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晦日,是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三月晦日就是三月最后的一天。三月之后进入夏季,所以三月晦日这一天被看作春天的最后一天。唐代的时候,晦日是节日,节日里就少不了唱和,这自然是文人墨客一展身手的时候,贾岛的这首诗就是这样背景下的一个产物。
这首诗写得通俗易懂,好似一碗白开水里加了块儿冰糖,喝到最后才有些甜味儿。诗的大意是:春天要走了,惜春的你我今儿就别睡了,熬到天亮,多和春天待一会儿。
春天之美好,让人之难舍是很正常的事情。其实不只是春天,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让人舍不得。与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相比,美好是稀缺资源,哪有不珍惜的道理。
有意思的是,熬着不睡觉是一种惜春的方式,而且还有分秒必争,点滴不舍的积极成分。可是这方式未免太被动了一些,不舍的结果是要用更多的遗憾来埋单。越是舍不得,恐怕失去时越痛苦,诗可以营造这样的氛围,咱们该珍惜的东西还是要提前的。
提前不是一个时点,而是一个过程,是日常化,是分分秒秒、点点滴滴,是浓烈的摊薄,是浓郁的延长。如果是这样一个状态,春去的时候就不用熬夜了,洗洗早点儿睡,以迎接夏的到来,或者下一个春天。如果是这样一个状态,也不会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
人就是这样吧,来的时候手握得很紧,总想抓住什么,走的时候又不得不把手放开,全都留下。得到的不想失去,没有的总想得到。于是,身上越来越沉重,头也抬不起,走也走不动。
从小,我们的教育就是告诉我们怎么背负,看似都是美好的东西。可是,背负的东西太多了,就有些累,十有八九的不如意也多来自背负的东西太多。谁都知道放下会很轻松,抬起头会看得更远,但就是偏偏舍不得放下。
放下,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放下是需要悟的,需要用心去体会,放下是拒绝美好吗?不是,放下是帮你找到一条划向美好的皮划艇。
春天走的时候,惜春的情愫是自然给人的一种启示,任何事物,乃至生命,不是要你在失去的时候才觉得宝贵,珍惜也不是到末了的疯狂。如果真的想明白了,下一个春天你一定知道怎么过好每一天。
春去春又回,春可以轮回。人呢?所以必须从现在开始学会珍惜。珍惜需要提前,放下是为了更好的珍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