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这首诗很有气概,体现在后两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通俗点说,我就使劲儿干,不信做不成。
这样的气概确实令人敬佩,放在适当的情境下,很有感召力,有时候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气概。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有了气概就可以办成事,那样的话,心想事成就成了平常事,不足乐道了。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就拿本诗和作者王令的人生做个比较,用他的矛刺他的盾,看看结果怎么样。
王令是北宋的诗人,出身算是悲苦。5岁父母都没了,姐姐也嫁了人,他作为孤儿在叔爷家长大,7岁入私塾,通常会苦读至深夜。从这样的生活来看,王令在小的时候心理上与正常的孩子就不一样,所谓的努力和用功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放纵或过劳。《黄帝内经》上说,“生病起于过用”,在王令超人的才华背后,付出是一定的。
王令在情志方面也有很大的问题。小时候爱出头儿,抱打不平。虽然受到周围人的好评,但也体现出这人的脾气比较急、比较大。长大后,因为王安石推荐,有不少人登门拜访,他却写“纷纷闾巷士,看我复何为?来则令我烦,去则我不思”贴在门上,你看做事就是这样绝。他一直贫困,17岁他姐姐寡居,他以教私塾为生,挑起了家里的经济重担,生活压力巨大。有这样大的生活压力,他却不愿凭才华去考科举,玩儿清高。清高也行,高在骨子里,他却哭着写篇《送穷文》,看几句就让人心酸。好容易因为王安石欣赏,把表妹嫁给他,孩子也怀上了,他却病死了,才28岁!
从王令的人生看,生活不规律,情志很偏执。纵有一身好本事,也抵不住身体不做主。有老话说得好,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这不是诅咒,这是规律,是真理。
回过头再看这首诗,前两句说的是规律,花开花落,燕去归来。后两句就变了,又啼血又不信的,斗志可嘉,用对地方可以,用错地方了,就是自作孽。
做人,还是要眼界宽一些,不求路路畅通,起码还有可以选择的路。做人,还是要随和一些,别自己堵了自己的路。做人,还是要顺其自然一些,因为除了自己的努力,还要看各种的机缘。当这些都能做好的话,有可能也就做好了做人最重要的事,健康地活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