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这是作者参观大禹庙的一首诗。诗的大意是:来到了大禹庙,凄风冷照很是荒凉,破落的屋子里虽然画着纪念大禹的许多画,但当年云蒸霞蔚、波涛汹涌的景色已经不再,很早就知道大禹治水的功绩,但现在却是满目荒凉。
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禹是黄帝的孙子的孙子,不仅如此,所谓三皇五帝中的五帝,司马迁都认为是一家子。这个说法很颠覆我对禅让制的理解,似乎从黄帝开始就是家天下。当然不同于司马迁的说法还有很多,我更希望他们不是一家子的说法,因为接下来的事情,不是一家子还好接受,如果是一家子,就略显少点儿人情味,不好接受。
禹的父亲叫鲧,尧的时候闹水灾,经人推荐让鲧去治水,治了九年效果不好,这时尧已经将帝位传给了舜,舜因为鲧治水不力,把他杀了,却让鲧的儿子禹接着治水,后来就有了大家熟悉的大禹治水的故事。这样看,如果是一家人,虽然大义灭亲,却略显残忍,也失去了禅让制的美好,毕竟经历了几千年家天下的中国,现在的人们多少是喜欢皇帝轮流做的。
大禹治水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真是伟大。这种精神不知鼓励过多少人,做了许多执着的事情。我觉得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可以有更加美好的演绎。有意思的是,《史记》中描述的大禹并不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而是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一个“敢”字,道出了人间真情,让大禹看起来有血有肉了。
诗中用“乘四载”来指大禹治水的事迹,出自《史记》中描述大禹治水时使用的四种交通工具。
诗中“疏凿”两字,道出了大禹治水的方法:依水性,顺自然,遇高凿通,见低疏导。这其间的道理广而言之,可是延伸给今人很多启示,好多事不是你想怎样,而是你怎样想,成败有时就是一念之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