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丁仙芝,唐开元进士,后授主簿、余杭县尉等职,他颇有诗名,现存诗十四首。
这诗写得还算不错。前半部分还算明快,江明景秀,山林从容。后半部分就阴霾起来,凄雨冷风的,一种肃杀之气,让人心里不怎么舒服。有诗评说当时作者刚刚入仕,是一个偏远地区的小官,总觉得前途无望,心灰意冷。
从现在角度看,丁仙芝应该是经过应试教育的高考,毕业了,找了一份不太如意的工作,不去上这个班吧,没找到更好的,去吧,又觉得特没劲。
我们家长对教育,有太多的妄想,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而所谓最棒的标准是考上理想的大学,这很短视,没有放眼孩子一生应具备的能力去考虑教育问题。试问即便考上理想的大学,毕业后怎么办?我们家长考虑得太少,诗中作者表现出来的彷徨给我们提了一个醒。
我觉得,大家眼光要远一些,每个人一生要做什么,应该有个定位,孩子没有定位的时候,家长需要做的是引导和开发,而不是应试教育的短视。如果引导孩子对人生有个规划,并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能够为一生的目标而储备知识,我想,学习将不再是负担,孩子也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有了远大的理想,对于自己遇到的各种困惑,孩子也会迎难而上,迎刃而解。
在我们盯住分数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能力,这就降低了人生的标准。我愿意以我的经验为孩子设计几种不同的努力方向,告诉孩子不同的努力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结果,同时让孩子自己来选择,并告诉他选择之后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要怨天尤人。剩下的,就是让孩子自己走,好坏都在孩子自己。其实好坏也是相对而言的,冷静地观察客观存在的条件,因材施教,顺其自然,着重培养孩子的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能力。当然,学习能力也是其中之一,但不是唯一。
如果这诗中作者有个长远点儿的眼光,怎么会写出诗句优美,却无限怅惘的诗呢?想必是急功近利,并未考虑未来,起码是没有做好上路的准备。
家长有没有教会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孩子是否在家长教诲和自己成长的路上体会了人生的真谛恐怕才是最重要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