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来山上的观里修道,已经九年了。
山叫龙山,观叫龙山观,道士法号可玄。
道士修行,为的是想成仙。
道士知道,要成仙,就必须做好事,行善举。
龙山观位于龙山山顶,一条山路如飘带一般,从山脚沿山坡逶迤拉到山顶,打龙山观门前穿过,又从另一面山坡飘下去了。每天日出日落,陡峭的山道上总有三三两两的行人或挑担或背包,从此攀登而过。
道士来龙山观修行的头九年里,每天天一亮他就下山。他无数次地来到山脚下,迎接他修行路上的第一位施主。是挑担的,道士就接过他的担子挑起来;是背包的,道士就接过他的包裹背起来。施主在前,道士在后,一前一后从山脚爬到山顶。到了观门前,道士再把担子或包裹交还给施主,目送施主下山。送走一位施主,道士又回到山脚下迎接另一位施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道士已记不清自己挑过多少担子,背过多少包裹,送走了多少行人。一晃,九年过去了,道士就想,自己也该成仙了。道士这样一想,成仙的机会就真的来了。
这天,道士迎来了他修行路上的一位非常重要的施主。开始道士根本没有觉察到这位老婆婆有什么与众不同,他像往常一样,从山脚下接过老婆婆的担子挑起来,老婆婆在前,道士在后,一前一后向山上爬去。
老婆婆说:道士师傅你姓啥?道士答:我姓可。
道士肩上的担子加重一斤。
老婆婆又问:道士师傅你姓啥?道士答:我姓可。
道士肩上的担子又加重一斤。
老婆婆又问。道士又答。
担子又重。
也不知老婆婆把同一句话反反复复问了多少遍,道士反反复复答了多少遍,道士肩上的担子已从五六十斤增加到二百多斤了。
到了半山腰,道士开始喘粗气,道士开始打趔趄,道士已经大汗淋漓了。
老婆婆还在问:道士师傅你姓啥?
道士气喘吁吁,口气就显得有点冲:我说姓可就姓可!
道士的话一出口,老婆婆不见了,道士肩上的担子不见了,地上摆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四行字:
道士你姓可,
心中就有火。
你是想成仙。
神仙就是我。
道士立即就明白了,这是神仙来试探他的心。道士知道自己错过了一次成仙的好机会。
错过了一次机会的道士还是想成仙。道士在他修行的第二个九年里,仍然像以前那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挑担子,背包裹,爬山路送施主。第二个九年很快又过去了。道士就想,自己也该成仙了。
道士这样一想,他就看到了山脚下走来的那位老婆婆。道士像往常一样,接过老婆婆的担子挑起来,老婆婆在前,道士在后,一前一后向山上爬去。
老婆婆问:道士师傅你姓啥?道士答:我姓可。
道士肩上的担子没有加重。
老婆婆又问:道士师傅你姓啥?道士答:我姓可。
道士肩上的担子还是没有变重。
老婆婆又问。道士又答。
担子又没变重。
也不知道老婆婆把同一句话反反复复问了多少遍,道士反反复复答了多少遍,道士肩上的担子还是像开始那样五六十来斤的样子。
到了半山腰,老婆婆还在问:道士师傅你姓啥?
道士大声答:我说姓可就是姓可!
这一回,老婆婆还在,担子还在。老婆婆笑了,瘪着嘴巴大声说:道士师傅,这一下我总算听清楚你的姓了。
道士立即就明白了,老婆婆是一个聋子。道士隐隐约约意识到,自己也许这一辈子都成不了仙了。
意识到自己成不了仙的道士在他修行的第三个九年里,还是像以前那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挑担子,背包裹,爬山路,送施主。
以前这样做,道士是为了成仙,道士感到很累很辛苦。现在他觉得这样做好事,行善举,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神仙般的快乐!
第三个九年过去了,第四个九年过去了……
九九八十一岁的可玄道士在送走他修行路上的最后一位施主后,在龙山观安然坐化。
接替可玄道士的是一位小道士。
小道士像可玄道士那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挑担子,背包裹,爬山路,送施主。
小道士每接到一位施主,施主总会问:可玄师傅呢?
小道士总是答:可玄师傅成仙了。
施主总会叹一声,说:可玄师傅这样的好人,早该成仙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