城记》中扮演许父等角色,不知是因为旦角有女性充当他无须顾忌了,还是为了后继无人的孟戏不得不挺身而出?

    当我得知刘先忠、谢良生与扮演孟姜女的刘妻都是去年才学的孟戏时,忽然感觉到了几分悲壮。因为,看上去,他们已不年轻。仿佛,他们就是为青黄不接而生,为余音绕梁而长,为四百年的《长城记》而活着,而老去。

    我得到了三册油印的《长城记》戏文。娟秀的手书,让我想起久违了的钢板、蜡纸和那种古老的油印机。其中两册是用年画作的封面,一册画着慈眉善目的财神爷,另一册是象征着金玉满堂的胖娃娃。随手一翻,恰好翻到孟姜女那长达四十多分钟的唱段——

    (唱)【山坡羊】:割同心,鸾凤剖镜,

    分比翼,鳞鸿杳信。

    泣熬熬,秋蝉蟋蟀悲咽哽。

    乱纷纷枯枝败叶零尽。

    (夹白):霜冻,予到,大寒又将至矣。

    (唱):伤情,对景撩起思夫恨,

    因此上捣秋砧熨帖寒衣亲送行。

    (夹白):孟姜女!不知与我范郎团圆与几时?

    (唱):夫啊!好叫我拖泥带水奔驰道。

    也只是,亏煞你执锐披坚,筑长城……

    元宵节夜晚的情景历历在目,孟姜女悲悲切切的声腔言犹在耳。可是,随着那场火灾,剧场化作了灰烬,服装道具化作了灰烬,锣鼓乐器化作了灰烬,想必挂在后台墙上的那些绚丽的“飘老”,更是难逃此劫了。

    我曾这样感慨那满墙的髯须:“飘老,一个叫我怦然心动的词汇。它让年龄爽朗起来,让时间飘逸起来,让身体获得了尊严,让生命的法则获得了摇曳的多彩的魅力。”

    飘老无存,刘家班子的孟戏能浴火重生吗?

    答案不仅在他们目前所做的努力中,也在他们对那场大火的充满敬畏的描述之中。顷刻间吞没了剧场的大火,居然没有火舌朝大门外蔓延,这让人们甚是惊奇。人们对此的解释是,门外就是紧挨剧场的将军殿,其中供奉着三元将军和清源祖师的神像。缘此,将军殿又称作孟庙。最奇的是,将军殿的后殿是化妆间,与剧场的后台有门相连,剧场里的铜铁都被烧化了,而那道木门却安然无恙。

    面对此情此景,也就由不得你不满怀敬畏了。也许,充满敬畏感的信仰,正是人们重建剧场的精神动力。此后不久,我便收到了来自广昌甘竹的请柬,浴火重生的大路背孟戏剧团将举行开台庆典。走进新建的剧场,在那肃穆的气氛里我获知,这开台庆典可是百年难得一见,其程序和讲究谁也没经历过,只能凭着老人靠听说得到的记忆来想象和设计。

    人们小心翼翼地忙碌着,神色庄严地招呼着观众,说话都是轻言细语的,而且,议论剧场曾经的火劫是为大忌,进大门时两边的楹联就作了暗示:“沧海复桑田喜四方援助弦管重调,楼台易瓦砾看莫论仍美旧貌换新”。竟也奇怪,无论文化程度如何,陆续进场的观众都很自觉地“看莫论”,一个个虔敬得很。

    晚饭过后,等到夜色渐深,演员、乐手纷纷登台,此时,有人执笔站在台边一一为他们点额。台下前面的坐席留出一片空场,村人相互叮嘱,等下会有鬼从此经过出大门,千万别被它撞到了。主持庆典活动的剧团负责人好像对此也特别在意,不时过去维持秩序,还轻声提醒拎着相机的我。剧场里陡然充满了神秘感。

