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共同走过-校庆抒怀(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起走过的岁月

    石爽

    生命中最青春流溢、神采飞扬的快乐时光,当属大学时代。倘若青涩却郁勃的生命能够幸遇适宜的环境,不仅可以焕发出亮丽的色彩,还能为一生积攒下绵长的生长力量。而大学则是最能提供营养、萌发理想、孕育生长点的园林。

    1992年初秋入学时,化工小院里只稀疏地座落着两栋教学楼、几栋宿舍楼和并不巍峨的图书馆,但自有曲径通幽的雅致和陋室德馨的静逸。不管别人如何认为,我却打心眼里喜欢自己的校园。这里的园丁们敬业乐学,善于传道授业解惑。毕业多年后回忆起自己的老师们,不仅依然充满尊敬和爱戴,而且更理解了老师们的苦心孤诣。大学一年级时,教授高等数学的是位学识渊博的老教授。充满期待地去上课,焉知老师的一口方言却使我如坠雾里。不过,课下借用同学们的笔记,把课堂笔记补充完整,发觉老教授果然名不虚传。杨教授的讲授内容从来都是一环套一环,层层递进,严密整饬,自成体系。更重要的,他讲的许多东西在课本上找不到,这对刚脱离中学背诵方式学习的学生来说,称得上“入门正”了。难忘物理化学课堂上刘秉新老师的洋洋洒洒,滔滔不绝的风采和讲授有机化学时铁宏老师的才思敏捷、意气风发。

    教室是让人快速成长的地方。教我们中国革命史的吴兴杰老师,每个月都会布置一个论题,让大家自己选择角度争论。主持人或是班长,或是学习委员,同学们则或自由缔结阵营,或单枪匹马,阐发己见。而吴老师经常侧身端坐前排,默观静听我们“开战”。这种课不仅锻炼我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路径,也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还提高了快速论辩能力。当然,课堂讨论课最精彩的地方还是吴老师的总结。

    使心灵滋润、让心智成长的是图书馆。大学期间,我去的最多的地方大约就是图书馆了。当年图书馆还没有如今这般巍峨雄伟。老图书馆红砖墙的三层楼,方方正正,到处弥漫历史陈旧的书香。印象里借书库在二楼,那时还没有实现图书的数字化管理,借书很麻烦,需要先从如同中药铺的小抽屉里查阅借书号,写清楚书名、借书号码,然后请管理员到书库取书。那条长长的甬道充满了神秘、期待和失望,因为不少时候,管理员会两手空空地回来,告知“没有”。

    和指名借阅相反,在期刊阅览室和二楼阅览室看书就方便多了,书架上的图书可任意取阅。阅览室里,南侧整洁地排列着可供六到八个人阅读的大书桌,北侧则是一排排插满书的书架。随意地取书阅读,周围的人群虽不固定,时间长了,彼此面熟,偶尔也交流一下各自所学。炎炎夏日,窗口虽大开着,也顶不住人多之闷燥;大家尽量低声交谈,室内还是充斥着浮躁。忽有花香飘过,清甜甘冽。目光四下里寻觅,见一女生上衣口袋里簪一朵白花,有点像放大的茉莉,比白玉兰朵小且多重,花瓣莹洁细腻,素体含香,芬芳四溢。周围同学也都纷纷抬头寻望,之后,似乎花香起了镇静作用,阅览室便安静了许多。下自习时,忍不住去探问,知道了这是栀子花。有时,某种记忆片断呈现的是永恒意象,无论在何种环境下出现,它所绑定的密码也无以更改。

    20世纪80年代末,商品经济大潮初兴,知识一度贬值,“搞原子弹不如买茶叶蛋”就是那时的民谚。那时,我们还算不上痴爱读书的人,但游荡在校园里空有大把可消磨的时光,于是“无聊读书”也成为一种消遣。即便这样,老师们还是苦口婆心地教诲我们读书、读书、再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事实证明,还是老师们的眼光长远:无论在什么环境下,还是谁读书谁学习谁受益。离开大学校园不到二十年,不仅世风发生了根本变化,再看当年的“同学少年”,也有不小差异。不管每个人的际遇如何,但在各行各业做得最优秀的,基本上都是“笃信好学”之士。当然,这种受益也不能完全用表面的世俗标准衡量,因为读书、学习对人心灵的导航定位是终生的。当商品经济大潮海啸汹涌、物欲横流下,人们的心灵失落、失衡、失控时,我常常想到从图书馆里借来的狄更斯《双城记》里的开篇名段;当工具理性甚嚣尘上,价值理性趋于湮灭时,当年读《论语》时被轻轻放过的“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又再次触碰内心深处。

    2011年7月,同学们从四面八方回到母校,看到大家在面目一新的图书馆大楼前的留影,在校园里的流连,在教室里的往日重温,在“强学力行,喻理求真”校训前的驻足沉思,不由得心驰神往。满怀对母校反哺之情,我们这些莘莘学子为母校捐赠十万元用于母校专业图书建设。捐赠仪式后,同学们与李文秀副校长、图书馆战君书记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立群书记亲切合影。今天沈阳化工大学学科设置更齐全,校园建设更美丽,教学楼鳞次栉比,巍峨壮观的图书馆大楼里设施更齐全,图书更充足,在校的学子们有更大更自由的阅读空间。

    六十载桃李芬芳,薪火传承。六十年来,您的辉煌见证了您的成长!博大的胸襟是您对自己的承诺,您无悔的执著谱写出了一页页的光辉,您用坚强的肩膀为祖国教育事业贡献着,您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化大学生前进,而我们则想用我们的心声来表达我们对您最真挚的爱意。愿您能像一颗璀璨的夜明珠般永远耀眼夺目!

