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王安石,大名鼎鼎的人物!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改革家之一,同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历史上有这样成绩的人物除了聪明、勤奋、运气以外,一定还有其他说不清的因素影响,所以做好自己就是最好。
金炉香尽漏声残,“香尽”和“漏声残”都是说夜已深,时间不早了。现在有钟表,看个时间挺容易。西方的钟表没有传进我国的时候,漏水计时是日常的计时工具,燃香计时据说从唐朝开始有使用的,过去常说“一炷香的工夫”,就是这样计时的吧。想来几千年我们的先人就是在这样不精确的计时中,自然而然地活着,写出来的诗句都显得朦胧,有味道。
剪剪轻风阵阵寒,这是说空间,环境,春夜里的小风是不是真的寒冷,不必多说,作者的心寒是真的。与前一句的“香尽”“漏声残”呼应,烘托出作者当时的心境。
春色恼人眠不得,春色怎么会惹人烦恼呢?只有人不高兴的时候,看什么也不顺眼,反而将自己的情绪嫁祸给自然。难道是作者耍了小孩子脾气,这点事都想不开?当然不是,诗的味道就是托物言志。
月移花影上栏杆,我觉得这是回归自然的一种默认和无奈。
王安石这首诗写得很凄美。由于王安石是大政治家、大文学家,所以,人们往往将这首诗与他的改革相联系。改革不好搞,费了半天劲儿,拿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怎么让人不烦恼呢?中医讲失眠有很多种原因,但结果多是心肾不交睡不着。王安石在改革的风口浪尖,说不着急、不生气,不大可能。我们看王安石改革时推行的几件著名的事:青苗法,本来是为农民解决贷款的问题,让人干成放高利贷了;募役法,有免役特权的人又都不是一般人;方田均税法,本来人家开的小片荒,却被拿来丈量了收税。别说地主阶层不乐意,就是老百姓也不愿意呀。其他种种不再列举,王安石改革也算是好心办坏事,这心里必然是焦虑的。其实,干点什么都不容易,还真得有个境界才行,不然真要生病的。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果真积郁成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