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军
2012年是特殊的一年,是所有化大人欢庆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化大将迎来她的六十岁生日。
凝眸过往,岁月峥嵘。沧桑变迁的历史见证了化大六十年的风雨兼程,化大成长的足迹铭刻在时光悠远的长廊,如烟的岁月沉淀为一份永久的珍藏,它的每一次转变、每一次发展、每一次跨越都与祖国的需要息息相关。值此化大六十华诞之际,回首光阴,轻吟那些如歌的往事。
在学校六十华诞到来这样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我思绪万千。不能忘记九年前,化大以其博大的胸怀和宽容之心接纳我,给了我走向学术殿堂的宝贵机会;不能忘记化大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研究氛围为我提供了实现理想的平台和施展空间;不能忘记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学校各级领导给予我的关心与帮助。特殊的情感,每每看到学校发生新的变化,我都对学校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我在化大时间不长,但化大给我的帮助、启发很大,非常宝贵,是我这一生中都难忘的。
六十年来,化大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六十年的时间,或许不够一个民族真正地强大起来,却可以让一个民族的教育强大起来。化大的成长见证了整个大中华教育事业的蓬勃之势。化大已经真真正正地壮大起来,新增的校舍、校区,逐步加强的师资,不断增加的图书馆藏书量,还有不停吸纳来自神州各地的人才,都是化大不断成长的印记,都印证着化大一步步地成长起来。
长期以来,化大秉承“强学力行、喻理求真”校训精神,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坚持科学与特色发展,各项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当前,化大正朝着建设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水平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
建校六十年来,几代化大人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着学校,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在教学科研一线辛勤耕耘,在管理岗位上兢兢业业,在后勤工作中勤勤恳恳。全校学生刻苦读书、孜孜不倦,与学校共成长、同进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正是拥有了几代弥足珍贵的师生员工队伍,才实现了学校的进步跨越和腾飞奋进,才创造了化大光辉的历史。
多彩校园,青春风景;高歌时代,异彩纷呈。丰饶雄厚的历史积淀形成化大文化,每一个时间拐点伴随着一度空间变换。无论是传统的宿舍楼,还是现代化的实验室;无论是宁静的校园小路,还是热闹的文化广场,都是化大人用文化构筑的精神家园,用希望编织的青春世界。
几经沉浮,历尽沧桑,化大人凭借着特有的化大精神,披荆斩棘,克难攻坚,使化大一步步发展壮大,积累了雄厚的办学实力。今天的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以化工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学科专业涵盖了化学工业及其相关领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部分重点建设领域。学校坚持特色育人,培养了理论扎实、有创新与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更加嘹亮的乐章,我们一起来谱写!更加辉煌的明天,我们一起来畅想!希望化大在新形势下能够保持过去的光荣传统,希望我们的老师、学子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当中,都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贡献力量,为学校争光。在今后工作、学习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为学校增添更多的光彩。
(作者系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
我与图书馆的共同成长
樊丽娜
十四年的光阴,划过我成长的天空,在岁月的沙滩上留下斑斓夺目的脚印。这些脚印,或大或小,深浅不一,向前延伸,构成了一条向前的路……
十四年前,图书馆对于我这样一个农村的学子来说,还比较陌生。毕竟从小学到高中,学校根本没有图书馆,直到1998年考入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才真正开始了这段与图书馆的不解之缘。
辽师图书馆的环境清新优雅,有种催人奋进、激发斗志的氛围,她的点点滴滴,向我诠释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真正含义。在这里,一扇窗、一张桌、一把椅,陪我度过日日夜夜,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在这里,与朋友讨论、向学长学习,吸取知识,思索生命,叩问人生;在这里,摆脱纷繁,不必为蝇头小利劳神费心,不必为人情世故耗费时光,心灵找到了宁静和归宿。我羡慕在这里工作的图书馆人,遥想自己未来如斯的人生,心里喜不自胜。
2002年7月1日,我来到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报到,开始了我人生新的篇章。然而,眼前的一切使我有点失望,处于荒郊野外的新校区,满目荒凉,随处可见尘土风扬,新建的教学楼零星地散布于杂草丛林之间,而所谓的图书馆只是临时借用两个系的教学楼的几间教室组建而成,与一所大学图书馆应有的规模是不相匹配的,馆藏量及工作人员也都有限,学图书馆学专业的只有我一人。然而,在失落的同时,我也意识到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空间还是很大,进而对我校图书馆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随着化工学院的发展壮大,图书馆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新建的图书馆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新馆总建筑面积两万五千平方米,位于校园中心地带,坐西朝东,五层体量。图书馆被列为校园标志性建筑,在设计上体现新世纪时代特征,造型宏伟亮丽。内部大进深,大开间,玻璃帷幕,布局新颖,通畅透明,大气而又典雅,舒适而宁静,是莘莘学子遨游书海的理想之地。
