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漫相识,此翁殊不然。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这首诗是高适写张旭的,从题目就看得出来。诗的题材有别于高适的“边塞”风格,描写的是张旭嗜酒善书的一种状态,读来可以增加一些对张旭的了解。
但凡了解一点儿书法知识的人,不会不知道张旭。唐文宗时称“三绝”之一的就有张旭的草书,可见其草书的造诣极高。张旭之后的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颠张素醉”成为至今熠熠发光的里程碑式的草书名家。毛泽东晚年的字,受到怀素的影响较多,追溯起来,还要推及张旭的书法成就。
张旭传世的作品《肚痛贴》,我在大约20年前曾在西安碑林见过石碑。那时候有很多人拓石碑上的字,用来贩卖,买家多为日本人,三四百块钱一张。我曾摸过石碑上的字,算是与古人对话,那时的感觉是挺好的。
据说张旭的书法,很多灵感来自生活,他一定是个很有悟性的人。我感觉人真的有很多种,能够触类旁通的人却不多。有悟性的人在遇事产生快感的时候,往往也承受着不被人了解的孤寂。
张旭的书法,灵感好像是来源于酒后失控。听说张旭喝醉了用头发写字,醒来后却不知道。这种事喝酒的人一定都知道,酒后忘事的情况时有发生,一点儿都不奇怪。我突然想起审美的四种境界中,最高的境界是病态美,草书的特点除了书写迅速外,我想更多的是它相对于楷书的病态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