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经年诗阡陌-北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这诗据说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闲居时写的,从诗的内容看,不像是百战之后的没落,却像是红楼中的黛玉。这就是一种变化,当不再年少的时候,也就没有了轻狂,年龄如此,人生亦如此。

    都说盖棺定论,但王安石不同,近千年的岁月都磨灭不了其一丝棱角。与同时代的名人相比,王安石算是跨界人才,不仅身列“唐宋八大家”具备文坛领袖的色彩,同时政治上的壮举也使其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奇葩,至今世人还津津乐道。

    之所以现在的人对王安石如此念念不忘,基本上是因为历史教科书上赋予王安石的定论,大抵是变法很伟大,但因为损害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而失败。这个定论的来源其实是在近代,清末不是要变法吗?但凡中国人做事,总是愿意从古代找找可以效法的,似乎这样腰杆儿就会很硬。梁启超曾给王安石写了传,同时还给王安石翻了案。

    其实在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中,如苏轼,不是一味反对变法,而是说王安石变法搞得太离谱、太变形,劝谏的成分为多,都是好心,可王安石不听,代表的名言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凡是赞成变法的,小人也用,凡是不赞同变法的,统统贬谪。这样,本来王安石采取的方法和要解决的问题是对症的,但是因为用人不当,也因为王安石本人的倔强,事情办起来就变了形,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没有达到王安石变法的初衷,从这一点上看,挺可惜的。

    变法往往基于诟病,一说要变法,就拿王安石说事,非左即右,这是不合适的,结果在历史上是有教训的。做事有王安石这种精神没问题,但做事也需要很多条件,条件不具备的话,光有美好的愿望和激情,那是做不成事的。

    看《推背图》是多年前一个哥们推荐的,当时他问,你说那东西准不准呀?我一直没有时间看,写这篇文章时,可能是机缘巧合随手拿来看了一下,居然在第十九象看到金圣叹批注的说王安石的东西,“此象主神宗误用安石,引用群邪,致启边衅,用兵西北,丧帅百万。熙宁初,王韶上平戎三策,安石惊为奇谋,力荐于神宗,致肇此祸”。别说这段历史我还真不清楚,倒是开了眼界。同时,纵观《推背图》的纪年和各种预言,不知道怎么对应,六十幅图和《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对应关系也不清楚。不知道的不一定不对,待有所领悟后再做交代。

    用王安石说的“人言不足恤”来结束吧,找准自己的方向去干,有雄心的时候,加些小心,听听人劝,或许就能成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