如今图书馆的部门设置逐渐完善,设施齐全,增设了电子阅览室、研究室。馆藏量由最初的二十多万册,增加到近百万册,图书馆工作人员从最初的一名研究生到现在的十二名,研究生人数占全馆正式职工的29%。2006年8月又引进了金盘图书管理系统,还成为CALIS成员馆,在规范馆藏数据的同时,也慢慢改变了广大师生在网络和信息化时代获取资源的方式和方法。现在的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已经由小草成长为一株健壮的大树,走在了大流通管理新模式的前列。经过图书馆人十年的不懈努力,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及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目前,图书馆正迅速走向数字化,服务规模已进入大型图书馆行列,真正成为学校的图书情报信息中心。
回首和图书馆共同走过的这十个春秋,亲眼见证了她的发展和壮大,这是我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内心感到由衷的骄傲和幸福。在图书馆工作的这十年里,我和身边的同事一起挥洒汗水、努力拼搏,为的是让我们的图书馆更好。昔日的努力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我们迎来了图书馆的发展和壮大,并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与关怀。最让我难忘的是图书馆对我的培养、关心与重视。刚来图书馆的时候,我只是一个图书馆采编室的验收人员,从事的是虽然看似简单却需要细心的工作,现在,我已经是资源建设部的主任,这都离不开馆里对我的培养。经过十年努力,我无论从专业知识、业务技能还是实际工作水平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与发展中的图书馆共同成长。我爱我的工作,更爱图书馆这个温馨的大家庭,这里也为我提供了展示能力的空间,我衷心地感谢关心我的领导和同事,正是他们的关怀和帮助及共同创造的和谐向上的氛围,使我从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逐渐成长为一个业务骨干。
朋友们,今天,我们见证了历史,与图书馆骨干们共同磨炼智慧的灵光;未来,历史将会见证我们,与后来者一起分享收获的馨香!我相信,我们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的前景铺满鲜花,我们每个人的发展空间都会很大。虽然,在行进的路程当中会有很多艰难险阻,但是,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我们在校领导带领下,在全校师生的热切关注与大力支持下,不懈努力,积极开拓进取,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力图使图书馆成为全校师生向往的文化和知识圣地。
(作者系图书馆资源建设部主任)
我的化大情结
由迪思
有一种情愫,抽象得如梦境,那便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最美好的回忆。虽然我来化大工作刚满两年,但二十多年前孩提时代的故事早已与化大结缘。
我的父亲也是化大的一员,因此从早已拆掉的筒子楼到十八层高楼、化院小区,从记事起我就在化大的怀抱中成长。20世纪80年代的教工宿舍楼还是旧时日本人盖的筒子楼,二十几户人家在一条大走廊里做饭,共用一个卫生间。尽管条件简陋,邻里感情却是真挚的。大人们边做饭边切磋厨艺,我们这些“小家属”们或是在走廊里追逐嬉戏,或是相互“串门”,共享动画片、小人儿书、玩具,或是围在一起爱抚一只小猫咪。夏日的傍晚,徐徐凉风中,人们在院子里下象棋、谈天说地。父亲常常带着我去东院的校园里散步。当时的东院远远不及如今的化大校园气派,在我幼小的心灵中,那却是最美的大花园,茂密的树荫像位慈祥的长者呵护我这个懵懂的小女孩。就在这座最美的大花园中,曾经座落着我所在的化院幼儿园,那曾经的滑梯、秋千、转椅,甜丝丝的串红花、漂亮的“红辣椒”蜻蜓,被小孩子喻为“美猴王宝座”的喷水池、假山,还有供我们“小家属”晒日光浴的草坪,留下了多少童真的欢歌笑语……
1995年,我随父母搬到了十八层高楼,终于住上了期盼已久的封闭式两居室,我有了属于自己的可以随心所欲布置的“小天地”。那时的我已是中学生,繁忙的学业使我无暇再如从前那样悠闲地漫步在东院的校园里。然而我却发现另一块乐土——高楼的阳台!学习之余,我会从那里眺望校园里的风景——捧着书本苦读的学子,球场上的健儿……每天的放学时间,也是化院广播电台的广播时间,充满青春律动的音乐节拍在空中回荡,使我不禁憧憬着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
1997年,我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省重点高中,亲属们常说,正是化院书香门第的氛围,造就了我这样的小书生。1997年7月1日,我登高望远,兴奋不已地在阳台上欣赏了沈阳庆贺香港回归的礼花表演,那般灿烂夺目,映红了全家人骄傲的脸庞,我也暗暗为自己的“化院家属”身份沾沾自喜了。
2002年,我家喜迁化院小区,优美的绿化环境、欧式典雅的路灯、整洁的楼道、宽敞明亮的居室,还有小区里日渐增多的私家车,无不诠释着化院职工的小康生活。
2009年,我留学归来。当得知有机会在化院工作时,我欣然接受了。当枫叶把整个青春献给太阳之后,就具有了太阳的色彩。我没有理由拒绝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这位看着我长大的可亲的长者。当自己的大学教师生涯拉开序幕,我惊喜地发现:当年连足球赛都踢不开的操场,如今变成了如此开阔且功能颇多的运动场地;当年十几分钟就能走完的绿荫地,如今开车也要兜上几圈;而曾经在我脑中是“书呆子”形象的化院大学生,如今也变得时尚个性、朝气蓬勃、多才多艺……
2010年,二十九岁的我步入婚礼殿堂。难忘记,父亲在我的婚礼上,饱含深情地面对化大来宾讲道:“我教了三十多年书,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张过……在座的很多来宾,都是看着由迪思长大的叔叔阿姨……”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当年化院幼儿园一起玩大的小伙伴,早已奔赴祖国五湖四海的工作前沿;在化大工作的两年中,偶尔遇到早年的老邻居、叔叔、阿姨,或许他们已认不出长大成人的我,而我却依然可以从他们已爬上岁月风霜的脸上看见当年的意气风发——生命与青春都会被时光磨蚀,而我们永恒的信念,却让有限的生命向更大的空间和时间领域延伸!
