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让他闭上眼-事件起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来源:《章回小说》2016年第08期

    栏目:人生百味

    这是一笔二十年前的旧债。

    债主是杏山砂石场场主李月久,欠债人是松山县县委书记陶逸福、县长高惠。

    这是一笔啥债?又为什么欠债这么长时间?尤其令人费解的是,两个县里的党政一把手,可以称得上是太上皇的人物,为啥欠个体户的债务不偿还?这说来话长。

    松山县临近哈黑公路,一九九二年新组建的县委班子要整修境内的哈黑公路段,因为这段公路对于县域经济至关重要。他们开春就对项目做出论证,刚一入夏便破土动工了,很快全线开挖出一条十公里长的地基,又在不远处的田间开了一条便道,勉强维持通车。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地基开挖后的第三天,突然连降暴雨,那雨像波浪奔腾似的下着,密得如同一铺帷幕,形成无数斜纹布似的雨墙,一阵紧似一阵。粗大的雨点狂暴地撒落在屋顶上、大地上,黑沉沉的天似乎要崩塌下来,吞没整个宇宙。

    顷刻间,整个路基被冲得一塌糊涂,顿时变成了十里汪洋。原先开通的那条便道更是不堪一击,虽然没有多少积水,但却成了一个大酱缸,别说过车,人走在上面污泥都没到膝盖。这条路是通往黑河方向的唯一一条路,在这个时候就成了卡脖子路,不到半天的时间道路两头就拥堵了五六百辆车,骂娘的,日祖宗的,什么难听的话都喷出口了。事情很快反映到省政府,省领导急眼了,电令松山县抢通道路。

    陶逸福连夜召开主管领导会议,研究制定应急方案。县长高惠说,当务之急是调集石料填充路基,这样既可以应急,又可以加快施工进度,是一举多得的良策。这个动议大家赞成。为此迅速调动五十辆汽车,一百辆四轮车,往工地抢运石料。

    当时李月久的砂石场成为首选,一是他的砂石场离工地近,只有四十里;二是他的石料有囤积,粉碎的石料堆积成小山。因为李月久的石料掺杂着一部分风化石,销路一直不好,这才造成大量积压。李月久听说县里需要石料修路,当时就表示要全力支持。县委书记陶逸福、县长高惠亲自登门来商议拉石料的事宜,把他乐得心花怒放,眉眼里都带着彩,笑得嘴都咧到耳根上。他一见陶书记就说,这点儿小事还劳驾您跑一趟,写个字条来,我就得蹦着高地落实。

    陶书记说,任务紧急,刻不容缓,从现在起其他客户停止拉料,全部供应工地。李月久说,那是,那是。说着他让业务经理把来场拉料的几辆汽车都打发走了。高县长拍着李月久的肩头说,李老板,你很知道顾全大局呀。李月久说,我当过几年兵,又干了十几年村干部,这点儿觉悟还是有的。李月久说这话时灿烂的目光倏地化作一汪明晃晃的春光,有些自恃不住地洋溢出得意的神色。

    高惠县长说,李老板呀,你这石料成色虽然差些,但做路基石还满够格。今天我和陶书记都来了,不能亏待你,就给你三十块钱一立方米吧。咱们是先小人后君子,你有意见就讲在当面。李月久一听,心中一悸,粉碎的石头自己一直卖三十五元钱一立方米,给这个价明显是低了点儿。但他又觉得向书记县长讨价还价羞于说出口,话到嘴皮又变成了,县长你说话了,那就是圣旨,我还能说什么?中啊,就是一分钱不给,我也得做贡献。

    陶书记说,李老板不愧是老干部,这觉悟就是高呀!听了这话,李月久激动不己,亢奋异常,就像喝醉了酒一样,身上的每一块肉都在发热,都在颤抖。陶书记又回头喊县政府胡秘书,一会儿你给李老板写个欠条。没等陶书记话音落地,李月久说,我看欠条就不必写了,连书记县长都不相信,我还算是啥人啦!陶书记说,那也好,这账不会拖欠你太久,拉完石料咱就结算给钱。

    陶书记上来拉了拉李月久的手,高县长走过来也搂了搂李月久的腰。同书记县长搂脖子抱腰,全县能有几个人?也就是我李月久吧!他那颗得意的心脏,激荡出的笑声一直在山头上打滚。

    这样欠条没写,数量没计,大车小辆在这里拉了两天两夜。李月久说拉走的石料两万立方绰绰有余。

    后来,路基垫起来了,没有人来送钱;新修的公路通车了,仍没有人来送钱;接下来,县道改成了高速公路,仍是没有人送钱。

    李月久坐不住了,县里这些大老爷们咋地了,难道要赖账不成?他一百遍一千遍地这样想,但最后都让一个信念打消:书记县长绝不会唬弄我,共产党的干部绝不会办没有信用的事。

    李月久等呀等,一直等了二十年,仍旧是音信皆无。他决定要这笔旧账,是一场大病之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