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表情-清溪的梅烛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进村,就见清溪梅烛龙的独特处了。这时,有一支鼓乐队正从村中宗祠门前匆匆走过,绕着祠前的池塘循环往复。乐队由八人组成,前面是鸣锣开道,中间是一面两人抬的大鼓。那神鼓以长出奇,鼓身怕有两米长吧,要知道,它在重新蒙鼓面时还被人锯短了一截,否则,更加了得。鼓面一面蒙以水牛皮,一面用的是黄牛皮,因此,鼓声也就有了不同的音色,鼓的内里贴着鼓面还置有铜锣,显然,这是为了让鼓声更加响亮。

    清溪村属丰城的隍城镇,地处丰城与高安、新建三县交界处,新建的朋友告诉我,他们那儿也有这种大鼓,鼓身是用樟树主干镂空制成的。

    巡鼓大约是为了营造气氛。此时不过才下午三点半,为了这个夜晚而陆续赶来的人们,就开始聚集在鼓声里,聚集在祠堂门前。

    李氏宗祠内有联称:“廉明理吏商朝利贞始祖避难立李氏,贤德庄主宋代文英太公创业建清溪。”言辞之间,大致透露出清溪李氏的血脉渊源。宗祠大门两侧,贴着好几张用红纸写的告示,包括注意事项、人员分工、程序安排等,落款均为“清溪李佑启堂”。可见,清溪梅烛龙是一种宗族活动。不过,那些告示为这一活动冠上了新名词,叫作“梅烛游园活动”,而在标语和宣传资料上则称“清溪梅烛节”。

    游园,一个多么诗意的命名,一个多么浪漫的夜晚!如果把村庄视作一座园林的话,那么,今夜它的游客只有那条梅烛龙而已。所有的人,都是它身上的片片鳞甲;所有的鞭炮、焰火,都是它激起的团团浪花。

    相传,梅烛龙起源于唐代贞观盛世。有一年,玉皇大帝规定这一带准降三分雨量,有七分旱灾,因此,田禾枯焦,有种无收。这时,露龙为了拯救苍生,每天早晨偷洒甘露,保住了丰收年成。玉皇大帝知道后,勃然大怒,判露龙斩刑,命文曲星当朝丞相魏征为监斩官。露龙托梦于当朝天子李世民求情,唐天子答应施计刀下留情。监斩那天,李世民召魏征到金銮殿下棋。正月十三日午时三刻,魏征心神不宁举棋不定,晕晕乎乎睡着了。李世民暗喜,以为可以拖过监斩时刻,见魏征头冒大汗,还给他扇了三扇。谁知,这三扇皇风,反而助了监斩官一臂神力,露龙的头因此落地。唐天子好心却办了坏事。

    百姓感激露龙的恩泽,每逢正月十三,便照露龙的形状扎成梅烛龙,抬着它举行游村活动。为了瞻仰露龙的丰采,我特意去村外一户人家找到了那盛装待发的龙头。龙头以竹篾为骨架,固定在一块桥板上,饰以五彩缤纷的扎花、贴花和令旗,其上还有一个背插钓竿钓着灯笼而手握金箍棒的纸扎小人儿,想来就是村人说的孙悟空了,可能寓意驱邪纳吉。花花绿绿的纸片纸条中,遍布着照明机关,为龙点睛的,正是一对大灯泡。

    龙头将以每户人家的祈愿为身体。听说,在这一天,全村的户主要斋戒沐浴,每户出一块桥板灯,出发前必须漱口洗手洗脸,举行试烛发烛仪式,而后鸣爆扛板出门,在宗祠门前斗板。这样,一条全龙就降临了。

    第二次巡鼓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大批摄影家,他们来自网上,带来了天南海北的相机。比他们来得更早的是城里的剧团。村中一座破旧的老戏台,正忙着布置灯光音响。场地上却是一片泥泞。

