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读书的方法是有一套说法的。他在《训学斋规》中大概是这样说的:看书要熟读,读到书中的话就像自己说的一样。然后要琢磨,思考书中都说了点儿啥,直到书中要表达的意思就像自己心里想的一样。如果有不同意见,先按照一种说法去验证、推理,看看对不对,然后再拿其他的说法做比较,看看孰是孰非,先易后难,像解一堆乱绳子,放在那儿慢慢就理出头绪了。
要说这也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谁看了也能理解,只是实践中能不能这样一丝不苟地去做,怕是一个问题。按照我自己读书的体会,读书要看你是什么目的,如果真想学到知识,体会先人的智慧,那就需要静下心来,慢慢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阅历,直到顿悟与升华的境界。朱熹说,心到、眼到、口到,那是必须的,或许还要加上“手到”,我觉得抄录不仅可以静心,还可以增强记忆,同时还练习了书法,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这首诗表面的意思:半亩池塘像一面镜子,照着天上流动的云。为什么池塘的水这样清亮透明呢?因为有活水作为源头,不断地在更新。
因为题目是《观书有感》,所以更深一层的说法是:半亩池塘就像书,书本虽小,但里面有乾坤世界,有无穷智慧,就像天之大,云之幻。怎样使读书更有效果和收获呢,那就是坚持不懈读好书,并不断地思考。
当然,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演绎,半亩池塘是内心,天之云是外在,外在总是会投射到内心,内心能不能沉静透明,就要看内心有没有定力,而这定力来源于不断加强的修养。
我们读书要像朱熹说的那样,仔细读,熟读,读后要琢磨,要体会、联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