    (作者系校应用化学学院副教授)

    母校化工西院的一点追忆

    张立忠

    作为新生刚到母校报到时,还是在沈阳市铁西区的一个小院(简称化工东院),顶着炎炎烈日,校车把我们送到了一个被称之为“化工西院”的地方。我清楚地记得,所有手续办完,老叔陪我在路边的小吃部吃完午饭以后,就跟我拜拜再见了。他上车离开的一刹那,我的泪水差点掉下来,总感觉面对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心里升腾起一股失落和不安。

    化工西院位于沈阳市郊,也可以说是在农村扎根。大学第一年的寒假到老叔家唠嗑聊天的时候,他跟我开玩笑说:

    “你们学生在校附近溜达,有内急也不用慌,一转身就进玉米地了。”如今看看,昔日的玉米地、葡萄园都变成了校园的一部分,我们求学时留下的岁月脚印也成为学校历史的一部分。

    当初的“化工西院”虽小,但五脏俱全。吃饭、睡觉和上课没有现在的学生这样辛苦,因为各个学习生活地点距离很近。最难忘的是全校很多学生半夜披大被子一起到操场看流星,虽然那天晚上没有见识到真正的流星雨大爆发,却在大家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那时候过元旦,学校食堂免费给全体学生提供一次丰盛的大餐,不用花自己的菜票和饭票。印象最深的是食堂给做的干煸茧蛹,同学吃着说特香,我就是不敢吃,现在也不吃。

    当然,最难忘的是某一年过元旦,我们和女生“友好寝室”同学们在外面小卖部借了一些厨具,买面买肉包饺子,饺子煮好了,无法带回寝室,大家灵机一动,把寝室里面的洗脸盆、洗脚盆清洗干净,端回一盆盆热气腾腾的饺子,南方来的学生吃的最香,因为他们那里过年不包饺子,他们大多也不会包。许多南方的学生报考到北方上大学,就是想看看北方下的大雪,当时的南方下大雪的时候非常少,顺便也尝尝北方的饮食。虽然当时学校条件没有现在好,但是我们过得很舒服。正当我们继续舒服的时候,被学校调整到当初报到的化工东院度过了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当时的教室在八楼,那年头的老教学楼举架很高,往往爬到八楼(也是顶楼),感觉很累,时间长了才习惯。

    从大学读书到现在参加工作,在母校已度过十多个春秋。目睹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感到兴奋和感激。如今的母校,已真正成为综合性大学,作为母校的一分子,我愿意为母校献计献策,为母校成为真正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继续努力!

    (作者系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

    奋斗六十年 辉煌一甲子

    ——写给化大母亲的歌

    刘永煌

    当岁月悄然转动 不息的年轮

    当太阳热情点燃 生命的火焰

    当两万多个日日夜夜 已经成为昨天

    当校庆的欢歌随着金秋的收获 飞扬

    今天

    请允许我将激越的音符镶在您幸福脸庞

    请允许我用最纯最真最美的音质为你歌唱

    六十年,一路风雨兼程的跋涉

    六十年,一首催人奋进的诗篇

    六十年,一曲荡气回肠的歌谣

    六十年,一幅震撼人心的画卷

    六十年,一段继往开来的历史

    六十年的往昔 算不上沧桑

    却足以砥砺漫漫风雨

    六十年后的今天

    你的笑容

    比烟花和繁星还要璀璨

    岁月枯荣

    没有改变你尊贵的容颜

    今天

    请允许我诗意地翻开六十年的画卷

    请允许我虔诚地聆听六十年的倾诉

    一起重温您辉煌的历程

    回溯您流光溢彩的漫漫征程

    重温您一路走来的铿锵足音

    赤日如焰 风雨如磐

    坎坎坷坷是你的日历

    风风雨雨是你的乐章

    面对灿烂的紫藤

    我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请告诉我们

    是什么样的信念

    让你屡遭坎坷

    却经久不衰

    是什么样的风骨

    让你每逢机遇

    而愈加蓬勃

    是什么样的品格

    使你胸怀宽广

    甘于寂寞

    又是什么样的力量

    使你英才辈出

    六十载

    你栉风沐雨

    你仰不愧天 俯不愧地

    多少月出月落 岁月章回

    你披肝沥胆 慷慨悲歌

    你肃穆、凝重

    如同征途中不朽的丰碑

    你恬淡、清幽

    如同空谷中傲世的幽兰

    你坚定、执著

    如同沙漠中不懈的旅人

    你豪情、气魄

    如同平原上挺立的高山

    亲爱的母校

    您的历史就是一片群星的璀烂天空

    您的将来就是一艘劈波斩浪的巨轮

    (作者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材0901班学生)

