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经年诗阡陌-湖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如题,这是作者描写西湖的一番景象。从诗的内容看,花树鸟草风日箫鼓,加上人总共有十三种,还有颜色、心情和动作,在短短的一首诗里面,可谓丰富多彩,可以让人欣赏到西湖的美景。能够把文字排列成这个样子,足见中国文字之美和作者在诗文方面的功力。

    作者徐元杰,南宋人,据说是朱熹徒弟的徒弟,《宋史》有传没故事。

    来看看这首诗。我觉得这首诗好就好在自然,或者说是自然赋予人的一种愉悦状态。

    美好的东西,在于心的感受。如果你有庄子“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境界看人生,人不过蝼蚁,所做之事不过是简单、愚蠢、不可思议之事。我们到不了九万里的境界,所以要看临近的生活。

    临近的生活不是千篇一律,从五百年前新大陆的发现开始,人类对世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欧洲文明的进程,似乎昭示物质文明的突飞猛进,必将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如此。必须承认,现代文明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更加舒适、更加便利的形态。但是,有一利就有一弊,当人们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欢呼的时候,有一种原始的、朴素的形态,让人反思。

    波利尼西亚,欧洲文明侵入的末梢,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在厌倦了都市生活后,来到这样一个地方。很多年后,当人们感慨画家色彩和创意的时候,忽然发现原来不管是印象派还是后印象派,反映的都是现实。我不相信没有渊源的臆想,我觉得人没有那个本事。所有的事都在摸索中探寻,成功与失败不过是一种结果,而且是一时的结果。

    多年以后的现在,有人再到波利尼西亚探寻高更的足迹时,惊讶地发现,原来高更描绘的色彩到现在还存在,只不过因为世人的蒙昧,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色彩。

    正像当时西方某个到达波利尼西亚的人所说的一样,对于某些人而言,他们可能是世界上最穷的人,但实际上他们远比欧洲人快乐得多。还有人说,这里生活着一群快乐的人,尽管他们一无所有。

    回到本诗,自然的就是自然,美好的终是美好。当掺杂了物质的欲望,反而有些人找不到方向,不敢细想,怕是枉费了心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