    于是,我想到了天气。然而,一位当过村干部的老人自豪地说,自1979年恢复梅烛龙活动以来,其间有九年的此日碰到雨天。雨天也得出灯呀。家家户户都准备好了雨具,可是,当活动开始时,雨竟停了。而活动一结束,马上又下雨了。偶尔如此是巧合,九次这般就是神奇了。老人惊叹不已。

    大凡有民俗活动的村庄,都有类似的传说。它为人们膜拜天地、信仰神灵,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同时,它也真切地传达出人们祈望天地契合、神人感应的心情。

    天色渐暮,我随着那面大鼓出了村庄。鼓队由两个鼓手、一个锣手及其他人等组成,其中有个小伙子挑着担子,一头是火盆,一头是柴篮。他们在村边的一处坪地上停下来,插上一炷红烛,面朝田野,面朝东方,擂鼓击锣。那儿是司王坛旧址,他们还要前往不远处的牛王庙。我想,这应该是参神的仪式,敬请各方的神圣来陪同梅烛龙游园吧?

    不过,年轻的鼓手们并不知其所以然。问起来,都一脸茫然,就连村中的老人也讲不清楚。看来,依然活跃于乡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在其传承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地丢失了许多东西,而逐渐演变为一种更为强调观赏性、娱乐性的民间游戏。这一演变,反映了在社会生活剧烈变化的大背景下,乡村民俗活动发展的大趋势,据此,我以为,我们大可不必对这类民俗活动是否“封建迷信”存有警戒之心,倒是应该鼓励它们保持原汁原味。那“汁”,是传统文化之汁,那“味”,是来自泥土的气息。清溪赋予梅烛龙以“游园”美称,便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例子。

    能够充分体现宗族活动特点的程序,就是在宗祠门前进行的斗板了。不待天黑,就已经有一些桥板灯陆续汇聚在一起。所谓桥板灯,就是在比条凳更长更宽的木板上安装三只花瓶状的灯笼,那灯笼骨架用细竹篾编织而成,裱以棉纸,内置一根蜡烛。一旦点燃,晶莹剔透的灯笼,仿佛饰有点点梅朵。不知梅烛龙是否因此得名。每块桥板灯的两端凿有插孔,只需楔入木棍,就可与前后的桥板灯连接,而且,也便于自如拐弯。

    斗板即为连接成龙,斗板是有讲究的。全村五房十支,以支派排行为序,各个家庭则以长幼为序。先是各家集合在一起,然后按房派排列整齐,最后各个分支依次串联,形成一条灯火长龙。此夜,究竟有多少块桥板灯谁也说不清楚,有说三百多的,也有说多达六百块的。不管怎样,在熙熙攘攘的宗祠前,每个人要准确找到自己该处的位置真不容易。

    在一阵阵鞭炮声中,一团团烟雾里,一家家紧紧咬合,一房房牢牢连接,一支支亲密牵手。平凡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一切芥蒂,在此时此刻都化为乌有,秩序让一个个家族和整个宗族携起手来,凝聚在一起,团结成一支队伍。我注意到,斗板之后,每个人都紧紧地把持着楔入插孔的木棍。那是情感的纽带,也是前进的舵盘。不是吗?

    所有的灯笼、所有的眼睛,都在翘盼着龙头的出现。待到龙头与龙身一一相接,气脉相通,这梅烛龙就复活了,就能够腾云驾雾、排山倒海了。

    让我意外的是,此时,宗祠里面却是冷清。也许,祖先的神灵早已应邀来到人群之中,正和他们的子孙一道观赏或者翘首等待?