    与你一起走过的日子

    张金萍

    2002年,春天

    走进你的怀抱

    现在

    十度春秋,一路芳菲

    时光里

    你深沉,宽厚,挺拔

    如长者

    深情呵护,挽手相行

    似恩师

    谆谆教诲,润物无声

    若伙伴

    相依相随,甘苦同享

    因为有你,我

    成长,成熟

    因为有你,我

    健康,欢乐

    我,在你的怀抱中

    你,在我的心中

    三尺讲台,洒满我对你的深情

    因为,讲台下

    是你,也是我的

    幼苗,期盼

    和未来

    记得,铁西区,六路

    曾经那个校园

    虽然小

    但同样能承载无数的希望和骄傲

    那也是我

    开始的地方

    虽然它已消失

    可消失让回忆

    更加美好

    而美好是因为

    我对你的深情

    今天,开发区,11号街

    我们的新家

    真美

    有葱郁的林木

    有掩映的波光

    有萋萋的芳草

    有壮观的楼宇

    可我们来不及陶醉

    因为,这是新的起点

    需要我们,争分夺秒

    量变,质变

    辛勤的汗水总会收获

    美丽的花朵

    而且,那花朵会

    越来越美地

    绽放

    你的名字中,有了

    大学,两个字

    这两个字

    是你五十八年不断进取的积淀

    是你五十八年耕耘开拓的硕果

    这两个字

    映射着你一路前行中深深的足印

    沸腾着你勇于进取中滚烫的激情

    这两个字

    鼓舞我,振奋我,鞭策我

    因为,我知道

    你的心中

    攀登是没有顶点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

    跟着你

    永远向上,永远向前!

    (作者系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

    与时俱进,欢庆六十华诞

    继往开来,续写化大新篇

    李香玉

    你历经风雨,走过六十周年,你披荆斩棘,迎来六十华诞,时光荏苒,你的风采绚丽依旧;岁月如梭,你的辉煌铸就了化大学子的明天。

    六十年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若白驹过隙般的一瞬,然则,六十年的时间,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却是那么的悠长。我们走过艰辛,走过辉煌,曾经在困境中追求突破,在璀璨中砥砺斗志。回顾六十年风雨历程,我们感慨万千:老师们勤教善教,甘为人梯,学子们严谨笃学,立志成才,使得化大教育教学传统届届相传。六十年化大师生同舟共济,使得母校的教学业绩再创新高,一次又一次得到教育厅的肯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动手能力强、实践水平高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各界所认可。

    回眸甲子之间,卓然不凡。化大走过了脚踏实地、诲人不倦的六十年,走过了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六十年。六十年来,化大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打造了化大昨日的辉煌;用知识和智慧,成就了化大今日的脊梁;用博爱和文明,积淀了化大丰厚的底蕴;用豪情和壮志,续写了化大壮丽的篇章。真可谓:耕耘共收获一色,奋斗与成绩齐飞。

    弹指六十年,桃李芬芳。每一个心灵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每一个梦想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化大是一片智慧的沃土,一盏不灭的明灯,一个璀璨的星际。在这一片属于梦想的天空,充满阳光和希望,为无数心灵托起飞翔的翅膀。作为知识的神圣殿堂,她致力于文化的传播,人的塑造。她崇尚奋斗,激励着莘莘学子不断探索、不断拼搏,她更是以“强学力行,喻理求真”为校训,以纯正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务实的学风熏陶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知识之花在这里盛开,人格魅力在这里绽放,学子们的未来也由这里而开启。六十年璀璨,聚焦多少远眺的目光;六十年雄视,成就无数辉煌的学子。

    风雨六十年,情愫绵绵。我们不会忘记,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在六十年风雨历程中对化大给予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我们不会忘记,在化大这块沃土辛勤耕耘过的每一位教职员工;我们不会忘记,在化大留下青春印迹的每一位校友。

    六十年春华秋实,六十年桃李芬芳。

    身为化大人,我深刻感受到了化大的魅力!教学楼内,勤奋刻苦的身影常在;图书馆里,求学深思的步伐不绝;实验室中,创新建设的光环不灭;运动场上,体育健儿的汗水不断。他们的激情与汗水为化大谱写了新的辉煌。

    今天我们因化大而感到骄傲,而明天我们要让化大因曾经有过我们而感到欣慰。我们要以满腔的热血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去实现自身的价值,绽放自己的青春,施展自己的才华,用切实的行动为母校增光添彩。

    伟大而可敬的化大,是她启迪着我们扬帆远航,是她承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是她指引着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六十年的沧桑历程,她赢得了桃李满天下,为祖国培养了无数精英。

    六十年校庆,召唤着我们去传承、去创新。让我们以六十年校庆为契机,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聚精会神抓质量、脚踏实地谋发展。我辈须砥志而成才,以扬化大的佳绩伟业,谱写化大的壮丽乐章!

    (作者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1103班学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