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经年诗阡陌-答丁元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丁元珍是欧阳修被贬夷陵(湖北宜昌)时唱和诗作的朋友,当时也在夷陵做官,两个人算是从那时成为好朋友的。丁元珍去世后,欧阳修给他写的祭文。2011年年底,已在国内失传的欧阳修的96封书信出现在日本某图书馆,其中就有欧阳修写给丁元珍的书信。

    这首诗是欧阳修的名作,的确是可以把玩的那种。盼望着的“春风”可能有多种代指,一个“疑”字把心中的忐忑和强烈的愿望写得非常鲜明,该来不来,久等不来,于是有了这个“疑”字。作为质疑春风还不来的佐证是二月了没有见到山城的花开。雪本来是严冬的标志,残雪已经透露出乍暖还寒的迹象,再加上雪下橘子透出的亮丽色彩,生机显现。一声惊雷宣告冬已尽,春将至,地下的萌动似乎已经可以看得见,生机勃发。就在这黎明前的黑暗,一切蠢蠢欲动的时候,忽而听见雁声的凄婉,似乎激起一丝思乡之情。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年,这拖病的身体更加让人感慨人生际遇的跌宕以及时间稍纵即逝的悲凉。想当初我在洛阳的时候,那是何等风光,如今充其量我也就是朵野花,冬去春来,迟早这花是要开的,在此又何必悲叹呢。全诗看下来情景交至,寓意深刻,给身处逆境的人以无限的力量,为有相同际遇的后人一直传唱。

    这首诗写在欧阳修第一次被贬的时候,被贬的起因是支持范仲淹的改革。在那个时候,欧阳修骨子里刚正的东西还没有融化,随着范仲淹重新被起用进行改革,欧阳修也像他诗里描写的一样得以重生。而后,再次因范仲淹改革失败受到牵连,被贬滁州时,欧阳修就成了“醉翁”,在乎山水之间了。再后来虽被再次重用,俨然是没有了这时的意气风发,游历于文史、金石之间,淡出仕途。

    欧阳修在“唐宋八大家”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唐朝韩愈、柳宗元,自他往后又栽培了苏轼兄弟和曾巩、王安石,苏轼兄弟和曾巩同年及第,主考官正是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对中国散文文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主要形式是提倡“古文运动”,而古文运动的实质在我看来就是写文章要言之有物,摒弃骈体文的约束和臆想。这东西是把双刃剑,看你用在什么地方。就现在看,写应用文越直接、越简单、越能说明问题,越好。而文学作品,还是需要一些文采、构思、雕琢和粉饰,不然就如嚼蜡,没有味道。需要繁花似锦的时候,一定让花怒放,以弥补寒冬料峭时节的萧瑟和寂寥,这或许才是正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