21世纪的中华民族与发展和前进有关,21世纪的化大与胜利和辉煌有关。当化大六十周年华诞的曙光照耀大地的那一刹那,她早已站在历史的肩头,迎着阳光的方向高高地扬起风帆!在化大迎来六十年校庆之际,我也即将为人母,我会向这个小生命讲述我与化大的故事,会与他一起憧憬属于我、属于化大、属于世界的未来……
(作者系外语系教师)
生日颂歌
——献给母校建校六十周年
王欢
在母校的生日里我要歌唱你的伟大
你给了我们的人生改变
在这世界上,你无限地热爱着我们
因为我们是你的一部分
在这个光辉的日子
我们必须回到你的生日
回到那个荣耀的年代
回到东方大地的复苏,和她光荣的历史
我时常会想起你——我的母校
在那个1952年的夏天,怎样荣耀谦逊地
向全国宣告兴国育人的理想
一个崭新的开往真理的大船开始航行
在1958年的夏天,你又发生了巨变
夏天是美好的日子,火红的日子
夏天诱惑着人们去享受美好的景色
可这是最需要埋头流汗的季节
艰苦创业——具有特色的综合强校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你的灵魂里充满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们在你的指引下一次次克服困难
向真理一步步地迈进
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一样
在痛苦的旋涡中找到方向
在你的生日,从你的历史里,我读到
痛苦并非人类的不幸
痛苦是全人类与生俱来的财富
痛苦产生了人类的老师,伟大的先知,产生了思想和艺术
亲爱的母校,如果你从未经历
那么多痛苦与困顿
怎么能有今天这样强壮的体格
从沈阳到抚顺再到沈阳,你一路颠簸而来
可这苦途却让你把科学的种子撒得更深更远
让你体会到科学真理的重要,和你
自身所承担的责任重大
如果一帆风顺,你的生日将
完全失去意义
你不能像今天这样给我们讲述你精彩曲折的故事
不能教我们你体会甚深的哲理
是一路的坎坷,带着我们,使这生日充满气氛
六十年啊,在这科学突飞猛进潮流千变万化的六十年里
你强学力行,力争上游
在大潮中坚毅沉静,不断创造成就
从化院到化大
是你的一次回归
一次对灵魂的寻找
现在你可以大声地呼唤自己
呼唤那个心中的自己
经过化大人的努力
在学术和教学上不断进取
才有今天的荣誉
有一股源源不断的泉水从你那经历无数的心中涌出
从每个化大人的心中涌出
这泉水浇灌着一代代化大人,涤荡我们的灵魂
大学之道,不仅在授业解惑
这泉水里不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更有只有岁月才能酿造出的精华——精神
是母校你的精神,每个人受这滋润
而生的精神——伟大的化大精神
今日六十年,明日便百年
你的变化日新月异
而贯穿其中的精神是不变的
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
强学力行
喻理求真
岁月给我们的,不是值得夸耀的巨大的数字
而是其中经历的坎坷和不幸
因此成功进步才显得意义非凡
值得纪念
我亲爱的母校,你是个坚韧不拔的男人
是温柔却不轻易深陷忧郁的女人
是对未知永远充满好奇的孩子
是对真理追求一生虚怀若谷的老人
在你的生日,我将这岁月
创造,生发,酝酿的
乳汁,泉水和酒
装满越来越大的杯子
与每一位心怀骄傲的化大人开怀畅饮
为了我们的母校
为了这光辉的岁月
为了生日,为了生日之后
更加辉煌的明天
朋友们,举起我们的杯子
在这秋天之后,我们又要从这出发
我们升帆出发,随手携带着泉水
从这堆满荣耀的桌子出发
命运和时代的风把我们吹向四面八方
不知何时才能再聚一堂
不知我们会落脚何方
但母校赐予我们的知识,思想,精神
是值得我们一生珍藏的宝藏
无论在哪我们都持有同一种面貌
我的母校,你使我们被尊敬和赞叹
使我们保持伟大的友谊
你是我们永恒的财富
(作者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辅导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