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这首诗是作者辞官到秦州(甘肃天水)避难时的作品,一共二十首的一组诗,本首是第十九首。
诗的大意是:凤林的战事还没有结束,鱼海却因战事道路还很拥堵,烽火连绵不息,孤军供给匮乏,风冷月寒,真希望有飞将军李广那样的人物力挽狂澜,什么时候能够看到筑坛拜将,平息战事呢?
有诗评说,诗的最后以汉朝飞将军李广暗指当时的名将郭子仪。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郭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这样的人物史上不多,非常值得一说。
说郭子仪功盖天下,是指自“安史之乱”开始,郭子仪三起三落,安定了李唐天下。第一次是上面说过的“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在60岁的时候收复两京;第二次是在肃宗儿子代宗的时候,吐蕃趁“安史之乱”进犯唐朝,郭子仪66岁又被起用,其略施小计,吓跑了吐蕃二十万大军;第三次是郭子仪70岁的时候,回纥、吐蕃进犯,郭子仪孤身进回纥的大营,劝说回纥倒戈,击退吐蕃。三次挽救李唐天下,故事相当精彩,郭子仪的确功高盖世,但并不是主不疑,如果主不疑的话,就不会三次起用了。之所以产生主不疑的结果,我觉得一是品质上忠诚,二是不计较得失。
说郭子仪“位极人臣而众不嫉”,也是郭子仪的人品所决定的。从对朋友来说,李光弼和郭子仪都是戍边大将,曾经互不服气。郭子仪安排李光弼当先锋官,李光弼曾有误解,待他两位团结一致共同破敌后,李光弼才明白郭子仪是从大局出发,用其所长,没有计较个人恩怨,甚是值得尊敬。从对小人来说,郭子仪第一次被贬是因为宦官鱼朝恩的谗言。据说鱼朝恩还派人挖了郭子仪的祖坟,皇上怕郭子仪闹事,郭子仪说,我领兵打仗不知道毁了多少人家的祖坟,这是老天报应我呀。就这样避免了一场风波。
再说“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郭子仪与众不同的是,每次被罢了兵权,就回家置办田舍,吃喝玩乐。皇上不怕有物质欲望的大臣,就怕像岳飞那样一心想直捣黄龙府的人物。据说,郭子仪家的大门从来不关,谁想来就来,由此,上下对郭子仪没有了猜疑,还为他如此开脱:人家功高盖世,享乐也是应该的。
由这首诗想到郭子仪,用了这些笔墨来说郭子仪,实际上还没有说透,在郭子仪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总结的闪光点,儒家、道家、佛家的许多道理都在他身上那么自然地体现出来,堪称为人处世的活生生的榜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