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
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载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
这又是一首应制诗,以林字为韵。看看做宰相的整天干点儿啥。
吟诗作赋,挥毫泼墨,古代的文人大多都是会的。过去为官的人,多是颇具文采的,这个跟当时选拔人才的机制有关系,也和那个时代的从政需求有关系。
东边是图书馆,西边是书画院,读读《诗经》,听听国政,讲讲《易经》,这哪里像是政府部门做的事。肩负国家重任,又蒙受君王的恩露,这让诗人满心欣喜和感激。最后两句,诗人抒发了不辜负皇帝的厚爱,要尽忠竭智辅佐的决心。
诵诗闻国政,可以理解为读《诗经》和听国政,也可以理解为读《诗经》,以《诗经》为史为鉴,学习治国理念。讲易见天心,学习《易经》可以了解自然规律。直到清末废除科举制度,想来做官的都是要学习《诗经》和《易经》的。
读过《诗经》的人一定知道,自《诗经》之后历朝历代的诗歌,包括唐诗在内,写得内容丰富、言之有物、情真意切、掷地有声的还是要属《诗经》。格律和词调,形式上的东西或有绮丽,但骨子里的风雅才是需要传承的精髓。
读过《易经》必定会有人说看不懂,迷信是盲从,但《易经》却不是迷信。其实中国人的问题,读读《易经》都想得清楚。
中国文化长于思想,短在技术,如果兼收并蓄,以西学为佐辅,当是色香味俱全的一桌文化“大餐”。而现在,重技术、轻思想,无异于锻造出来的都是工匠。短视与盲从是现在浮躁世道的必然产物,真正静下心来做事,不仅要向前看,充满理想,同时也要追溯中国文化的根源和既有的智慧,并不断发扬光大,那才是真正的复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