    龙头的出现果然气势不凡。它被由远而近的鞭炮声簇拥着,被冲天而起的焰火迎迓着。它吞吐着夜色,在火光中梭巡,在欢声中遨游。巧妙装置在龙头上的大大小小的灯,把它勾勒得轮廓分明却又隐隐约约,威风凛凛却又神秘莫测。也许,正因为如此,这龙头才更有生气和神气。

    龙头前面是四盏朝灯引路,龙头的两旁有两人手持钢叉侍卫,还有花炮手和鼓乐手相伴。到得宗祠门前,龙头并不停歇,依然步履匆匆,于是,聚集在这里的桥板灯就要在运动中完成与龙头的连接了。让人惊讶的是,作多路纵队排列的各房支桥板灯,竟在这十分拥挤的场地上,凭着之字形的队列调度,非常自如地拼接起来。就像一条蜷曲成团的巨龙,猛然舒展身体,腾空跃起,呼啸而去。

    梅烛龙游向村外。游向黑暗的远处,譬如田野和水圳;游向灯火的前方,譬如邻近的村庄;游向神灵的居所,譬如大庙、真君殿、萧仙宫等一处处殿宇庙坛。在那些地方,早已是灯烛高照。

    疾行的龙让我等追撵不上,只好回到村中等候了。听说,此夜,它将三次在宗祠前经过,来回都得环绕池塘一圈,再另路出村。路线是规定的,所以,问起来,人人都可做我们的向导。

    梅烛龙出巡去了,村中暂时安静下来。硝烟散尽,宗祠前的四盏红灯笼投映在池塘中,仿佛洗涤着自己。我们守候着梅烛龙回村,村人却悄悄地做好了迎接的准备。

    又是鞭炮大作。又是焰火窜空。回村的梅烛龙依然是一路疾行,穿村而去。留下漫空的火树银花,带走遍地的祈祷祝福。

    这一去,时间就长了。

    梅烛龙无疑表达着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祈愿,而将这些祈愿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却是强烈的宗族意识。但是,没想到,这一宗族活动竟始终有此地的义门十八陈参与。我从村人提供的介绍材料中得知,从前,进大庙上香敬神之后,李氏梅烛龙会迎来邻近义门十八陈的四十八条龙灯,群龙相会在共同的心愿中;当梅烛龙沿古道出村逶迤而去、一路经过庙坛殿宇时,又可遇义门十八陈主事者恭候途中,齐声赞颂恭喜发财。

    江州义门陈,曾以累世义聚不分家、“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爨四百年天下无双”的奇迹,创造了聚族而居最极端的例子,被宋代统治阶级用旌表“义门”的方式树为社会的样板。此地十八陈源自江州义门,隍城李氏口口声声称之为“义门陈”,言辞之间,充满敬意。我想,这不是一般的睦邻友好关系所能解释的,他们大概以与义门十八陈结邻为荣吧?

    这番尊崇,这番向往,恰好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梅烛龙这一民俗活动形式,始终寄寓着凝聚族人、和睦相亲的拳拳之心。

    披着沉沉夜色回来的梅烛龙,再次穿村而过。那些焰火、那些鞭炮意犹未尽,那些大步流星的桥板灯却是有些累了。大概是为了给它们鼓劲吧,这时村中鞭炮声此起彼伏,一刻不曾停歇。

    我紧随着队伍。我想看看经过近三小时的游灯后,这条灯火长龙将去往何方。听说,待到龙头接近村边的社公庙,闻得一声号炮,人们便会迅速拆开桥板灯,各自争相竞跑。其中的说法是,先跑回家的先发财,后到家的财神催。此时,家家户户燃放鞭炮迎接,押阵的鼓手把那面神鼓擂得震天响。然后,全村开斋大宴宾客,吃个酒醉饭饱,就该去看戏了。

    眼看龙头已抵达我傍晚时曾到过的司王坛旧址,我听得有人从后面一路追上前去,要求人们听号炮再拆板。可是,他这一督促却起了反作用,龙尾巴上有人擅自拆板了。忽啦啦,像传染似的,从尾巴开始,队伍一截截解散了。一时间,人散灯乱,乱中听鼓,鼓声也乱。这会儿,龙头还没有到达规定地点呢。

    人们都想首先富起来吧。但是,且慢,扛着桥板灯的人们紧跑一阵,又放慢了脚步,显得不急不慌的。也是,何必着急呢,即使晚回家又如何,让财神催着岂不更得意?

    回村时见戏台那儿灯火通明的,心想,今夜人们果真就坐在泥泞中看戏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