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这首诗写得挺有意思,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说出一个人人都知道,但却不那样说的事实。经过他这样一说,挺有喜剧效果,非常像现在网络上疯传的各种改编和笑话,以不同的视角和诙谐的语言编织成一串串会心的窃笑,俗出来一段精彩。
这诗并没有引经据典,说的都是咱老百姓听得懂的那些事。清明节去上坟,看那纸钱烧的灰,飘起来像白蝴蝶似的,扫墓人哭天抹泪那个揪心呀,似乎泪尽之后眼中流出的都是血。写到这里,诗人话锋一转,写出夕阳西下后,祭扫的人各自回家,坟头依然只有狐狸高卧,而归家的儿女们却依旧在灯前说笑嬉戏。这样的前后对比,让人陷入沉思,这样的祭扫对逝者有什么意义呢?还是活着的时候好自为之吧。
这样的调侃似乎只能是终身布衣的高翥能写出来,因为是布衣,所以不用伪装;因为是布衣,所以直来直去;因为是布衣,所以只有笑的份,不需考量。其实不是大家看不到,而是不习惯换角度去想,只能是酒肆巷尾,寻一些纯天然的开心罢了。
这样的调侃是不能认真的,不然就没有了继往开来,就没有了化悲痛为力量。作为礼仪一部分的祭祀俨然已经成为一种风俗,风俗是什么,是不需要规定大家就需要遵守的规矩。很多事情是需要形式的,即便是私下里已经商量好,不通过一种形式表达出去是不行的。
这样的调侃也不能不认真,第一,可以愉悦彼此,是身心健康的基础;第二,换个角度看问题,照镜子只能看到脸,怕是看不到后脑勺儿;第三,发挥聪明才智不分高低贵贱和在什么地方,只要使用起码不浪费大脑;第四,说真话如果像讲笑话一样,说明假话太多,伪装不少,即便不能增加真话在天平这端的分量,起码起到测试、称重的作用,对识别真假有莫大帮助。
看完这首诗,我原本当时瞪大的眼睛终于回到原位,像高翥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俯拾皆是,劳动人民出智慧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