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经年诗阡陌-登岳阳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号称盛唐五律第一!我不知其所以然。

    读这首诗第一句,立刻想起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读到这诗最后一句时想起曾读过的《世说新语·德行》:“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着重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经查,“涕泗流涟”这个成语就出自《世说新语》,当为“涕泗”这个词的鼻祖。

    我读这首诗的感觉是太悲太惨,不同于“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的评论。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就很清楚:早就听说过洞庭湖,想去,但一直没有机会。今天总算有机会登上了岳阳楼,看见了洞庭湖。太悲之一,想做的事总做不了、做不成,映证诗人不得志。过去吴楚两国在这里分界,天地日月还如往常一样运行,至今没有什么变化,对于一个心怀抱负的人来说,上下折腾了一辈子,还不如这平平淡淡的日月江流。太悲之二,哪里有比自己否定自己更让人难受的呢?太悲之三更加可怜,亲朋好友连个只言片语也没有,你说可悲不可悲。亲朋没有了,自己也不行,到老在孤舟中度日,那种感觉对于一个神经敏感的文人来说,一定是很凄凉的。最后一句是太惨,就要说到“涕泗”这个词,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弄得哪里都是,只为听说北方又开始打仗,而自己对此无能为力。纵观全诗,充斥着消沉和压抑,只看见一个孤苦的老头子在悲叹人生。

    杜甫在诗中宣泄的悲情,我想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或大或小而已。这种悲情产生的原因,多是欲望惹的祸,我们可以用庄子《让王篇》中屠羊说的故事治治病、疗疗伤。

    春秋时期的楚昭王被吴国打得逃往随国避难,屠羊说是个卖羊肉的,随昭王逃难并解决了不少昭王生活上的问题,昭王非常感谢他。等到昭王复国回到楚国,想给屠羊说个官当当,屠羊说不要,他说当初你失去国家我失去羊肉摊,现在你回来了还做你的王,我还卖我的羊肉,这就行了。如果给你做了几顿饭,讲过几个小笑话,你就赏官当,那还了得。

    如果屠羊说和杜甫同时登上岳阳楼,屠羊说的心境可能与杜甫的心境不一样,如果他也能写首诗的话,可能文笔不如杜甫好,但绝不会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