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表情-美丽也是辟邪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婺源去得多了,但走进游山村却是偶然。它在返途的路边,头天看过长径傩,大年初三的暖阳又诱惑着我岔向了一条乡间公路。我要去寻访一个美丽的传说,寻访传说中的凤凰。

    是的,游山村的来历是有故事的;而这个故事,非常生动地诠释了人在与自然对话时的能动性。

    这块风水宝地的被发现,得益于该村董氏开基祖的慧眼。唐天宝年间,他漫游到此,对这里的山水一见钟情,便用自己的名字把山岭命名为浚源山,把村庄叫做浚源村。传说某一天,有大鸟飞临浚源山上,此鸟硕大无朋,绿羽长尾,红冠高耸,声如洪钟。随之而来的是一位老者,称:“此鸟莫非凤凰耶,凤凰不落无名之地,此大吉大利之兆也。”

    鸟瞰这山里水乡、梦里山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呈太极图阴阳形穿村而过,村人恍然大悟,遂改山名为凤游山,改村名为游山村。

    听说,如今的游山村是婺源县最大的村庄,有人口逾三千。打瞻云亭一进村,我就感到了房屋的稠密和拥挤。铺着石板的村巷纵横交错,家家门前几乎都没有比较宽敞的空间,那些巷子却多有我在“歪门斜道的村庄”吉安钓源所见到的那种一头大一头小的“棺材路”。我经过一条最窄的巷子,刚好能容一个身板,若是胖子,那就得委屈着侧身而过了。

    叫人怦然心动的,还是那条弯曲着贯村而去的小溪。小溪悠闲地躺在村庄的怀抱里过年,想必它是阅尽了辞旧迎新的盛大景象,溪边到处堆着红彤彤的炮竹屑,溪水中贴着红彤彤的春联,当然,溪水中还码着一堆堆色彩鲜艳的塑料用品。两岸林立的店铺都早早地朝向小溪敞开店门,临水的一座座街亭成了商品橱窗,它们简直就是为了向溪水展示各自的琳琅满目。仿佛,小溪才是它们的主顾,才是它们的财源。

    弯弯的溪流之上,架有多座石桥或木桥,过往十分便利。从一头望去,这一线溪流几乎就是一条宽阔的大街。游山村如此浓重的商业气氛,让我惊奇。其实,在历史上它也是靠经商发达起来的。领着我穿村入户的村长就不住地慨叹,游山过去没有出过县官以上的官宦,所以村中没有什么名人留下的胜迹。他的意思是说,此地之所以难以发展旅游,原因就在于此。

    然而,游山村却给我以独特的韵味。小溪两边的店铺和街亭,仿佛是游山村历史的《清明上河图》,在变化的生活中,依然透露出传统生活的神韵;村庄的择址傍水依山,山环水复,以太极图阴阳形的溪流为中心,民居建筑顺水延伸,两边扩展,整体布局渗透了风水理念。扼守村庄水口的,有函谷关,还有一座跨溪而建的单孔石拱桥,称题柱桥,桥上是高耸的凉亭,亭内方柱上有联云:“村大龙尤大隐隐稠密人烟,桥高亭更高重重关闭财气。”便是夸耀此方风水宝地的好处。看来在高桥之上又建高亭,是颇有讲究的,为的是更严密地把握水口,聚财藏富,以防不虞。

    凉亭内另一联云:“登高桥远眺儒林赞扬古迹,站函谷遐思文笔羡慕前徵。”赞扬也好,羡慕也罢,从骨子里来说,依靠经营茶叶发家的游山人终究还是无法抵御金钱的诱惑,他们可能更热衷于在会宾楼里煮酒品茗,尝茶论价。在这里,若是深入村巷,很难看到江西古村中常见的那些炫耀的牌匾、堂皇的门面,倒是可以遇见门面很不起眼的老字号。比如,我经过的“永兴号”,房屋低矮,店面为可拆卸的门板,店铺坐落在村巷的丁字路口,店门却稍有偏斜,以避冲煞。有的民居门面虽简朴,内部木构件的装潢却也颇为考究。不知这是否与商家不肯轻易露富的心理有关。

    简朴、内敛的建筑装饰风格尤其体现在宗祠建筑中。游山董氏除了有十余座房祠外,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总祠。祠堂大门只在石枋上雕以万字不回头及花卉纹饰,朴实而敦厚;里面的梁枋更是简单地以云纹浅雕略作勾勒,最华丽的地方应是梁枋与斗拱之间的挑板了,那里透雕着凤凰和花朵。

    在这两侧堆放着禾桶、头顶上横架着水车,充满凡俗气氛的宗祠里,凤凰仿佛是横空出世,显得那么高贵圣洁!