    开台庆典的第一个节目是“跳加官”。将军、道士、僧人依次出场,各自唱念做打一番。我注意到,在节目开始之前,戏台的地上扣着一些小瓷碗,瓷碗间隔一大步,作方形整齐排列。当一手执拂尘、一手举公鸡的道士出场时,随着场外鞭炮大作,一头厉声嚎叫的猪被几个壮汉拖到台前,在他们给猪放血的瞬间,台上一片吆喝,原来前后台的演员、乐手都冲到戏台中央,或以棍击,或以脚踩,把那些瓷碗都打碎了。这个情节发生得很是突然,让人不禁愕然。接着,人们迅速把那头被宰杀的肥猪拖出剧场,地上的一大滩血迹热汽腾腾,温热的腥气和辛辣的硝烟味弥漫在剧场里。

    方言土语的唱段我听不懂,但后来形象极其丑陋的鬼魅登场时,它们有一段伴着狞笑的念白,让我依稀听出了个大概,鬼魅们是觊觎着“广昌县甘竹镇大路背”呢。小鬼们抬着大鬼,很是张狂,但一个个尖嘴猴腮,分明是一群饿鬼。

    就在鬼魅横行之际,庆典演出进入了高潮。随着钟馗的出场,大鬼小鬼匍匐在地,连连叩首,突然间,又是一阵齐声怒喝,演员和台上其他人等各各手持照妖镜,一起出来驱鬼。剧场门外再度鞭炮炸响。鬼魅们仓皇下台,夺路而逃。

    在此之前,尽管心存畏惧的观众已给它们让出了道,但那位负责人还是用自己的身体挡在观众前面。据说,万一有人被它们撞到,那人就晦气了。这些鬼魅要捡小路一直奔逃到村外的河边,洗脸卸妆,还原为人模人样,才能回到剧场;而庆典演出之所以要拖到夜深人静才开始,也是为了避免让路人撞见了鬼。

    开台的庆典,经过逐疫驱邪祈太平的仪式之后,就可以上演这个乡村孟戏剧团的拿手好戏了。它象征着一次复活,古老的孟戏复活在人们的热爱之中。在第一次领略孟戏风采至剧场“旧貌换新”的这一年里,我屡屡被他们的热爱感动着。我记得刘先忠、谢良生等人曾在我面前夸耀大路背刘家班子往昔的“神气”,说甘竹流传这样的顺口溜:大路背神气,舍上争气,赤溪土气。意指大路背刘姓居住在甘竹镇上,历来乡绅较多,所以演员中不乏乡里的显赫人物,甚至乡长也禁不住披挂上场;舍上戏班没有几位曾氏演员,只是争口气而已;赤溪的演员都是种田人,外出演戏也是穿草鞋,乡土气息浓厚。刘家班子曾经以此为荣,与“争气”的曾家班子当面锣对面鼓地唱起了对台戏,观众就坐在两座戏台之间,任凭两个戏班子争夺。想来,那比拼才艺的场面定是精彩纷呈。

    在开台庆典之前,我从剧场旁边的孟庙进去,穿过作为化妆室的后殿上了后台,只见一位戴着老花镜的婆婆坐在窗下,就着一方光亮,把五颜六色的珠子缝缀到凤冠上去。后台的一面墙上挂满凤冠,另一面墙上飘老依在。这时,有人告诉我,官帽上的翎子叫做“跳毛”。像上次认识飘老一样,这个词再次令我怦然心动。

    跳毛,这声乡土而亲切的称呼,让神灵凡俗化了,让达显平民化了,那些朴实憨厚的农民因为拥有了它,就可以主宰戏里乾坤,而他们的内心因为拥有了艺术,从此抖擞起来。

    不过,在抖擞的跳毛之下,那些浓妆的面目已不年轻。曾经挂在剧场里的几幅年轻的合影照片,在那次火灾中未能幸免。我愿为这喜庆的开台拍一张合影,然而,我相信,在我镜头里,那些让年龄爽朗起来的飘老,真的会因为孟戏的后继无人而衰老,而忧伤……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