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到泗水之滨看风景,冬去春来,一切都换了春装,东风拂面,满眼都是春色。这诗写得很明媚,非常适合心情好的时候用它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似乎有柳暗花明的意思,又有豁达积极的心态。
作者朱熹,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很有地位,从1313年元朝的时候开始使用他编注的“四书”作为古代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到清末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他的思想桎梏了中国文人600年。用桎梏一词,在朱熹注“四书”之前有各种对“四书”的解释,自打使用朱熹注的“四书”后,科举考试只允许使用朱熹注的意思去做文章,这样,看似文人们统一了思想,但同时也存在对儒家学说错误解释的可能,而实际上从现在看,朱熹的确在古代儒家的思想中加入了道家和佛家的东西,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虽然从渊源上说,他是集周敦颐、二程兄弟创建的理学大成者,但朱熹在文化史上的地位,明显高于这些前辈。这个原因很简单,流氓会武术,当思想与政治结合的时候,思想就不再是单纯的学问,可能会变成杀人的利器。
回到诗中,我对“泗水滨”这三个字格外地注意。因为最近才了解到中医刮痧最好的工具是砭石,而砭石的来历和使用的历史都很神奇,也有值得思考的东西。
据说砭石的形成来自于外来陨石撞击地球,地点就在泗水之滨。想来朱熹去泗水的时候,还算是出国吧,因为南宋的版图里,已经没有了山东孔子的故里。砭石这种东西,古代有,据说后来找不到这样的石头,也有说由于针灸而不再使用砭石。近年来,砭石又开始受到推崇。
下面再说点中医的知识。中医有六大医术,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在我看来是对病不同层次的疗法。病初起,砭石刮痧,艾灸疏通,然后是汤药,最后是针灸,层层深入,配合按跷(推拿)和导引(诸如五禽戏、八段锦之类的养生功法),是一套中医的治病体系。但现在我们对中医的认识有很多误解,我们看到的所谓的中医治疗,实际上已经是使用西医的理念治病,医院里基本见不到真正的中医了,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看似又说远了,其实一点儿都不远!中医也是中国文化,中医现在面临的情况,非常像朱熹那个时代中国文化出现的现象。需要有人传承和发展,最好出个像朱熹一样的医圣人,中医就会“万紫千红总是春”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