    村长告诉我,凤凰的形象在游山的老房子里随处可见。的确,我在古民居厅堂的木雕、门罩的石雕或彩绘中也看到了。无疑,游山人对凤凰情有独钟,和那个传说有关。那个传说不只是给人们以吉祥的祝福,也在他们的血脉里投下了可以流传百世的心灵影像。

    然而,传说并非都是浪漫而虚幻的诗篇,传说也可能成为非常实在、非常具体的另类说法。村长站在享堂台阶边,指着天井沟中的一处积水,讲了另一个故事。他说这一汪积水常年不干。这里无疑就是董氏发脉的源泉所在了。董氏的开基祖本来独门独户居住在浚源山东麓,他家养的老母鸡在离家出走一个月后,忽然回家了,而且它竟带回了二十多只鸡雏,那就是浩浩荡荡的一群。主人自然喜出望外,这是家族发达的旺象呀。于是,主人在那只老母鸡的引领下,披荆斩棘翻越山岭,找到了母鸡一个月来孵化小鸡的地方,并毅然举家迁至此地。这里有一口四季不干涸的山泉,董氏宗祠把山泉圈入其中,正是把它视为神圣了。

    母鸡和神鸟,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情感联系?那母鸡该不是凤凰变化而成的吧,为了给人以更为明确的神示?

    我愿意相信我的主观臆断。因为,我感受到了游山人的浪漫情怀。比如,在这么拥挤的村庄里,居然有一座十分开阔的乡村广场。那是坐落在溪边的戏坪,戏台上赫然写着“游山会场”。刷在戏台对面民居墙上的《民约》称:“凡大、中城市皆有一广场,而我游山方圆几十里之大村,应有一块较大而整洁的场地,供全体村民开大会、休闲、娱乐、看大戏、游龙灯之用。”为此,作出了不准在戏坪坦上乱搭乱堆等诸般规定。

    尽管,此地的卫生状况仍然叫人摇头,但一个村庄的坪地,竟敢向大中城市看齐,气魄不可谓不大矣。想必,若要唱大戏,这儿当是人山人海。

    游山村的板龙灯是很出名的。每年元宵之夜,村中都要举行游龙灯活动。长长的板龙灯游走在弯弯的溪河两岸,仿佛巨龙腾云,又似蛟龙探海,水里地上,都是灯火世界。那番情景,想来便令人兴奋不已。我遇见一位来乡村采风的青年,端着相机正在捕捉溪边的风景,他会在这儿流连忘返直到元宵之夜吗?

    游山之行让我惊奇的还有一个细节,若不是朋友介绍,我几乎和它擦身而过。那是插在民居大门两边的一种植物的枝叶,似竹非竹,叶形像竹叶一般,叶色却是斑斓多彩,由绿渐变为黄色、红色,当地人管它叫金竹。其作用无非是用来辟邪,可是,我走遍江西乡村,除端午时节人们会插菖蒲、艾叶等植物辟邪外,其它时候常见到插在门窗上用以辟邪的,一般都是松枝柏叶。问道为什么用金竹辟邪,答曰:金竹有七彩呀!

    原来,美丽也是辟邪物!在民间的观念意识中,色彩的确具有辟邪禳解的作用,但人们一般取红、黄色。如建房扎在梁木上的红绸、病人用以缠头的红布条、孩子穿的红肚兜,以及朱砂、朱印、朱笔等;黄色在旧时为帝王专用色,含有尊贵的意义,也具有禳解能力,如巫师、方士用的咒符、服饰等。

    而游山看取的是金竹的七彩。听说,在这里,人们不仅让它镇守着宅门,索性还把它请进了厅堂。有的人家是把金竹插在大门两侧固定装置着的一对竹筒里,显然,竹筒是为了方便经常之需。也许,它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它的名字叫人耳顺心顺,所以,它才被人们寄寓了情感和思想,成为安康的保证,吉祥的象征?

    既然在这里金竹能够以它的七彩成为辟邪物,那么,我有理由推而广之,认定那高贵且美丽的凤凰,在人们心目中也同样具有辟邪的作用。

    不是吗?在这里,凤凰经常和被道家称作“无敌”的蝴蝶,共同镇守在民居的入口。游山民居的门罩非常简洁、朴素,大多饰以粗糙的彩绘,我在几座门上都看到了蝴蝶的纹饰,当蝴蝶和凤凰成双成对地翩翩飞舞在人们的心灵中,其辟邪纳吉的意义也就显露无遗了。

    不管怎样,凤凰是游山人的精神图腾,那条溪河是游山村的灵魂。倘若攀上浚源山登高鸟瞰,穿村而去的小溪会不会就是那只硕大无朋的神鸟呢?累世聚居的人们其实就是繁衍生息在一个美丽吉祥的传说中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